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教训里,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国家对于教育方面日益重视起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规范上,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全民阅读的社会号召,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小学生好动的特性决定了老师不能强硬的逼迫孩子阅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抗心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在小学校本阅读中有效渗透群文阅读的策略探微

【摘要】小学阅读指导承担着启蒙阅读的主疆场作用,探索适宜的校本阅读形式和营造良好的校本阅读氛围是实现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必要措施,在深刻分析校本阅读存在的利弊之后有效地在校本阅读实施过程中渗透群文阅读理念,既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通过联读群读的方式实现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达成从浅表性阅读向思维性阅读的过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校本阅读  群文阅读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群文阅读”联动“百读计划”创新阅读形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9]GHB1399。

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让阅读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终将成为语文学科的被淘汰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小学阶段的阅读积累成为了重要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属性也决定不管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形成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在该阶段大力实施。因此,绝大多数稍有规模的小学都应该自主开展校本阅读,并不断创新校本阅读的形式。而群文阅读,其独特的阅读特点和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普遍被小学生接受的一种新型阅读,也正在逐渐走进每一所学校。那么,如何在校本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实际意义

可能是由于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还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范围也相对的局限。虽然大多语文老师知道,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范围也仅限于课本。更不要说开发或者组织设计有特色的校本阅读以及群文阅读了。这就充分说明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发现校本阅读、群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校本阅读在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进行,并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的同时,更当成一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如,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打开学生思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话要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校本阅读中群文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远大情怀和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群而不融,缺少关联性

不管群文阅读是在什么形式下进行,它的主要作用是要突破传统性、单一式的阅读方式,要让学生围绕多个或一个主题,就统一化的文本进行讨论,找到共同点、关联性,达到共识,从而互相促进认识。但事实是,在目前校本阅读中,笔者发现好多的所谓群文阅读只存在形式上,群而不融。比如,阅读文本上的群而不相同,阅读方式的上群而不相融。这样看似老师在校本阅读中热热闹闹地组织了群文阅读,但是由于内容不同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交流、讨论,使阅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收获。或者有些老师,纯粹误读了群文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毫不关联的内容,就以为进行了群文阅读,其实这种阅读就等于单纯、传统的阅读,不是说没有意义,没有收获,但是实现不了校本阅读与群文阅读相加要实现的综合性、复利性目的。

2.群文阅读的目标性不强,没有主题性

在校本阅读中之所以要渗透群文阅读,就是想用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打破学生对阅读的传统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形式,懂得如何更有效、快速地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很多群文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个影响阅读效果的问题,就是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目标性、主题性。看似学生为了一个目标,进行认真地阅读,但是多个内容没有提出统一主题,学生的阅读各有各的线,各有各的注意重点,虽有同质化的阅读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议题,使群文阅读思想散乱,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然,相应的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事实证明,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主题性和目标性,是影响阅读效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通过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閱读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群文阅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目的,惟有树立目标、明确主题,才是实现群文阅读价值的主要途径。

3.在群文阅读中缺少指导性,阅读效率不高

无论是在语文任何环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老师对学生只是传授知识,不进行过程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不但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更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夯得不实;二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所以影响到他们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所以,无论是在传统的阅读中,还是新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或许只会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目标性,也不会主动为了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句金句进行思考。但是,在具体的群文阅读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只重内容、主题和形式,对于阅读过程的指导、方法上的指导非常不足,所以导致校本阅读中即使成功渗透群文阅读,阅读效率也不高。

三、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择书而读,在校本阅读中贯穿群文阅读理念

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应该是建立在充足的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的阅读是呆板的、无效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要先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开展校本阅读,首先必须以点燃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而群文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性特征,在校本阅读中打破传统的“一书共读”模式,贯穿群文阅读的择书理念,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遴选读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文本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结合点,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在校本阅读中去把自己喜爱的一类书或同一作者的书进行集体性阅读,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阅读主见,渐渐地喜欢上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观。

