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面临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在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单向灌输式教育以及主体间性教育,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已经逐渐被主体性教育所替代,从而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更好的法治教育。本文对高职院校中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探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摘要]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办学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明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外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自信  特色文化

[作者简介]李丽(1978- ),女,山东泰安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6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②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办学时间较短、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偏低等问题,导致难以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任务较为艰巨,还存在许多问题。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基于此,探析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承载着社会群体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与思想观念,代表着社会群体经历过的沧桑历史和意识形态。世界上的任何民族都存在着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借助校企合作、专业实习等途径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丰富高职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文化底蕴薄弱是高职院校难以建立高度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与服务地方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找准文化发展定位,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内涵式发展。

只有树立文化自信,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服务地方。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则必然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真正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只有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当前,高职院校在我国尚未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是:第一,办学与发展的定位不够明确。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社会人才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没有将办学重心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导致学校缺乏竞争力。第二,特色专业培育滞后。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办学过程中没能及时培育自己的特色专业,造成与其他院校专业“同质化”问题,致使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第三,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前景缺少信心,认为将来难以与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同台竞争,因此,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第四,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缺少企业经历,难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凭借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造成职业倦怠。

2.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原因分析。第一,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办学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明显。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式进入了有法可依与依法治教的新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与本科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文化底蕴不浓厚,学术氛围不理想,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较为困难。

第二,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录取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大部分考生是因为分数无法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迫不得已才选择了高职院校,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在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需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等矛盾始终难以解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实训教学充分巩固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企业需要保证生产周期、质量和利润,校企双方矛盾致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受到冲击。

第四,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当前,在我国,“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很多家长认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一线岗位工作缺乏认同感,因此,不愿送子女去高职院校就读。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这种认识,给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认同自身所学的学校与专业,逐渐对职业技能学习失去信心,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自信难以建立。

三、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1.高职院校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数量、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攀升。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巩固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加强內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坚定学生“职业教育能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的信念。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科学的培养方法,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探索职业教育规律,从而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紧跟发展潮流,完成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使命。例如,高职院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在实战中锤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尽可能与更多的地方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进入地方企业实习,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社会所需的,是能够帮助自己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良好职业素养,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会使教师和学生充满自信,教师从教的幸福感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也将不断增强。

2.高职院校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41号)指出:“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爱国奋斗教育平台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处处受到爱国奋斗精神的感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地方为主线,做好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建设处处彰显服务地方的意识,使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天起就牢固树立学好技术、服务地方的坚定信念,从而为学生将来在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做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学工部和团委应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依据自身专业成立各种服务地方的社团,加强社团与社团、社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社团活动进企业,培养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感情,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认同感。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营造浓厚的技术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邀请企业技术能手现场教学或演示,邀请行业专家、劳动模范举办讲座或报告会,引领学生专业发展。三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搞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

3.高职院校对外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当今世界正在迈向信息社会,信息传递异常迅速,传播范围极广,覆盖面大。高职院校要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加强社会各界对高职文化的认同感。

第一,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做好校园文化宣传,展示学校精神风貌,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和看法。例如,高职院校做好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维护,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

第二,高职院校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和比赛,主办或联合企业共同举办技能大赛、行业比武以及大型专业学术活动,积极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服务地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打破现有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积极配合企业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工作。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此外,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谋求利润是企业的自然属性。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让利于企业。只有校企双方实现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养成。

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前沿,邀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来校开展讲座,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参与实训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以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最终形成专业自信。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秉持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的那样:“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要依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外宣传文化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多措并举、整体推进,才能有效培育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②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N].人民日报,2017-11-13.

[参考文献]

[1]王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文化建设的途径探讨[J].电大理工,2017(2).

[2]王圣龙,李丽.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20).

[3]张宝臣,祝成林.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特质的实然诊断与应然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4]朱永坤.“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专业文化”的特征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5]芮明珠.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基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7(29).

[6]代武社.关于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7]陈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融合共生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8(3).

[8]王婧.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8(19).

