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1

大安乡位于河池市西北部,2012年被列为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区。行政区域面积212.3平方千米。总人口21151人,其中移民人口8900人,占42.1%,是河池市典型的移民人口大乡。全乡共有12所学校,其中4所完小、8个教学点;小学生总数1351人,其中移民子弟806人,占59.7%;留守儿童483人,占35.8%。教职工共有97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对农村移民寄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研究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小学里存在许多移民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重新规划改造,所以国家不得不将它们安置到其他地方,尽管移民们会获得国家给予的补偿,但是对于这些移民的小学生们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变迁再加上低龄阶段就开始了寄宿生活,难免会适应不过来,因此在他们寄宿的生活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现象。作为农村小学的寄宿生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不仅要抓好对学生们的知识教育传授,还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本文将主要介绍对农村移民寄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策略,希望能为在农村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移民 小学生 寄宿生活 生活习惯 研究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的移民将近百万人,其中移民中的适龄学生就地就入学,因此移民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处于小学阶段的农村寄宿学生们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寄宿生活管理者面对这些活泼捣蛋的孩子们不仅要做良师,还要做他们生活上的“保姆”,面对现如今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这部分学生多少存在缺乏自信、自我要求偏低、生活习惯难改、拉帮结派等问题,都是农村寄宿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他们对该阶段的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加以关注,并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症下药,帮助学生们走出困惑,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

一、当前移民寄宿学生的心理与成长与问题

(一)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不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的适应能力,对于这些移民学生来说,他们的特长爱好较少,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也不会过多的去展示自己,这样长期下来造成了农村移民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的问题,并且移民生们自信心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学习能力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情绪波动大,与人交往的过程过于敏感

由于很多移民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陪伴他们的时光甚少,让他们过早在学校寄宿,开始面对独立生活的挑战,在他们的生活中可能只能通过电话通讯的形式与自己的父母联系,使得绝大部分农村移民小学生在幼小的年纪里缺乏父母的关爱,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焦虑的心理,情绪波动大。当他们与同学或者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与人交往的过程过于敏感,往往会因为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度,彼此不相信對方,经常发生成群斗殴的现象。

二、农村寄宿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方式方法

(一)培养学生们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在农村寄宿移民小学生生活能力养成以及教育上应该要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最低的下限,把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寄宿生活原本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要学生们养成自己刷牙、洗脸、叠被的好习惯,并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的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在学校里,每一位学生需要跟上百人师生一同学习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各种班级活动来增进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学会相互关心帮助。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体现了每位同学的文明程度以及综合素质。教育者更要抓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卫生情况,必须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早起后养成把被子折叠方正的习惯,把洗漱杯、牙膏、牙刷以及脸盆毛巾摆放整齐,并有秩序的打扫寝室、教室、校公共区的卫生,其次在每天的早中晚就餐时间,要自觉遵循有次序的排队打饭,争取做到光盘行动,并且就餐完后还要养成及时的将餐具送到指定位置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们每晚的就寝要派专门的宿管阿姨进行巡查,要求学生们按时就寝,并且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到其他学生,对于个人卫生要求学生们勤洗头洗澡,不留长指甲,不能随地吐痰等。

(三)培养学生们的爱校精神

要树立保持校园卫生是每一位学生的责任,不要将不干净的现象视而不见,应该教育学生爱校应从保持校园卫生做起。并且对于公共的水电也应该要加强后勤管理,少造成浪费,在学校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用完水后关不紧水龙头,让水哗啦啦的流失,其他同学看见了却事不关己;在寝室里用电,人不在却还一直亮灯的现象等,这些都是在浪费学校资源,浪费国家资源。因此需要加强用水用电的节控,这也是爱校爱国的一种体现。对于学校的公共财物也要爱护,其中包括教室内的门窗、桌椅、多媒体设施,寝室内的床、水电设备以及校园内的一草一木,教育学生们爱护这些公共财物,一方面可以保护到学校的一些财物不受破坏,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爱校护校意识,在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有所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学校更要多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农村的学校可以向城区学校那样采取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的措施,让学生们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所有的教育活动开展中,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教会他们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例如在各种危急时刻可以采取的急救办法,熟记相关的急救电话“110”、“112”、“119”等,从而保证学生能在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等全面和谐发展。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多提醒学生们该注意的地方,例如寝室内规范的使用水电,在校外注意交通安全,不私自下河洗澡游泳等。