2.以挖掘阅读深度为着力点,联书而读,用群文阅读唤醒校本阅读的效能

校本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组织灵活,方法开放,参与面广,覆盖面积大,能有效地全方位推进整体阅读力的提升,而其最大的弊端也是形式太过统一,在反映单体阅读成果上不够突出,这样往往造成一种“吃大锅饭”或“一勺烩”的现象。导致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一部分能够自主建立阅读方法的学生逐渐会读、爱读,而一大部分缺乏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跟着“打酱油”,慢慢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校本阅读随之失去效用。而群文阅读则不然,它更加强调文本间的联系感,更加注重阅读进行中的思维过程,从议题的提出、文本的选择、群文的组建到阅读的发现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可以面向每一个阅读个体,根据阅读者的爱好实现联读,并通过“群阅”建构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念,很好地规避了阅读的粗糙性和肤浅性。因此,在挖掘阅读深度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有效唤醒校本阅读的灵感,让校本阅读更具灵性,更加突现阅读的效能。

3.以创新阅读方法为落脚点,求同存异,用群文阅读促进校本阅读的发展

随着校本阅读的逐渐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会经历一个瓶颈期,由于实施时间长、模式固定,参与组织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在一个阶段产生一定的倦怠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修正或者创新,它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无疾而终。这个时候,群文阅读“单篇带多篇”、“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指导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填补和变通,在校本阅读的大框架下,有效地融入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或一篇读物去自由寻找更多的和该读本(该文本)相关联的类似的文章去阅读,组书、组文来群读,求其同而存其异,进而实现校本阅读的加速推进,用形式的创新延长校本阅读的生命。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校本阅读前景更加广阔,为群文阅读滋生温床,两者互为犄角,相得益彰。

4.以培养阅读习惯为契合点,双剑合璧,用校本阅读催生群文阅读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最直观的标准,任何模式下的校本阅读,其最终要达成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终身读书奠定基调。校本阅读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对正确的方法、健康的姿势、良好的形式都有特色鲜明的要求,群文阅读更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它强调阅读思维的建立、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架构,可以说两者出发点一样,但侧重点却大相径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总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中足以看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甚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只有好的习惯,才能催生好的结果。所以,找到校本阅读和群文阅读在培养阅读习惯上的契合点,让两者双璧同辉,更能有效提升阅读的信度和效度。

5.以奠基终身阅读为生长点,一以贯之,用群文阅读点燃校本阅读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往往从一个侧面影射出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发展,校本阅读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终身阅读观念的建立起着一衣带水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校本阅读,都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群文阅读自提出以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快速推开,其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生长在全民阅读的基石之上,紧紧勾住立德树人这根弦,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校本阅读中不断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并且有效地促使两者联动起来,以校本阅读为“根系”,以群文阅读为“叶瓣”,形成双向驱动模式,既能充分扩大阅讀的外延,又能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凸显读书的品质。从而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其沉睡的潜能,激发其封存的天资,开启其关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另辟蹊径。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之于小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承担启蒙阅读教学义务的小学阶段教学,必须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阅读的必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实践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构建“大阅读”观,这样,才能既永葆阅读的活力,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又体现阅读的价值,让学生感觉阅读带来的精神升华,同时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静芳.《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4]李荣冉,翟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策略——以于永正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程设计的比较为基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

[5]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6]肖芳伟,张文滔,刘桂香.整合资源,重新建模之单元导读课——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教学模式例说[J].课外语文,2016(9).

作者:梁园园

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2:

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教训里,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国家对于教育方面日益重视起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规范上,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全民阅读的社会号召,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小学生好动的特性决定了老师不能强硬的逼迫孩子阅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抗心理。所以老师在阅读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主动的去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提高质量

引言

语文在教学学科里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根本基石。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了语文课,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七到十三岁的年龄阶段,是全面了解认知世界,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语文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需要发挥起他的指導作用。这就要求老师注重语文的教育,帮助孩子进行这一阶段的阅读学习。

