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是近年来备受独立学院关注的话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从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色、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论文呈现方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一篇: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

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员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专业训练。然而,目前该专业学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偏低。针对这一现象,以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以帮助学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并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论文指导有所促进。

关键词: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对策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5.070

1存在问题

1.1学员不够重视

电大“宽进严出”的办学方式,使得许多学历没达标或有新的专业发展需求的社会成员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基于此,电大学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学习的动机、水平也参差不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获取知识的内部动机,对学历、文凭的追求超过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员之中。许多学员之所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并非是出于对文学或汉语的喜爱,而是考虑到该专业的课程考试相对简单。与此相对,毕业论文写作体现出的高要求,不仅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反而致使他们抱怨再三,甚至產生敌对情绪。这部分学员认为前两年的学习、考试都能轻松过关,所谓的毕业论文也可以应付了事,没有必要大费周章。

1.2写作时间仓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安排在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80%的主干专业课程之后开始进行。修完全部课程后完成考核工作。”本科的大纲虽没有如此明确的说明,但时间安排也大致相同。这也即意味着学员的毕业论文主要集中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完成。然而,电大学员均为在职人员,完成毕业论文就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再加上,就读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员大多都是边远地区的教师、公务员,平时的工作相当繁忙,网络、图书资源也十分有限。要想保证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是毫无论文写作经验的学员,专业知识功底又不扎实,要在短短三、四个月的业余时间里完成一份有“分量”的毕业论文,那更是难上加难。

1.3论题选择不当

1.3.1题目过大

基层电大汉语言专业本科的不少学员并非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也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员在选题时,往往根据感觉,将《李白诗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甚至《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殊不知这些题目所包括的内容是一本专著都无法囊括的。在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中,62.75%的学员表示题目过大是其修改论文题目的原因。

1.3.2缺乏创新

题目陈旧,重复率高,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之一。学员们交来的文章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写作思路、材料等一致程度高。如分析“骆驼祥子”的文章,大多是从祥子的人生经历入手,引用小说情节展开分析,然后结合时代环境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文章虽然符合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也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然而,因为是文学作品大家、名家的作品,资料丰富翔实,现有研究成果颇丰,学员只要查阅一些资料即可拼凑起一篇论文,难以创新。同样,在调查中,84.31%的学员表示突出创新性是其毕业论文写作的困难所在。

1.3.3偏离专业方向

如前文所述,部分学员认为毕业论文只要随便交一篇文章即可应付。因此,总有学员将学校管理、教学详案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材料作为毕业论文提交。还有个别学员甚至将与法律、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相关的文章作为毕业论文提交。11.37%的受调查学员表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曾因为偏题,需要更换论文题目。

1.3.4频繁更换题目

由于毕业论文可以自选题目,在初选题目时,部分学员容易出现选题不当的情况。当指导教师指出问题后,自身经验不足、时间仓促等诸多因素致使他们频繁更换题目。这其中又可分为多种情形:有的学员简单抄袭或借用往届学员的论文成果,经指导教师否定后,进行改换;有的学员从网上下载文章,经指导教师否定后,又重新下载一篇提交,企图蒙混过关;还有的学员没有认真阅读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相关资料,出现了选题过大、偏离专业等上述现象,不得不重新确定题目。他们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既耽误了自己潜心写作的时间,又浪费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时间。这类学员最终难以按时提交毕业论文,并受到毕业论文的拖累,延迟毕业。

1.4论文格式混乱

电大毕业论文有固定的格式,但不少学员交出的初稿甚至四稿、五稿仍旧存在格式问题。有的是引用他人文献资料,不标记出处;有的是不顾论文要求,自己编造格式;还有不少学员是对电子文档操作不熟悉,不会调整格式。总之,从形式上看,论文格式相当混乱,需要指导教师花工夫进行讲解和说明。

1.5论文原创性差

原创性差的问题,前文已经有所提及。为了应付毕业论文,不少学员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提交。绝大多数学员的论文则是将两到三篇文章简单组合而成。虽然不可否认,论文写作过程需要查阅资料,需要借助已有成果,但直接照搬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

1.6学员基础薄弱

1.6.1仅凭兴趣,难以深入

部分学员在两年来的专业学习中,可能对某一专题产生较浓的兴趣,但自身的能力不仅不能驾驭这样的专题反而容易架空内容。如将《李白诗歌分析》、《三国演义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等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事实上,这些题目看似符合专业要求,但涉及范围过大。学员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写出的文章仅限于照本宣科,难以深入。

