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来了社会舆论的颇多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材料抽查等方法,对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进行了调研,对造成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语言文字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汉语言文字管理论文 篇1: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

摘 要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规范化的使用汉语言文字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汉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汉语言文字目前还存在着部分缺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而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言文字在规范化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再对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 规范化 问题 措施

汉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是我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承载中华儿女所有的精神文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文明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外来文化、外来语言以及网络用语的不断出现,导致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在规范化的使用上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字的不规范化问题十分的严重,这不仅仅在我国文化传播上有影响,更是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民族团结的进程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1 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字所存在的规范化问题

1.1 汉语言文字在规范化上层次不够清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使用汉语言的人群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差异,例如:工作内容、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学历情况等方面。这也就导致这部分人群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时候,往往会对汉语言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汉语言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才会出现层次不够清楚的情况,这也就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发展。

1.2 读音不标准

由于有一部分的汉字是多音字,即一个汉字存在至少两个读音。我们知道汉字读音包括声调都具有表意功能,而这种功能又受到篇章、段落和所在词和词组的影响,所以多音字在与其他字组词、造句时,适用语境、读音、甚至词性等等等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也就导致在读音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差”在读ch 的时候,其意思为不同,常组词为“差别”、“相差”、“差异”等;在读ch i的时候,其意思为派遣去做事,常组词为“差遣”、“差事”等;在读c 的时候,其意思为长短不齐,常组词为“参差不齐”等;在读的时候,其意思有:不相同、错误、欠缺和不好,常组词为“差得远”、“说差了”等。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在汉字的读音方面不够注意,则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读的状况,由此来造成汉字使用的不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误读的现象确实是经常存在,例如在某影视作品当中,经常会把腥风血雨当中的“”读成“xi ”,这也就将“血”字在书面语境和口语语境混淆。

1.3 词义误用误解严重

再就是在词义上的误解,导致词语误用的现象经常发生。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少人用词说话时不经过自己的思考,盲目跟随的现象,如很多人在一个新词出现时,连具体意思和正确读音都不知道,就赶时髦的盲目跟随,这就导致当他们在使用这部分词语的时候造成了不少词语乱用的现象,导致汉语言文字的使用不规范。例如:“差强人意”和“强人所难”的误用,“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但是有人经常把其理解为“强人所难”,也就是勉强人家去做他做不到或者是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的意思。还有一些贬义词,因为对意思不够理解,常常将这些贬义词当成褒义词来用。

1.4 汉语言文字当作错别字和火星文字泛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在阅读报刊或者是杂志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错别字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汉语言文字的不规范化。由于这些错别字的存在,导致很多初中生、小学生在看到这些错别字的时候,因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夠辨别出这些字的真假,认为只要是书本上的字都不会有错,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学习语文类学科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己”和“已”这两个字由于在形上十分的相似,导致学生经常不能够准确的将这两个词辨析出来,这也就导致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降低。

还有就是随着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不断深入,导致网络用语和火星文字的不断产生,而这些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们之间的交流出现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整个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出现问题。例如:“神马”、“草泥马”、“杯具”、“欧巴”等等网络语言;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将阿拉伯数字“94”替换成了“就是”,将“等等”换成了“==”。

2 作为一个国家的母语,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有重要意义

2.1 规范汉语言文字,旨在维护中国文化的独立性

一个国家是否创造并规范使用着一套文字,是其独立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人类造字,使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迈出了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步,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不同朝代,不同制度,不同宗教的国家,其统治者都把创造本国文字,并教习本国人民规范使用本国文字作为统一一个国家的治国之策,因为发展了自己的文字,国民的沟通才能顺利,本国的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汉语言文字是记录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团结和国家管理的顺利,在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世纪,在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中,中国的国际开放力度不断增强,我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这就更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载体——语言有着更强大的重视力和自信力,才能在多元文化,多种语言涌入的同时,彰显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独立性。比如,随着世界性合作的不断加强,目前的世界性语言——英语被更多的人追捧,特别是中国的很多年轻人更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为傲,但当对其的热衷越来越大时,其背后捆绑的文化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表面上看这是我们在不断接受世界性语言,实则将导致中国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逐渐流失,在外来语言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和精髓在被群体性忽略,这些人中不乏国家发展的年轻力量。我们想要将我们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对我们产生认同,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维持我国汉语言文字在国际当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多么的必要。

2.2 规范汉语言文字,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民日常交流提供了软实力保障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的主要交际语言,各民族之间也主要靠汉语言和文字来进行,对其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影响人们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从而影响表达目的的有效实现。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时甚至会由于误解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因此,规范汉语言文字对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3 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实操性问题

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例如:1964年《简化字总表》的出台、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等,但新时期,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新问题;

