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3

比较,是认识事物特点的好方法;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着阅读。这样的阅读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三、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

关键词:比较阅读;推敲词语;品读句子;研读段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1.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

2.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情色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1.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

2.从句式比较的角度揣摩语句的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的理解,来体会语言运用的优美。

3.从标点比较的角度斟酌语句的核心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教师要将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让学生来解读,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更不能忽视。

三、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

1.语段的内容对比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许多文章的前后段落存在很大的起伏穿插,这些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

2.语段的详略对比中把握文章的重点

作者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都有自己的考虑,其目的无非是突出文章的主题而又不落俗套。

3.语段的形式对比中领悟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的不同段落表达形式反差很大,内容也不一致。有些写人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绍,到后面就会出现事例介绍,其详略程度也相同。有些文章前面有意地抑,到后面则充分地扬。此类文章适合对前后段落作表达形式的比较。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比较阅读,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形式,触摸文字内涵,最终打通阅读和写作间的通道富有特殊意义。它由点到线的转化,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由点到面的扩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鉴赏力的提高;由浅入深的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归类和积累;“学”一反三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精神。

作者:许小莉

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比较,是认识事物特点的好方法;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着阅读。这样的阅读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那么,怎样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才会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化学习的权利,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有助于学生在比较辩析中真正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但对于中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经验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情感性与丰富性。

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和《望洞庭》这两首诗的教学中,由于这两首诗都是以《望……》为题目,描写一处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同样是遥望的视角诗词描写的内容和展现视角的方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借助情境和比较阅读,学生们发现在《望天门山》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展现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特点,在《望洞庭》这首诗中作者极力表现了洞庭秀美柔和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诗歌表达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方面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从《望天门山》中感受到了作者主要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经过天门山时看到的壮观景象形象地描写了下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而在《望洞庭》这首诗中,作者主要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洞庭湖的美景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对洞庭湖光山色的喜爱以及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这样进行比较阅读以后,学生们对这两首诗的感受体会更深刻了。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生硬地让学生就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那么,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解读;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比较视角,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走向理性,提升古诗词学习效果。

二、关注维度,优化比较阅读的层次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总是爱把过多的目光关注在文本内容、情感与主体方面,而很少引入对比,致使学生思维的眼界过于狭隘,不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这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单篇或者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能够真正从言语表达的层面发现规律,探究本质,提升阅读教学的深度。

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结合这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维度引领学生比较阅读,以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统揽全文就会发现,作者在描写“小城”部分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是以总分的形式进行构段的,这种构段形式特别有助于“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而文中关于“海滨”描写的几个段落之中,关键语句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有学生认为这些地方的描写没有关键语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阅读描写海滨的部分,再通过阅读从这个段落中提炼出本段话描写中的关键部分。这里的对比阅读主要是指段中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我们把它作为对比阅读的第一层次。在第二个层次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就语段之间进行对比。比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样都是关键语句,为什么作者在描写“海滨”与“小城”的三个自然段是完全不同的呢?这样一来,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明白了作者布局谋篇以及语段规划上的不同价值点的追求,以及作者在言语形式上的变化,即关键语句是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是这个语段中所极力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引领学生比较阅读,这样从语段中的对比中,学生可以从纷繁的内容中提炼出清晰的表达主线,感受到“另类”关键语句的表现形式;在语段间的对比中,真切感受到作者在关键语句方面呈现出来的不同样态,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找准契机,提升比较阅读的品质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文章中都要使用比较阅读,只有在恰当的时刻介入,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文中主要讲了老屋先后三次对小动物们的帮助,在语言表达方面,老屋帮助的过程和结构是相同的,属于典型的反复性结构。由于这几个故事的结构相同,许多教师在学完第一个故事以后对其他两个故事就不甚关注了;有的教师在三次故事学完以后开始引入故事结构的对比,但是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对比时机;也有教师注重对故事内在结构的提炼,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也更没有引入相互映衬的对比,教学效果甚微。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在第二个故事教学完毕之后,就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三个故事的结构进行比较,这样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指导,不仅可以使第一,二个故事的共性特征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已有阅读实践的基础上,对第三个故事内容的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感受,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向纵深处漫朔。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要求并不是教师可以随时随意提出的,只有找准恰当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真正发挥出比较阅读的应有价值与效益。

四、发展思维,在比较中提升核心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分层次的,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字面理解、解释意义、批判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几个层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在纵向横向的探究对比中走向阅读的深处。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要想把这个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就需要引領学生在具体的课文中进行感知,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属于纵向求证性的过程。如果教师单是就一篇文章来让学生感知,势必会影响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因而需要教师在本单元的课文中都能够贯穿,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同样一个语文要素,在《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几篇课文中的呈现方式及其他方面有什么不同?这样进行综合性比较阅读之后,学生们不仅把握了这一类文体的共同特征,而且真正把这个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创设情境、关注维度、找准时机,发展思维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中心小学(225105)

作者:周悦

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探究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关涉到学生的字词掌握、文化理解、逻辑分析以及情感感悟等方面的培养。比较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某一阅读知识点达成较为全面的理解,使其更好地形成阅读应用的能力。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分析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可行途径,以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通过比较阅读,教师为学生整合同一作家、同类文本、相同题材作品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类型阅读有所把握,在进行课外阅读和解答阅读题目时能够有章可循。同时,比较阅读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本,通过比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联立不同文本,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这有助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比较阅读来分析文本、查找异同,学生的阅读敏锐度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这个大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综合地应用比较阅读教学法。

