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创新素质教育思想观念,拓展素质教育的内容,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新的形势。笔者从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和走访及问卷调查,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指出我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思路与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视角探讨高职体育教育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健康和智力、能力、心理等全面身体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践中,全面素质教育模式尚未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尚未甚至远未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作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理应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处理好高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间现存的矛盾,积极转变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模式,为全面实施并提高高职学生素质而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张煜(197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军事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浙江杭州310018)

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并具体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灵魂的全面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培养高等专业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技术轻道德、能力、心理等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问题。为充分改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全面发挥体育教育价值,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把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素质的发展协调统一于体育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全面改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做出努力。

一、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的转变

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多种体育技能,增进体育文化,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等素质。受国家教育体制和学校体制影响,体育教育在发挥自身价值中并未达到理想程度,特别是现今社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分子,理应主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文明、提高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需要。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服务型人才,以便全面提高社会基层职业技术人员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一方面,体育教育应积极支持配合高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全面发展高职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又集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为一体,能够全面培养学生道德、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然而目前高职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以“技术”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思想为导向,大大削弱了通过体育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体育教育过于保持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模式单一,大多将目光转移在运动成绩和体育健身本质之上,对高职学生体育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缺乏重视。这样的现状与国家倡导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不相吻合,因此要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特点,积极转变体育教育发展目标。

2.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内容,承担着全面育人的责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加全面。从社会人才竞争的角度讲,高职学生不仅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且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坚韧意志等都在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目标的角度讲,当代社会不像以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是具有高文化、高素质并能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职业人才。针对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要的人才。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塑造健康的体魄,为社会竞争打下身体基础,而且还能够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积极品质,为社会竞争打造精神支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能培养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独特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育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由体育教育本身特点决定的。体育教育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进行的一系列集体育理论、体育伦理、体育技术、心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体育教育与其他理论课教育相比,具有理论与实践同步、统一的特点。体育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融合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所需的素质。

1.体育道德文化在培养道德素质方面有其特殊意义。体育教育虽然是以身体锻炼为核心,但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必要内容。中国体育在很久以前就非常重视道德问题,将体育道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道德文化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在体育运动中注入道德文化,有效地规范、教化同学们在运动过程中要尊师重道,互相尊重,以良好的道德规范自我行为,不断地在体育理论实践中检查自我,做到“知行合一”。

2.体育运动在发展智力和培养心理素质方面有其特殊意义。体育是身体的运动,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是通过身体训练达到周身的协调,增强思维控制身体的能力。体育之所以能发展智力,主要是由于体育运动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大脑的各种生理指标和功能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环节,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益智作用。

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相互间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化解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益心理健康。体育运动本身也伴随着身体的快速反应,能有助于支配各种效应器和神经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3.体育教育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方面有其特殊意义。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都具有坚实的理论文化给予原理支持,这能够促使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发挥,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身体运动与文化理论充分融合统一,从而调动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文化理论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体育文化作为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间具有相通性,所涉及的体育哲理、体育伦理、体育养生、体育技术等知识的教授,使学生结合体育运动充分理解体育文化内涵,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实现自身文化知识的发展。此外,可以充分利用主动学习或教师教授的文化知识编排体育技术动作,激发对理论知识的使用,做到学以致用。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全面结合素质教育,尽心安排恰当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使体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实施途径主要围绕增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力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体育教学。

1.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体育教育的灵魂应居于首要位置。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将道德素质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强调技能学习、健康运动的同时很少重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当前物质文化远超过精神文明的社会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肩负起对祖国新一代技能型人才的道德素质教育,真正地将思想道德文化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地将思想道德与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训练相融合,在体育文化教学中做到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在体育技能的训练中做到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相互关心和帮助、文明训练,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完美实践。

2.科学文化与体育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应居于核心位置。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虽然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以身体实践为教育手段,但也具有丰富的体育科学文化,体育教育核心内容包括理论文化和技术实践。理论文化主要以体育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健康教育为宗旨;技术实践主要以学习体育技术为核心内容,以掌握体育健康技能为宗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然保持着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机械地在体育课堂上教授技术知识和技术动作,将体育教育思想仅仅局限在体育课“以练为主”的旧思想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科学文化和“练”体育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体育科学文化核心除了介绍体育项目文化和技术理论外,更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选择恰当的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地控制运动强度等体育健康文化常识。此外对体育科学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为自身健康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还能够使同学们更科学地认识和判断不良健身文化。因此将科学文化与体育技能充分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实现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体育教育中应加倍注重智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中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锻炼内容要注重全身素质训练。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强调以周身协调为核心,重点发展专业素质,均衡其他各项身体素质,能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此外智力的培养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联系,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扩宽学生的思维,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在体育文化教学方面要更多地输入与体育相关的科学文化信息,在体育技术教学实践中更多地注重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围绕协调能力设计各项身体运动,充分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从而获得学生智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从教师角度讲,体育运动需要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助于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这样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消除学生怕苦、怕累、不敢实践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积极的学习兴趣、轻松的学习心态、宽阔的学习胸怀。从教学内容角度讲,体育运动带有娱乐性和艰苦性的特点,娱乐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陶冶情操,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艰苦性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建立的特殊感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并疏导心理;利用体育运动特有的竞技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紧张状态下冷静分析、准确判断的能力;利用体育训练中的超负荷运动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Z].1999-06-13.

