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语文论文

2022-04-15

摘要:批注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思维的一个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批注也被广泛使用。如圈词,注音,写词和短语,写意义等,这可以算是最简单的积累批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阅读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阅读语文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就是因为阅读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并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语文学科的学习成效。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高段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01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一个学生最先接触的都是语文知识,而且,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教学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理解信息、表达内心的能力。在现代化社会,个体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个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小学阅读教学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活动,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形势下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确立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确立和尊重。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只能给予有效的辅导,不能自行介入。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现象在小学高段尤为突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盛行,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持怀疑态度,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和生本教学的理念。在现实的高段语文阅读中,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教师主导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环节是否有所思考和感悟,这就造成了学生并没有树立主体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阅读思维无法得到拓展。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过于生硬,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无法独立进行阅读活动。所以说,摒弃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本位的塑造,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过于重视成绩,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在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育的优劣与学生成绩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在这样的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考试,分数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学生自身阅读素养的培养自然不够重视。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虽然“双减”政策被提出,但是,教师和学生重视成绩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语文能力自然无法提升。

(三)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忽视阅读教学活动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课程是以教材为基础,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之后,再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按照系统化的模式进行有效学习。而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忽视了阅读。

(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代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教育教学的手段也遇到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当中,高段的小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但相对较弱,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字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很多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这样一来就为传统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新形势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预习指导环节

1.强化预习指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课下做好准备,课上进行交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课堂上仅有的时间里,既要学习新的语文知识,又要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要强化预习指导,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前,学生进行阅读并思考,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会更强,并逐渐从被动阅读转化成主动阅读。

比如,在《当代神农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单,包括:积累好词好句、概括全文、词语解释、查找资料、完成课后思考题:课文从哪些方面描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我提出的问题等六个部分。可见,预习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摘抄好词佳句,概括文章的意思,解释重点的词语,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这些步骤完成预习,就能够在课下对文本产生初步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文本的需求和动机。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思考自己在课前环节产生的问题,并带着感悟交流和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2.开展批注式阅读

首先,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使学生在勾画、批注中获得阅读方面的体验。所谓批注式阅读实际上就是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字词句段勾画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是评鉴文章的过程,也是高层次阅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明确批注符号规范使用的方法,避免学生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比如要圈点文章的重点、中心与难点,抓住关键词、修辞手法、标点符号、人物语言与动作进行批注。

(二)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1.阅读教学目标要清晰且具体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学目标常常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框架。例如,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等,这种类型的教学目标概括性非常强,更像是新《课标》所制定的总体目标,对教学实踐的指导性较为薄弱。可以说,这类教学目标适用于所有的文章,缺乏实际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清晰且具体地将教学目标分层,明确操作方法和实施教学目标的策略,对其作出详细的要求。并且,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文本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文章情感的体会都要作出具体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学会哪些生字的读写,理解课文的哪些内容和怎样的情感。

比如,在《松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会空虚、赤裸裸、挪移等生字词的读与写,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对时间的珍惜,体会到时间流逝。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有利于阅读环节的落实以及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阅读教学目标要与实际相符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学有所获。所以,教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教学目标与现实脱节,不仅无法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会消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直接降低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过多,也不可过少,否则会导致教学的重点不够清晰,缺乏有效的指导,阅读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比如,在《太阳》的教学过程中,本篇课文是科普短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文章中大量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为自主搜集与太阳相关的资料,并总结其特点;在文章中了解太阳的特点,增强对太阳的认识;体会说明方法,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恰好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难度和数量适宜。

(三)选择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1.从目标出发,体现语文性质

语文教学的方法要为教学的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从教学的目标出发。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两者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并且,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特点,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表明语文是一门情感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学科,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遵循语言应用的规律。

比如,在《江南春》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真正去过江南的,仅仅凭借教师和作者的描述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好,再加上本篇课文是古诗,古诗的学习难度较其他类型的文本难度较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自然会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了较为直观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准备了江南春天的视频、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对江南、对春天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根据文本类型选择恰当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将直接决定教学的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与体裁选择恰当的方法。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文本的教学选择恰当的方法,能够使阅读教学更具实效性。比如,记叙文是对人物与事件进行描写的文学形式,其结构相对简单,非常适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记叙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教学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创建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少年闰土所经历的画面,让学生真正走入闰土的世界,感受闰土的心境,体会作者对闰土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勾画、批注法,让学生画出文中能够表达出作者情感的语句。总之,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四)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1.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个性、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其阅读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不管是在怎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给出的都是很好、很棒这样同质化严重的评价,很可能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更不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比如,在《父爱之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找了几位同学朗读课文中的不同片段,并对学生的表达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在评价第一位同学时,教师着重表达了他阅读的流利程度,并提出希望这位同学下次朗读时感情能够更加充沛。在评价第二位同学时,教师重点表扬了这位学生读出了文章中所表述的父爱。在评价第三位同学的时候,教师建议他应该重视个别字的重音,这样才能够将感情具体化。不同的评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情感。

