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乡村振兴事业由众多板块组成,不同群体都能够做出贡献,学前教育事业当中的党员教师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效率,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论文 篇1:

有关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若干思考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可以为广大农村适龄入园儿童提高更好的早期教育,因而具有极其显著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应该统筹规划、确实解决农村适龄儿童无园可入的问题,并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高程度上促进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尤其需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地区幼儿园。这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当前发展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适龄儿童无园可入的问题,与此同时,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还面临着师资短缺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学前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影响着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鉴于此笔者对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策略作出以下思考。

一、统筹规划解决农村适龄儿童无园可入的问题

首先,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引导者,应该确实保障好农村地区改建、新建以及扩建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对于经济发展好的城镇地区,对其经费投入应该主要以地方为主,而对于经济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其经费投入应该适当增加中央财政以及省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国家和各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广大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都具备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在确实保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经费之余,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性幼儿园还应该主动承担起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扶持工作,通过优秀幼儿园教师下乡支教活动或者城乡教师互换活动的计划的实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使农村适龄入园儿童都能得到适宜的早期教育。

其次,在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扶持、鼓励非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幼儿园办园格局。民办、个体幼儿园作为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有生力量,可以通过对其房屋安全鉴定、家长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措施的推行,对其中达标的幼儿园政府、社会给以大力的扶持。例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对于企业办园给以更过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鼓励更过的社会资金、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中来。

最后,利用好农村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城区所缺乏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因而农村地区在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充分地利用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结构调整后充裕的公共资源。对于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应该根据当地教育教学等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全镇整个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出发,优先发展没有幼儿园的村落,从而使更过的孩子都有计划入园,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儿童都能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

二、统筹兼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妥善解决、处理好农村地区学前教师的编制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中间软力量,教师编制的落实可以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之中。例如,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其编制未落实之前,可以将其职称评定纳入到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之中,并对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指数给以更过的政策倾斜。对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可以参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标准,在经济以及政策允许的条件之下,可以适当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稳定。

其次,可以在中小教师中或者师范毕业生中培训幼儿教师,从而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鉴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中所存在的师资不足问题,可以对乡镇中小学合并后而富余的一些年轻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对于其中的合格者可以调配到幼儿园中来,从而使农村教师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有效地解决农村幼儿园师资的短缺问题。同时,对于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给以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对其进行相关的学前教育教学培训后,鼓励其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填补农村幼儿园长期以为的专任教师缺口问题。

最后,高职院校和高师院校应该确实扩大幼教专业的招生比例。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各种高等幼教专业人才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种高等幼教专业人才参与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高程度上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研理论指导。为此,高职院校以及高师院校可以大力宣传、调整招生计划、提高幼教专业的招生比例,在其专业设置中适当地设置3至5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版,从而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类型丰富而充足的师资来源。

三、结语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广大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也在社会上掀起了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想,这给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而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当然,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少的困难或挫折,这需要我们持乐观心态、迎难而上,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2]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3]徐青.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J].教育探索,2007(9).

作者:张晶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群体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策略

摘  要:乡村振兴事业由众多板块组成,不同群体都能够做出贡献,学前教育事业当中的党员教师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效率,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文章主要围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群体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展开研究,在阐述学前教育在乡村振兴事业总体布局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介绍了踏实研究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实践、密切联系家长群体、构建和谐家教环境等几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教师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学前教育;党员群体

当前阶段我国的城镇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迎来了发展机遇,乡村振兴事业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中的重要工作。在乡村振兴事业的总体工作布局当中,党员群体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为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做示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相关工作,将乡村振兴的各项事业落到实处,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乡村振兴包含乡村整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学前教育自然也在其中,学前教育领域的党员也能够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自身作用,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助力。

一、学前教育在乡村振兴事业总体布局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当中,需要对乡村的各个方面进行提升,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观念、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状况,不断促进农村地区从以往的状态中发生改变,逐渐向文明程度更高的现代化状态发生转变。在乡村振兴事业当中,最需要的就是各种人才力量,只借助外界人才支援是不够的,必须要从当地做起,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人才资源,并探索培养当地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解决人才问题,才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的整体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教育事业的改变势在必行,各教育阶段都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教育事业的改善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观念转变产生积极作用,将乡村振兴事业由国家提倡与外界援助轉化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内心的主动要求。

