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意志培养论文

2022-04-19

摘要: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多元化,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物理成绩不理想,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重要。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理教学意志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物理教学意志培养论文 篇1:

发挥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物理教学涉及的品质可分为智力心理品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和非智力心理品质两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智力心理品质中的核心成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 学生品质

初中物理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少学生物理学不好,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的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材中涉及现代化知识的内容很多,如激光、卫星、电磁波、原子能等,我通常要把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用课外讲座的形式渗透,另外我还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补充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如新兴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超导体的获得过程及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型及超大型集成电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使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知识及其价值,对热点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有大概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科学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就是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强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

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教育,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讲授,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联系,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学习的原动力。如通过热岛效应、能源、核电站等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中学生都要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在地球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今天。对自然环境,中学生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再如通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内能的利用》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存在“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意识”“节能意识”,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将来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三、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人文素养

物理学史融合了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成功的科学家遇到困难如何思考、如何探索达到目的,描绘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使学生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如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坚持真理,通过法拉第、瓦特把发明、发现无偿地捐献给全人类;受法西斯迫害而坚持研究的爱因斯坦等,通过这些事例,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注重责任的层层到位,提升学生责任感

1.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明确各组员任务,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升學生责任感。学习小组通常是4人一小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如实验探究课“测量你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实验前就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小组长对各组员进行分工,这样,他们就会因任务而有了责任,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搜集相关的信息,完成实验探究。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些小组往往就一个同学动手,其他同学围观,实验失败时,互相抱怨。另一些组合作氛围好,实验时大家分工合作,相互讨论原因,集思广益,常常成功。对合作好的小组,我会加以表扬:“今天的分组实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组内的事当自己的事,既分工又合作,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某某小组,就做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把这些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其他小组学习的榜样,让身边的榜样带动、感染、激励其他组员,对提升其他同学的责任感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

2.建立并落实小组捆绑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责任感,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探究的情况、交流展示的情况、每次测试的情况等,以小组为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把每个组的四个(最多六个)同学的学习表现捆绑在一起,进行量化打分,每节课小结一次,每周总结一次,每个月算出总分,再与每月的检测成绩相叠加,评出分数排在前三名的组和有进步的组进行奖励。通过小组捆绑的评价机制,让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增强责任意识。各成员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对本小组负责,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争取评为优秀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以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小组进行物理合作探究学习。

五、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初中学生个人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教育已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让学生人格的塑造更加完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旅途的“危险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说教和训斥绝不是德育,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落实德育工作。让初中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润物细无声”中自觉地建立起责任意识,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责任品格,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者:杜佳

物理教学意志培养论文 篇2: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摘 要: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多元化,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物理成绩不理想,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重要。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意志品质;自觉性;自制力;意志力

我校的生源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绝大多数学习基础、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等都不理想,意志力不强,主观上觉得物理难学;又由于物理学科的知识具有实践性、精确性、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多元化,在客观上造成了学习物理较其他科目难学,物理成绩不理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厌学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重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材以探究性的形式思考知识。由于农村的学生知识面窄,基础差,思考问题主观性强,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困难较大,此时他们渴望教师的帮助、理解和支持。教师授课时依据学生的情况将教材的内容生活化、兴趣化,将知识内容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教师在知识的导入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常识从梳头发照镜、鱼塘里树的倒影等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能否有自信心与自觉性,首先取决于他们对物理能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善于把物理知识融会到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解“液化现象”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夏天一根普通的冰棒冒出“白气”与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觉得有趣、好奇、想知,引导学生探讨,自觉学习。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知识的环节上,知识的重难点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学生容易接受,对学好物理有信心。

三、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

中学生的性格不稳定,凭自己的爱好学习,碰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缺乏坚韧的毅力。教师善于将教学的内容从现象的引入,通过活动内容导出物理量的概念、探究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不难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让学生单纯地记忆,无法掌握和应用。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1)要培养学生的敏捷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训练反应的敏捷能力。(2)要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缺乏循序渐进,此时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3)要增强理解。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并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四、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初中生的心理较脆弱、随意性较强、承受力差,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一旦出现学不会、理解不了的课程内容时,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苦闷和急躁情绪的流露,对学习的情绪极度低落,进一步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应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特别是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或要求学生板演时,有些学生干脆回答“我不会”或者“看不懂”,等待老师的惩罚,久而久之放弃了思考,放弃了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回答、也不要急于点评。而应该积极地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五、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个性较强,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课堂上不注意听课,不跟老师配合思考,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总觉得自己学不会,很想放弃学习,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良好的调整,还可以使学生学好物理的同时,感受德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东中学)

作者:蔡晓亮

物理教学意志培养论文 篇3: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更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在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和它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保证。高中物理教学困难多,更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平时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意志品质的加强,不单单有利于卓越课堂的打造,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受益匪浅。

一、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物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还蕴涵着探索科学的方法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沿着学生的思维进行顺势而导,促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观察,了解生活中所蕴涵的摩擦力,哪些摩擦力是人们需要的,哪些摩擦力是人们不需要的,在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就可以通过问题点出课堂的主题。 问题导入: 通过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人们有时需要摩擦力,有时又不需要摩擦力,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呢? 问题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猜想,分别从质量、压力和接触面进行了猜想,从而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索。 在讨论中,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从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相关公式,归纳出静摩擦力的特点。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探索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创新的高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设计、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中,融入自己的认知和特长,在或独立、或合作的学习中突破自己、实现创新。

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问题进行探究。 让学生思考,在运动过程中怎么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够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所学的“加速度”的概念,知道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就要使其产生加速度,从而得出实验探究的主题:

1.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之间的关系。

2.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主题进行讨论,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选择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同样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在小车的下方系上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实验,选择两个不同质量的小车,系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以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成功突破了原有的认识,发现了牛顿第二定律,实现了学习的高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對“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的同时,自制力也逐步得到发展。

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内容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身就是哲学观点的具体反映,如: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因此受力分析必须坚持力的物质性的观念,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自然界总能量守恒,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某一种或几种能的转化和守恒(如机械能守恒)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其中包含了对立统一规律,共性和个性关系等,再如“光的本性”内容中,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灵魂,光的本性的发展史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而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的提出表现了光的波动理论与光电效应事实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因此物理教师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点拨,使这些蕴藏的物理知识中的哲学思想,自然地发生“升华”,顿悟出相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本质的了解,有利于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有利于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任何的劳动、学习以及科研、文体活动等,都需要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表现出坚毅、顽强和果断的精神,在必要时还需表现出超凡的勇气。尤其是那些对学生来说兴趣不大的、平凡的、情绪上带来不愉快的或者困難的活动,更能使人的意志得到巩固和受到锻炼、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必须把他们组织到活动中去。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拨乱物理实验,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锻炼意志品质,使学生的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得以体现,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当然,为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赞扬、勉励,提出榜样和介绍锻炼意志的方法,对他们作具体指导。此外,在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从小困难开始,逐渐加大,而且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有效果为止。

总之,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结合物理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以后继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晓红 段朝霞

上一篇:历史教师素质分析论文下一篇:网络世界之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