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汉语言文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后,愈发重视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这样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审美作为人们提高自身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审美汉语言文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美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1: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教科体系中是最基础,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学修养的提升。但大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上都过于随意,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社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审美教育作为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广泛的知识体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与审美教育结合,不仅汉语言文学本身属性特点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目前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教育的要求。审美教育的加强在提高学校的教育力度和学生们精神文化素养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中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在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现状以及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的渗透融合上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本文能对一些学者在开展汉语言审美教育的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文化素养;现状;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蔡元培先生在主持中国教育工作的时候提出了教育的五大维度,大家所熟知的只有德智体,除此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审美教育在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對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育的方法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让学生接收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审美感知,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汉语言文化教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是高等院校专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基础牢固厚重、就业适应面宽、社会需求量相对固定等传统优势[1]。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科技都受到了影响,改变了我们对固有的教育看法和人才观念,大大冲击了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人文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然已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在具体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在各大高校的教学课程方面,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设置的非常少。课程的构建存在着不合理性以至于学生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点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上非常的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单一的理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个性化的发展。很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挖掘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第三点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模式上,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测评上,那么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教学只关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育,学生和教师只关注教学和学习结果、而忽略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等问题的存在,也因此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第四点便是学生主观意识的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以至于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没有很强的认同感,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这些在情绪和认识上的缺陷是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的直接因素,学生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汉语言文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教育在提升学生的个体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看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而情商则是指导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能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强壮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其次,审美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以及道德意志力的健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效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是在摆正学生心态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发展氛围浮躁,压力巨大也因此使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功利,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产生在学生的意识中,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教育具有还原教育的活动本质,有助于帮助学生摒弃功利之心,摆脱物质及功利的困扰,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更加沉醉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自我素质的提升中。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体系中加入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热爱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在对学生的基本文化能力(汉语言文学阅读、写作能力等)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精神、高品格的形成和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性为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和内涵,这些大量的审美教育素材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与审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审美教育的要求,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针对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来更好的实施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

第一点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对审美素材进行分析和挖掘是最首要的,既是成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审美教育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大批的经典文化,汉语言文学其本身就是一种“美”。老师要借用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感教育素材等各方面来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本质、特性的认知。接着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老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对课文全方位的赏析,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文章的逻辑结构等等都要熟悉了解,文章中作者运用的字词段落结构等等都是传递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感知,体会出作者通过汉语言文学传递的感情和思想,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美,提升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改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认同感不高的问题。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无形的力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其视野开阔,自主性、独立性很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更快,能力也比较强。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中以兴趣来推动可以更加的行之有效。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有兴趣,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想法。要想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活动,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比方说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审美感知不同,相同的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喜欢这篇文章的字词语句,对这篇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却并不看好,而有些人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師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的施教。要刺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将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实际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欲望,提高作品的感染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点提高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合理安排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不要把全部时间全部花费在理论的解读上面,老师要注意创新和改革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程的内容,把审美教育的时间拉长,缩短对知识点和古诗词内容的过度讲解,注重课堂气氛,把握和调动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大量的加入审美内容,在内容上选择适应学生审美生活、审美观念的和具有较高审美教育价值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作品美感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讨论,还能够对作品的“美感”进行全面的认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完美融合,不仅在强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老师将理性的知识点与感性的理解相融合,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很实在地感受审美与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在把握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在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差别,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要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意向美以及形式美,因为古汉语言文学字形偏僻,生涩难懂,因此老师在传授古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的文化作品教育的方法上跟古代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方法会比较有新意,老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绪环境,可以让学生的感知性更强[3]。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审美教育在现如今的现代教学体系中已经渗透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既是汉语言学科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汉语言文学,让社会更加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最终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完美人格、独立品质以及个体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迪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J].新农村,2011(4).

[2]徐春霞.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开展[J].科技资讯,2017.

[3]王新叶.浅析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

作者:陈文蓉

审美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2:

审美问题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后,愈发重视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这样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审美作为人们提高自身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为促进汉语言文学审美更好发展,进一步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时代审美特征,本文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从古汉语言文学审美、传媒时代汉语言文学审美、不同地域汉语言文学审美三个角度切入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展开研究,并对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结合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文学审美;问题

一、引言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与传统中国文学相比较,汉语言文学具有包容性极强、内在丰富等特征。近年来随我国国力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汉语言文学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孔子学院在各国的推广,让汉语言文学逐步超越文化、种族、国别,成为国际友人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展开研究,挖掘汉语言文学的深层价值,在促进汉语言文学创新与发展的同时,还对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

二、汉语言其中的语言审美分析

对于地域辽阔的中国而言,各个地域的语言文化也有着自身不同的语言魅力。因此,在不同地区的语言审美背景下,汉语言的学习和每个地域所表达出来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在汉语言使用过程中,除了通用的普通话外,还有其他地域语言,如四川话、广东粤语、湖南话、东北话等都蕴含着地域色彩的语言,冲击和感染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灵。比如,东北话基本上都是声音较大、鼻音很重,给人一种性格直爽、干脆利索的感觉。而湖南和四川都属于南方领域,将许多读音读成一个音都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分不清“h”和“f”。因此,不同的地方其语言的应用也存在不同,而审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对于美的表达十分的直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白描的手法直接抒发出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则是将悲伤的情感隐藏在所要表达的事物当中。然而,不管是哪种语言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不同的语言文字美感,直接促使我国对于语言的探究和思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南北方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形成了汉语言文化中的两大主要体系。