3.1 全民重视意识不够

为了积极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使用,提高其地位,从地方到国家都曾经出台了相关规定等等,国家也开设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等,例如:播音员普通话应到一级甲等的水平;从事语文老师类的工作,其普通话水平应该达到二级甲等的水平等等。但从国家规定到民众落实,却有着千山万水,毕竟在大多数心理,说话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不影响交流就行,没必要配合规范化的工作,这也是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同时,也阻碍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效实施。

3.2 官方机构不够健全,力度不够大

我国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起步早,但大部分工作仅限于出台规章制度,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在工作上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不健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统一工作机构或部门,根本不能够从根本上来约束人们在汉语言文字上的规范。也正是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健全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机构,导致我国现阶段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交差”心态,甚至认为国家对这方面根本就不够重视,导致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得不够顺利。

3.3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方式太过于单一

最后就是规范工作方法单一。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和“宣传”的阶段,并且这些手段都还太过于单一。例如:贴海报、口头传递、召开会议等等,这一类的方法对于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推进被动性太明显。应该从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多下功夫,不让宣传流于表面,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人们对汉语言规范化工作还存在着排斥的心理,政策的落实就更需要融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

4 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有效措施

汉语言规范工作是一个点面都要顾全的工作,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能找到可以促进其顺利实施的渠道。

4.1 汉语言规范工作应上升到法规层面

说话是个人的事,但国家语言的规范工作应该有其该有的条款保障。从国家层面应该积极的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相关制度保障,通过适当的强制性,硬化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早在2000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有效的加快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推进,可见有力的法规可增加规范工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促进我国汉语言规范工作的有效进行。

4.2 从大氛围建设上,强化规范工作

过去,由于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导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更进一步的推进。而关于宣传方式,我们可以在保留过去有效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多利用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新媒体来加强宣传,加大人民群众对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必要性的认识,扩大规范工作的民众支持度。

4.3 发挥好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阵地作用

学校是传播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水平。所以学校应该积极的配合国家出台的政策,重视对教师汉语言文字上的规范化使用,建立健全一个相关的工作机制。例如:讲课、板书和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上都使用规范字,说规范话,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使其在学校里就培养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63页)字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可积极的开展类似征文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辩论赛,或者是以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的主题日、活动日等等活动,来推进学生进一步的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不断练习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水平。

5 结语

由上文可知,当我国的汉语言文字在面对外来文化以及外来语言的影响的时候,应该提高对规范汉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字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彰显我国民族团结,保持我国文化国际地位的要求。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一项极其长期、细致的工作,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力量都是确保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

*通讯作者:姜珊

基金项目:“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大背景下,云南承办孔子学院(课堂)现状及特色发展策略研究(编号:QN2016044)

参考文献

[1] 王婷,秦凤.解析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4,No.29306:88.

[2] 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张荆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v.10;No.8211:93-95.

[4] 孙媛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西青年,2013,No.45022:87-88.

[5] 李美珍.试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2,No.38511:140-141.

[6] 潘丽.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J].成功(教育),2013,No.20607:160-161.

[7] 熊园静.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9:56.

[8] 史瑛.漢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趋势[J].平原大学学报,2000.1:71-72.

作者:刘娟 姜珊

汉语言文字管理论文 篇2: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来了社会舆论的颇多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材料抽查等方法,对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进行了调研,对造成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汉语言文字能力 现状 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访问校园网论坛等方法搜集材料,对高中毕业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现状和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问卷调查选取浙江省境内16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涵盖各个层次,调查对象基本上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调查数据能真实反映中学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与效果。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共发放语言学习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5份;语文应用能力调研卷2000份,回收有效卷1566份;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此外,还对各高校校内用语用字进行了调查,與4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交流。

调研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高中毕业生对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认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习得的态度、中学对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高中毕业生汉字认知与应用能力、汉语书面表达能力、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

(一)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比较高

1.对自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方面,有58.9%的高中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公众场合进行即兴口语表达时可以做到流畅清晰,甚至妙语连珠。

2.对自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满意度的调查中,有70.1%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还可以”或“很满意”。

3.对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满意度的调查中,表示“还可以”或“很满意”的占了66.3%。

(二)客观测评结果显示,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实际水平相对较低

1.书面表达能力调研结果

通过对高中毕业生的汉字书写,成语、句子选择,汉语拼音理解和词义选择等方面的测查,了解他们汉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结果发现,1566份有效问卷中,得分在60分以上的占54.2%,80分以上的只占4.4%,平均分只有58.3分。

通过对学生论文、自办报纸和刊物文稿、网络留言板和BBS留言的用字用语调查,发现存在明显语言文字错用问题的占22%。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标点符号乱用、生造字词、语义不明、语句逻辑不通等。

