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27

摘要:学科竞赛已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构建学科竞赛平台、规范学科竞赛运行程序、完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管理体系,加强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有效地发挥学科竞赛的示范作用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1:

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测绘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摘  要: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学院通过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卓越型高级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

引言

培養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高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需求。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仍然要充分考虑该专业“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专业实习的关系。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解决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创新型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就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而言,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及高速铁路建设所需、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型测绘专业人才。但目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手段,学生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2.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一些特色、创新型的实践项目受制于仪器设备、场地等原因,与现场工程实际相脱节;3. 学生参与生产、科研项目的机会偏少。为切实提高我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以上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将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学风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测绘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3],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学科竞赛工作已经纳入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中[5],学科竞赛成绩也成为品牌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6]。由此可见,学科技能竞赛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8月1日在河南焦作举办了“南方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检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了学生对测绘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测绘仪器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2]。目前,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正在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高校GIS应用大赛等全国性赛事[7],这些赛事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成效,加强了不同专业院校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拓宽了学校与测绘行业、研发企业、工程单位之间的合作领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调动大学生努力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工程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现实意义[8]。

二、构建“金字塔型”的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舞台

学生是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主角,参赛成绩的获得靠他们去实现,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全国性的各类测绘技能竞赛限制单位的参赛队数,每个单位基本上1个队参加(4-6名同学)。学校一般在校内进行初选,对极少数入围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经过大量的实训操作,再参加比赛,全国性的学科技能竞赛实际上已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大部分学生旁观都没有机会。

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切实提高我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学院围绕“校级、院级竞赛促学风,强能力;国家级、省级竞赛争荣誉;多层次学科竞赛并举”的思路开展工作,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层次体系为平台(如图1),采用“测量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尽可能覆盖我院各专业及学校开设测量学、工程测量课程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12个专业。学院构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9](表1)主要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院级学科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底部,主要针对测绘工程、遥感及地信专业的测绘学科知识竞赛,该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层次为校级比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底部,主要有校级工程测量大赛、省级及国家级赛事的校园选拔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第三层次为省级测绘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顶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第四层次为国家级赛事,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顶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这些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是整体设计的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呈“金字塔”型的完整学科竞赛体系。在每一个竞赛层次上有竞赛名称、竞赛参与专业及培养目标,体系中既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竞赛,也有面向优秀学生和肯钻研学生的综合竞赛。此外,在设计竞赛形式和内容时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因此,建立“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开展多层次的测绘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仪器实践操作能力,对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索学科竞赛项目向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

实践教学与学科技能竞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教学为学科竞赛提供知识训练的基础,同时学科技能竞赛又能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测绘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测绘学生仪器操作、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成,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构建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见表2),即竞赛项目内容任务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按学生完成的质量、时间来评定实习报告计算成绩。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我发展为主,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中知识的单向传播,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

四、取得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我院“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的持续运转,学科竞赛的示范性与导向效应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活力

学院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技能竞赛及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参赛人数明显增多。通过相关竞赛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规训练,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去,使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施展。2012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56组(112人),2013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65组(130人),上升到2014年94组(188人),涉及的专业由原来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專业扩大到全校所有开设测量学基础的专业。2014年3月举办的中海杯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校园选拔,原计划在测绘工程专业内进行比赛,有10组(40人)土木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学生迫切想参与,通过与专业学生同台竞争,取得了2组(8人)三等奖的好成绩;8名同学获得“全国GIS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及三等奖;26名同学获得“则泰杯全国大学生测绘创新论文竞赛”二等奖及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三等奖,并取得测量员四级证书。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低学级学生参与的渴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

(二)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学院搭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增强了学习氛围, 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无论竞赛成绩如何, 参赛学生都感触良多,且在后续的实践课中表现出特有的专心和投入, 这也正是学科技能竞赛作用的延续与扩展。每年的集中实习阶段,学院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实习巡查小组,会对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年级,7个班级,近600人次参加测量学实习、GIS软件开发实践、遥感技术及应用实践、地图制图实践等13个教学实践课程进行了抽查。此外还抽查了我院老师所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26个班级,1500人次的测量学实习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答辩抽查、测绘技能检查、仪器操作抽检、专题地图制作演示等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体来看,参与学院各个层次学科竞赛的同学理论知识扎实,仪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回答问题答案正确,思路较清晰,与未参与竞赛的同学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历届兰州交通大学进行的全国铁路人才招聘会上,经历过学科竞赛的毕业生及取得的各类奖项往往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招聘单位反馈的信息是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快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本科教学评估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在校期间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在企业中团队协作精神好,业绩能力突出。

五、结束语

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院通过搭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導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及面试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2]宁津生,翟翊,宋伟东,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经验总结[J].测绘通报,2009(10):1-4.