一、提高教学效率要从老师的思想开始纠正

虽然国家政策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真正的教育过程中,却完全没能实施。不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厮杀,就家长对孩子上重点学校的“呕心沥血”,学区房,陪读,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老师布置大量家庭作业……占据了孩子们的全部精力,让孩子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再去体会阅读的乐趣了。在老师家长“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想法的教育下,孩子们对语文始终只能看到其浅层次的作用,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基础层面。老师生硬的将知识塞给了学生,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是教学意识不正确,老师教学方式,也越来越生硬。经验丰富的老师,只凭着自己的经验去教学,虽也认真负责但却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时代。年轻的老师有着生动新奇的教育方法,却不能被传统教学所接受,学校的不允许,家长的不支持让这样的新教学模式受到了排斥。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中。老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到真正内涵,明确教育对传统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老师的思想认识到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当下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僵局,语文阅读教育才能得以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二、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引导孩子课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也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科技发展网络普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里,孩子们从小就都接触到了网络世界。现在的网络环境仍然是杂乱的,并不适合学生从中阅读学习。但是由于网络的便利,让网络阅读成为当下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学生也主要通过手机在网上进行阅读,纸质阅读的方式仿佛已经成为了过去。对于这样的现象,老师无法强硬的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会让孩子更加排斥。所以,老师应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比如以自主表演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故事内容;分角色朗读故事情节;将经典文学排演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吸引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全面,长期的引导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比如《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都是文学作品里的瑰宝,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这类优秀的书刊,开设教室读书角,鼓励学生阅读,创建浓厚的阅读氛围。

三、注重阅读后的思想交流和分享

老师往往都喜欢在阅读任务后布置一篇写读后感的作业,用来反馈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效果。虽然写对阅读感受是最直接反映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的方式但是也是学生最为排斥厌恶的。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束手束脚,小心翼翼,无法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导致学生产生极差的阅读感受,进而排斥阅读。对于阅读,老师要有不是让孩子仅仅是为了阅读而去阅读,更不是为了写一篇读后感去阅读的认知。要想让孩子主动去阅读,必须是出于喜欢,热爱。可以是想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看到的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或者书中的某句话而阅读。可以是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阅读……读必有感,但这种感绝不应该是为了写作业而生搬出来的一篇所谓的读后感。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去学习,而不是把知识生硬塞向孩子,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而不理解,更无法创造新的知识。老师的作用更偏向于导向的作用,对学生成长学习的路上给他们指明方向。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成绩才是硬道理,老师教学能力完全由学生的成绩高低来决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绝不仅仅是靠生塞式教学可以做到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理解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组建阅读小组,进行小组共同阅读,分享各自对同一本书的体会感受,交流学习。在班上分享自己读书心得和发生的有趣故事,让学生真正的热爱阅读。

四、结束语

读书可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视野,体会书中语言文字的魅力,故事的精妙,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但是现在社会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学生不喜欢阅读没有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填充式教学,以分数论英雄,忽视对学生阅读的教育指导。我们应该重视起阅读教育,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给同学们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谭梅,杨叶.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1).

[2]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3] 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4]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作者:赵宜钢

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3:

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也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给予了高度重视。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考查指标,在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阅读教学的提升是重点。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通过情境导入、合作学习、多媒体运用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丰富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文学素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55

汉字是打开学生通往情感世界的心灵窗口,是阅读其他一切书籍所可以依靠的肩膀。语文是一门具有理性哲学的美学艺术,正是通过对一个个故事细小的阐述,深刻地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关怀与热爱。因此,为了能够将这种艺术形式呈现在学生的世界当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注重小学语文的教学基础,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一、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从民族文化看语文教学的百年传承

语文教学在中国千年的文化世界当中,一直源源不断地传承着,无论是古时老夫子教书,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师,他们都拥有着深厚的文学知识,运用自己的方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铸造出一座宽广的虹桥。

汉字文化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呈现出了当今辉煌的文化,就算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国家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继承,从中国角度来看待未来一代的发展教育。从这一层次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打造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

另外,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无论是对文科性还是理科性的课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有效性的学习。

(二)通过问题假设,感悟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阅读是最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教学内容,如果说学习汉字和拼音是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那么,教材课本当中的文学作品就拥有着时代的精神和可贵的教育意义。尤其对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国家日益富强,社会和平稳定,九年义务制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成长空间,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幫助学生加快知识点的学习,引用问题假设的教学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问题导引下开展阅读,不断提高思考能力,学会从多个层次来看待问题。

