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中职学校的礼仪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巧用礼仪课“习得性”教学工具,体现其“养正于蒙”的显性道德价值,以外显的礼仪规范,显现内在的道德修养,培养中职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1:

中职学校礼仪礼节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生大多由初中毕业成绩较差、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组成,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且现有中职教育中普遍认可“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从而导致中职学生重技能轻礼仪的现象更加突出,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礼仪与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相当大的关系。其实,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友善和体谅就是通过规范化的行为,即礼仪礼节表现出来的,所以,加强中职学生的礼仪礼节教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礼仪礼节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调查到,现代的中职学生大多存有行为习惯不佳、社会公德有缺失问题,在社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于学生个人礼仪修养较差,社会对中职学生有歧视,因而他们觉得不快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自信,爱和老师顶牛。暴露出在公共场合的不规范行为有:乱穿马路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说脏话粗话,高声喧哗影响他人,穿奇装异服,弄脏环境,高空掷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刻薄自私、语言不文明,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现象。学生自己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生活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表现欠妥。

二、中职生礼仪礼节缺失的成因

(一)学生本身方面的因素

中职学生在学历上等同于我国的高中生,在年龄上属于叛逆期,中职生在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不平衡。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厌学自弃、中考无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有自暴自弃的厌学心理,社会群体的另眼相看导致中职生在许多方面礼仪缺失,出现了职校生的无礼仪、肆意妄为的表现,并形成恶性循环,职校生礼仪素质逐年下降。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目前职校生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相当多的家长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这些学生大多有优越感,很多家长都是“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事情不要操心”,事事为孩子包办,让孩子死读书,错过了在孩子行为养成时期礼仪方面的教育,使孩子只重视学习成绩,缺少尊重他人、严于律己道德思想。家长更多的重视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轻视了孩子在接人待物、为人处事方面的礼仪教育。再者,中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其父母大多数常年外出务工,学生在读小学或初中阶段就成了“留守儿童”,造成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礼仪礼节教育上缺位。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礼仪礼节教育的师资配备不合理。对中职生职业技能训练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要求。有的中职学校甚至认为,礼貌礼节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学校只需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礼仪课程安排课数较少,而且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相近专业的教师兼任,缺少专职礼仪教师。二是礼仪课师资表现欠佳。因为教师不专业,所以礼仪课重理论灌输而轻上手训练,导致礼仪教学收效不佳、不到位,这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三是我们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大多时间局限在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忽略了对学生全方位的礼仪教育,如:交往礼仪、孝敬长辈、尊重老师等具体生活行为礼仪礼节。

(四)社会的负面原因

社会负面影响对职业学校冲击相当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提高,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已不再受到人们重视,而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仪价值观在影响人们的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三观,这使得许多不良的思想得以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更多了解和接触社会,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职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潮和不文明现象侵蚀了青少年的心灵。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比如社会青年的流氓的作风,打架斗殴,男女之间不文明的举动等,有些影片中一些不文明、不雅的镜头,都对中职生的礼仪修养有着负面的影响。再次,学生在初中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以升学率为主,放松了对初中生的礼仪礼节教育。这些社会因素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作用。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学校的礼仪礼节教育和训练

1.开设课程,营造氛围。中职学校应该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培养礼仪专职教师,将《礼仪修养》课程进行集中备课。开足开齐德育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期,合理开设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服务礼仪、中华传统文化、体型训练等课程,围绕中职生的礼仪养成进行系统的礼仪素养标准教育,并引导学生将礼仪知识付诸学习和生活中。

2.常规训练,养成习惯。学校要注重学生文明礼仪的训练。包括集合、排队、进场、课间的常规训练,还要开展坐姿、站姿、行走等仪态专项训练,齐唱国歌、升旗仪式的规范训练,通过这些系列训练,让中职学生平时的行为能更加规范。

3.榜样示范,加强培养。充分发挥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身边每一个学生,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把礼仪礼节列入学生考评的专项内容,评选文明学生和礼仪标兵,形成浓厚的校园文明礼仪气氛。对中职学生礼仪行为教育,要重视发现、培养和表彰优秀文明学生,精心帮助和教育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建立好人好事光荣榜、优秀寝室流动红旗、评选文明礼仪进步之星。在班级管理中,执行奖惩制度,竞选文明班集体,树立比文明、讲礼仪、树新风的良好风气,从而实现同学间相互促进、班级相互竞赛、师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4.增强意识,提升形象。礼仪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努力养成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增强学生讲礼仪的意识,养成讲礼仪、知礼节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行为举止、着装、出行、交往和谈话礼仪等,让学生了解适应社会的细节和要领,按照律己、敬人、宽容、平等、真诚、沟通、适度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中职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其作用非常重要,父母应注重和学校与社会的紧密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礼仪礼节方面的教育。同时,为人父母需要努力完善与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潜移默化,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

