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变化,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有新的要求,新的机制促进了新的发展,新的目标推进新的优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摘要】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笔者主要体会到了更多地体现数学的味道;更多地交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更充分地解决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问题;更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每位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使数学课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摘要】新课改 数学 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对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观点,在校本教研和集体观摩课的研讨等活动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关于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跟大家交流一下笔者的几点认识,简要总结一下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一、更多地体现数学的味道

大家可能会想,在数学的课堂,自然是要体现数学的味道。大家都知道,很多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加入了很多生活方面的知识,目的是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充实、生动并且吸引学生;加入了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用着诗意一般的语调上课,目的是使课堂有感情,丰富数学课堂的语言;又用了大量的精挑细选的课件来节省课堂时间。但是涉及到很多科目,通过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抓不住这节课的重点,也不知道本节课是什么课,有数学,有生活,有自然科学,又像是综合课,但最后成了“四不像”课。相对而言,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数学应该有的味道,具体体现在:一是在课堂内容多样的数学课堂中,相对于以往的课堂上尽量多讲几何知识或者简单的数学认识,而避开抽象的代数知识,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不仅有如百分数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抽象的知识,还有如鸡兔同笼、可能性的大小、莫比乌斯圈等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

二是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视,培养学生语言的严谨性,教师语言言简意赅,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的表达,简洁精炼。

二、更多地交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以前的数学课堂,尤其是大型的公开课的课堂,在我看来是热闹非凡,课堂上的鼓掌声、表扬声、小组之间的讨论声和做游戏时的呐喊声,如雷贯耳。再加上变化多端的、对视觉有刺激作用的以及一个比一个美的课件,让我们望尘莫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注重于数学课堂的革新,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跟以往的不同,没有了浮躁和形式上的很多东西,有了很大改变,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变得很安静,学生有了安静的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上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传递信息,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使我们真正体会到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朴实。

三、更充分地解决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而大多数老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精神,大力倡导合作學习的学习方式,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老师安排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目的是方便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认为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新课改的体现,就是一节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而把学生的独立思考看成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独立思考认为是封闭的孤军奋战。因此,在一般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妥善的处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需要讨论的问题同桌间或者小组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地方学生一定要独立思考,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频繁地多次讨论,使得课堂杂乱无章。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因为盲目的遵从小组合作学习而丢掉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需要灵活的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有创新,才能发挥出两者的最佳效果,进而达到新课改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更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方面是节省时间,有效地增加了每堂课的课容量;二是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的课件制作应该水平高,并且使用的效果要好,尽量避免华而不实,应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专注于学习,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使之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通过微课能够把小学生学习的知识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有助于小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本质,解决数学问题,相对数学教师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每位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使数学课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王永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版。

3、《感悟新课改》,袁占舵著,依诺科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版。

河北省肃宁县骆屯小学 马宏艳

作者:马宏艳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变化,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有新的要求,新的机制促进了新的发展,新的目标推进新的优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6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学习和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通过展示一些带有立体图形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播放旅游参观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把图片和视频中出现的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抽象出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而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新课改主张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进行学习。教师要学会驾驭课堂,但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体现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进行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互动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互动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互动交流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信。现代是交流与合作的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不仅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还获得了技能和方法。例如,在教学“设计与制作长方体包装盒”时,通过分组设计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布置任务后,学生非常积极动手操作设计与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训练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活化,学习的生活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认识学习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消除学生厌学的情绪,消除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没有用的顾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销售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销售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体会生活中销售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建模思想构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销售问题。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所有学校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具有抽象性,用课件展示,用微课展示,或者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使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怎样使用才是合理和恰当的呢?首先是要适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有些年轻的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非常依赖,一旦停电不能用就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赖信息技术,能使用就有使用的方法,不能使用就有不能使用的方法。只有适量应用才能收到成效。其次是要在适合的时间使用应用信息技术。过量使用或使用时间不对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卷,起到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于适时,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用,需要学生转移注意力的时候用等。最后是要适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何工具和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只有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黃成耿.对课改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3(34).

[2]周明君.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7(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苏永娈(1973.6— ),男,汉族,广西钦州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作者:苏永娈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教学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對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四、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

参考文献:

[1] 陈绪烟.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思想方法的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07)

[2] 任 娜.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0)

作者:梁建旺

上一篇:自考网络助学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专业本科学生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