2.口语表达能力调研结果

有准备的口语表达不尽如人意。随机查阅的200份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中,在“说话”项中,有40%以上的应试人在“自然流畅程度”评分项中被扣分(说明:按照评分标准,说话不够流畅,有背稿倾向可以扣0.5~1分;表达不流畅,语调生硬,可以扣2分),说明高中毕业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存在明显缺陷。

即兴口语表达的情况不太理想。对431名高中毕业生的随机抽查情况表明,能够做到在即兴口语表达时口齿清楚、发音比较标准,表达流畅、条理清楚,内容符合话题的,比例不到15%。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叙述的重点不明确,表达的条理不够清楚,主动寻找话题的比例较低,在会话中缺乏对对方话语的理解,谈话内容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原因分析

(一)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式存在偏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说,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办法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中学教学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因此也就没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基础教育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陷入盲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许多学校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上,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重文学轻实用,造成很多高中毕业生只会写格式化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会写简单的小论文和应用文。有的高中毕业生连写张请假条也会错误百出,存在格式不对、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问题。“写请假条”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高中毕业生不会写呢?问题就在于考试不考写请假条。中考不考,高考也不会考,于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也不重视,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就不会自觉地去练习,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写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7.6%的学生对自己应用文(如通知、请假条、计划与总结、调研报告等)写作能力“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第二,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一是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有的老师还在用方言授课。二是教学条件不完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一定量的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调查发现,有41.35%的学生反映中学没有自己组织的文学社团,31.9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创办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28.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

第三,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61.28%的高中毕业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28.26%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二)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少实际行动

“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60.15%的高中毕业生表示在中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62.59%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72.18%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72.74%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读书报告会。有60.1%的人表示在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做不到”或“比较困难”;有39.66%的人表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太做得到”甚至“比较困难”。能经常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有18.23%,经常写随笔(日记)的学生只有20.11%,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占20.56%,有57.89%的学生从来不投稿。

在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指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得不够,训练不够系统。调查中,有19.74%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虽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有11.28%的高中毕业生则公开表示自己不太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三)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份由权威部门发布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

四、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水平反映在一个人的能力上,表现为语言文字能力,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反映在一个人的素质上,表现为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些当然包含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1]

有资料显示,根据对美国大企业人事部的120位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那些写作水平低的人不容易被录用,也很难获得提升。三分之二的美国大企业的雇员日常工作离不开写作。80%以上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中的公司,在雇用员工时要考察写作。40%的公司要特别培训写作技能不足的员工。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一年估计达31亿美元。[2]

有关资料表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都曾发生过语文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因忽视语文教育导致学生语文水平急剧下降,危及到了社会进步。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1年一个不能少法案》,要求州政府和地方学区要在12年之内,使所属学校的学生百分之百通过阅读和数学的标准,州政府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交实施计划,联邦政府将拨款帮助州政府执行计划。[3]美国通过法律保护和政府行为来支持语文教育改革和达标测试,以期扭转美国青少年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降的趋势,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中小学应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探索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阶段语言文字教育是基础,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在访谈中,高中毕业生普遍认为中小学教学对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有偏颇,导致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如对词的运用、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都不够重视,尤其对阅读理解与学生原创作文的指导比较薄弱。在对高校教师的随机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在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时,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可以说,目前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部分“不作为”所引起的。

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该建立一个各科联动的体系。可以考虑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另外设立相应的课程,如演讲课、写作课等,供学生选择学习。除开设相应的课程外,其他时间活动同样要承担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责任。只有建立一个师生重视、相互配合、各科协调一致的立体化语言文字培养体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三)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语言文字能力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专家委员会委员、考试测量学专家谢小庆教授指出,许多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却没有对汉语水平进行验收的方式,这可能是汉语水平普遍滑坡的原因之一。他认为,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一个由语文课程改革催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工具,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4]

为了切實提高语文水平,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必要的语文测试标准,如欧洲议会就有一套统一的语文能力等级,欧洲语言测试协会也制订有语文等级标准。我国香港地区的课程发展议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采用了“学习表现等级”来规定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现正拟订一套“基本能力”,清楚地阐释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所应达到的语文标准。我国目前在汉语水平测试方面已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分别应用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和母语不限的各阶层社会人士检测汉语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一直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语文水平测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中小学似乎还没有见到类似的测试。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我们要构建一个标准,将来不仅小学生毕业语言文字要达到一个水平,初中生、高中生、大学毕业生都要达到一定水平。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美好理想,可行性如何,如何操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思路,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方式,应该对国家培养的人才,在人才规格上,在人才标准上,增加对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6]

注 释:

[1]邓兴军.部分高校强调”汉语不过不能毕业”是小题大做吗?

