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研究对2007年至2016年间与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数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状态,特殊教育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多,由于在师资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师生比例不协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论文 篇1: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探讨

摘要: 教师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定位及规格定性是影响特殊教育师资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探讨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在体现教师教育共性基础上如何设定其特殊性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并对三年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及规格进行论述。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规格

1.教师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要求

1.1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从此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21世纪的发展既向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严峻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1.2教育自身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首先,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知识创新等时代发展特征在影响人们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向教育提出了极富时代特征的挑战,另一方面,推动教育发展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并从而减少贫困、愚昧、(不平等)排斥、压迫和战争的一种主要手段”,“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①

其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领域需要更新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目标,要使教师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大背景的变化,顺应基础教育急速发展的变化。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推进就不能最终实现。教师素质是赖以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再次,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伴随着教师教育的展开,教师专业化思潮风起云涌。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且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的导师,而且是学生精神、人格的导师。

最后,全纳性教育的提出对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要。全纳教育的要求突破了特殊教育领域,而对整个社会的普通教育提出了挑战。其对象范围包括所有学生,不仅包括残障学生,而且包括其他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它强调了一种教育要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接纳态度,反对排斥,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参与。全纳教育的实现体现在全纳课堂、全纳校园及全纳社会的创建上,而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等因素无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特殊教育师资应具备的共性教师素质及其特殊要求

2.1教师共性素质

教师素质要求相当复杂广泛,有关研究也很多。如简茂发认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普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人格特质与专门学科知能。朱嘉耀认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应具体包括:职业认知品质、职业能力品质、职业人文品质等。此外,也有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及能力结构做出专门论述。总之,关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丰富而全面,既有传统要求,又有时代发展而引发的新要求,这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

2.2特殊教育师资的特殊素质要求

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普通教育教师,同时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具有普通教师的共性素质基础上还要具备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特殊素质。美国《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提出,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掌握8个方面,107条的共同核心性知识与技能。英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从以上美英两国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规定可以看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普通师资培养相比较,其标准更高,特殊教育师资必须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与技能,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及人格修养。

3.三年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规格及课程设置

3.1目标定位及规格设定的原则

3.1.1与时俱进的原则

“九五”期间,中国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长,而且表现为结构的调整,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1998年教育部提出师范院校从三级向二级过渡的目标。由于学校的办学层次、性质和培养对象的变化,升格后的中师必须与时俱进地重新思考、定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规格等,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3.1.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年制专科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满足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对大量师资的需求;其次,三年制专科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有利于为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过渡性的作用;最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多层次化是现实的必然,同时,向高学历专业化发展又是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因而,在对三年制专科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设定目标规格时,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几个关系。如,素质要求的广博性与专业的精深性的关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关系等。

3.2三年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及规格

3.2.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们对人才培养质的规定和标准的一种思考及认识。这一认识的深刻、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综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共性的要求及特殊教育师资素质的特殊性,三年制大专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有专业重点倾向(按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障碍类别划分)的特殊教育师资,使其具有关于特殊教育的理念与满足课堂上学生特殊需要的知识技能,适于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与普通学校普通班内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的应用性人才;②培养和形成其具有从事特殊学生培育的各种关键能力,如教育诊断评量的能力、观察及行为评量的技术、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能力等;③拓宽教师的特殊教育视野,形成特殊教育教师的正确观念,具有博爱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素养;④对现行制度的探讨、对一些富有争议的特殊教育事项作出反思并加以改进的意识与能力;⑤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能力。

3.2.2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分解,规格对目标实现起着支撑的作用。笔者认为三年制大专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规格定性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3.2.2.1职业道德要求。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人格。

3.2.2.2正确的特殊教育观。特殊儿童应该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同样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特殊教育不是把社会之光投照到特殊儿童身上,而是每一个生命都具有他的尊严,都有接受平等、公平、公正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任何人都应维护这一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不应忽视或践踏。

3.2.2.3专业素质。了解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并具有针对其特征进行适当教育的能力;掌握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一般方法,学会鉴别学生不同困难及潜能,并能在教育过程中实际运用;具有制定IEP与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学会发展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特殊帮助的方法;最低限度地掌握一种与特殊儿童残疾类别相关的沟通与交流的方法;掌握进行特殊教育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

3.2.2.4政治、文化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笪佐领主编.新世纪教师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华夏出版社,20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丁勇.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1:89-92.

[5]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5,1:1-9.

[6]方俊明,特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申任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中国特殊教育,2004,4.

[8]马庆发.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9]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育问题的探讨.教师教育研究,2004,7.

[10]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中国特殊教育,2004,2.

