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目,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现在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是比较呆板机械的,缺乏开放和创新的视野,课堂也缺乏一定的活力,根本无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因此,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学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摘要: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核心素养培育了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真正起到一个基础性的奠基作用。这也对教学指明了航向,促进学科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培养。但是当下的教育背景依舊是应试教育为主,过度的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没有平衡好理论知识和数学素质培养的关系,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学校教育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一、互联网式科技教学,培养学生平面思维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该方式对于小学数学的抽象学习、概念理解、信息集中化处理以及课后作业的快速批改等都有实际价值。从课上到课下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空间知识和平面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是重点,可利用互联网将抽象化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章节时,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于多边形的学习,从初步认识到深入探究两个图形的性质都是小学生的重要学习过程。教师利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且制作课件时插入相对应的动画,让学生们自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的特点是什么呢?从视频和课件中很鲜明的就能看到“对边是互相平行的,而且平行四边的对边可以重合,说明长度也是相等的。”然后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出示几组图片,快速闪现于大屏幕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快问快答”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真正做到孝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打造个性化趣味课堂。最后,在探究平行线、相交线时同样是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模仿式学习,创新性操作。让整节数学课变得更加紧凑,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微合作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合作教学法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衍生出的教学方式,并且在长期的教育领域更新。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独立思维相对较差,小组合作能够集思广益,在互相的交流过程中促进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提高个人的合作能力、探究水平,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小组在班级内的数对位置表示,并找相应的人员核对。有的小组内成员选择把答案写在纸上,有的成员的数对位置是(3,2)、有的是(5,5)……在规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这能带动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之中。再比如在学习同册课本《小数除法》中,教师给学生设计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比如:学校要以班为单位组织研学活动,研学活动缴费时一个班级缴纳了256.6元,问这个班级内没人缴纳多少费用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实际化的,先组织学生理清思路,然后在进行计算。有的小学生说:“班级内的人数是一定的,而总得缴费钱数已知,那么用缴费的钱数÷总人数=每个人所要缴纳的费用。”还有的小学生说“可以采用列方程式的方法,把所要求出的人均费用设为x元,求出等式关系即可。”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体验学习的过程,提高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三、情景式生活教学,实现学生素质培养

情景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该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之上。因为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共情,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利用情景导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结合互联网给学生出示图片、短视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利用班级内干值日生的场景来进行本节课的导入。值日生分为扫地的、擦桌子的、倒垃圾的、擦黑板的……这些在人数分配上是不均匀的,已知扫地六人、擦桌椅八人、倒垃圾两人,请问扫地的人数是倒垃圾的几倍呢?擦桌椅的人数是倒垃圾的几倍呢?然后学生进行列算式计算,有的学生列出了第一题的答案为6÷2、第二题的答案为8÷2,那么最终的答案就能求出来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来拉近学生学习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

结语: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学习数学以后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或者是技能,在小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基础的扎实巩固,包括计算、平面、实践等。本文主要从“科技教学、实践教学和生活教学”三个角度为切入口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祖贝.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 文渊(小学版),2019(2):650.

[2] 杜鸿建.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32):382.

[3] 莫海娣.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25):201.

[4] 赵爱贺.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19,26(20):338.

作者:段立平

数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目,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现在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是比较呆板机械的,缺乏开放和创新的视野,课堂也缺乏一定的活力,根本无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因此,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教学。为此,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生机,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其应该被长期应用于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小学数学课堂引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节省了老师过多的备课时间;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有利也有弊,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基础:小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因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不高。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沦为信息技术的“奴隶”。例如,可以开展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拓展的相关教学活动,在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工具的同时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做数学相关的练习和调研;教学课堂也尽量都使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小学生心理的过渡,也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课本知识的掌握。

二、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也要有所提升

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团队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师资力量短缺的一些小学,校长注意内部老师培养的同时,还应广纳贤才,同时培养数学老师的信息素养,才能确保小学数学信息化新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动力:信息化技术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以生活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理论以图画、音乐等形式呈现,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课中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片以及两个立体图形的动态化三维展开视频,再由此引领学生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还能学会它们各个视图的画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被深深吸引,自然加深了学习兴趣。