[2]王利风.从素质教育角度谈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2011(3).

[3]张迪.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4]葛慧.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0).

[5]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1(9).

[6]吴红胤.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7]杜宇峰,徐飞鹏.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作者:张煜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创新素质教育思想观念,拓展素质教育的内容,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新的形势。笔者从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和走访及问卷调查,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指出我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实效性

[作者简介]胡丽琴(1978-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陈少华(1959- ),女,山东东营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江西 南昌 330095)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以教书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全盘推行高素质教育,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航向,致力于培育高素质生产者和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把高职学生培育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形势正在经历由“制造”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过渡,政府、社会、企业、家长、学生都感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正大量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供需布局的不平衡十分明显。“就业难,难就业”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创造性”能力弱而造成的。缺乏创新的人才,难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书,也是发展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阶段及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的能力。一些高职学校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注重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仅仅将主要精力投入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省悟能力不足,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非专业知识浅薄。这样的学生带有明显的“制造化”和“工具化”痕迹,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职学校为了实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推进高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受生源水平层次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往往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就必然会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潜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总是在谈论着素质教育,究竟何谓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尚有较庞大的人群对此概念模糊不清。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其本质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引导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现实问题。具体来说,包含了思想政治造诣、文化造诣、工作能力造诣、身心造诣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概念的模糊,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一样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对江西省三所高职学校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半数以上的同学表示不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了解一些内容,大多数都是将学校的思政课程以及文化活动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学生本人以及学校方面都存在对素质教育定位不准,缺乏系统性认识的问题。

(二)发展不均衡,过分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自20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素质教育,绝大部分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都会提到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眼下,我国高职学生人文造诣匮乏,人文素养情况普遍呈现下滑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文学识的广泛缺乏,加上语文根基较差,导致他们时有错字,词不达意;(2)缺乏人文情感,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与人发生意见分歧时,常常抱怨对方并积极进行还击,甚而会采用武力途径来解决问题;(3)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思想偏激,理想信念淡薄,蒙昧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将自我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钱财、权能、社会地位的追逐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学校方面,因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业教育培育的是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所以学校往往过度看重对专业技术的培育,无形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忽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职业教育逐步变质为一种目光短浅的职业培训,这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极为不利。第二,在学生方面,因为生源参差不齐,基础教育欠缺,文化素养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就业压力大,导致学生积极投入职业技能的学习,但是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学校的投入和学生本人意愿的偏差无形中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即过分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内容有待充实完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谈到职业教育时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导入,是职业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三所高职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更多地还停留在思想层面,企业文化的导入还未得到全员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实施,这在我们的高职教育中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国内各职业院校也相继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如何有效将企业文化导入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问题,国家已经给予了方向性的引导,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职业学校尚在探索,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机制。

三、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在学习、生活的细节中融入企业文化,将其导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这样能使学生从潜意识里实现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克服“就业难”和“难就业”的现实问题。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决不能简单地与职业培训等同起来,而应当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高超专业技能、深厚文化底蕴、健全人格和正确道德观念的人才。要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职业院校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不是纯粹的教育格式或类别,因此,每位教师都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和教书育人的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启发创造性思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综合考虑文理配置,将职业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融合起来。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企业文化融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二)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学校加大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将引进人文专业教师视为唯一途径,而应当在引进教师的同时,加强对其他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使教师队伍整体向高素质化发展,师德崇高同时人文修养俱佳。同时,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互相交流学习,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注重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无意识地穿插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追求真、善、美,使得知识、能力、素养共同提升,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职业院校建校时间短,历史文化积淀单薄,人文气氛淡薄。各职业院校目前尚在建设期,多数职业院校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在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上,在图书馆、文化场馆、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上投入相对较少,人文类图书资料、学生文化活动平台匮乏,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较淡。

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管理上,要抓好学风、校风、教风建设,身体力行传递人文精神;同时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以企业的标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职业素质。在经费投入上,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抓好学校图书资料、教学设施、人文景观的建设。在校园活动上,举办文化艺术节、各类知识讲座、各类竞赛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标准

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评价是检验高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标准能给高职教学活动指引正确方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素质教育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心理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表现上,具有复杂性、隐藏性,难以在短期内做到全面合理的量化考核,所以其评价标准的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综合分析。可将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同时,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学校文化建设的情况等都可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2]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罗杰.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4]杨淑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