1.6.2毫无经验,主观臆断

论文不同于其他文章,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理论支撑、客观的评价分析。大多数电大学员在写作毕业论文之前,从未写过此类文章。在调查中,3725%的学员表示不清楚如何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文中存在大量的主观表达,难以支撑论证。这种现象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论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员往往将论文写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所附案例和分析均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欠缺普遍性和科学性。

1.6.3语句不通,表达不畅

虽然就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员大多是教师、文员、乡镇公务员等。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写作课程的学习培训,少有学员的文章能够做到文从字顺。

2应对策略

2.1论文写作前,渗透写作教学

经过调查发现,“选题难”、“构思难”、“资料欠缺”、“缺乏创新”、“没有写作经验”等是学员认为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难写的主要原因。这与学员的学术素养偏低及论文写作能力不强息息相关。因此,让几乎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学员在最后一学期的业余时间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及专业课教师将训练学员选题、构思、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尝试写作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安排在前两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

2.1.1开设写作课程

部分基层电大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写作训练课程。很多学员也非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因此写作知识极为欠缺。除此之外,如何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方向、如何选题、如何收集材料并加以整合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对学员而言也较为陌生。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员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入手。在“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过什么体会?”一题中,78.43%的学员表示都曾感到茫然,甚至还有35.29%的学员感到过痛苦。在汉语言文学本科增设写作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员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前选题,有較为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写作。

2.1.2开展专题讲座

如果受到课程计划限制或专业师资欠缺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开设写作课程的电大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教师可以向学员具体讲述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自己如何阅读文献资料、如何提炼观点、如何求证,甚至可以向学员展示论文的初稿、二稿与原始材料,让学员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科研和如何开展科研,使学员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得到学术氛围的熏陶,又学习了初步的研究方法。

2.1.3借助其他专业课程教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教材难度不大。学员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为数不多的面授辅导中,除了针对学员最关心的作业和考试进行指导外,还应积极引导学员学会如何发现并探索问题。如在《古代汉语专题》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带领学员分析汉字起源的众多学说入手,让学员掌握探知汉字是自源文字的思考方法。

2.1.4网上专题讨论

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及专题讲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专题讨论。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的网上教学过程中,可就李白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专题分析。从材料选择到文本分析,让学员构建起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动过程。依照教师思路的指引,学员可以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家的诗歌作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课程讨论区里,供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讨论。又如,在学习《现代汉语专题》时,学员可以结合网上作业,将自己收集到的新词新语发布在课程讨论区里。大家也可以针对这些词语的产生、使用情况等进行讨论。这些讨论不仅有效地增强了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大家集思广益,丰富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此外,在网上论坛里,教师还可以为学员罗列出一些参考书目,精选一批优秀但较为浅显的专业学术论文,让学员在阅读学术论著时耳濡目染,接受学术熏陶。

总之,将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指导,融入学员前两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仅让他们意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也能够使他们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选题方式及思考途径,从而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2论文写作中,完善指导过程

2.2.1自主选题,教师把关

一直以来,基层电大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由。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学员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两年来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未进行相应的深入思考,往往使得选题不当。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在接受论文指导任务后,要求学员动笔之前先提交选题和论文结构大纲。这不仅可以促使学员及时选定论题并开始写作,还可以及时纠正学员选题不当的问题。这一阶段在论文指导的环节中所占时间不长,但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环节,等到学员费时费力完成的初稿不符合毕业论文要求,需要重新拟写时,学员不仅耽误了论文写作的宝贵时间,还可能丧失写作的积极性。

2.2.2强调格式,分类指导

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有专门的格式要求说明文

件。指导教师在联系学员,布置论文写作任务时,便会将此文件与其他必备资料一并发给学员,并要求学员认真阅读,按照指定格式进行写作。但学员交来的论文往往是字体、字号不分,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也不标记,格式相当不规范。虽然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两类,但是毕业论文作为学员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需要将严谨的学术精神贯彻始终。无论初稿、二稿的质量如何,将文章做成具有规范格式的文本是十分必要的,且为后期修改完善奠定了基础。因此,无论是摘要、关键词还是参考文献、注释的撰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员体现出专业精神。

2.2.3严格要求,禁止抄袭

对上交论文有所抄袭的学员,指导教师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凡是引用他人观点、例证的部分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标记出来源和出处。

2.2.4增加面授,集中指导

成人学员底子薄,时间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来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态度认真但基础确实薄弱的学员应该多加鼓励,从选题到撰写再到修改都要进行深入引导。用往届毕业生的案例去激发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写出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文章。对于只想应付过关的学员,也要让他们清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督促他们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论文。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员进行集中指导,先强调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员思想上的重视,再以优秀范例说明毕业论文从格式到内容上的要求,最后一对一地讲解每个学员论文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实践证明,在论文指导中期,组织学员进行这样的集中面授指导比单纯地在修改稿上批注修改意见,仅与学员进行网上交流的效果要好得多。