四、积极利用微课视频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主要是将大量繁琐的学习资源浓缩成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在视频中充分明白了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对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微课视频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被合理利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利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复杂的逻辑思维更加条理化、清晰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实践。例如,在进行“方程”教学时,未知数和解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变化过程,这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通过几分钟简短地观看,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微课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方程的视频,并展开思考探究。这不仅是学生拓展学习过程,还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设置数学训练题目

计算与练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问答、学生扮演来对知识点进行集体修正,这样做有很多弊端:(1)老师讲过多次,但由于学生没认真听,仍然还要犯错误;(2)题目设置脱离了教学实际生活;(2)题型设置样式缺乏多样化;(3)老师的讲解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扮演敷衍了事。这种训练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且起到的效果和预期相差太大。在这个时候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出题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兴趣和训练效率。可以设置一些有趣而新颖的题目,例如:设置找茬、连连看等闯关型游戏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每一关都要设计一些题目,学生做对了上一步才能解锁下一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让学生修改老师设置在白板上的错误。这种教学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实践的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应小学数学新时代教育的,其抓住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其学习发展的需求,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和教学效率。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习学生实現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瑛.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小学时代,2018(19):91-92.

[2]伊思洁.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31-32.

[3]普文.利用优质课资源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探析.生活教育,2020(16):13-14.

[4]旦智草.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1(11):168-169.

作者:马艳华

数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基于问题导学的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摘   要:问题导学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了相关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们需要注重课堂形式及方法的转变,实现课堂主体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就初中数学课程教育来讲,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综合数学学科素养,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对知识点采取反向学习的一种方法。其中,需要学生先对基本知识进行自学,并对学习中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另外,也可以是由教师先布置问题,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在私底独自或是小组进行探讨,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科教学主体转变的体现,能有效地改变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下文就对问题导学方法的实施做出几点分析:

一、针对性的导入问题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很契合初中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一个个问题,将整体数学知识进行串联,一步一步引导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学会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问题导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数学上面的兴趣点和积极性,也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水平。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而充满趣味性与思考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中去。因此,教师在布置思考的问题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注意到多元化、多角度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们所能承受并解决的问题。此外,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尽量选择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并在生活中能找到例子的问题,达到真正的思维锻炼目标,使学生能对数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例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与角相关的内容作为探讨问题,然后使學生对生活中的物品所表现的角度进行简单测量,大致对0°、30°、45°、90°、120°等常用度数有一定的认识。

二、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避免在整堂数学课里一直提问题,而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好奇心,以此通过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找到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相应的数学知识运用。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等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相关问题融入到情境当中,以此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为同学展示相关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基础的认知,教师在此时可以导入相关问题,如:同学们在这些几何图形上面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问题,就会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以此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好几何图形的基本特点。

三、带着问题思考探讨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这对后期的思维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知识作为学生的理科学习基础,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数学知识点数量多,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学生普遍只能简单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对数学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这种简单的理论教学不符合数学教学的逻辑与要求,因此,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深入到知识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例如,在学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在授课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全等证明,并利用这种方法对物品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与预判。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活学能力,减少片面的理论学习。

四、问题导学前呼后应

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时,要注意重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前呼后应,不能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草草结束了,这违背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真正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瞻性,在问题导学方法中,最后一个问题的内容,既要结合本堂数学课的数学知识,还要结合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内教学的末尾,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解决教师给出的数学习题,以此让学生在加深对新知识点的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要注重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逐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涉及到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知识,为了更好地衔接两部分知识,要注重对之前的三角形知识复习,从而减少知识点遗忘的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能轻松地衔接上之前所学的知识。

五、结语

总之,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空间性,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内教学时,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抽象性、逻辑性和空间性等能力的提高。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易产生叛逆心理和不良情绪,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点,采用新型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让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思维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靖情.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06):263.

[2]何义婷.“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梁松

上一篇:摄影艺术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材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