[9]黄志远.大学精神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及其发生条件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

作者:李丽

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摘 要: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面临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在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单向灌输式教育以及主体间性教育,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已经逐渐被主体性教育所替代,从而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更好的法治教育。本文对高职院校中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逐渐将依法治国方略的健全法律制度层面转移到培养法治精神的阶段,一定要充分依靠完整、正确的法治教育,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更是非常重要,这将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意义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模式和改革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1.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長,还能为广大的人群带来最根本的利益。通过法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者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时,可以与政治思想教育、道德纪律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适应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并且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2.是培养现代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现代的技术更是飞速发展,而且国际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我国一定要进行改革,不断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进而积极应对国际间的竞争。其实,国际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上肩负着非常重大的使命,他们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仅关系着人才整体的素质,也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问题。在国务院提出的普法规划中,已经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重点的教育对象,并且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国家建设需求以及能够依法办事的综合人才。另外,为国家的发展也创造了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承担起振兴国家的大任。

3.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我国实现对外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整体素质,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还能实现人才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十分有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法律素质。而且,法律素质的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重要,因此,学生的法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法治教育中也存在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文化知识的教育,它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新时代人才。

4.能够引导和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违法乱纪的现象进行常出现,更有甚者会造成犯罪,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还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抵制不良现象的能力,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还有利于社会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避免犯罪的现象发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将法治教育看作德育的分支。一些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法治教育,仍然将其看作教育的分支,对于这种看法是十分不正确的,因此,会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效果。所谓的德育,这其中并不包含法治教育,德育重视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但是法治教育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教学任务是要约束学生不做违法的行为,这两者之间存在这很大的不同。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两者混合起来,从而使法治教育的意义丧失,成为德育的附属品,其作用也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2.没有将法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目前,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因此,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要具备法律方面的素质,懂得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没有重视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法治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联系在一起的,高职院校一旦不重视法治教育,就会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影响教育改革的实施,这样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会对建设法治社会和国家产生影响。

3.将法律知识教学与法治教育的概念混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但是法律知识的教育并不代表法治教育。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并没有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为目标,而且,一些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往往都是泛泛而谈,说一些空话、套话,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感。因此,如何才能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法治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法律素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4.法治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亟待提高。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显得十分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有的高职院校的法治课程教师是由行政人员或者是辅导员担任。因此,师资队伍的非专业性,会影响法律知识传播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不仅影响法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观念产生影响。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积极提升法治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从而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法律观念。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信仰。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的法治教育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主,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论学生不是十分感兴趣,而且法律知识一直在改变,学生不可能全部记住,因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应该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多多思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法治教育的实施。另外,要精心设置教学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更深刻的探索。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法律知识,体会到法律的精髓,从而形成新的法律信仰,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質,促进对法治学习的兴趣。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单一、枯燥,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根本不用对其进行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要积极树立学生的法律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信仰,学生才会愿意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2.重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接受法律知识的教育,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都是采用大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学生非常多,而且都是在一间教室里,教学的质量根本得不到的保证。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的法治教育时,应该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小班授课的形式,而且不能只使用传统的单一口述的教学模式,要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讲座、模拟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法律庭审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治教育的实用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对学生进行法律社会实践教学,还能巩固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使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更新法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让学生到司法机关进行实习、课外讲座或者是活动、开庭时在法庭上旁听以及进行普法活动的宣传等,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4.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养。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教师的素养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因此,国家的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的教学评价,特别是对于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更要高度重视。对于高职院校中一些前途比较好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进行一些短期的法治教育课程培训,对国家当中一些最新的法制法规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治教育,提高法治教育的实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努力探索,争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教师可以加强法律课程的实用性,利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上宣传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人权保障的重要性,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普法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法律意识,巩固法律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给学生带来更专业的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法治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科.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法制博览,2015,26:29-30.

[2]魏佳.学生法治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成功(教育),2013,02:254-255.

[3]王晗璐,杨金丽.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施[J].才智,2015,16:98.

[4]耿兆辉,易崇艳. 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1-75.

