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

2022-04-17

◆摘要:美德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点,传统的教育教学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在道德、思想等多方面的建设,这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 篇1:

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行为的细微处,以模范引领学生自觉参与行为养成实践,家校形成合力以保障行为养成教育的质量。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为例,探索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小学行为养成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各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推行的“静雅校园”活动与“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行为养成教育可操作的实践策略入手,探索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反思

一、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为有效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个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才能促使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引导与说服、适当鼓励与赞美都是必要的。

(二)以小见大:着眼于学生行为的细微处

教育藏于细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引导学生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行为细节,并经过实践内化为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此外,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行为举动的细致观察,这种观察专注于细节并在实践中进行模仿,因此教师也应从细微处做好行为的表率。

(三)模范引领:启发学生自觉参与

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经历了模仿、依从、遵从、服从、习惯等阶段。学生的优势是模仿能力强,容易在外部的督促、约束和示范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班级中通过评比、学习榜样先进事迹等活动调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养成活动中。学生之间形成既相互竞争又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班级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力:保障行为养成教育的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在行为养成教育中,学生家庭的教育效果也不容忽视。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两个最重要的成长空间,无论是在教育的原则、目的、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应该具有一致性,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情况,共同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负责。家校是否一致形成合力,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所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意义重大。

二、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行为养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考虑到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德育工作经验,进行了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益实践——“静雅校园”活动与“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

(一)“静雅校园”活动

“静雅校园”活动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以“做一个静雅·文明·有礼的附小人”为核心,围绕“敬、净、静、雅” 设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常规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

常规活动即静雅值周。静雅值周工作主要由中高年级学生轮流负责,分为“静雅示范组”和“静雅行动组”。承担值周工作的同学以标准的队礼、响亮的问好、文明劝导的语言、主动保洁的行为,在校园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周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每个中高年级学生都体验过值周工作。长期的实践体验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静雅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分成三季,三季的主题分别是:“礼让为敬,行正为雅”“地洁为净,衣整为雅”“声轻为静,步缓为雅”。每季的主题不同,相应的活动形式也就不同。以第二季主题“地洁为净,衣整为雅”为例。为落实“地洁”“衣整”的要求,学校推出了“正衣冠”活动和“手拉手,班级创卫齐步走”活动。“正衣冠”于每天上午8点准时开始。

伴随悦耳的童声和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整理仪容仪表、书包学具,以整洁的面貌迎接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手拉手,班级创卫齐步走”活动倡导由各班级向年段申请开放本班教室,展示本班卫生状况。年段观摩团不定期进班观摩,与开放班级面对面交流,同时回本班反馈观摩感受,以改进本班创卫工作。两个实践活动具有耗时短、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

在评价方面,“静雅校园”活动采用了灵活、新颖的评价方式——“集赞换奖励”,同时编制了“我成长,您点赞”的配套实施手册。教师、家长根据学生的良好表现点赞,各班根据得赞的情况,推选出每两周一次的“静雅少年星光榜”人选、季度静雅之星和年度静雅之星。“集赞换奖励”的评价方式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二)“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

“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是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开创的一项德育特色活动,在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积累,学校设置了24个美德章,分配到小学六年,每年4个美德章。通过美德章对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应有的品德做出明确的要求。

如一年级的学生应践行“团结章”“爱心章”“诚实章”“勇敢章”这四个美德章,这些美德章的设计体现出了学校对学生基本行为品质养成的希冀。二年级的学生则需要践行“守信章”“节约章”“分享章”“勤劳章”,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到了六年级,学生需要践行“奉献章”“守法章”“责任章”“乐观章”,这些美德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三、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

(一)行为养成教育应强调儿童视角

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实施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成功的德育活动在过程中应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效果上则表现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向预期的目标发展。换句话说,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如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自觉努力向目标靠拢,势必极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我们用儿童的视角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

因此行为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等各方面体现儿童视角,积极创设适合儿童的实践和体验活动,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与口号式教育。

(二)行为养成教育应渗透于各学科之间

行为养成教育不是独立于学科教育之外的教育,孤立的行为养成教育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数学课强调积极思考的习惯;语文课强调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美术课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养成教育深入课堂中,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三)行为養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引导。强制的行为养成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索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方法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教师需要时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有效路径,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注:本文为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新时期小学生行为教育有效路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Y201849B)。

(责任编辑  袁 霜)

作者:陈坚 林镇霞 林兰榕 陈丽君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 篇2:

《增广贤文》与小学生美德养成教育的关系研究

◆摘  要:美德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点,传统的教育教学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在道德、思想等多方面的建设,这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而在当下的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十分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在美德教育方面,中华民族是具有上千年文明的大民族,古代在人才教育方面十分注重个人的美德教育,《增广贤文》是古代对于儿童的重要启蒙教材,其中融入了较多的儒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对青少年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增广贤文》的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由于其中的为人处世、读书立志的哲学道理影响较深,对当今的青少年产生了重要的教育价值,所以,将《增广贤文》引入到小学生的美德教育当中,通过坚持诵读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