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对个体具有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对于中职生,必须坚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净涤社会风气,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中职学校礼仪礼节教育走向成功。

“德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对中职学生礼仪礼节教育的认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苗一萍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巧用中职学校的礼仪课进行道德教育

[摘 要] 中职学校的礼仪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巧用礼仪课“习得性”教学工具,体现其“养正于蒙”的显性道德价值,以外显的礼仪规范,显现内在的道德修养,培养中职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发展。

[关 键 词] 礼仪规范;养正于蒙;道德修养;职业素养;道德观念

中职生是即将步入职业领域的准职业人,文明礼仪是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外现,也是准职业人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表现。中职学校的礼仪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教学中巧用教材因材施教,巧施教法因势利导,巧设阶梯加以应用指导,围绕教学内容,架构“礼三说”、“礼三篇”教学维度,使中职生在潜移默化的礼仪学习中,获得良好社会行为习惯,获得个人情感、态度和道德价值观发展,进一步培养职业素养、行业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一、巧用教材:学礼以明义,明义以劝德,礼仪课首要道德任务

礼仪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礼三说”,明晰传统礼学的学理观点,明晰礼仪和礼义,开启礼仪初识,学习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礼源说

通过“古禮释义”,了解古礼源于祭祀活动。古人认为人和自然界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只有心存敬畏、谦恭礼让,才能生生不息、和谐共存。以史观礼,体现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基于敬畏至上,追求和谐社会秩序”朴素道德价值观,最终以道德规范方式,劝导人们从敬畏出发,遵守“谦恭礼让”社会秩序,遵从“仁爱孝悌”伦理道德,追求“修己慎独”君子德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源于此。

(二)礼俗说

通过“古代五礼”述说,了解古礼源于习俗。民俗习惯是民间承袭相沿的生活方式,它强调整体秩序对个体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约束力,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行为约束力和道德感召力,高度契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以史观礼,它涵盖了政治社会和家庭生活等一整套约定俗成(非法律形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体系,有利于构建“和谐融通”社会秩序。

(三)礼治说

通过孔子“以礼治国”政治主张,了解古礼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孔子认为,用德和礼治国,比起政和刑治国,更能体现“民者为天、德者为王”政治智慧。孔子在《礼记·经解》中说:“恭俭庄敬,礼教也”,表明礼仪具有道德教化功能,他要求“德者”通过“克己复礼”达到“德行统一”,形成“内圣外王”的道德人格,升华一种群体性的道德意志,最终以道德自律社会化即德治,达到“以礼治国”理想境界。以史观礼,孔子致力于推行一种“上溯式”政治视觉,以“礼教”推动“德治”,以“德治”推动“国治”,以道德教化和劝导作用,实现人性关怀,构筑和谐社会。

二、巧加应用:知礼以达行,达行以敬德,礼仪课终极道德任务

现代信息社会,有效沟通尤为重要。应用有法则,达行有阶梯,通过“礼三篇”实践阶梯,指导中职生在社会交往中,讲规矩,有教养,懂沟通,以高尚的道德人格,融通人际关系。

(一)规矩篇

礼者,讲规矩。许慎说:礼者,履也。所谓“履”,指车轮压过的痕迹,引申为前人立下的规矩和做人道理。现代社会注重人际沟通,沟通消除“人际间隙”,获得“和谐融通”人际关系。沟通讲规矩,是人际沟通的根本大法,也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刚性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循“待人以敬,尊重为德”的原则,心中有规矩,交往有尺度,交往过程容易获得认同和尊重,高度契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教养篇

礼者,有教养。荀子说:礼者,养也。所谓“养”,指教养,引申为待人处世的道德修养即教养。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修炼“君子和而不同、存同而求异”待人之道,修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变通”处事智慧,修炼“耽于苛责无以为伴,谦恭礼让君子大雅”处世态度,才能成其为教养,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教育也是道德人格的养成教育,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体现“以规范实现自律,以自律体现涵养”主体性原则,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首先是深谙道德规范而高度自律的人,才能成其为道德高尚的人,有道德才能高尚。