例如,在讲解《触摸春天》这一篇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来板书课题,让学生观看一组关于春天的图片,展示盛开的蒲公英等一系列的景色。紧接着,教师可以这篇文章当中的盲童为主要对象展开论述,从本篇课文中找出两个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盲女孩在触摸的引导下抓住了一只蝴蝶,但是她又将这只蝴蝶放生了,并且再次仰起头张望,以此来表达她渴望拥有一道光,可以感受这个绚丽的世界。另一条则是从作者的感受出发,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

(三)语文阅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语文虽然是一门文学性的学科,大部分时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课文讲解,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语文课堂的设计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预留出一部分的时间,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一次阅读分享大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是感兴趣的书籍,以此来帮助自己强化阅读的兴趣。学生在与他人进行阅读分享的同时,也可以对另一个未知领域进行了解,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提高个人的学习认知。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多种多样的,征文大赛和演讲大赛都是语文阅读的开展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才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发扬自己的文学特色,不断地加快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所以说,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是必要的开展环节,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二、情境导入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情感哲学

文字总是像一双无形的手,用它看似毫无波澜的语句,轻轻地挑动着一个个读者的心灵。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拥有着充实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细致的观察,以自己在成长道路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为核心,把毕生的情感都挥洒在汉字的叙述当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与作者所描述的情感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从故事的创作背景出发,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打造一个又一个朴实而又具有光彩的情感世界。

在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并没有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而是在不更新教学理念之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观念在本质上并没有错误,但是它没有体现出时代更新的价值观念,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所以说,语文教师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文采,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强大的责任心。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现2008年的那一场八级地震,它夺取了无数无辜人民的生命,拆散了无数个圆满的家庭,热心人士和消防战士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一个个需要拯救的生命。这样通过视频的方式来给学生心灵以最大的震撼,让他们能够快速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字的赏析,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父亲为了寻找地震中的儿子所做出的超越身体极限的举动。

(二)引用作者背景,突出课文内容主题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发展时期,他们并不能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社会当中很多争夺名利的复杂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代的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最好的教学方法便是从作者的生平背景出发。这一情境的导入,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一个人,才能够明白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价值,从字里行间当中搜索出当代文学作品所产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作品背景的引入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功课,通过自身的快速描述,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加丰富深厚的世界,为课本带来更多的文学价值。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达到情感的锻炼和提升,就要从主动学习做起。而教师所能做的便是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当中,通过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方式,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开展自主阅读。

具体的课堂安排是,教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方法的交流,通过互相借鉴对方的思路和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设置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带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能够树立强大的责任意识,既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指引他们的思想,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自信心,只有不断尝试和改良,才能够寻找出更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情感表达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于周边的事物充满著无限的力气和好奇,教师可以将这一学习特点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一般教材内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的单元学习组合,里面有四到五篇文章。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后开展一个阅读分享大会,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更加丰富的趣味活动,向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阅读后的喜悦,增强自我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情感的正确发挥。

情感教学是一种美学形式,可以充分帮助学生运用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对周边的人和事物产生更加美好的想象。就如美学电影一般,导演总是能够从生活中找出电影的元素,但是又不断地丰富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使它们更加饱满,突显出个人的主观意识,给人们带来美好感受。

语文课文的题目便是这样的一种情感流露,作者总能运用细腻的话语为学生展示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吸引着学生不断地阅读和向前。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流露,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才能够培养他们对于景色、人物和世界的感受能力,养成个人的情感意识。

(三)设置合作小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个人一辈子成长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常常与阅读做伴,那么他将会更加深刻地热爱着阅读。教师在开展课文讲解和名著导读过程当中,完全可以通过成立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对好词好句进行正确的赏析。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想法,通过集合组内成员的智慧,让阅读分享所得出的道理以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得到极快的提升。

四、结语

综合上述,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继承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帮助自己不断革故鼎新。作为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要秉承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在文字的世界里翱翔。

参考文献:

[1]张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2]张彩虹.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学园(教育科研),2011(23).

[3]魏小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5(10).

作者:董晓荣

上一篇:企业财务战略探讨论文下一篇:工程测量公路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