2.评价主体和方法多元化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多,评价主体和方式过于单一。在评价活动中,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表达欲望强烈。所以,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

比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母亲相处的小故事,以及怎样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教师并没有直接对学生作出评价,而是问其他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怎么样?从他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从根本上理解本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情感。而且,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参与到了课堂评价中,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显现在各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深入钻研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此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高段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习需求,逐步完成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创建,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 蔡远方《新形势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初探》,《当代家庭教育》2018年第10期。

[2] 张荣华《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切入点》,《语文天地》2018年第9期。

[3] 徐萍《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新课程》2017年第9期。

[4] 滕娟《探究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优质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第10期。

作者:沈方锦

小学阅读语文论文 篇2: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方法的实践运用

摘要:批注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思维的一个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批注也被广泛使用。如圈词,注音,写词和短语,写意义等,这可以算是最简单的积累批注。

关键词:批注;中段;阅读能力

阅读,不仅是眼睛与书本的阅读,还是大脑与书本的阅读,在阅读材料上进行“圈、注、释”,就是学生阅读时思维的活动痕迹,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教师应关注语文教材中可用作批注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三者更好的对话,可以借助“批注”的桥梁。从小学语文中段开始,学生阅读学习逐渐过渡到对文本认同的理解,欣赏,感知,质疑的积累。学生如果从多个角度感知文本,并使用批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可以实现人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从而提高个人阅读能力。

批注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手段,被语文教师越来越多运用。现将笔者在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课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批注的认识和实践进行分享。

一、批注和批注分类

所谓批注,就是学生阅读学习时,在文章的空白处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情绪、评价写下来,作为学生理解文本,感知和评价能力的体现。

语文阅读通常教学中,教师根据批注特点,可以分为符号批注和文本批注。

1、符号批注要求统一标准,清晰美观。

第一,规范符号批注的标准。小学语文一般常用以下几种符号:“□”用于新词;“○”用于容易读错的字; “ - ”用于表示这是个重要的声明; “·”用于文字下方表示关键词; “①②③??”用于几句并列的句子内容; “~~~~~”和“===”分别用于精妙的词句和文章关键句子(比如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用于分割段落和级别。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批注符号,要求不能自由改变符号,以此规范批注教学操作。

第二,使用多种颜色或多种类型的笔进行批注达到清晰美观的效果。建议初学者用铅笔进行批注,避免使用過程中保留的文字不够美观,容易出现错误或不可避免地有不满意的地方,等学生熟练运用批注后,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批注,既体现不同的批注内容,又方便全班交流或者自己后期查阅。

2、文本批注。文本批注是学生阅读时,在文章空白处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情绪、评价用书面形式呈现的部分。

二、文本批注特点以及使用策略

学生在中段阅读学习首次接触批注,切入点应从教材精心安排的“泡泡”入手。“泡泡”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且类型丰富,具有小而密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练习批注能力有效切口。

1、文本批注的具体化。

第一,捕捉语文书中关于推敲关键词的泡泡。中段语文教材用精美的泡泡作为载体呈现,专门针对语用关键词做学习提醒。这部分设计既是提醒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揣摩语用的精妙,也是告诉学习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种方法。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边有泡泡提示:“冒”用得真好。

教师根据文本,分步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冒”字用的好。第一步让学生通过字典查出“冒”字面意思: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第二步让学生使用替代方法尝试弄清“冒”字的妙处。用长、钻、露等动词替代冒字;第三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实现文本场景的内容体会——怎样生长才是“冒”?第四步引导体会“冒”字的妙处:既写出了荷叶多、绿,更突出了白荷花美丽动人、生机勃勃。通过四步引导,让学生将感悟写在“冒”字的边上,完成对关键词的批注。

学生按照四步学习,由词意入手,联系上下文,分析关键词表在文本中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并批注。

第二,对生字词进行注音、注解。阅读学习中,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或者注释帮助理解。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盘古开天地》授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外补充材料,在材料中学生发现“溘然长逝”的“溘”不认识,借助《新华字典》查找并注音,然后根据字典上的注解理解字义,进而理解整个词的意思。

2、文本批注多样化。

第一,关注语用的批注。中段语文教材中除有关键词提示的“泡泡”,还有其他语用提示,比如提示学生注意文本中表达方法的“泡泡”,注意文本内容理解、中心句理解、过渡句用法的“泡泡”等。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对“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边上有“为什么这样说呢?”的提示,《赵州桥》一课中对“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的边上有:“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等等提示,教师在学习中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和思考可以在“泡泡”的边上写下自己对写作方法的感悟作为批注。

