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院校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包括权利意识,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守法精神在内的法治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精神应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学生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1:

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途径和方法探究

摘 要:法制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现如今,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潮对高职学生影响很大,高职学生违法犯罪频率很高。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高职学生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法制教育 探究

加强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思潮,例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等,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民主法治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其正确的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促进法制秩序的建立。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二者侧重点不同,可又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1.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高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教育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青年,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法制教育,致力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高职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追求公平正义。这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都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方向具有相辅性。法育侧重法律教育,德育偏重道德教育,虽然内容有所差异,但是在教育的方向上,二者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法制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做一 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完善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人才培养的较高层次。在教育方向上,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对法制教育进行指导,二者相互辅助、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教育内容具有相关性。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等,其中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加强法制教育,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也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价值导向的作用,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比如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带来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诚信缺失就是其中之一,诚信教育既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

4.教育方法具有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偏柔性的教育,法制教育侧重偏刚性的管理,前者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来约束人的行为,是一种自律。 后者强调法制责任的承担,是一种他律。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国际环境,价值取向多元化问题逐渐凸显,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来教育引导约束人们是很难办到的,刚性的法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法制教育也应加入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元素,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者相互补充,这样更有利于很好的完成育人目标。

二、高职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道德和法律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的两项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既要重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要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紧密,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非法学专业的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的,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高职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这说明我国部分高职学生法律素养不健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也为今后的法制教育敲响了警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高职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园里的不良风气的影响。高职学生互相攀比,个人至上,追求物质享受,价值取向不纯,有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潮对高职学生冲击很大,最后有些学生迷失自我,更有甚者不惜触犯法律。

2.法制教育的观念缺失。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法治被人治所代替。封建社会结束,我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国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主要还是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忙于政治,而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直到党的十五大才提出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法制教育观念也缺失,法律意识很难深入人心,这也是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主要原因。

3.法制教育的重视不够。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校往往偏重德育,而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想用德育来完成法制教育,这样往往收效甚微。在高职里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对于之前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的高职学生来说,仅靠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很难提高其法律素质。而且这门课程也主要是由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让非法学专业的教师来对法律知识很零散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无疑是给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打了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加强高职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是内在的思想规范,法律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法制素质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承,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1.转变法制教育的教学理念。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视不够。在高职教育里,一般比较重视德育教育。要加强法制教育,必须要转变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法制教育,必须改善其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积极推进法制教育,逐渐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逐渐树立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高职学生追求法制精神。

2.改进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法制教育缺乏实践性,一般都是在课堂上授课。这样不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往往事倍功半,这种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必须加以改正。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的传授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和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热点和常见法律问题,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除课堂教学外,像法律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现身说法、模拟法庭和社会法制宣传等法律实践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3.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培训。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但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相关的素质。高职的法制教育一般主要是由非法学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授课,而教师的法律知识也相对比较缺乏。 越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越是需要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的教师来授课,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代替,其教育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之前,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这一步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李克坚.培养法律意识是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根本目的[J].思想教育研究,1996.

[2] 陈大文.谈谈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7.

[3] 王建宇.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作者:方放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2:

民办院校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

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院校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包括权利意识,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守法精神在内的法治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精神应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 着力点

民办院校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包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的主渠道,也包括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法规课教育,还应包括普法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法制教育。不管何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都应该探讨民办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着力点,亦即法制教育的目标和重点。以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站在“依法治国”方略高度,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我国已决定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必须靠法制来规范市场和社会秩序,这是毫无疑义的。“依法治国”应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党全国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法治理想是不可替代的理想,对法治的选择成为不可代替的选择,谓之“基本方略”。人类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和民族步入法治状态,必须同时创设两个即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主客观条件:一是要有法可依,这是实施法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制度;二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公民和法人)必须思想上认同、行为上守法,才能使法治得以实施,也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社会伦理价值的自觉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否则法治等于虚设,谈不上依法治国。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律意识、素养如何,大学生群体素质如何对社会影响重大,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五四”运动等历史上的民主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总是青年人朝气蓬勃,冲锋陷阵,走在时代前列。今天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法治实践仍然如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认可的程度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影响很大。因此,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把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的养成放在首位。 [1]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应着力培养的几种法治精神

不管什么方式,不管什么内容的法制教育都应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具体来说应着力培养下列法治精神:

(一)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法律上,权利意识是法的“内核”,没有对权利的要求,便不可能产生对法的需要和法律的渴望。所谓“权利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正当权利的感知、正确理解和坚决捍卫的观念。对自己权利的主张必须要求人们互相将他人作为这种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人来认识并尊重其主体性。没有对他人正当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中,不管何种形式教育都应着力突出以公民个体权利的保护、倡导和确定以权利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权威信念,从而通过其内心原动力培养起大学生坚定的法治精神。