[3]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4]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5]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4,28(11):1-3.

[6]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7]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22(6):92-94.

[8]翟翊,魏忠邦.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J].测绘通报,2013(1):97-100.

[9]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10(2):205-209.

作者:魏冠军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2:

服务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学科竞赛已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构建学科竞赛平台、规范学科竞赛运行程序、完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管理体系,加强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有效地发挥学科竞赛的示范作用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张艳博(1973-),男,河北保定人,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副教授;赵英娜(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副教授。(河北 唐山 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服务于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YGH2011024)的研究成果之一。

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学科竞赛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鉴于目前各种学科竞赛种类繁多、组织部门各不相同,对于竞赛举办目的也不尽一致。针对学科竞赛体系进行了五年实践研究,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1]竞赛的项目种类、竞赛的目标定位、竞赛形式设计是推动相关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手段;竞赛的有序开展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展知识面、有效提升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清晰明确的竞赛运行程序是学科竞赛能够高效顺畅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是学科竞赛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一、构建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平台

1.设立创新学分激励学科竞赛开展

将创新学分制度引入河北联合大学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为必修环节,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是学生获取创新学分的主要途径。创新学分制度要求提高了广大学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科竞赛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从最近几年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参与范围逐年扩大,目前每年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达到8000多人次,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校—院齐抓共管,促进学科竞赛开展

学校教务处作为高校核心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全面管理和统筹安排,广泛开展校级学科竞赛、鼓励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全校范围内有序开展。

(1)不同类别学科竞赛的开展。根据各项学科竞赛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侧重不同,在设立校级学科竞赛项目时,考虑了将竞赛按照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综合素质提高等多类别进行,真正使学科竞赛将课内、外课堂有效衔接在起来。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平台设立的大学英语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等,注重学生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和推广;学科基础类竞赛如化学综合类、力学综合类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物理竞赛等,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高为目的,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基础类竞赛,如电子设计、测绘技能、工程训练技能竞赛等,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艺术作品大赛的开展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展示个人艺术才华,在丰富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不同层次学科竞赛的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等相关单位组织的各种竞赛,使之成为高校相关专业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2, 3]在竞赛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承办学院必须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内竞赛或选拔,择优推荐参加校外学科竞赛,以扩大学生参与面。采取了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层层选拔推进的原则,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校内学科竞赛选拔优秀的选手,再经过集中培训等方式正式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在学校大力宣传和二级学院积极配合下,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在河北联合大学规模发展迅速、学生反响强烈、受益面较大、颇具影响力。

3.创建学科竞赛网站,搭建信息化平台

由于各种竞赛项目种类多,学生参与量大,过程管理多,因此,建立开发与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尤为重要。因此河北联合大学专门建立开发了“学科竞赛”网站,定期为学生发布各种竞赛信息。

通过“学科竞赛”网站,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报名、了解最新竞赛公告、查询创新学分等等。通过使用学科竞赛网上报名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竞赛组织者,尤其是报名数量比较庞大的竞赛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报名信息的准确度。通过网站各种竞赛信息的传递,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使竞赛开展更加顺畅便捷。

二、构建规范有序的学科竞赛运行程序

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以竞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能否实现,清晰明确的运行程序是学科竞赛能够高效顺畅的重要保证。经过对校级学科竞赛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河北联合大学逐渐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学科竞赛运行程序。

1.竞赛前期广泛宣传

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始,所有竞赛组织者将本学期的竞赛做一个竞赛计划书,教务处根据学科特点对所有开展的学科竞赛在比赛时间上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发布。让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有侧重地按兴趣选择参与的竞赛活动,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竞赛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竞赛承办学院开始对竞赛进行广泛的宣传,吸引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

2.竞赛过程严抓落实

学科竞赛活动寓“赛”于“做”,重在“过程”。学科竞赛的广泛开展使更多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有一种“学无止境”的切身感受。把竞赛当成一种“历练”——学习能力、毅力和意志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都可以通过竞赛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竞赛的过程管理在整个竞赛中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得到实践训练、提高、感悟、激发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重要环节。

当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以引导,改变原有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过程管理规范、协同各相关部门,将竞赛的过程管理有组织、有规划地落到实处。学科竞赛组织者竞赛命题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加实践”、“动手与应用”、“创新加思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采取“讲座—辅导—强化”三步走的管理模式:开展对学生某一专项竞赛的强化训练、拓展思路,使之在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竞赛结束注重总结

