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措施论文

2022-05-01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公平,关乎农村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区域失衡、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程度偏低、待遇亟待提升、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培养渠道,构建立体培养体系,优化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措施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措施论文 篇1: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反观我国农村的学前教育

内容摘要: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学前儿童属于处境不利群体,当前仍有很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机会接受学前教育。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是社会公平的支点。农村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 关键词:教育 教育公平 农村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儿童 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的起点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不分种族、阶层和文化背景的儿童能够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各国的共同理想和公认理念。为实现教育公平,许多国家针对国内处境不利的儿童实施学前补偿教育项目,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土耳其“亲子教育计划”、印度的“ICDS项目”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儿童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对提升国民素质也起到了明显作用。

我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由于历史、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学前儿童属于处境不利群体,当前仍有很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是社会公平的支点。农村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国家人力资源的储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也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只有大力推进和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才能为农村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将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 二、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条件的落后,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入园率较低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坚实力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有着直接影响。一直以来,国家把大量社会资源投入到城市发展中,对农村的投入相对较少,致使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同时,由于历史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试想一个家庭连温饱问题尚且难以解决,又何谈有富余的钱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呢?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入园情况。在农村地区,只有那些能支付得起入园费用的家庭才能让儿童享受到学前教育,而一些无钱支付基本入园费用的农村适龄儿童则只能望园兴叹。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水平。

2、设施设备落后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较差,装备水平落后,文体设施严重匮乏,除了用来教学的房子和几张桌凳外,其它必需的设备几乎为零,这样的教学条件根本无法保证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不仅限制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而且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科学、持续地发展。 (二)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使农村学前教育裹足不前

1、政府部门政策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对开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评价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忽视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和发展,更没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政府更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学前教育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严重匮乏,与城市学前教育相差甚远。首先,在资金投入上,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本就严重不足,而在有限的经费中,相关部门又将原本不足的教育资源向城市幼儿园倾斜投放,而落后的农村地区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次,在物力投入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再有,在人力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是没有编制的在岗教师或无证上岗教师,他们都不能享受在编教师的待遇、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也不能接受定期的培训以提升自身素质,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愿意留在落后的农村,而转向福利待遇更好的城市幼儿园。师资缺失以及教师素质较差,严重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2、农村居民思想认识不足

许多农村地区交通闭塞,信息失灵,人们普遍读书不多,人口整体素质偏低,教育事业也相对落后。许多农村儿童家长自身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根本不了解学前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这种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伴随大规模农民工进城,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新的边缘化群体,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 (三)师资培养层次分化,导致农村幼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在培养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分化,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城市幼师普遍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而农村幼儿教师的文化程度和素质却令人忧心。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有些甚至是闲在家中的务农人员,迫于生计才从事幼师工作;二是幼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农村幼师普遍学历低的同时也有许多失业改行人员和无证上岗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懂得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不能有效施教。而改行和无证上岗人员中,大多迫于无奈才从事幼师专业,他们通常不会用爱心和热情去教育孩子,当孩子吵闹或哭闹时,大多会很不耐烦地采取训斥或体罚手段,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幼儿安全和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在监管上没有合理界定责任与权限,相应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使得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游离在管理范围之外,幼儿的安全和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一方面,承担农村学前教育重要力量的民办园大多数缺乏办园资质,办园不规范,设施条件缺失,安全隐患严重,幼儿教师“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如2011年发生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1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幼儿园校车与运煤货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另一方面,管理不规范,农村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化”问题较为严重,不能充分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而是将教学形式小学化、教学内容小学化和教学管理小学化。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 三、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政府应主导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幼儿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新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这一政策的初衷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以缓解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但由于此政策淡化了学前教育的福利性和普遍性,而强调学前教育的地方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导致“九五”、“十五”期间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出现滑坡现象。据统计,2005年,全国农村幼儿园由1995年的10.67万所下降到6.0221万所,减少43.56%;在园幼儿人数也由1995年的1624.90万人下降到1016.9235万人,减少37.42%。实践证明,学前教育市场化是无法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是难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性,这种“多条腿走路”的良好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在追求城乡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具有服务性,而且其服务型性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公平的责任,保障农村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布局

现如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人口密度小,居住较为分散,所以农村幼儿园的布局也应受到重视。应在全国农村地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布局合理、适用性强、办园规范,面向区域内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园的布局应按照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的人口规模,由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后统一安排,要根据“大村独立,小村联办,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地址,把农村闲置的校舍等扩建为幼儿园,合理确定幼儿园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实行资源的高效配置,而不是幼儿园创办者为图自己方便省钱而选址。这样下来,基本上每个村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幼儿园。幼儿不致无园可上或走远路去上学,也减轻了农村家长的接送负担与经济负担,解决了农村幼儿 “无园上”的难题。

