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创新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目的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1: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职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成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才能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意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民族不管曾经多么辉煌,一旦它丧失了创新的潜力,最终只能走向没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各行业人才。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一线劳动者的重任。所以,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就尤其显得重要。

一、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现实意识

2014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约翰·奈斯比特和帕特里夏·阿布迪恩曾在他们的著作《大趋势2000》中指出:“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经济竞争中,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将成为一个分水岭和里程碑。”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中职学校要发展壮大,就要与时俱进,趁势而上。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中职学校创新文化的形成,是促使创新成为中职学校加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利于中职学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推进学校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创造,都是产生在充满活力、风华正茂、思维最活跃的青年时期。青年最具有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四岁到十九岁,正是“最好年龄”阶段,在这个时期对他们加强创新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创新教育,唤起中职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自信心。

二、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影响要素

1.中职学校教师资源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教师除去文化课教师,剩余的都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都是“双师型“教师,老中青比例恰当,呈金字塔结構。近十年来,省、市举办的创新大赛,极大地拓宽了老师的思想眼界,更为老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积极良好的环境。

2.中职学校学习环境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他们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增进人的创造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凭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导入量。通过校企合作,中职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使中职学校拥有了创新教育的深厚根基。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企业参观、企业实践,创新点子来源丰富,实用性、针对性较强,这就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中职学校设备设施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实习实训设备,设立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这些实验、实习场所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创新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

4.中职学校评价体制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生是中考的落伍生,他们普遍存在厌学,文化及专业理论课学习不积极,重技能轻理论的特点。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克服平时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大力倡导多元化评价模式,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创新教育活动中,体验做事的成功,实现做人的成功。

三、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观念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跟这个人的智商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高智商的人创新能力不一定强,低智商的人创新能力不一定弱。中职学校教师不要以成绩来评定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要牢牢确立“人人都有创造力禀赋”的观念。在创新面前,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样是无穷的。

2.学校要开设创新教育课堂

虽然人的创新能力大小跟他的智商高低没必然联系,但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高有低的。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训练、得到开发、提升的。职业学校要在学生中开设创新教育课堂,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也可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也可以专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课程。

3.学生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中职学校搞创新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参加科技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等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拓宽视眼,迸发出创新点子。

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相信,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将会获得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山东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7.

[2]刘丽君.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11(11).

[3]李孝忠.关于青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心理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编辑 薄跃华

作者:金宇红 李建刚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研究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创新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目的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产教结合;人才

人的创造力的产生,创新精神的张扬,创新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比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为重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准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核心是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知识创新提高企业和国家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并形成新的教育模式,这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意义。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概念。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认同现在教育界这样一种说法: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高与完善。这种表述把素质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当前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形成一种教育思潮。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三:素质教育是“三个面向”的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必须是创造性地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教育教学领域才能取得更大的整体成果。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能满怀信心地迎接和挑战未来,并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

创新教育是素质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必然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利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创新教育需要各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可体现在对本专业的理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与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和专业实践方面肯钻研,并有创新性理解。例如,发表专业创新论文,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专业产品等。专业教师自身应具有对本专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指导的专业整体综合创新能力,可体现在本身能胜任教授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及毕业设计指导,并具有自己创新设计,发明,制作的能力。包含:①专业理论;②专业技能;③专业创新作品(产品、商品)为一体的这种三结合的创新能力。如机械专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创新含量中,功能的独特优点和实用性。专业动手能力含量中应包括:制图、钳加工、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产品的实际应用、使用。专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自身的学习有目的地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综合专业素质。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教法。在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

(1)教育创新。需要教师顺利地完成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即完成从培养有书本知识的人到有综合素质,综合创造能力的人的转换。

(2)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生动地、立体地教和调动学生有兴趣地、立体地学的教师与学生二个积极性。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向专业爱好的关键性转变。鼓励学生向立业、创业的升华。