作者:牟玉杰

高校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论文 篇2:

近十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现状的分析与启示

【摘要】本研究对2007年至2016年间与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数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状态,特殊教育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多,由于在师资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师生比例不协调。因此在贵州省以后的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不仅要加强特殊教育的宣传,还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升残疾学生受教育机会,从而促进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师生 现况分析

一、研究的必要性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由于其独特的地势,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特殊教育的起步较晚,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使得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提升,这也为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一期计划”结束的同时,于2017年7月新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又进一步的提出了巩固一期成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对贵州省近十年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数的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贵州省特殊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大体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总体目标的实现,为贵州特殊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了全面反映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相应对策。本研究以“贵州省特殊教育”为搜索词进行搜索并得到相应有效数据。

(二)资料处理

为了对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师生数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对2007-2016年贵州省特殊教育相关数据整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百分比计算。

三、结果分析

(一)近十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情况

统计调查可知,2016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是2007年的1.9倍,学校数量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基本呈上升状态。在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期间,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2014年65所的基礎上,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0所。2016年,贵州省已经拥有了76所特殊教育学校。

(二)近十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数的基本情况

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要求“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到2016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根据对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情况的调查统计可知,2014年在校学生13535人,2016年有20235人,增加了6700人。特殊教育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学生数都在呈上升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

(三)近十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统计可知,贵州省特殊教育教职工数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教职工数自2007年至2013年期间,增加了493人。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也大幅度地增加,2016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达到了1637人,比2007年增加了1010人,是2007年专任教师的1.61倍,其中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平均占特殊教育教职工数的85.4%。在“一期计划”和“二期计划”的影响下,新增的特教教师充实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力量,为达到“二期计划”的要求做了很大贡献。

(四)近十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基本情况

由于近年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也不断提高,但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发展缓慢,造成师生比例不协调。统计可知,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2014年至2016年师生比分别为1:10.1;1:12.7;1:12.4。从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的师生比与2014年相比较有所退步。

四、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近十年特殊教育师生数的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特殊教育在师资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为达到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总体目标,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

贵州省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有限,导致各界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通过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网络平台的宣传等加强各界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提高各界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度。

(二)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由于贵州省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资源教室的数量相对紧缺。国家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支持,提高特校办学条件。自2016年以来,贵州省已经拥有了76所特殊教育学校,分布在贵州省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在没有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相关部门应根据需求统筹规划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在80万以上人口县(市、区、特区)根据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以及就学实际,扩大现有特校规模或者规划建设新的特殊教育学校。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贵州省特殊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为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支持性的措施,大力扶持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力度。积极协助基层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为儿童福利机构等附设的特教班提供师资。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应国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特殊教育的方向重心逐渐由聋、盲逐渐转向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及中重度障碍,这意味着贵州省对特殊教育专业人员需求从数量、种类上激增。目前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应是对教育康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掌握先进的特教科学理论,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康复技能。

(四)提升残疾学生受教育机会

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近年来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殊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招收孤独症学生。按照残疾类别进行分类办学,尽量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积极设立特殊幼儿园,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且考入高校的残疾学生,应加大对其支持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任登峰,明兰.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

[2]朴永馨,顾定倩.特殊教育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作者:石茂雪 陆艳

高校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论文 篇3:

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问题分析

摘 要: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面临一系列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问题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包括中等学历培养模式和高等学历培养模式。其中,中等学历培养模式正逐渐被高等学历培养模式所取代,特教师资高等学历的培养逐渐成为职前培养的主要方式。然而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水平。

一、培养目标单一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专业化培养。此外,作为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除了具有教师应有的教育素养以外,还应当具备完善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求具备对不同障碍类别的学生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等能力。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目标的多元取向,然而现有的特殊教育培養目标缺少按特殊儿童障碍类别进行重点培养的表述。

其次,大部分师范院校在特教专业师资培养中以培养特殊学校教师为目标,很少关注一体化中小学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培养。在一体化学校中,承担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普遍不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阻碍特殊儿童的发展,还严重影响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主要安置形式,在特殊教育领域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应当强调普教、特教的融合,在师资培养方面表现为鼓励高等学校在普通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普通师范生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指导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达到普通师资特殊化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1.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对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其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之前要先搞清楚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避免随意性的课程设置,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凸显课程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2.课程比例失衡

与普通师范专业的课程相比,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偏多,大致可分为理论性和技能性两类,目前理论性课程所占比重远远超过技能性课程。例如:特殊教育专业的两大技能性课程——手语和盲文,由于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教学练习,因此应适当增加这两门课程的课时。

3.课程结构不合理

首先,由于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指向不明确,导致课程内容偏综合性、理论性,内容多而全,应用性较差,难以达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综合化的课程结构虽然有利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理论知识系统连贯的教师,然而由于特殊儿童的种类较多,课程设置时还应从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入手,充分考虑不同障碍类别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其次,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康复理论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关于特教技能和方法的课程较少,学科课程也十分缺乏。这样的课程结构虽然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综合性的特殊教育理论,但缺少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专业训练,无法胜任实际教学任务。

4.实践环节薄弱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课程是特教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培养中,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缺乏严格的标准,管理松散,使得教育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学生教学实践、教学技能等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岗位要求。事实上,重视实践训练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做法。

5.课程整合性差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多数是独立开设,缺少课程间的统筹,阻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在特教师资培养中,特教课程综合化、整合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主要表现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的融合,学科知识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整合以及课程内容综合化。

三、对外交流不足

首先,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特别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就特教领域相关学科开展的合作办学还不充分,这不利于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其次,特殊教育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资源匮乏、更新速度缓慢,也是困扰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一方面,学校对国外特教专业在更新课程内容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意识也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辉,顾培玉.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2]李江.西藏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D].咸阳:西藏民族学院,2013.

注:本文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课题“武陵山区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tryz2015C10)。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

作者:赵真

上一篇:电解系列趣味实验设计论文下一篇:职业能力发展物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