各项学科竞赛结束后,承办竞赛的负责人需将竞赛的全部过程:竞赛项目计划书、宣传资料、报名统计表、竞赛试题及评判标准、竞赛作品展示、获奖学生心得体会及竞赛中的经验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总结,将宝贵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保留下来;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科竞赛项目汇报会和学生学科竞赛座谈会,不断传承经验、改进竞赛中的缺点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科竞赛质量不断提高。

三、完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

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是学科竞赛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运行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学科竞赛管理制度保障、竞赛过程中经费保障、激励奖励制度保障等方面。

1.学科竞赛管理制度保障

(1)校级竞赛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竞赛组织管理和提高竞赛水平,学校分别制订了加强学生学科竞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系列文件。竞赛管理机构形成校级—院级两级管理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教务处主要负责学科竞赛政策制订、项目审批及经费管理、宣传表彰等工作。将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科竞赛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突出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二级学院竞赛管理制度。二级学院负责承办与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及竞赛活动实施。二级学院既作为学科竞赛的承办单位,又承担着广泛宣传和全员动员学生参与竞赛的工作。为了切实将学科竞赛工作落实到位,教务处将学科竞赛的开展和学生参与情况作为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的专项评估指标:通过对获奖学生或是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加分制度,运用教学评估的杠杆调动二级学院工作积极性,使之形成学校统筹管理、学院落实到位、学生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管理体系。

(3)指导教师的奖励制度。对于竞赛中讲座及辅导答疑的指导教师按工作量给予补助,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将指导参赛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对应相应的加分项,同时给予和获奖学生同等奖金额度的现金奖励。对于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刊物发表文章或是发明专利项目,通讯作者为指导教师的,在职称评定中认定为教师本人业绩。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竞赛指导教师的队伍越来越稳固,为学科竞赛的健康发展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优质指导教师团队。

2.学科竞赛经费保障

竞赛组织方面,学校划拨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对于每项竞赛给竞赛承办单位——二级学院一定的经费支持,为竞赛的有序开展奠定好的基础。竞赛经费包括:竞赛前期的宣传、报名组织工作;对于耗材类的竞赛给予一定的材料费补贴以及对竞赛出题的试题费、评阅费等等多方面支持。对于竞赛所需实验室、竞赛场地等硬件设施,在原有基础条件下,学校又开始设立创新实验基地,为学科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3.激励奖励制度保障

将学科竞赛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参与学科竞赛并入围及获奖同学给予创新学分,这种激励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每学年召开校级学科竞赛颁奖大会,邀请校领导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的优秀学生演讲、做报告,校园张贴宣传海报鼓励宣传。对于省级以上获奖的学生,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给予奖学金奖励制度。

另外,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学术科技型社团打造精品活动,着力搭建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平台,使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且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将学科竞赛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

四、竞赛效果

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将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同时也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4-5]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团队协作,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课外科研及学科竞赛活动,培育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这绝非是一般的思想教育所能激发出来的。

今后,还要在竞赛宣传力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和竞赛训练场地建设,注重竞赛的过程管理,完善健全竞赛的激励机制,让学科竞赛开展得更加有序,为探索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5):149-151.

[2]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09-111.

[3]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

[4]林木辉,张杰,包正委.开展学科竞赛改进教与学方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8-101.

[5]薛艳茹,尹秀玲,刘敏.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92-9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张艳博?赵英娜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总结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三个功能效应: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利用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而高校,理所当然的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使命。201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各种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步。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从业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繁多,涉及到多种学科,而一些综合性的竞赛活动还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以在高校中广受关注、学生参与度较高、对学生锻炼能力较强为统计准则,按照学科门类不同大学生学科竞赛可以划分为综合类学科竞赛、理工科类专业竞赛和文科类专业竞赛。综合类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理工科类专业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文科类专业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策划比赛、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等。除了国家级层面组织主办的赛事,省级政府部门、学会、协会组织的大学生竞赛,大多数是作为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拔赛而举办,而各高校则根据专业特色、教学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等目的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所有这些门类的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平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衡量指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能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和亟需提升和加强的能力,也能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效果。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其内涵界定,可以将其分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大模块。创新能力是基础,创业能力是升华,两种能力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行为。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按照其内涵和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促进效应要求,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创新感知能力等。创新能力提升的源泉来自于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高级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至关重要,是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创新思维需要在一定的客观条件(高校教育环境、社会发展趋势等)下,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不断追求,并要坚定而又持续性地参与各种客观支撑活动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高校的各类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认可度高、参与度高、平台壁垒低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最好的选择。

