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力,强化学习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创设问题情境、角色表演情境、辩论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再现历史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注意材料的科学性、目的性和方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新课改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要创设和运用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情境教学的运用要求与时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创设情境,才能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引言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需要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教学方式来创设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信息,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也能使學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教材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要求

(一)情境的设置要体现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由于许多历史事实或事件包含着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在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上,这样有力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相符合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理解教学难点问题,如果情境的创设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三)既要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又要走出情境升华知识

教学情境是联系学生、教材知识、教师之间的桥梁,只有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利用历史资料创设情境

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只有尽可能地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历史全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然而,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了学生只能通过一些珍贵的历史事件资料去窥探和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视频等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历史真相,促使学生在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情感。

(二)利用历史人物创设情境

历史事件的核心是人物。历史人物把散乱的历史事件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有助于学生建构更加完整的历史体系。引导学生从不同历史事件出发,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对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大有帮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结合历史人物参与的不同历史事件来构建不同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从众多历史事件中抽象出更加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加深对历史人物内心情感的体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有效因素。因此,利用教学语言来创设历史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逼真、感人的历史场面,用语言来感染学生,是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产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进行语言情境的设计,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创设历史情境,唤醒初中生内心的历史情感,培养初中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利用现代电教设备创设情境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录音、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与情境、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极好的效果,能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有很好的模拟、写真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历史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6) :134.

[2]刘金玲.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99) :46.

[3]朱文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636(6):91.

作者:马运霞

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2:

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摘 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力,强化学习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 创设问题情境、角色表演情境、辩论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再现历史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注意材料的科学性、目的性和方式。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情境问题情境 表演情境 辩论情境 多媒体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历史课堂呆板,“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同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实践,力图以课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积极主动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笔者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就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情境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现将其进行总结,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和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如何进行情境的创设。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一般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历史是开启智慧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准备。”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不断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从而顺理成章的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洋务运动》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让当时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如果你当时是在清政府担任要职的大臣,你怎么办呢?投降或自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接着提问: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变化的何变化?你的立场怎么样?这样把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在问题情景中提出来,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一下活跃开来了,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提出:为什么要办洋务?什么是洋务?洋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假如你是李鸿章,你认为在办洋务过程中最骄傲的地方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通过层层设问,创设启发、探究式问题情境,把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评价融合在问题中。学生被一系列问题刺激后,会积极思考,分析综合,大胆想象,得出创造性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二)创设角色表演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综合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好奇心,模仿性和参与性都特别强,在历史课堂中设计角色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既可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和参与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内心亲切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古代史《百家争鸣》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情境:模拟宫庭会议。先布置学生做好有关准备:阅读教材,查找诸子各派的主张,归纳要点,把全班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个小组,安排好角色等等。在课堂上由班长扮演赢政,召集各派商讨“如何尽快灭六国,一统天下,治理国家”的宫廷会议。会议开始后,四小组分派出代表,以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身发表自己的主张,模拟再现“百家争鸣”的场景。这样学生通过运用课本知识与历史人物角色进行了置换,学生经历了历史,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综合能力。因此,设计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创设辨论情境,培养学生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辩论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讲授《中华民国的成立》(人教版必修)一节:“评价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辩论题目:《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先布置学生做好有关准备:阅读教材及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查找相关资料,归纳要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正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反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上课开始后,教师先讲明辨论的目的及要求。然后开始辩论,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课堂气氛紧张热烈,通过辩论,学生得结论:从革命目的看:辛亥革命成功了,从革命任务看:辛亥革命失败了。从而不是单纯记忆课本现成的结论。通过辩论,也能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发展智力,同是时也能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视听并举、图文并茂,传播的信息形象逼真、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增进了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这不仅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又能调动情感因素,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阅读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节时,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认识物质生活变迁的基本情况。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展示不同时期婚娶习俗的变化,把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思考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探讨近代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走进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有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形成自已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科学性。

教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夸大和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历史信息。教师在展示的材料,特别是一些电影、电视等影视材料,一定要鉴别真伪,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正确认识。

(二)注意目的性

备课时,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要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为了加强情感价值观教育?总之,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克服和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历史情境创设才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

(三)创设形式要常用常新,避免重复和程序化。

在创设情境时要经常变换形式,除了上述提到的形式之外,故事、音乐、课本剧、合理想象、适度戏说等等,都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尽量避免一段时间用的都是同一种形式,尽量避免程序化,否则学生会产生情感上的倦怠。

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举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学趣”。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就是能够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变活,使课堂生动起来,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了,因此,教学情境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相信,经过不断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新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

沈芬丽《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赵朋波《精心设计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杨娇华《让歌声飞扬在历史课堂上——浅谈音乐在历史情境创设中的作用》

作者:李剑云

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摘要]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令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借助于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广大教师对教学情境也越来越关注,成为在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课堂应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力图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良好情绪,促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和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激发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1.知识经济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令人期待的教学魅力。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特点,也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

二、初中历史课堂主要教学情境的创设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情境的创设。

1.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动逼真再现具体的历史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打破时空的界限,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形成历史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历史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秦统一货币”时,笔者先问学生:为什么人们称钱为“孔方兄”,称贪财者为“钻进钱眼中”呢?然后出示圆形方孔的铜币,对于不同时期的钱币,学生或多或少都见过,通过老师展示实物和讲解,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这种钱币的源流。在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国历史》实验教材中就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生动形象的历史图画。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中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与北京人同时期生活的部分动物肿骨鹿和剑齿虎的图片、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的图片、以及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图画为学生营造出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学习、感受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学习丝绸之路时,笔者用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汉朝时的一位商人,要从长安出发经过丝绸之路,你会携带哪些商品及生活必需品?想象一下你将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去解决呢?这种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很愿意思考回答。

学习西安事变时,笔者采用引深法逐步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张学良一向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不断效犬马之劳,却为何要兵谏捕蒋?”“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国难当头,蒋介石为何不抗日却积极‘剿共’?”“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当时逼蒋抗日是否可能?为什么?”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逐步加深和理解,并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然后及时释疑。

在学习五四运动时,笔者又采用悬念法教学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些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或争辩中掌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能力。

3.和谐真挚的情感情境的创设

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即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要求教师善于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以情教学、以情育人。

当讲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时绘声绘色,用铿锵激昂的声调加以赞颂;讲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历史罪人时则显出义愤填膺、深恶痛绝;讲强敌压境当权者腐败无能不作抵抗时痛心疾首、拍案而起……都可使学生心随情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激发出强烈的爱与憎,让学生在充满哲理的情趣之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不能的夸大或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现历史情境时,应该注意所展示的声像资料的科学性,比如电影、电视剧、今人的绘画等,很可能是背离历史真实的,其作用恰恰是误导。因此教师对采用的声像资料一定要对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认识到影视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区别。

2.要注意目的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要考虑通过创设情境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激发兴趣、还是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还是加大密度、节约时间;是用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还是来加强思想感情上的熏陶……总之,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是为了展示现代教学媒体,或为了演小品而创设历史情境。

3.要注意提问的时机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设置情境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如在学生注意力逐漸分散时设疑,可使注意力回升;在一节课结束或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设疑,可布下悬念,承上启下,形成以后的高潮。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问次数要适当,不能为追求“热烈”效应,不分主次“满堂问”,虽表面上热闹,则于教学无益。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绣湖中学)

作者:赵琳霞

上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论文下一篇: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