(二)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感

我国只所以采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因为在高度文明的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区别是非曲直善恶丑的基本准绳,可以避免“人治”。法治社会中法律只所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并被每一个公民所信奉,在于法律体现着正义、公平,反映着正义、公平,保障着正义、公平,实现着正义、公平。法治精神的形成正是因为法律所体现的正义、公平为主体感受继而上升为理性的体认,最终升华为这种价值的认同。反过来讲这个道理,有些大学生不信法,总认为法律是管别人的,有些国家公务员总想以官自居,以官治人治民,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认可法的精神。所以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同感,着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具体的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个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的法权要求,是否满足了现代正义、公平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某一单项的法律感情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成为内心的、自觉的信仰,当代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治精神的理念塑造,在实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守法精神

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守法精神。守法精神,首先是一种权利,也就是说守法是个体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靠命令的强制。强力下的法治只会培养人的义务意识。服从意识、专制意识,“守法”精神则成为避法意识,规避法律成为普遍现象。守法精神也是一种道德义务,一种被内化了的良心守法、自律守法。换句话说,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老停留在预防违法犯罪上,把大学生当成违法犯罪的防范对象,而要求他们消极的“守法”——不触犯法律,而是要站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起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与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和人生终极关怀目标融为一体的积极的守法精神。这就是这里所说的理性的积极的自觉的守法精神,这个境界达到了,法制教育的效果就上了一个档次,教学改革的目的也就实现了。[2]

三、大学生法制教应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精神

今日的大学生无疑是明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精神。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的基本任务和改革目标。而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制度相悖,思想观念上要求的不是“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而是鼓励人们积极的合义合法大胆取利的法治观。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行为秩序、市场本身等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精神。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原则要求当代大学生对诸如公平、竞争等主体精神的思想认同以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抉择预示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由道德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型。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必须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观念,法治精神作为教育着力点。

就内容而言应包括市场经济基本法规,同时结合专业领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精神,如旅游类专业必须学习掌握旅游法规,经济及管理类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经济法规,建筑类专业必须学习掌握建设法规,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类专业必须学习掌握财经法规,农林类专业必须学习掌握农林法规……等等,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为将来投入市场经济建设打下起码的法律训练。

基金项目:西安外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院校高职教育法律类课程设置与改革创新研究》(项目号2011G02)西安市201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维稳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IN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杜德鱼.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9卷第2期

[2]杜德鱼.站在“依法治国”方略高度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M].西安地图出版社,杜德鱼.法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2004年第135—140页。

[3]杜德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J].中国林业教育1994年第3期

作者:杜德鱼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3:

高职学生婚恋的法制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以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学生婚恋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对高职学生进行婚恋的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并积极探讨了可行的法制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婚恋、法制教育

一、高职学生婚恋的现状

笔者在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7级至2019级学生中,各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596份答卷。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在婚恋方面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并且,在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还会有所不同。

在婚恋方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学生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庭观念较强,尤其在婚姻问题上比较重视家长意见;另一方面,00后的学生也深受互联网的浸染,容易受到影视剧或外来文化的影响,模仿和从众心理较强。具体而言,我们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恋爱观方面

男生和女生在恋爱目的上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性:43%的男生恋爱倾向于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这也跟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不无关系。而46%的女生更倾向于情感诉求,身心需要,这当然跟女性独有的感性特性相关。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恋爱目的不甚清晰,这与我们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缺失不无关系。

在恋爱行为方面,高职学生往往会出现模仿和从众现象。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高职学生也逐渐从父母包办一切开始独自学习生活,渴望被接纳和认可,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因此模仿和从众自然成为了普遍化的现象,恋爱也不例外。

2、择偶观方面

择偶观方面,虽然从大一至大三的学生79%都会首先考虑个人品质,但是同时,择偶会考虑经济实力是否雄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因此,随着学生从校园踏入社会,高职学生择偶标准呈现出愈加理性和现实的趋势。尤其是,泰山護理职业学院的女生比例也偏高,更是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竞争加剧的影响,个别学生甚至会将择偶标准直接跟物质条件挂钩。

此外,对于双方结合的基础,高职学生还是有接近55%的学生会选择情投意合,将感情放在第一位,但是也容易将“感情”与“感觉”混淆甚至等同,导致婚恋基础不稳定。

3、性观念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大约75%的高职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秉持不反对的态度,并且,接近48%的学生认为发生性行为是水到渠成,自然会发生的事情。经过对比,男生接受婚前性行为比例比女生高8%左右。仅仅有0.6%左右的学生认为,发生关系是为了走进婚姻家庭。因此,大部分高职学生学生并不会“以结婚为目的”来交往并发生亲密关系,跟传统的性道德观有很大的不同。值得欣慰的是,对于非婚同居,86%的学生选择了不会,并且有95%的同学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懂得并会采取避孕措施,也显示了我们性教育的进步。