学前教育是教育整体阶段中的重要构成阶段,并且处于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幼儿与知识世界产生联系的重要阶段。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除了在家庭环境中成长以外还增加了幼儿园的成长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础阶段。科学研究证明,每一个人在幼儿阶段受到的教育影响往往伴随着他的一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够产生作用。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行业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还与每个人的成长质量息息相关。而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都是在本村幼儿园度过,乡村幼儿在学前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认识世界,幼儿在这个阶段中接受的教育质量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长远影响,影响着幼儿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人才。

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专业素养分析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儿园教师的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于上级教育组织分配的教师资源,也有来自于当地的教师资源,在这两部分教师资源当中,有一部分教师的身份较为特殊,就是党员教师。

党员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当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时刻保持不满足,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与其他非党员教师保持主动的密切交流,互相探讨教育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解决教育问题效率的提高。党员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当中还需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与幼儿家长保持良好联系,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党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既完成教育者的分内职责,又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整体事业的人才培养及其他工作贡献自身力量。

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党员群体在乡村振兴事业整体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做好本职工作,即做好学前教育相关的各方面工作。学前教育党员需要在工作当中探索改进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使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接收到更多对外界事物的启蒙,大脑思维得到一定程度开发,提高幼儿探索世界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和幼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促进乡村地区整体教育氛围与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学前教育领域的党员教师可以按照以下策略开展自身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整体效率,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一)踏实研究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实践

党员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影响着党员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在日常活动的教育感受相对应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党员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提高自身教育技能,并结合当地幼儿园工作实际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党员教师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能够对工作中的教育实践不断创新,给予幼儿新鲜有效的认知体验,增强教育效果。

例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党员教师需要克服地区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技术,对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指导自身工作。党员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技术协助下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区域活动”教育模式、“安吉游戏”教育模式等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模式,吸收其中的积极成分与适合本幼儿园教育实际的成分。党员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其他地区幼儿园的先进经验进行观察与学习,对具有实践意义以及可复制性强的部分进行学习,运用到本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

(二)密切联系家长群体,构建和谐家教环境

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依赖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作用。学前教育阶段中,只关注其中的幼儿园教师或者只关注家庭教育环境都是不够的,只有对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关注才能够产生“1+1>2”的效果,积极促进幼儿的优质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当中的党员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帮助幼儿家长为幼儿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当今社会的通讯手段非常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党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能够在有效工具的帮助下变得及时而高效。沟通效率因为工具的帮助而提高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内容。党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够是单纯向家长讲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不良表现,这是单方面“告状”,是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党员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向家长进行讲述,并用积极的评价做总结,另一方面向家长询问有关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反应,根据家长的讲述给出专业化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使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能够向专业化与有效性方向转变,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结语

乡村振兴事业事关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以及内在发展质量,需要各群体的积极努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党员群体,能够在自身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为农村地区的优质发展提供助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党员群体需要在工作中踏实研究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需要密切联系家长群体,构建和谐家教环境,在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作用,改变传统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人才做贡献,继而为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玉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79-80.

[2]  何凤琼,王仕高,吴卓霖.“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困境[J].现代交际,2019(06):10-11.

[3]  彭建涛.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62-64.

作者:梁会君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所以如何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始终是教育工作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文章通过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研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统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以期能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解决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科技文化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而教育事业作为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整体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幼教资源在城乡区域的配置上差异明显,比例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威胁着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教师人数配置失衡

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对学前教育教师配置问题作出的规范,这一规范最为核心的精神就是要求幼教机构必须根据服务类型,结合服务的幼儿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教职人员,以满足保教工作的基本需要。

《标准》以幼儿在园时间长短和相应管理模式依次将我国各种形式的幼教机构分为寄宿、全日和半日制三种类型,并以班为单位区分不同幼儿园类型提出了明确的教职人员配备标准。其中全日制的幼儿园为专任教师不得少于三人,或专任教师二人加保育员一人;半日制幼儿园专任教师不得少于二人,并可以选择性增配保育员一人;寄宿制幼儿园因其寄宿的特点,所以相应的教师配备标准较高,不但要求每班配备教师的标准不得低于全日制幼儿园的标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增配专任教师一人和保育员一人。《标准》还对乡村幼儿园发展现状给予了充分考虑,对其教师配置做出了特殊的制度安排,即设立巡回指导教师制度,要求各中心幼儿园增设巡回指导教师,加强对乡村幼儿园指导和帮扶。但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底数大,发展速度慢等客观原因,即便有了上述教育部的明确规定要求,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幼儿园依然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配备标准,“一班一师”成为农村幼儿园的最为普遍的真实写照,严重制约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加大了安全隐患,难以照顾与合理安排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