三、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一)古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古汉语言文学审美,审的是内涵,是美感、是意境,是人文性、思想性,是艺术形式、时代特征。古汉语言文学审美,应当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在审视一篇古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既不能只局限于语言本身的美感,也不能只注重思想上的美感,而是要“鱼与熊掌兼得之”,既体验语言本身的美、也发现思想之美。局限于语言本身的美感,十分典型的例子是南朝骈体文与宫体文,南朝骈体文与宫体文偏爱华美的辞藻,多华而不实,语言本身极美,却少了思想内核,如同“草包美人”,初初相遇甚觉美好,相处久了便热情丧失,有“嚼之无味”之感。局限于思想上的美感,十分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期墨家、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极具思想价值,但在语言本身的美感上却有所欠缺,如同外表平平无奇、实则灵魂美好的女子,纵使灵魂再美,总少了让人一探究竟、再探究竟的冲动,让人容易被其枯燥的语言吓退。

上述两个例子,南朝骈体文与宫体文、战国时期墨家与法家的作品,是古汉语言文学中的两种极端而非主流,古汉语言文学审美主流,强调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典型例子。《赤壁赋》中,作者与友人在古战场赤壁之下饮酒,月光、歌声、箫声……让人不禁沉浸在深夜柔和的月光、纏绵的箫声等等构建的意境之中,在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同时忍不住吊古伤今想到人生短暂,在感叹人生短促无常之后,感情骤然一变,由悲观到乐观,用达观的态度对待悲观,全篇波澜起伏。《赤壁赋》中字句皆美,有南朝骈体之风,但不似南朝骈体文空有华丽的外表,它严谨说理、内涵丰富、思想深远,既有让人深入挖掘的欲望,又有值得人挖掘的价值。从上述《赤壁赋》的例子可以看出,古汉语言审美时对“意境”十分注重,作者通过精准地运用语言,把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表露出来,营造出某一意境,读者以文字、语言为媒介,沉浸于作者创造的意境当中,体会到当时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传媒时代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深受时代影响,伴随时代背景的变化,汉语言文学形式与审美逐步变化。简言之,传媒时代深深影响着汉语言文学审美,使汉语言文学审美发生了改变。结合我国历史来看,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很重视“审美”,都积极地追求“美”,不过,各个历史阶段的人们,在审美、追求美时,观念、意识、行为等等皆有一定差异。例如,唐朝以丰腴为美、宋朝以瘦为美,从这就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下的审美是不同的,这一点放在汉语言文学上同样适用。传媒时代汉语言文学审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解释为:创作者在进行任一文学作品创作时都无法凭空捏造,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取材于现实,与现实有一定联系。创作者联系现实创造文学作品、展开深思时,受当前时代社会发展与文化背景影响,将时代特征逐步融入文学作品当中,在使文学作品更符合当代人民、国家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使审美染上了时代特征,审美观念与情趣悄然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审美,既要审语言本身之美,也要审语言之间蕴含的思想之美,不同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审美存在差异,带着各自的时代特征,不同地区的汉语言文学审美也存在差异,带着不同的地域色彩。要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创新,使汉语言文学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与审美情趣,相关研究者应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积极探索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曾小凌.初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J].国际公关,2019(04):171.

[2]王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70.

[3]齐恺.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2):12-13.

[4]王娜.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14.

作者:赖娟

审美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3: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

摘要: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汉语言文学作为各高校教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还能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但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都没有重视起来,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审美教育是语言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汉语言文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要要求,审美教育的加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渗透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审美教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模式。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过教育的五大维度,其中就包括审美教育,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人的感知力,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结合,可以使审美教育及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各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高的传统色彩,其对于就业的适应能力较高,但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致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教育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地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在各高校的教学课程中,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越来越少。二,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面,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降低。在教育方式方面,一定要改变现存的灌输式教学,将单一的理论教学进行转变,要与学生为核心,注重个性化教学。由于现阶段高等院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导致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指停留在教材的表面上,而没有深入的挖掘,更没有加入审美教育。三,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的考核模式上,是当前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阶段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测评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这就造成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与学生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四,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导致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同感相对较低,甚至觉得汉语言文学毫无价值,进而导致学生的主观意识出现问题,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消极态度,进一步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效果。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渗透的意义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渗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一,审美教育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个体竞争力,审美教育侧重于对情感的教育,也是提高学生情商的重要手段之一。情商是学生未来在社会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可以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心理素质。二,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审美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摒弃物质及功利的心态。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可以丰富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人格及素养的塑造及提升。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是不可分割的,在汉语言文学中具备着较多的审美教育元素,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中对审美素材的深度挖掘是必须要做的,这是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前提。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及传统文化的积累而形成的,包含了大量的经典文化,可以说,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汉语言文学的赏析过程中,我们要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赏析,包括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逻辑机构等等,通过对文学的赏析来了解作者通过汉语言文学想表达的感情及思想,在汉语言文学的赏析过程中,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同感是势在必行的,要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实施个性化教学,将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审美教育现今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汉语言文学中,这是汉语言文学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俊玲.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2):147-148.

[2]刘焕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111-112.

[3]郑博.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学与财富,2017(8):137-137.

(作者单位: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严元容

上一篇:仪式传播观研究论文下一篇:层次化网络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