第二,质疑文本的批注。中段语文教材除了现成的问题会以“泡泡”形式出现外,学生还可以沿着作者的思维进行质疑,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批注。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让学生质疑“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并在本文中写下批注;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对重点句的表达方式进行质疑,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学习中写下 “让这只大雁掉下来的真的是更羸的弦声吗?”等批注。

提高学生阅读质疑能力,建议尝试从课题中提问,从词语和句子的文本中提问,从文本的焦点难点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质疑将越来越深入,质疑价值会越来越高。让学生在文本学习时根据文本或者语用进行质疑,会让他们阅读走心,就好像与作者对话。 这样的批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具有质疑和探究的精神。

第三,针对文本人物的批注。中段教材中人物传记类文章比较少,但作为向高段过渡,进行批注教学可以从外观,语言,动作,心理描述等入手,通过情节分析和环境描写等描述进行人物形象点评。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文本最后“泡泡”中写道“更羸的判断真准确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更羸的语言和故事的剧情中思考:更羸的判断是如何得出的,他为什么可以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故事的分析,得出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射箭的形象,将此作为批注。

三、结语

筆者在这里只是根据中段语文文本适合批注教学的部分归纳一番,阐述几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教学运用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批注是一种学习形式,使用批注的根本目的是旨在促进有效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如果教师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写有效的批注,让学生通过动笔来拓展思维,做到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这种坚持不懈,小小的批注也能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小英.《“批注式”阅读——让学生个性飞扬》[J].《语文学刊》, 2009(18):46-47

[3] 夏立新.《批注式阅读:阅读教学走向真实的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7(16):11-12.

[4] 李红燕.《利用“泡泡” 学作批注》[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2(6):25-25.

[5] 蒋李莎.《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效开展批注式阅读的几点意见》[J].《小学时代:教师》,2011(4):14-15.

作者:裘晶晶

小学阅读语文论文 篇3:

小学高段语文文本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摘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于是拓展阅读便如一股潮流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怎样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原则;方法;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爱读、乐读、多读、会读、博读的阅读氛围,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挑选合适自己的读物,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滋养心灵、充实头脑,成了一项重要的举措。

一、拓展阅读遵循的原则

巧妙得当的文本拓展,是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开展课外阅读,但为使拓展阅读更加有效,仍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立足文本原则

文本拓展,当然要立足于文本。教师在拓展阅读中要紧扣文本,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做到“文道统一”,通过参阅相关联的拓展资料对文本内容加以丰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深化发现的成果,使他们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也只有在亲密地与文本进行了接触之后,才能“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在真切地赏析对话文本的基础上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所以说这样的拓展内容更容易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例如语文教材第十册的《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同时,拓展读一读原著。

(二)紧扣目标原则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所以,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文本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所以拓展延伸的设置,也必须遵循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课堂内容,根据教学的目标适时拓展。

二、拓展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会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是经得住推敲的经典名篇,它们除了本身的内涵之外,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能使它们“发扬光大”,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一道亮点。

(一)矛盾点的拓展

课文中常常会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而这些矛盾的地方又恰恰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地方。如果抓住这些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行拓展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

(二)障碍处的拓展

小学高段的学生,经验阅历尚浅,加上他们的知识底蕴还不丰厚,所以在阅读文本时,常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理解上也会遇到困难。这时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从文本出发拓展阅读,能使他们在广泛的阅读中理解、感悟、解疑。

1.为释疑而拓展。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尽可能地扩大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积累,加深他们对文本背景材料的掌握。

2.为深解而拓展。教材里的文本都是作者们智慧的结晶,蕴涵了他们丰盈的思想感情。但是小学生所学的知识有限,理解和感悟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有些文本的内涵他们是无法深入、透彻地领悟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阅读去深入了解文本主题内容,去体验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发展中的拓展

我們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所有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他们各方各面的能力水平,让他们最大限度的有发展的可能。

1.开阔视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适时地拓展阅读资源,让孩子们在与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围绕课文主题的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2.激发情感。小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来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从课文出发,积极推荐相关联的拓展阅读的资料,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资源里深入感悟,跟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并在孩子们的内心中推波助澜,促进他们的情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文本阅读和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不断地扩大,可以轻松地实现甚至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这样的阅读既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熏陶了他们的高尚情操,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给我们的课堂学习注入了无限的生机,真正意义上成就了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  贺丽萍.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2]  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       (8).

[3]  陆耀芳.立足教材有效拓展[J].小学语文教学,2007(6)

作者:何丹娟

上一篇:渔港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有机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