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创业行为的孵化器。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扑捉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同等地位。”基于创业实践的需求,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这六种能力满足了创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应该具有的关键技能、心理条件和隐性知识,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能力要素。

三、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分析

高校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但是理论知识有效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助推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科竞赛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1、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

学科竞赛的种类很多,但不论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竞赛范畴(大学生建模大赛、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还是综合性的学科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大学生要想参加这些比赛,并且期待取得较好的成绩,具备创新性思维是基本素质和潜在要求。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大学生既要认真了解以前参赛的获奖作品,更重要的是有别于以往的作品,推陈出新,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确定立题方向。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工科类的参赛学生以技术性和应用性占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基于其具备技术创新、发明专利等创新性的特点。

2、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和依托,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重新组织、梳理,结合实际和实践需求,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行为的转变。学科竞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基础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自行拓展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甚至还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以外的知识内容。大学生在完成参加学科竞赛的作品的过程中,学科竞赛对知识内容的潜在要求和完成作品的“使命感”会大大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比如一件创业计划竞赛的作品,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负责技术环节的队员需要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负责财务方面的队员需要了解技术环节方面的知识,而作为团队负责人,则需要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需求,不但强化了大学生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激发了大学生主动学习不同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作为参赛团队的成员,组建团队之初,可能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专业知识、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均有很大差异。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参赛学生要学会相互沟通,密切合作,每名参赛队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外,参赛队员除了要做好内部资源整合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作品的完成争取便利条件。可见,学科竞赛对参赛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措施

学科竞赛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举办和参加学科竞赛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实践平台,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学科竞赛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手段,需要优化形式和结构,提升效果,发挥教育效果的优势作用,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径。

1、加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

专业学科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源泉。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想象,是以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升华。学科竞赛的内容必须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围绕专业学科知识特点设计比赛内容,完成参赛作品,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再深入学习和理解。借助学科竞赛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优势,鼓励学生将专业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思考新问题,在实践中创新。这就要求学科竞赛的作品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内容展开,既不能脱离学科的范围,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和潜能。

2、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目前的高校学科竞赛,一般都是按照不同的专业门类归口到各个专业教育部门,综合类的竞赛大多由学校的团委、学工部门负责组织。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科竞赛的重要地位,高校首先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指导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制度上有章可循,在具体工作开展上相得益彰,有机结合。其次,应建立激励机制。学科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与大学生在学分修读、综合素质评定、评奖评优等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有机结合,让参赛学生有足够的被认同感和优越感,以影响和引领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最后,应该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不但要能够保障各类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还要能够给予优秀的参赛作品以奖励,甚至对于参赛作品的后续成果转化提供经费上的支持,以此来激发组织者、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3、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高校学科竞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竞赛的参赛学生往往具备很好的创意,但在具体的创意打磨、具象化、与现实接轨等环节却不能很好的衔接,而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学科竞赛的现实中,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程度却严重不足,这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多个参赛作品,因精力有限、专业不符等因素,指导的深度不够;另一种是指导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实际参与作品很少,往往对参赛作品仅仅是走马观花,不做深入地指导。因此,高校首先要在制度上重视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指导学科竞赛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有机结合,调动广大专业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信息库,细化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专业门类,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应积极开展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训,全面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

4、构建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

高校学科竞赛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一种创意或者设计理念的体现,是“书面的”、“理想化”的创新创业梦想和意愿。一件很好的学科竞赛作品,往往是参加完竞赛、获了奖,因为没有很好的成果孵化、转化机制的支持而被迫中断和搁置。大部分的学科竞赛都没有成果展示和成果推介的环节设置,少部分综合类的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成果推介工作仅仅省级以上组织单位才有能力组织开展,即便举办了类似的成果推介会,往往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大都流于形式,实际效果甚微。因此,学科竞赛的举办方和高校应把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作为举办或者组织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应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首先,通过设立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创新创业孵化基金等形式,对学科竞赛的成果进行后续的资金支持,让优秀的学科竞赛成果和优秀作品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做下去,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果。其次,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孵化,并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物资上的支持。另外,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开展良性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推介优秀的学科竞赛成果,将其推向市场,让优秀成果的价值得到完全体现。

五、结语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但对高校学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只有充分重视学科竞赛,并采取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注:本文系2014年度烟台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学科竞赛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作用”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丽、朱晓林、马晓琳: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2).

[3] 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4] 白永国:“三层次、三方位”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

[5] 李勇、洪倩、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6] 郁义鸿、李能志、Robert D.Hisrish:创业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 金卫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邱文伟

上一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空管班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