2、打造农村示范性幼儿园

在农村可采用“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高规格、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制定具体、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幼儿园扶持政策,确保示范性幼儿园在资格认定、福利待遇、教师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公办园同步。农村示范性幼儿园验收合格后,要与所在地区公办幼儿园形成长效扶帮机制,实现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示范园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对口支援、互相挂职、区间研讨等办法支持农村地区其它幼儿园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许多农村家长无法独自承担学前教育费用。所以,政府应在财力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制定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措施、农村幼儿园学生经费标准和财政拨款标准;再次,严格落实国家实施学前教育工程的配套资金。通过这些举措,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保障农村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在财力和物力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还需要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应当把幼儿师资的培养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

1、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师流动性非常大,农村幼儿教师更是如此。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幼儿教师想要离开岗位?据调查,在幼儿教师的离职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工资低”和“工作压力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严重流失,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首先要解决幼儿教师基本的生存问题,明确非在编农村幼儿教师的合理身份。一方面,可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可享受在编教师的工资、医疗与保障、职称评定和养老保险等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建立工资量化考核制度,多劳多得,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依法贯彻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

农村幼儿园由于工资待遇低,引进的教师素质也比较低,不少幼儿教师是无证上岗,这样的师资队伍大大降低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为让农村学前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必须贯彻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农村幼儿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及以上学历学校并持有幼师资格证的人员中录用,而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聘请无证幼师,并将幼师资格证作为留园和工资待遇的必备条件。在录用之后,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3、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的力量源泉,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加速成长,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就无从实现。教师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育部门应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具体的师资培训计划和考核目标。当然,培训对象不仅仅为公办幼儿园中的幼师,还要普及到所有在岗的幼儿教师。各地区要加强城市园与农村园之间的合作联系,通过举行定期的专题讨论会和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通过组织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跟班学习,让她们在享有较好教育资源的同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消除教育不公,实现学前教育公平, (五)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幼儿园准入制度

由于农村学前教育长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所以农村地区创办的幼儿园质量大多良莠不齐,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准入制度建设。首先,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管理,对于未取得办园许可证或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团体或个人不得创办幼儿园。其次,对无证上岗幼儿教师应予以停职或辞退,保障幼儿园师资素质。

2、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制度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所创办的幼儿园大部分存在园舍、设施设备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幼儿园的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幼儿园的安全监管。首先,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其次,制定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三,完备和落实幼儿园的年检制度,采取年检、突击检查等方法将幼儿园安全监管问题落实到位。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幼儿园监督整改,整改合格予以继续办园,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幼儿园,坚决取缔。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督政有力的农村学前教育督导制度,是保障并促进政府主导职责切实落实的有利保障。

第一,认真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将此项工作列入单位目标考评,做到参与监管的单位有章可循。

第二,加强日常督查,制定常规督查制度。

第三, 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督导结果公示与问责制,提高社会关注度。 从教育实践来看,只有政府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才能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才能要缩小城乡差距,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作者:罗志慧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措施论文 篇2: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公平,关乎农村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区域失衡、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程度偏低、待遇亟待提升、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培养渠道,构建立体培养体系,优化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激励机制。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

一、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重要性

1.关系着基础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农村师资是否得到合理配置直接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公平公正,也关乎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只有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才能真正加速我国教育公平进程,使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

3.影响着幼儿的终身发展。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的启蒙教育,优秀的幼儿教师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思维方式与学习兴趣的养成,这些都将伴随幼儿一生,对幼儿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见合理的师资配置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关乎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是自培,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改变农村的发展与建设理念。学前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基础,合理化的师资配置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置区域失衡。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存在失衡现象。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条件较差,不少教师不愿意去,导致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幼儿园聘用代课教师,教师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2.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较差,乐于到农村任教的教师较少,导致农村学校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教师学历偏低,教育实践经验不足。不少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毕业于中等职业学校,缺乏正规的教育培训。

3.师资专业程度偏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不少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教师发展规划,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偏低。因此,应根据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完善学前教师培养机制,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平台。

4.教师待遇亟待提升。教师待遇问题不仅关乎着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也间接地体现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偏低成为影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不少学前教师由于待遇差,对学前教育缺乏职业认同感,不注重自我发展与提升,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5.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不少学前教育教师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等因素选择离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后续师资配置乏力。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优化措施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需要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基于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政府要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政策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并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发展。

2.拓展教师培养渠道,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农村教育行政部门要基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升學前教育师资准入门槛,拓展渠道,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师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互动。师范院校在教师队伍培养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可采取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人才参与学前教育。如由政府出资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这样既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又可以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学前教育师资的准入门槛,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