总的来说,在我国当前移民寄宿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主要存有自我效能感低,情绪波动大,与人交往的过程过于敏感等特点。为此本文所提及的农村寄宿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方式方法有:培养学生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学生们的爱校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等。

参考文献

[1]马桂芳.农村小学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8,(07):29-30.

[2]潘汉伟.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科技风,2014,(06):223-224.

作者:杨振作 张杰英 卢儒侦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养成教育“整乡推进”模式探索

大安乡位于河池市西北部,2012年被列为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区。行政区域面积212.3平方千米。总人口 21151人,其中移民人口8900人,占42.1%,是河池市典型的移民人口大乡。全乡共有12所学校,其中4所完小、8个教学点;小学生总数1351人,其中移民子弟806人,占59.7%;留守儿童483人,占35.8%。教职工共有97人。近年来,学校以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德育工作总目标,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养成教育“整乡推进”的新模式。

一、课题研究,整乡提出。为进一步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从全乡整体移民子弟学生群体流动性大、农村留守儿童多、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全乡整体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然后将这一母课题分解为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小學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等三个子课题,之后再将这三个子课题细化为20多个分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把课题一一分配到每所学校,由各学校分别组织开展研究。计划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用两年半时间,通过课题引领,采取活动、阵地育人,教师言行育人,知、比、纠、行教育系列育人等三种方式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从而走出一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全乡整体形成,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全乡整体改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乡整体增强,优良校风全乡整体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乡整体提高的新路子。

二、落实措施,整乡参与。为了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预期效果,乡中心小学研究提出了“组建一个小组”、“ 抓好两项建设”、“ 办好三重阵地”、“ 创设三种宣教氛围”、“ 抓好四项活动”的工作措施。即: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抓好两项工程建设:班主任、教育考评内容建设建设;办好三重教育阵地:学科教育阵地、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班队活动教育阵地;创设三种宣教氛围:教室宣传氛围、校园宣传氛围、家庭教育氛围;抓好四项活动:学生评价奖励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考核活动、师生征文活动。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少先队、学科教研组、后勤组等部门根据措施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配合紧密、气氛浓厚、推进有序的课题研究局面。学校党总支部发动开展了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月活动,少先队发出“良好行为习惯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发倡议书、开展师生签名活动、组织宣誓、演讲活动以及在誓词前留影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重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养成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管的合力。