作者简介:余琳(1977-),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类法规,互联网法规。

作者:余琳

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3:

基于教师发展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摘  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教师的执教能力与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对于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师资水平的有效提升非常不利。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方案和体系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促进育人、育才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综合水平的更好提升。

关键词: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培养体系;建设路径

前言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现如今,为了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育才效果与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有效建设,并以教师为核心与重点,着力推进教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壮大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在开展各项专业教学课程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将教学知识与实践经验传播给学生,增强高职院校的实际育人效果,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实现就业与从业。

一、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与职能概述

教师发展的中心定位主要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咨询、研究和服务的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定位的职责主要就是对教师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更好地技术咨询、职业咨询与学术培训,旨在推动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发展中心在培养优质的“双师型”教师时,要重视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重视对教师发展的人文化、个性化服务平台的搭建,强化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关注与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够更好地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能够推动教师自身的个性化取得更好地发展。在推进教师发展过程中,重视教学、学术研讨活动的有效开展,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教师团队建设,并逐步展开教师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促进教师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予以标准的评价,促进教师取得更好发展,推动高校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与相互统一。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专业职业人才的基地或者摇篮。目前,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存在不足,很多教师只是空有理论而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与技巧,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地教育与培养,从整体上来讲,不利于高职优秀人才的更好培养。基于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教师职业、职后培训连贯性的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与规划的缺乏、忽视了对“双師型”教师的全面培养与培训等现状和不足,强化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下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职前、职后的连贯性较为缺乏

在建设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时,分别在职前、职后对教师进行全面地培训与培养。职前培训主要针对的是新入职教师群体,职前培训质量的好坏会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职后培训主要是对新入职或在职的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职后培训的宗旨和沿着在推动教师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来更好的适应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高职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比较丰富且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不协调之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都不是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才,他们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与形式缺乏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最终使得很多高职教师缺乏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与教学管理能力,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不利于育人效果的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还有一些入职时间比较短的教师,他们只是接受了比较集中且短期的培训,且这种培训内容比较理论化、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化和机械化,一味的运用“填鸭式”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模式,新入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塑造与培养,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很多高职教师在入职之后忙于应付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自身持续性的理论学习与能力的提升缺乏一定的重视,使得高职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效果与水平的更好提高。

(二)缺乏对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规划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与规划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培训机制与体系,教师培训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培训活动的形式并不丰富且多样,培训的过程缺乏一定的过程性与系统性,使得很多高职教师并不能够成功地向“双师型”教师过渡和转型。与此同时,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很多培训活动组织和开展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缺乏对教师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因而在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理性,不能够對不同层次的教师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更好的规划与满足,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同时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与规划,很多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还有很多培训内容存在重叠或者重复的问题,培训模块的设计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培训机制与体系之间缺乏一定的衔接性,这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个性化培养与全面性培训。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很多培训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专家讲授型为主,虽然专家讲授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并不能够将实践经验有效的传播与教授给教师。很多培训与培养机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很多教师空有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那么在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时,也不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更好地融合到教学课堂上,不能够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更好地发挥和诠释出来,最终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与育才效果。

(三)忽视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注与研究

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在培养与培训体系的建设方面也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与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缺乏较为健全的培训机制和流程,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没有重视和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缺乏“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和精神,在自己的专业教学领域缺乏钻研与探究的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来讲,既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又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更好发展。

(四)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正确解读

从字面来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进行解读,并运用“双师型”教师内涵来指导实践,这会给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片面的将“双证”持有者当为“双师”,但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并非如此。很多教师虽然持有一定的技术职务或者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如一些高职教师虽然持有会计师相关的职业证书,但是担任的职务缺乏是市场营销或者国际贸易教师。还有一些具备职业资格或者技术职务证书的教师主要是通过书本的学习所考取的职业资格,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并不相符。例如具备了律师资格证或者注册会计师证书并不一定代表持有者就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很多高职院校过分重视教师的“双证”,使得很多教师不择手段的去获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而实际并不具备相关职业资格和能力,这对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培养非常不利。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重要性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非常迫切及重要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一切从教师的教学实际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以教师为核心与重点,逐步完善与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或者机制,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取得更好地提升。