3.构建立体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要通过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来说,要建立完善的岗前、岗中培训体系。首先,深化教师岗前教育培训,目前不少教师培训过于注重教学理论,缺乏教学实践指导。因此,首先,要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法结合起来,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提升岗前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深入开展岗中培训。实践出真知,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要深入开展岗中培训,组织学校间的教研互动,利用网络优势,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优化农村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普遍较低,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待遇,以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政府要多管齐下,积极筹集教育发展资金,并向农村教育倾斜,不断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聘用制,确保学前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落实财政补贴,足额发放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工资,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

5.完善教育激励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激发教师内动力,通过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为农村学前教育留住人才。首先,以事业留人。农村学前教育要吸纳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管理队伍中,让教师感受到职业成就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其次,要完善考评机制。农村学前教育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优化考评机制,让更多的农村教师收获成就感,感受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吸纳优质人才,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结语

总之,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不仅关乎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态化运行,还影响着社会民生,影响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幼儿的终身发展。因此,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认识,审视师资配置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9(17).

[2]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3]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作者:李娜 张冬梅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措施论文 篇3:

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分析

摘  要:处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为能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其理论内涵,并结合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改革发展方案。本文先就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内涵加以阐述,然后就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问题和实践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从理论层面就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分析,为实际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内涵

0.引言

农村和城市的学前教育的条件差距比较大,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良好推进,这就需要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加强重视,以全面的改革理念运用,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质量提升,从而才能真正保障各项工作的良好推进,这对实现既定教育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1.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内涵和问题

1.1理论内涵

经济常态化的发展背景下,做好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工作比较重要,学前教育的供给主要是在经济层面的概念上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主要是提供学前教育产品服务的一侧,需求侧是消费教育产品或服务的一侧[1]。当前的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实施下,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实施也要注重从供给侧的改革角度出发,制定相适应的改革路线,从这些基础工作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1.2问题体现

现阶段的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样的,从以下几点问题方面进行阐述:

1.2.1供给量有待增加

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量不足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学前教育提供的服务和群众对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没有满足,供需不平衡的现状问题比较突出。如果没有在供给量方面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必然会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2]。

1.2.2教育供需结构不平衡

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现,供需结构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供给量在增加,但是在供需的结构层面还没有达到平衡的发展目标,没有为民众提供多样化以及可供选择的学前教育服务。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在供给主体结构不平衡以及供给产品结构不平衡,供给方式结构不平衡等方面,这些层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学前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1.2.3教育供给质量有效提升

农村的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当中,由于在教育供给的质量上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这就必然会影响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提升[3]。

2.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措施

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質量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改革实践方面加强重视,以下几点实践措施的实施方面需要加强重视:

2.1扩大教育供给量

农村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在当前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最大程度扩大教育供给量,使之能够和实际的需求相结合,最大程度的环节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的问题,只有从这些基础要求上得以实现,才能保障学前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从具体的措施实施层面来看,这就需要从发展公办园的层面加强重视,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4]。发展当中要及时的转变供给思路,创新办园的形式,在居住分散以及条件擦的区域通过一园多点的方式,促进当地的适龄儿童都能够有机会入园,只有扩大教育的供给量,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2.2注重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完善建设

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开展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样,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物质环境的建设方面要注重积极优化,通过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满足幼儿园物质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良好开展打下基础。构建物质环境的时候要注重提升物质环境实用性,减少单纯装饰性物质环境区域创设,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能够和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保障物质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3教育质量供给侧改革

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提升,这就需要从教育质量供给侧改革方面进行深化,结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将现代化技术与实际教育工作进行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从而才能真正为实际教育工作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幼儿园教育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网络技术科学化运用,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水平,这就能为实际教学工作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5]。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中也要注重从小学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方面进行有效提升,要能够保持积极健康心态,注重幼儿心理环境的良好创建,促进幼儿在合作学习方面有更大的发展进步,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强化,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才能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水平。

2.4注重供给侧结构积极优化

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当中,要充分注重从学前教育供给侧的结构优化方面加强重视,从几个层面加强重视,注重学前教育多元协同供给,以及调整学前教育产品结构,积极改革转变学前教育供给的方式,从这些方面得以强化和完善,优化供给侧结构,才能真正为实际学前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而言,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为促进教育质量水平提升,这就需要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加强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优化学前教育的工作,为幼儿良好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有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进行优化实施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海波.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6):28-31.

[2] 赵东群.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103-108.

[3] 贾俊明.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 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J].统计与管理,2019(05):93-95.

[4] 姜勇,庞丽娟.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 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8):17-25+48.

[5] 贺红芳,刘天子.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8(05):90-96.

作者:韦宗琼

上一篇:模拟公司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论文下一篇:自动化系统建设下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