[Z].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 =1316,2007-08-28

[2]薛涌.美国人如何拯救大学语文[Z].http://www.eyjx.com/eyjx/1/

ReadNews.asp?NewsID=1302,2007-08-28

[3]朱易.“一个也不能少”坐困愁城[Z].www.tangben.com/Finance/

none,2005-05-06

[4]谢小庆:ZHC与语文课程改革[Z].http://www.eyjx.com/eyjx/1/

ReadNews.asp?NewsID=1727,2007-08-28

[5]杨诚.试论推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Z].http://www.eyjx.com/

eyjx/1/ReadNews.asp?NewsID=1569,2007-08-28.

[6]王登峰.规范与创新语言文字培训和测试工作[Z].http://www.

china-language.gov.cn/11/2007_6_20/1_11_2257_0_1182320823421.html

(屠国平 浙江绍兴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312000)

作者:屠国平

汉语言文字管理论文 篇3:

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本文就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展开研究,结合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状寻找对策,对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学生 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

现在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常常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受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中职学生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越来越多。课堂上说本地白话方言;使用繁体字;写错别字;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说普通话不标准,卷舌音和平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不标准导致医学用语不规范。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医院临床工作,用语不规范极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面对上述种种情况,如不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

一、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现状的原因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使用情况往往会受居住环境、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网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居住环境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自小接触的语言都是本地方言,他们在这种居住环境中和人交流也只能用本地方言,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种语言环境,这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普通话基础差和羞于说普通话的关键原因。

2.校园文化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茂名地区,虽然教师用普通话授课,但学生课后仍然习惯用本地白话交流,他们缺乏需要用普通话交流的对象,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厚。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常常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

4.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上的各种符号、方言的使用,导致了网络语言出现口语化、粗俗化、不规范化的局面。学生摒弃传统的语言规则而不顾,一旦有了长期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会导致正规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如:“我靠”、“我晕”、“犀利哥”、“你在玩什么东东呀?”、“哥做的不是作业,做的是烦恼”等等。

以上四方面是影响中职学生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重要原因。要结合原因寻找对策,才能引导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

二、引导中职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可以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平时上课或日常交流都要自觉说普通话,规范书写汉语言文字,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训练和培养。

2.利用各种媒介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

(1)在校门口、教学楼楼道等醒目位置设“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为主题的永久性宣传标牌。

(2)利用黑板报、班团活动、专栏宣传 “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双推”工作,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专栏以及校刊(报)等宣传阵地,积极推广普通话,介绍国家有关文字法的知识,倡导学生和教师把普通话和方言结合起来进行比照性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自身方言的纠正。通过宣传,努力营造一种气氛,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和教师在这种气氛和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师课堂用语必须规范,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采用朗诵、演讲、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广泛提供巩固语文知识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使语文课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阵地。

(三)经常举办各种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1.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与学校大型活动相结合。学校大型活动人员参与面较广,使用口语频率较高,这是练习普通话的极佳时机。为此,学校在校文艺汇演、校运动会等活动中,都要求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2.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与评比表彰相结合。为了促进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学校在年度和学期评比中加入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相关条款,作为三好学生、先进班级、优秀教师和教研组的评审条件之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

3.每年以“推普周”为契机,积极开展“推普”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用语、用字的规范性,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气氛。通过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及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三、实施对策的初步成果

(一)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宣传环境

校园内有固定的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标语、张贴画;校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都设有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指示牌。我校在校园显著位置,像教学楼楼梯处、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地方张贴了近二十块长久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牌和标语,时刻提醒教师和学生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二)普通话成为学校通用语,人人自觉写规范字

从教师到学生,都把普通话作为教学和交际的工具。在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我校将用字规范化作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明确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在学校制定的“教学基本功达标标准”中明确两项基本功:教师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清楚准确进行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用规范字设计板书、批改作业等。除书法作品外(倡导学生硬笔书法作品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尤其不能出现错别字。学生要学习使用普通话以及规范书写汉字,学生作业、考卷等要用字要规范。为更好落实此项规定,学校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引起全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教风,又养成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风。这些措施有力地增强了学校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三)加强学校各项文件资料、公共设施的语言文字规范

按照规范用语用字的要求,学校行政各科室对学校各类档案、相关的印刷资料、学校网页、各类会议场所的标语、印章、校领导的讲话资料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校内的各类公共设施、标识及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学校食堂的各类通告及宣传品使用规范字;出版每一期校刊前,指导老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对不规范字严格进行修正,清除了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净化了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有良好的收益。

(邹红霞 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卫生学校 525000)

作者:邹红霞

上一篇:云计算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小学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