4、婚姻家庭方面

对于通过婚姻建立家庭,62%的学生表示没有认真思考过,85%的同学对《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不甚了解,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相关法制教育的缺失也反过来影响了高职学生婚恋观以及婚恋行为。

二、高职学生婚恋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婚恋教育缺失

在高职院校中,婚恋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所涉及,例如:在《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五章第三节中,提到了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规范,但内容简单、陈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校的教育也更侧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对于“婚恋”这种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也不能给予学生在婚恋方面的具体指导。因此,高职院校的婚恋教育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探索,而不是停留在说教和表面形式上。

(二)高职学生在婚恋过程中容易出现法律问题

所谓“从摇篮到坟墓”,我们都在跟法律“密切接触”,高职学生的婚恋过程也不例外。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婚恋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1、财产分割问题

恋爱中,双方为表达心意会互赠礼物;婚姻中,也会涉及到双方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发生财产分割纠纷也屡见不鲜。例如,恋爱中互赠的礼物,一般归为民法上的“无偿赠与”行为,不需要返还;但是,如果是贵重礼物,依据《物权法》和《合同法》中关于“物权的取得”和“赠与合同”的规定,也可以撤销赠与。还有,“彩礼返还”的问题,在《婚姻司法解释(二)》第10条中对此有明确规定。

2、非婚同居及非婚生子女的抚养问题

随着性观念趋于开放,高职学生非婚同居的现象也呈现上升趋势。若是有配偶又与他人同居当然是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但是,一般狭义的“非婚同居”关系,仍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缺乏法律的有力保障。

关于“非婚生子女”,虽然《婚姻法》第25条明确规定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还要求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承担生活费和教育费至其独立生活为止。但是,对于还未踏入社会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抚养还是不小的挑战,也因此容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

3、激情犯罪的问题

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血气方刚行为易冲动。婚恋作为人生中极其重要又容易被忽略的一课,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婚恋遇到问题又无法正确解决的时候就有可能走向极端,甚至引发违法犯罪。例如,2014 年“大学生不满分手捅前女友11刀”【1】案等,诸如此类因婚恋引发的激情犯罪并不是个案,无不令人震惊惋惜又发人深思。

(三)婚恋法制教育的优势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社会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发挥调整利益关系的作用,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柔性的规范。【2】但是,近些年来的“道德滑坡”现象,也是屡屡突破公众的道德底线。这虽然跟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期不无关系,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道德来调节社会关系,还需要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来守护道德底线。具体而言,高校婚恋的法制教育明显有两点优势:

1、遏制婚恋观功利化,守护良性婚姻的底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青年一代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由此也出现了通过婚姻来逃避奋斗的功利化的趋势,校园恋情也深受影响。近些年,针对婚恋集中的问题,婚姻法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司法解释,例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关于“父母婚后赠与的不动产”的规定,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律对婚恋观的引导作用,由此也告诫高职的学生,只有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才能维持婚姻稳定,进一步遏制婚恋观功利化的趋势,守护良性婚姻的底线。

2、弘扬家庭美德,体现社会公序良俗

通过恋爱走向婚姻建立家庭,也应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将这些道德规范的精神融入其中以保证。同时,在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中也进一步将社会的公序良俗观念考虑进来,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对女性婚内生育权的保护,既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女性的进步,也体现了家庭生活中对男女地位平等的保护。

因此,在高职学生婚恋教育方面,很有必要加强法制教育,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共同来解决高职学生人生中必然经历的这个问题。

三、加强高职学生婚恋的法制教育对策

既然高职学生在婚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婚恋观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

法学家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此,法律只有被广泛传播并诚心诚意接受和有力的保障实施,才能建立起法律的权威,进而发挥出应有之作用。因此,首先,我们应当以高职院校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积极开设法律相关的选修课等,从生动的案例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法律常识。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法律注重实践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思考现实存在的法律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最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如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的方式,在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等等,总之将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它更加立体生动的呈现,进而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平台,结合多种传统教育模式

借助网络,学生可以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方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寻求帮助。因此,我们也要借助网络平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婚恋观的法制教育。另外,我们还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网络结合起来,例如:由学校的社团组织婚恋教育和法制宣传专题影片、案例展览、法律知識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完善大学生婚恋的法制教育。

(三)净化社会风气,培养良好的法治氛围

象牙塔中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踏入社会,如果学校学一套理论,社会又是另外一套规则,婚恋的法制教育就还是一纸空文。因此,高职学生婚恋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尤其是,大众媒体、文艺作品,因为易于被年轻群体接纳和效仿,更应该积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我们时代新人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四、总结

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以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学生婚恋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对高职学生进行婚恋的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并积极探讨了可行的法制教育的对策。作为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而婚恋的法制教育既是高职学生人生的必修课,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不满分手捅前女友 11 刀[N].广州日报,2014-04-11.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作者简介:赵环,女,1986年5月,中共党员,研究生,法律硕士,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

作者:赵环

上一篇:学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劳动保障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