2.3写作完成后,进行适当奖惩

对于毕业论文达到优秀等级或是能够将毕业论文发表的学员,学校可以考虑优先将其评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这类学员参与各种奖学金的评选。对于那些未能按时提交论文,延迟毕业的学员,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其认真对待论文写作,不要产生负面情绪,争取在下一学期便完成论文,顺利毕业。而对于长期指导论文并取得较好指导效果的教师,学校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张国军.毕业论文选题的误区及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钟其鹏,韦丽华,黄福艳.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0,(6).

[3]张万仪.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作者:向梅

第二篇: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是近年来备受独立学院关注的话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从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色、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论文呈现方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 毕业论文 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职业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学过程监控、考核评价体系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否能满足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便成为诸多院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论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办学之初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入学语文成绩较低、教师对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知识衔接了解程度较浅、学生文学功底不够扎实等诸多问题,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缺乏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有机结合。自2004年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始实施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互动性学习到情景教学方式的充分运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举措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改善。但接受了新课改教学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受传统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高校教育思想影响,不能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出现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等诸多问题。

(二)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体系整体把握的师资力量。因独立学院近年来的主要师资为外聘教师和自有师资,外聘教师由于有本职工作在身,很难有时间参与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改革工作,而独立学院自有的年轻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经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握,难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改革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思路

(一)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理念。要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否则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价值就无从体现,包括毕业论文工作在内的诸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经过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毕业生、行业专家等多层面多角度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了该专业明晰的办学理念,即: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其核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明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才能随之明晰,即“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毕业论文又是这一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方式。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文学作品解读、诗词创作、诗歌情景演绎、地方民俗文化调查、方言调查、地区教育调查、社会规范用字调查等诸多方式提高师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尤其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科学的整体感知,从宏观角度规划、微观角度入手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实践措施

(一)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学教育意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承载的专业使命,在开设《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便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课程同时,增设《老子》研究、《庄子》研究、《周易》研究、《孟子》研究、《论语》研究、先秦诸子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等系列国学选修课,强化国学教育。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不但对博大精深的传统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还从中发现诸多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素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意识到优秀的国学文化不但需要了解,更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去传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夯实读、写、说为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尤为重要。要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四年的知识储备必须充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长期的练笔,方能达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为此,开设了基础写作、应用公文写作、科技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四年中不间断地进行写作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名中文人最基本的能力,即:了解经典,规范用字。要求学生每天习得一定数量的规范汉字、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将专业基础能力的强化常态化。

(三)发展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师生团队。在师生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尝试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专业教师带学生团队的形式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过逐步摸索,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如开办学生讲坛,学生从选题、搜集选取素材到完整地向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学生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备的读、写、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多番打磨,主讲人不但在讲坛的举办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论文写作能力。其实,学生准备一期讲坛的过程就是一篇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

写作学教师在讲授《基础写作》课的同时,为学生搭建稳固的课外实践平台,即办系刊、系报、年级刊、专业刊、甚至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办舍刊。从刊物的组稿、装帧设计到内容选取和校对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日常作业练笔中出现的高质量作品也被选入系刊、系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很多文章的质量已超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四)开展旨在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的田野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毕业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故我们试图传授给学生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新课改进行有机的衔接,尝试走出校门,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并将《田野调查方法》作为必选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调查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取得的实践效果

经过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进行广泛调查或认真研读国学典籍的基础上,真实性选题量呈逐年大幅度递增趋势。与此同时,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经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体现出学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在就业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基础扎实,踏实勤奋,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

(二)培养了一支熟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带领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实践经验提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同类院校中进行推广,加深了教师对汉语言人才培养的深层理解。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育人骨干。

(三)探索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在共同进行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课外实践——调查训练——论文写作——答辩提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发现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教师带队进行田野调查训练,在掌握了翔实的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踏实勤奋、求真务实的系风,营造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育人环境。

五、结语

通过系列改革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再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社会的田野调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论文的实践与改革中来。尽管其中存在这样那样需要修改完善的细节问题,但是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体的毕业论文改革思路与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强化国学基础、重视与高中新课改的知识体系衔接、进行田野调查等系列改革思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4).

[2]王文宏.浙江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

[3]刘媛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作者:郭玉贤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及对策思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对策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專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3] 马小娥.提高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23):558.

[4] 谭迎新,王海滨.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3-96.

作者:粟幸福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脱贫攻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