作者:胡丽琴 陈少华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文章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阐述高职学生素质的内涵,分析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内涵 措施

[作者简介]张小军(1967- ),男,江苏丹徒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与管理;尤建国(1955- ),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南京21004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高职和谐校园文化与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SJB880009)

一、高职学生素质内涵的理解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来进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品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创新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仅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而且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信仰、政治的敏感性和鉴别力等方面的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百年大计。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政治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是:高职学生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和精神实质。目标是:高职学生不仅具备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而且能够自觉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社会品德素质。高职学生将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行业一线的工作。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品德素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社会品德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道德教育及道德修养而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们处理与他人各种关系中自觉遵循的规范。社会品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诚实正直、实事求是、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

3.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人文知识素养。前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科学规律,反对迷信、愚昧和主观臆断;后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进行科学人文知识的必要积累,并将科学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修养。这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知识的学习,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科学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4.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实质上是一种发现精神。高职学生的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不仅要培育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在原有知识层面上不断提高,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5.职业岗位素质。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解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内涵时,人们往往容易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素质混为一谈。所谓职业岗位素质,就是职业所处行业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过程来看,相同行业里的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会趋于相同。如大学、技校、中学和小学的教师因为处于教育行业的不同岗位,其技能要求不一样,但为人师表的素质要求却是一样的。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理解为学生今后因从事某行业的职业后,该行业对其工作行为的长期的稳定的内在要求。

6.身心素质。从字面上理解身心素质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他们面临的实际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而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性。其主要表现有:(1)对重大思想理论只是进行文字性的叙述,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内涵及系统性解读。(2)对重大历史事件只是放放纪录片,而没有让学生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刻把握。(3)学生对政治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处于用“耳”的角色,而用“脑”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比较少。由于独立思考少,其政治鉴别能力必然弱化。

2.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不少学生不乐意接受这样的“说教”方式,从而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从现状看,高职学生公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不少学生个人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比较淡薄;(2)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有待提高;(3)过于强调个人的利益,奉献精神不够;(4)个人卫生、个人形象、语言文明、遵章守纪等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种种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3.科学人文教育“形式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学人文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公共基础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二是以公共选修课进行选修;三是通过开讲座的方式。以上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每次听课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接受科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师生互动更无从谈起。从考核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学习公选课和听人文讲座均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但公选课和人文讲座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过于简易。

4.创新教育的意识薄弱。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但高职教育者往往据此认为高职教育的层次比较低,所以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不够。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素质有待提高。

5.重职业技能训练,轻职业岗位素质培育。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严格地说,这里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也须具有优秀的职业岗位素质。但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却重视职业技能的教育,而轻视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整个在校学习时间的60%以上,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考核比较严格。相反,学生接受职业岗位素质的教育和训练的时间不仅比较少,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也不理想。

6.身心素质教育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学生的体魄、体能、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难以适应社会一线实践的需要;二是不少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步入社会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挫折,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意志力也偏弱。

三、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品格,树立起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思想观念。选择有较强政治理论素质、高尚思想品德、敬业爱岗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应加强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善于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因素,从而全方位、无痕迹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目前,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备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科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学生干部在素质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切实做好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坚持一切从同学利益出发,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坚持原则,团结同学,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善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育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总之,通过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素质。

3.强化政治思想的内涵和系统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让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进行把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本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综合运用手、眼、脑、耳、口参与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不仅知晓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和重大政治理论的内容,而且还会分析重大政治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原因及其意义。

4.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仅靠课堂上的说教,往往效果不佳。学院、系部和班级应该通过多种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素养。

5.精选人文教育内容,加强过程管理,避免人文教育“形式化”。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知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时间短的特点,将高职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需要结合起来,精选教育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先进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互动、专题讨论、小组对抗辩论等教学形式,增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考核,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科学学习过程、人文科学认识与运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避免“形式化”,努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相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允许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提出质疑,也允许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犯错误。针对学生毕业后将面对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需求,教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7.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培养。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关职业岗位素质的课程,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职业人来校开讲座,对具体的职业岗位特征、岗位对就职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8.把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今后工作的特点,大胆地对目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教学目标设置要从竞技标准转变到提高学生体能、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上来。教学内容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耐力、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训练;不同专业的学生还要有所侧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各级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发挥各自职能,通过舞蹈表演、体育竞赛等形式,广泛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团组织、系部、班级文体活动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其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有同龄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职业认知等方面又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特点,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东阳.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教育与职业,2008(4).

[2]李柏良.论高职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与特点[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3]丁玉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职学生素质体系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6(1).

[4]陈志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5]李宏高,南亚.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7(4).

[6]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张小军 尤建国

上一篇:民航机场电子设备论文下一篇:质量管理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