(二)专任教师质量结构配置失衡

首先,从學历水平上来看,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幼儿教师学历的达标率总体上有了明显提升,但高学历幼儿教师更多的集中在了城市,特别是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对教师学历的标准已经不再满足于本科,而开始大量引进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专学历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其次,从教学经验上来看,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里有相当比例的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由于经验上的不足,才选择了竞争压力较小的农村幼儿园就业,而真正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却呈现出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显著规律。最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还包含了一部分的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多数都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无文凭,这在农村属于很常见的现象,可见,师资力量是多么薄弱。

(三)教师不合理的流动性大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这也就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村地区包括幼儿教师在内的优秀人才向城市的流动将不可避免,并呈现出流动上的单向性,威胁着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如今,教育部门逐步放开对幼儿园的管制,寻求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大量公办幼儿园被改制和拆分,民办幼儿园迅速崛起。由于民办幼儿园与教师多为聘用的关系,就不可避免的构成了教师难以遵循一定方向,有规划、有目标地去流动。幼儿教师本身为市场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势必会根据自身条件,寻求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幼儿园,而在这一流动过程中,农村幼儿园无疑成为了受害者,农村幼儿园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资金、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都难以与城市幼儿园形成抗衡,农村教师人才的流失规模将越来越大。
三、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立足现有条件,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盘活农村学前教师资源

立足实际和统筹协调是马克思主义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我们解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时必须坚持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解决农村学前教师资源配置问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盘活农村学前教师资源。

第一,要以《标准》精神为指导,正确把握其中关于教职人员配备的硬性标准和指导性意见,拓宽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补充渠道,留住师资,增加班级教师的人数,尽可能的摆脱农村幼儿教师一教一保的现状。

第二,要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以改善农村幼儿园硬件基础和提高教职人员待遇水平为方向,合理加大向农村幼教事业的倾斜力度,既要保证农村幼儿教师“招得来”,更要实现“留得住”。只有在数量上得到充实,才不会引起班级教师人数失衡,才会合理配置班级教师人数。

(二)抓住结构优化的关键,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的比例

加大农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比例,促进结构的合理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标准,吸引一些专任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职,提高农村专任教师的比例。特别是要科学引导新生就业力量,鼓励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关注农村、走进农村、扎根农村,不断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艰苦,教学环境差,“奉献精神”固然可贵,但要想增加农村地区教师的数量,还必须适当以利益作为手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福利水平提高,把农村幼儿园基础建设搞上去,构建良好的农村幼儿园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坚决落实持证上岗,严把持证上岗的入口关,把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新招聘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稳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资格证持证比例。

第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站位要高,要瞄准最新幼儿教育理念,勇于探索实践,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践行国家幼儿教育最新理念,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五,加大财力的支持,鼓励和吸引优秀专任教师到农村任教,培养专任教师,促进农村教师专任教师资源结构的合理性。

(三)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

优化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立合理流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政府的财政保障力度。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更是如此,只有依托国家财政,农村幼教事业的硬件条件和教职人员待遇水平提高才有了物质保证,而只有农村幼儿园工作生活环境的真正提升,幼儿教师人才队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地方政府應出示相应的政策、文件,如将城市幼儿园的教师到农村任教作为奖励评定,待遇提高等重要依据。

第三,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可以开展学习活动,共同进步,以平等、互助为前提,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

第四,实行对口支援,如大学生到农村实习,实行青年志愿者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合理的流动机制。
四、结语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决定着农村幼儿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关系着整个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定,并通过 “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协调安排,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尽快形成结构合理、配置完善的农村幼儿教育教师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03).

[2]徐群.师资配置: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务[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3]庄爱玲,柯玲.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0).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作者:翁怡然

上一篇:职高语文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学生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