三、教师引领,整乡重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点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师为示范和师能锤炼。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举行全乡教职工“立师德铸师魂”和“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主题教师演讲比赛,开展师德征文、论文比赛,邀请专家作教师礼仪讲座。二是以塑造“书香教师”为抓手,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对师生开放,采用为老师们推荐图书、读书心得交换、读书笔记评比等方法来鼓励教师读书。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进修,如组织部分教师到黄山、南宁、桂林、金城江、环江等地参加课改、园丁工程、国培培训、课题研究、名师名校培训、“两岸四地”教学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环江县‘相约在国培专家伴成长’送教培训”等等,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四是注重教师执行力提升。聘请深圳道弘教育集团到学校做了“执行力与学校发展”专题报告,重点分析了教师队伍当中“执行为什么不力?”根源,提出为人师者必备“六心”即“爱心、公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律己心”,增强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五是以创建“优质课堂”为目标,在乡内开展老师教学大比拼,比课堂教学片断设计、比课堂效果;组织开展了全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组织教师参加县数学课堂教学比赛;在乡内薄弱学校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六是开设育人大讲堂,为教师提供平台,经常汇报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况,展示德育成果,互相交流教书育人经验,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文化新潮,整乡营造。为浓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师生高尚情操,着重抓好文化建设“七字经”。即:一是抓好一个“建”字,为学生规模在20人以上的学校建一个好的球场和一面文化长廊;二是抓好一个“配”字,给每所完小学校配一道好的音响、一批文艺道具;三是抓好一个“组”字,层层组建有学校文体两队;四是抓好一个“培”字,选派文体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学习,加强文体活动指导能力训练;五是抓好一个“演”字,经常性地开展文艺进班、入校和外出表演;六是抓好一个“赛”字,坚持不懈地抓好篮球、气排球等主打赛事,举办了一次全乡小学生运动会,经常开展其它文体活动比赛;七是抓好一个“娱”字,节庆和师生业余文娱活动长期保持常态化。校园文化新潮的兴起,既满足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的需要,也影响、带动、促进了学校周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养成教育,整乡开展。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明礼貌主题班会”,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四在”:即“文明在我口中”(文明用语),“文明在我手中”(保持清洁)、“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行走)、“文明在我心中”(感恩的心)。二是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利用学校校讯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文明礼仪常规。三是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活动,开展“文明每一天”和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的“少年微笑”行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四是在校园生活中,文明礼仪从课堂抓起,从活动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体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打造文明校园。五是配合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广泛搜集有关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资料,并在学生中宣传发放,作为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六是在传统美德养成教育方面,学校选择性地开展文明进餐、不浪费一粒米的教育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七是在文明举止方面,全面开展“弟子规”诵读践行活动,学生有了束缚力,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八是整合学校行政、教务、工会、少先队等力量,累计组织4500多人次参加了“我的中国梦”、“网上祭英烈”、“评选青少年道德模范”等活动。九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保持每年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多次获得该项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参加讲故事、绘画和征文比赛获奖级别高、人数多。十是组织学生参加全县小学生艺术节、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比赛、毛南族傩面艺术创作比赛。十一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乡村显身手”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十二是大力弘扬校园感恩文化。组织全乡1300多名小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由学校统一寄给学生父母;中心小学举行全乡“整乡推进.春满校园”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和“心存感恩.励志向学”主题文艺汇演活动。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全乡师生知恩感恩、回报社会的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十三是开展“暖春”行动,让爱心撒满人间。关爱留守儿童,捐款为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赠予书包、文具等;组织师生今年内共慷慨解囊5000千多元,捐助救治在广东打工被烧伤的女青年蒙神选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十四是邀请交警到个学校举行交通安全及文明交通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来倡导大家珍惜生命、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形成了规则意识、文明观念,逐步告别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形成了学校“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校风。