◆关键词:《增广贤文》;小学教育;教学策略;美德养成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意识启蒙方面相对较为模糊,对于许多事情以及自身的行为认知不够,出现了道德意识不高的情况。在目前的学生教育中,教育部门提出,学生的文化教育与美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属于同等重要,为此,当下不少的学校开始进行了教育优化,注重了学生的美德养成,从自身身边事、自己的行为举止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在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中,个人美德十分的重要,古人尤其注重美德的养成,将《增广贤文》作为重要的蒙学教育指导教材,让儿童从熟读《增广贤文》中了解到一定的哲学道理,逐步影响自我,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将《增广贤文》与小学美德养成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对学生美德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学生勤奋学习的美德养成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优渥,许多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在道德引导、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不足,再加上如今的小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贪玩,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学生勤奋学习的美德养成教育十分有必要。《增广贤文》中保留了《太公家教》中的精华,主要是引导大家读书不止、勤奋努力,其中就有劝人勤奋学习、珍惜时光、强调读书重要性的格言,如:“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美德养成时,可以利用书中的格言,从生活方面进行引导教育,读书不仅是学校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也需要从自己生活中明白勤奋学习的意识,而《增广贤文》的应用,可以将这种思想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提高自身对于读书重要性的认知。通过由浅入深的道理传输,提高学生对于勤奋刻苦、惜时读书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认真跟随教师的步伐,吸收许多的新知识来充实自我,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的重要。

三、加强学生正直谦虚的美德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美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集体生活中,更能够凸显出个人的美德以及存在不足的地方。在《增廣贤文》中提出:“修身砺心,正直谦虚为美德。”这也是中华民族所提倡的传统美德,在小学生的美德养成教育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增广贤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做起,培养正直谦虚的美德,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美德形成变得更加的良好。在与人沟通交往时,懂得如何与人为善,谦虚懂礼貌,大方自信,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升。另外,在《增广贤文》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初步的学习中,对于其中许多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学生诵读《增广贤文》后,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我在班级中通过榜样以身示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将正直谦虚应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塑成了学生正直谦虚的良好美德。

四、加强学生仁爱助人的美德养成

仁爱助人是学生美德养成教育的重点,仁爱不仅需要在个人的内心中,更是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中。在《增广贤文》中提到:“仁爱和正义比钱财更可贵。”当下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信息网络较为发达,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进行思想的建立上出现了许多偏差的情况。为此,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广贤文》的教育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仁爱和正义比钱财更可贵。”在生活中,有许多比钱财要更加珍贵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挖掘的。比如孝道也是仁爱的其中之一,正如“千万经典,孝悌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学生应当多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如“善事可作,恶事莫为”“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在与朋友或者是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进行玩耍时,应当多多关心他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乐于助人。

五、总结

传统美德的传承需要从小开始,中华民族拥有上千年的文明,美德养成一直都是民族发展中十分注重的,《增广贤文》作为古人的启蒙教材,对个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美德养成等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们当下的小学生美德养成教育中,将《增广贤文》与学生的美德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个人行为做起,能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莉.让传统美德在经典诵读中传承——利用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传统美德养成的实践研究[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1(04):35-37.

[2]邵建华,孙国华.新时期有效推进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特色模式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20(06):20-23.

[3]洪镇涛.《增广贤文.名贤集》[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08).

作者:郑贵祝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 篇3:

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问题对应政策及研究

摘 要:面对社会诚信迷失现象,小学生思想极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需对学生开展诚信养成教育,以便于学生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诚信养成教育时,需树立良好榜样、加强学生诚信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及培养学生诚信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问题对应政策做出论述,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生;诚信养成教育;问题应对政策

诚信是我国传统优秀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然而,当前大多数人的诚信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在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的同时,出现许多道德滑坡现象。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充斥在学生周围,对他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小学生处在刚刚认知的阶段,学校与教师应加以引导,注重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诚信迷失现象对学生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上的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开始蔓延,而诚信不再被人关注。近年来,诚信迷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像“老人不敢扶”“醉酒肇事逃逸”等事件,使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都消磨殆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难免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二)对学生诚信教育不重视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注重学生知识教育,而对于诚信养成教育较为漠视,这导致学生诚信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学生认知不全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另外,学生对诚信这个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概念,需教师加以引导与教育。

二、学生诚信养成教育问题对应策略

(一)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都学生形成潜在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做到言行合一,不失信于学生。若是向学生做出承诺,应严格履行其相应的职责[1]。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在学生面前要做到言行合一,让学生深入理解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含义。其次,教师应和学生一起遵守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用爱心与真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生这节课堂的表现状态较好,教师便会向学生承诺周末不布置作业,但往往到周末时,教师又会出尔反尔,这不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需严格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做到言而有信。

(二)加强学生诚信养成教育

诚信是一个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可有效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展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诚信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学生对道德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2]。首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引入一些较为有道德启示的例子,对学生诚信价值观进行隐性教育。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學习情况,结合诚信养成教育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课堂,通过情境氛围的创造,可使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之中,加强诚信养成教学,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与情况,开展具体化德育。如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可对学生的表现及行为进行相应的表扬、指导及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进行诚信养成教育时,应对使用隐性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状况加以关注。

(三)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地方,学校要注重优化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如此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品质。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可创设诚信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可张贴与诚信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是进行诚信故事手抄报展览等。其次,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对于不讲谎话、考试不抄袭的学生,教师要可适当给予表扬;对于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学生,可进行公开表扬。如此一来,可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风气,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较强的诚信意识[3]。如当学生拾到东西,上交给教师时,教师应加以表扬与赞许。

(四)注重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若是直接向学生讲解诚信的基本概念,学生可能会听不懂,教师需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紧贴生活实例,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品质培养时,教师应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心理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结果,必然是学生自发性的守信,而不是教师强制性地让学生守信,应让学生从思想层次接受诚信道德观念。其次,教师应对守信较好的学生加以鼓励与表扬,促进其他学生向其靠拢,以此起到良好的诚信文化传播,学生可进行自主化的守信。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经验。

三、结束语

当前小学诚信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也有教育者诚信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与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综合施策才能改善小学诚信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巍,韩培娜.小学生诚信现象探析及其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16):169-170.

[2]陈小菊.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及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99):8.

[3]陈小菊.农村寄宿制小学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明日风尚,2018(2):240.

编辑 冯志强

作者:周凤平

上一篇:英语情境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现代文能力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