一、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比较阅读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分析问题、阅读理解、做好笔记等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原则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首先进行思考。比如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小问题,例如“这篇课文都讲了詹天佑的哪些事情?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并联想一下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以某个著名人物为中心的文章”。这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参与并不仅仅在课堂中,还在于课前预习这一关键阶段。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批注、思考,有助于更好地吸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养成比较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探究原则

教师在比较阅读课的最后会将比较阅读的结果加以总结,但是这一般是凭借其个人的阅读经验;如果学生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在总结成果时也应該加入学生的思考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比较阅读课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给出了比较对象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大家随心所欲发表个人看法。比如教师给出了比较的对象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不同的作者写同一个人物鲁迅,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体味他们在描写人物方面的不同之处。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再安排展示和汇总。合作探究原则在比较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的途径,而且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三)拓展性原则

比较阅读原则上是基于课内文本,主要是深挖教材,但拓展性仍是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所不可或缺的。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三国故事非常感兴趣,折服于诸葛亮的超人智慧,因而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学生讲一些《三国演义》里的其他故事。这种拓展性原则在比较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比如教学《七律·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介绍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佳作,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伟人的文人风范,并能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

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是比较阅读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比如鲁迅、老舍、李白、冯骥才、杨万里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学习和比较他们的作品,学生有助于培养文学欣赏意识,提升阅读层次。以老舍为例,教材中专门选入了他的《猫》和《母鸡》,虽然写的是不同种类的动物,但是老舍质朴清丽的语言让这两篇文章都极富生活气息,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这两篇文章在教材编写排序上的合理,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顺势利用比较阅读教学的方式,启发学生们对老舍先生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赏析。首先,教师可以让大家讨论一下共同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而后,教师可以挑选学生来详细地讲一讲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比如老舍的语言虽然较为口语化,但是在文字的组合编排上却十分有逻辑性,不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猫》这篇文章开头作者就点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继而用一些实际实例来表现其如何古怪,介绍内容虽然简短但足以点题。再如《母鸡》这篇课文,老舍首先摆明自己的观点:“我一向讨厌母鸡。”接着又开始写母鸡之所以令人讨厌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非常清晰。猫与母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而老舍正是亲临生活实际才能写出这样朴实感人的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也要顺势关心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同时还要说一说不同之处。虽然都是由老舍所写,但作者绝不是“批量写作”,自然要有不同之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也可以对这两篇文章的不同达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猫》是一气呵成的,最后作者对猫之古怪性格的无奈也别有趣味。而《母鸡》这篇文章在铺排的时候却用了欲扬先抑、转折对比等多种手法,对母鸡在孵雏前后的不同表现进行了细致描写,并产生前后对比的艺术效果,最后还表明了自己态度的变化,也十分有趣。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体味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掌握比较阅读中文本分析的方法。再如可以将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和《小荷》放在一起对比,即让学生对比这同样是写平凡之景之事两的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等。

(二)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比较

题材内容是有限的,但是以同一题材创作出来的作品却是无限的。不同的作家在写同一题材时,也不可能写的一样,而是有着各自的创作风格。他们基于不同的地位和感想,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通过对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们在写作上写出新意,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和肖复兴所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是以爬山虎为作品的主题,但是所写的内容则各有侧重点,让人体会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叶圣陶与肖复兴之间也有着很密切的交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还展示了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批改的一篇作文《一幅画像》,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描述肖复兴作为后生来到前辈家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叶圣陶先生所写的《爬山虎的脚》主要是围绕着他家中院子里的爬山虎是怎样爬来写的,而肖复兴则把着眼点放在了他与叶圣陶的亲切交谈上。一个是写物,一个是写事,一个表现了爬山虎的坚韧意志,一个表现了叶圣陶和蔼的长辈风范。以爬山虎为引,两位作者写出了不同的情感,同时前后呼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先是在第二单元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后,又在第七单元学习了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因而对叶圣陶先生和他的那片爬山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对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学生的思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运用到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去时,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文与原著作品的比较

应该被考虑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的提高,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编选上大都对原著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比如前文所提到的《猫》《母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文,都是在作者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以方便小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课文作品与原著作品进行比较,来探寻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比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篇课文,学生如果对《红楼梦》的故事了解不多,那么可能会造成对文意的理解比较片面。因为文章把重点放在了王熙凤本人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上,情节上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突出“凤辣子”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红楼梦》的原著来进行阅读比较,看看这之中什么不同,例如下面开头提到的两句: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著)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课文)

可以见得,教材在编写时将一些古白话删改成现代普通话所能理解的词语,符合小学生们的阅读习惯,而且在词语的甄别和运用方面更加准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再如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原文比课文要多出一部分,作者继续述說了关于珍惜生命的看法,语言也十分优美。但总体上来看,教材文本的改编则把握住了中心思想,语言简洁有力,感染人心,有助于学生迅速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与原文的对比,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三、结语

综前所述,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充分实现了学生在阅读理解、分享交流、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文本和教学实际,对语文比较阅读课进行不断拓展,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开放思维和想象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接 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刊),2018(6):61.

[2]张 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思考[J].商情,2018(44):225.

[3]方 芯.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8,15(6):85.

作者:张梅妹

上一篇:初中教育例谈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