六、环境育人,整乡投入。学校重视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从2012年起,学校抢抓河池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建设机遇,争取资金投入1200余万元,共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小项目70多个,新、改、扩建校舍面积8500多平方米,硬化校园面积1500平方米,改扩建花圃80多平方米,种植黄花梨等名贵树种300多株,新建了5个垃圾焚烧炉,改造卫生厕所4个,建立并装备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实了大量的学生课桌、学生床架、学校图书、食堂餐具等等。同时重视净化校园环境,增强育人功能。通过制定“一校一策”、“一班一制”管理制度和评选最美校园、最美班级、最美“小小保洁员”等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和校园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学校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做到了“七无”:地上无纸屑,楼道无痰迹,墙面无涂鸦,厕所无臭味,桌椅无损毁,食堂无污染,卫生无死角。优雅的校园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以评促建, 整乡提升。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评优活动,据统计,全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市级奖1人,评为市级“三好学生”6人;获得县级奖47人。二是校内设置操行评比系统,对各班的文明行为进行每天一评比,每周一小结,学期结束时汇总考核,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礼仪好学生”等。三是积极推行班队干巡查、值岗、查岗,把各班的清洁卫生、早读、午休、红领巾佩戴、班风班貌、好人好事、课堂纪律、文明礼貌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检查评比,给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八、构建网络,整乡促进。一是家校联动,同育新人。为保持家校沟通,学校开展“走进家庭,同育新人”活动,全体教师深入普访,实行“一普访五多访”制度,定期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利用家长电话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发放节假日《致家长一封信》,融洽家校关系,加强家校联系。二是携手社区,共创文明。学校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安乡众多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多渠道了解社会。与乡城建站、团委、妇联、关工小组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争当文明小公民”、“文明习惯伴我行”等校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三是部门合作,保驾护航。学校成立警民共建学校,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经常开展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以及消防教育。学校经常开展紧急疏散演习和自护自救教育,主动联合乡政府各职能部门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育人氛围,形成了学校、社区、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九、建章立制,整乡规范。学校制定《学生德育工作要求》、《德育工作考评条例》、《文明班级评估细则》、《学生德育量化评比办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制定和完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细化为《大安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大安乡小学生一日常规》,把《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细化为《大安乡小学生文明乘车须知》和《大安乡小学生文明行走須知》。这些规章制度,具体明确,便于实行,便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大安乡“整乡推进”养成教育模式,研究出特色,探索出新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实践成效方面,全乡整体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在理论成果方面,全乡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获奖共论文20余篇,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网站论文10余篇。形成学术论文《大安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序列个案研究集》和《大安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与个人品质形成研究论文集》。编写了《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读本》,并在本乡各小学内交流、学习。撰写并提交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在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学校校已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

作者:罗长庚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3:

简述如何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必将终身受用。由于我校是一所移民迁建的小学,因此学生来源广,“背景”比较复杂,行为习惯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怎样才能抓好这群“特定”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建立健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从认知特征出发,由于他们刚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对各种规章制度不了解。因此让他们了解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就很有必要了。班主任(副班主任)可利用晨会、班队会等向学生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学生讲明学校对他们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班规和计划,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身边的花草;主动招呼别人;不在楼道追逐、奔跑;上课积极发言;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放学排队整齐走出校门等,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什么对、什么错。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保障养成教育

《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大环境是养成教育的“八卦炼炉”。

(一)学校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中《多种多样的动物》这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单元图片,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接着就问学生“单元图片中的华南虎为什么不用照片,而要用图片?”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是不是华南虎已经灭绝了?然后就告诉学生“华南虎的确是已经灭绝了”,同时还要告诉他们“虽然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动物,但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大自然,终有一天其他动物都会和华南虎一样灭绝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进行适当提示,或者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

(二)家庭教育

1.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情感,让家长明白教育好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通过家访、电访、开座谈会等活动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达成共识,实现教育共赢。在学校里,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2.净化家庭教育的环境。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文化层次不高,由于父母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抑或由于周围环境不能适应孩子成长等,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

3.利用家校联系册,家校结合,加强管理,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融入学生每一天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册,及时把学生作业、在校表现情况、学校近期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一些紧急通知等向家长反馈信息。同时班主任还要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有“反复”的特点,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可办到,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我们利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生宣誓、红领巾广播站和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强化、落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文明之星”的评比,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文明之星”胸牌;每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最佳文明之星”的评比,树立典型;班级纪律、清洁、两操的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通过各种评比和开展活动,从而来强化、落实养成教育。

通过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生在各方面的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学生行为规范,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文明、规范、和谐的育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现在,全校学生基本都能做到不随意丢垃圾,校园内每个地方都保持干净,若发现地面上有杂物基本上都能主动捡拾;学生文明有礼,见到老师和来宾,主动热情打招呼、问好;爱护公物、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排队放学、乘车让座等方面的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好转。学生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国旗下的庄严宣誓: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参考文献:

孙颖.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誗编辑 薛直艳

作者:王明 李冰清

上一篇:金融职业道德修养论文下一篇: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