高职院校重视并展开“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地壮大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增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使得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得以更好的组织与开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与培养活动,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经过不断地培养与培训,积极的拓展与延伸培训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与综合执教水平的更好提升,为高职教师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与支撑。此外,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培训,使得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技能得到有效的积累与锻造,在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将专业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有效地结合,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熟悉和掌握更多专业实践学习经验,激励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逐渐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充分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作用与育人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得到更好、更全面地提升。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对教师展开“双师型”培训与培养,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思路得到更好地拓宽、教学的形式得到更好地丰富、教学质量得到更好地提升。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要重视理念与思维的转变、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不断优化与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更好建设与壮大。下面对以教师职业发展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进行更好地讨论与探究:

(一)健全与完善模块化、覆盖教师职业全周期的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发展中心在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时,必须要重视顶层设计的优化,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的转变与创新,逐渐健全与完善模块化、覆盖教师职业全周期的“菜单式”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体系,结合当前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掌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局限与不足,不断优化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和流程,旨在推动教师取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每个教师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综合水平不尽相同,在培养优秀的师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展开培训与培养,重视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提升执教能力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给广大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空间进行探究与交流,对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咨询、指导与评估,从而使得高职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团队化发展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还能够推动教师的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塑造与提升。

(二)重视培训培养资源有效拓展,促进教师培养培训路径的多元化

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时,高职院校不仅要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要重视培训与培养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不断优化培养与培训资源,不仅要重视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塑造与提升。高职院校要多与企业或者培训机构进行联系与合作,多给高职教师提供一些良好的实践基地或者场所,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与锻造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使得教师更好地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时,能够更好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与渗透,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与育人价值。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良好师资时,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也要不断转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机制和理念,重视教师执教技能的提升,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帮助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并關注教师的发展心理,结合教师发展实际现状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将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内涵融合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当中来,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够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合力打造,内修素养、外塑能力,促进教师更加综合、全面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在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体系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和开展多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与培养的路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名师工作室进行合作,展开集群模式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不断培养高职教师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力与精神。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教师沙龙、分享案例、研究课题等形式来展示培训与培养工作,针对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将被动式、常规化的培养与培训活动专项自主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与机制,增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培养体系建设的效果,优化了培训培养的路径,丰富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式与内容,使得教师能够得到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培养,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更好的打造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教育与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与保障。

(三)重视高校数据平台的有效建设与完善,建立师资队伍预警机制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建设基于教师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时,高职院校要重视信息科技的有效应用,重视高校数据平台的有效建设与完善,建立与优化师资队伍预警机制,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优化,分析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数据,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性与有效性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诊断与整改,结合教师实际发展的水平、能力与社会影响力等进行指标分析与预测,并对相关成果的阶段性指标实施动态的分析、监控与预警,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全面打造与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诊改依据,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水平。

(四)转变“双师型”培养与培训体系的建设思路与方法

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和载体。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育人、育才的品质,就要不断转变“双师型”培养与培训体系的建设思路与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最新的教师培训思路与方法应用到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工作当中来,使得“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培训的路径得以更好地拓宽。与此同时,在打造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时,高职教师也要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和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重视自身教学能力、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自己的专业教学领域有所建树、有所发展,为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提供良好地师资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打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实力、教学水平的提升,重视并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动教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内容。通过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教学品质与素养的更好提高,壮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动力与师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时,要以教师为中心与核心,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持续进步,并围绕教师的更好发展来优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的路径,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鑫.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研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3):98-99.

[2]张惠.基于职业发展阶段需求角度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9):67.

[3]李燕.职业院校新聘教师三阶段培养体系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2):101-104.

[4]来臣军,周福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4):31-34.

[5]秦自洁,侯喜军.基于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教师队伍优化管理[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82-84.

[6]涂三广.“行业背景优先”理念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与可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30-36.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师培训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编号:2015SJB456)

作者简介:李冰清(1985-),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助理研究员,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办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作者:李冰清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煤炭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