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28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一是生源的文化素质不高,基础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二是计算机学科不但具有理论的抽象性,而且具有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这使得计算机的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辛勤努力才能学有所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探索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差,基于此现状和就业创业需求,作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尝试从几个方面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对此进行了教学思考。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创新教育

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加快建设一支庞大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可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是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使命,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以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工作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已成为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作。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就业、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遵循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具有积极的态度;第二,勇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习惯处在权威的位置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为主,重点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师转变为“导”师,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应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阵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中职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创新应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客观有利的条件,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的理念,让学生不断地形成创新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若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基础学科,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从基于知识归纳型或知识演绎型的传统讲授式改变为基于“教学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合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给学生多留一点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笔者在讲《Word 2003》插入页码时,首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上学期期末某班班级总结材料,第一页是封面,以后的几页是小结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插入页码操作。学生按个人理解基本上完成了操作(全部学生操作结果:第一页封面编号为1)。

师问:“你对你的操作结果满意吗?若不满意,有哪些修改方法?”

这时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学生甲说:“把封面放到最后。”学生乙说:“把封面作为一个文件单独打印,正文插入页码后再打印。”笔者要求各小组记录所用不同方法,又提问:“是不是有更简捷专业的方法?”接着要求学生看书第92页“7.为文档插入页码,并设置其格式”内容,完成页码的设置操作。最后强调,“页码格式”对话框中“起始页码”单选按钮改为“0”。教学小结时,师生共同点评、小结,笔者只起到点拨、辅助的作用。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拥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往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知识面窄,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氛围,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任务情境、专业学习情境等),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变更问题,架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激发起潜在的情感和积极的思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对于知识的迁移与创新,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的潜能。

如,在学习Word 2003文字编辑排版项目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制作一份B4纸张大小的电子版招生彩报。内容设计要求:符合宣传要求、内容积极健康、文字优美顺畅、版面设计灵活、色彩搭配合理。要求学生独立搜集资料(笔者提供一些我校的师资、办学条件、学校发展历程资料等),学生收集、整理完毕后又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设想。如,对文本的方框线进行随意美化,根据纸张的大小对文本分块进行编排,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功能放置图片和文字,设计艺术字的效果或图画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在满足电子小报的设计及制作需要的同时,综合使用了Word 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虽然有些设想不容易实现,但是学生经过团结协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是对其自身的一种挑战。

4.实施项目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知识”、“Internet的利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软件”等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实施项目教学。例如,在对服装专业进行“Word排版”教学时,笔者设计的项目为“时尚服装杂志排版”,根据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中根据需要再划分为若干个由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小任务,任务完成后形成一个作品,印刷成样书,展示时学生可以详细地演示成果制作方法与步骤。

5.创新评价模式,激励创新热情。

教师要根据创新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和提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事业心、责任心、开创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业者。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灵活,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从认知和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一般采用书面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知识考核可采用试卷的方式,创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设计的方式、调研的方式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评价教学效果时,既要纵向比较,又要横向比较,力图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公正。同时,还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合。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思考。

1.创新教育应和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努力推动实现创新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的贯通融合。

2.树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从而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应突出应用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创新教育时要做到与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相吻合,树立面向应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恰当处理创新教育的渗透。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创新教育渗透效果而削弱专业课程教学中心任务,要注意掌握渗透创新教育的时机、时间分配、内容安排等。

三、结语。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挑战,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知识型、创新型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多维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2]杜佐月.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姚凤云苑成存.创造学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朱凤芬.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

作者:李文芳

中职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创新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是生源的文化素质不高,基础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二是计算机学科不但具有理论的抽象性,而且具有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这使得计算机的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辛勤努力才能学有所获。中职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基本上是在互联网络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一般对计算机有较高的兴趣,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上机操作。但他们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不想上理论课,只想上操作课。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首先必须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育才有可能实现。

2 唤醒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 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科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足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意义,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运用学科特点和社会要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3 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和 个性的发展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程序编写,有的偏好动画制作,有的偏好硬件,有的则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不必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再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可以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而且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学习氛围。

4 重视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是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通过上机操作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验,一旦完成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如模仿性实验教学、尝试性实验教学、独立性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实验教学,都要将实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查漏再实验,循环往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提升创新品位奠定基础。

5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会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能得到很大的发挥。

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要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设计成能由学生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满足下列条件:1)该任务过程可以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2)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4)任务完成过程有一定的综合性;5)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遇到困难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己克服;6)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作品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进行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必然不断翻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将必然越来越丰富,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张书峰

中职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探索创新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要勇于更新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努力使自己朝着创新型教师转变。作为新时期的中职计算机教师,不但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善于实践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采取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使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创新教育;应用策略

引言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在现代教学中,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中职计算机教学如果要想实现长期良好发展,并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就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确保和提高课程教学的策略和质量。另外,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落后、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对于教学质量帶来了极大的影响。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其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内在要求。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观念的先进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确保教学观念的先进性、正确性和时代性,进而为计算机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一)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在传授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解惑、启疑,引导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使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变教为导,促进了“要学生学”向“学生要学”的转变,这对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在计算机知识储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个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或者个性化教学,进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同时也规避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

(二)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问题式教学转变,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内容。问题式教学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更加积极、专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创新教学方式是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创新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例如,情境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都可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和实施,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巧妙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激发其创新思维。

例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入一些经典的案例,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探索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促进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分析、探索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挖掘其创造潜能,激发创新思维。

三、建立计算机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

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要改变以一张试卷成绩的高低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计算机教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期中或者期末笔试考核+计算机实践操作考核+出勤率、课堂表现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其学习热情。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授学生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给予其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强化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创新教育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使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已然普遍应用,其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和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受到了更多的青睐。中职教学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创新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是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文仓,彭景如.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4):212-213.

[2]杜志锋.浅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才智,2020(13):143.

[3]姚和玲.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数码世界,2019(03):179.

作者:张欲丰

上一篇:学科交叉融合计算机基础论文下一篇:构造信息技术学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