(3)教法创新。在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三者中,教法创新是关键。因为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教师的教法创新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进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又因材(个性)的差异性,就必然要求教法的多样性且有效性。并注重教育、教学、教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加大产教结合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一要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环境;二要优化教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软环境。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及上届毕业生典型专业作品,充分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理论联系实际并与整体专业概念、整体专业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感到理论物化了、实践化了、产品化了、整体化了。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强烈的整体理解,从而树立起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专业教师还应培养和指导学生制作出比上届学生有所改变,有所改进,有所革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具有三结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产品)的,形成学生自己的再创性专业作品、产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是对学习目的是否达到的最好检验。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们探索新的方法、新的程序,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有所创新和发展。但创新的过程存在失败,要教育学生正视失败,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要打破发明的神秘感,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例如,平民的小发明比比皆是。更要向青少年指出,想搞发明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发明,发明的三个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功的优秀的发明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缺一不可。并向学生指出发明的途径:观察是发明的源头;想象和需要是发明的动力;实践是发明的分娩。使学生们感到发明并不神秘、发明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手中。以此进行专业项目创造发明和开发。

创新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教育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其内容丰富广泛,包括教师观念创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管理创新。当然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只有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

(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

作者:陈正新 斌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3: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教育与新时期行业需求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当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职业学校如何在教学中适应这一历史潮流,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创新教育,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使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代技能人才的摇篮!

【关键词】创新教育  行业需求  课程改革  教育理念  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适应行业发展的塑性行为

十八大规划,中国将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独特,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行业发展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培育创业精神,是历史赋予现代职业学校的光荣使命。

当前创新教育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拓型的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加快建设学校创新体系,开展创新教育将会有助于新态职业教育行业的崛起。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有其深远的时代意义。本人在总结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开展的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业课程中创新教育与行业发展适应性做一研究和论述。促进中职教育课程与行业需求发展同步。

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中等专业学校从某种意义上多属于从业教育,教学中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不是专业创造能力。而创新教育将更多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能自我创新创业的技能人才。因此,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适应行业发展的变革,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与竞争提供一线的牢固的智力创新基础。

三、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与当代职中教育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1.转变传统教育观点,适应行业发展的紧迫需求,课程融入创新理念

产业的竞争和发展使各产业对从业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其具有专业创新的能力和观念。所以职业课程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的学生,要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强化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要把行业的社会背景,情景环境,工程环境,发展方向等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创新活动适应于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中应是挑“事”者、暗示者、帮助者、评价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迎“战”者、探索者、合作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激情、意志品质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向学生导入行业背景,现实工况,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专业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2.授课融入创新思维,关注创新理念的建立

创新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原理等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中职学生对于外在的、直观接触性的创新具有天赋。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成年人固有的认识,使创新的认识别具一格。创新课程的提问环节是启迪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要发难提问,利用学生好胜思想,使学生激情创新。通过行业典型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激发想象。通过想象使学生看问题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变成奇异的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3.课程改革要加强实践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助力产业发展

产业的竞争与发展迫使产业需要知识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工人。而创新能力又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成正比。为了弥补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要多组织学生去企业一线参观实习积累经验。学校在课程中要多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行业背景材料、产业常规问题,现实工况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行业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或解决方案,通过实践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良好的课程互动使学生能用独特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因此,创新课程改革应该强化创新的探究方法,把握创新程序,课堂教学多增加探索性实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作能力。

4.创新教育中教师利用新的信息,融入行业发展需要,觸发学生创新灵感

现代社会,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掌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教会学生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教师也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考、设计。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以基础岗位的知识技能为主,涉及岗位技能的创新是课改的重点。

四、行业发展的需求要与学校课程创新教育改革衔接

创新教育课程模式应该是在行业知识的背景下,在行业创新需求驱动下,师生心智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共鸣!结合专业心智应用的创新是职业技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的融合与灵感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互动有为,科幻无边的激情课堂,使学生掌握创新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激励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培养学生对人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刻苦的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

作者:张志军

上一篇:财务会计融合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检察机关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