(三)沟通篇

礼者,懂沟通。孟子云:礼者,门也。所谓“门”,指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扇门。人际沟通三大法则:黄金法则,强调从他人角度换位思考,俗事无是非,标准各不同,重要的是理解他人。白金法则,强调交往以对方为中心,情理先于事理,事理归于情理,待人诚在心上,处事敬在事上。金钥匙法则,强调交往以细节见精神,笃行于微,明德至翠,以道德品格感动人,实现人际融通。

礼仪课是准职业人踏入社会、适应规则的必修课,基于其“养正于蒙”显性道德价值,从微观的学礼劝德,到中观的习礼养德,乃至宏观的知礼敬德,以课堂为引导,延伸礼仪德育教育功能,提领礼仪“律己敬人”精神内核,提升社会道德感,培养高度道德自律和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沈一健.礼仪教育走进中职学校课堂略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4(2):118-119.

[2]黄建华.用好德育的法宝:礼仪教育模式与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3).

[3]李晓洁.德育视阈下的课堂礼仪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0(2):38-40.

作者:张汝深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3: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中职学校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文明礼仪的教育成为了中职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讲解一些文明礼仪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之后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就是对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进行简单的概述,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明礼仪;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方面内容的讲解,还应该注重文明礼仪方面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在提升学生们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中职学生。
一、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体现

我国中职学校教育事业的正在飞速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中职院校不能只是一味地对专业性的知识进行教学,更要注重学生们的文明礼仪的培养。在以往的社交当中,人们往往注意到的都是个人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文明礼仪要放到第一位,文明礼仪在现在的社交当中越来越重要。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一种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中职院校当中开展文明礼仪的教学,是中职院校的教学基础。一味的对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忽略学生们的文明礼仪,可能会让学生们在今后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受到挫折,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最基础的修养,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正确的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的文明礼仪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从而在今后的各种场合当中都能够做到最基础的为人处事方法,也可以更好地通过文明礼仪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文明礼仪与教学相结合,进行渗透教育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向学生传输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斷的向他们渗透有关于文明礼仪的教育,使知识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意识,做好全班学生的带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礼貌的用语去授课,并能够主动的将文明礼仪的教育融入到学科知识中。教师可以每日在黑板上写一个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小知识,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氛围,让文明礼仪知识逐渐的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在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礼仪,实现两者的双赢。学校还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开展一些有关于文明礼仪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种学科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融合。在语文学科中有很多与文明礼仪相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就要以此为契机,在讲解阅读内容的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遇到有关文明礼仪的单词时,去引导学生,向学生传输此方面相关的教育,也可以常常向学生讲述一些他国的礼仪文化,让学生就我国的礼仪知识与他国的进行对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礼仪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不同地域之间的不同礼仪,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教师以不同的时间点为维度,去对学生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礼仪教育。教师要积极的将文明礼仪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文明礼仪与生活相联系,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一个良好的礼仪习惯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速成的,它需要从生活的细节中抓起,并且能够坚持每天做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使文明礼仪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然而,中职学校的孩子大都处于15、16岁的年级,年龄偏小,自制力、意志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有时候注意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或坚持不下去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主动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去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将文明礼仪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的组织一些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的实践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与文明礼仪相关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写出演讲的稿件,然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对稿件的修订。接着每位参赛的学生都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在演讲完后,学生还要说出自己稿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实现进一步的渗透。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并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投票选出比赛的获胜者,进行嘉奖。这种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上课下课时,学生需要向老师行礼后才能自由活动或开始上课;在平常的打饭接水或上厕所时,要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在不小心碰到别人或有同学帮助自己时,都要说一声对不起或谢谢你。使学生能够从这些日常的行为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礼仪习惯,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意识。

(三)文明礼仪与家庭相合作,合力开展教育

良好文明礼仪的教育和养成,光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家长对学校文明礼仪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首先,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的和学生家长联络,提高学生家长的文明礼仪意识,让他们能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文明礼仪的教育,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家长也要端正自身的行为,形成正向引导,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使他们能够在家庭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学校还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和学生一同参加,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使家长能够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达成双方的良好合作。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联络,互相沟通和交流孩子的情况,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对家长的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也要积极的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教育意见和要求,信息互换,更为有效的完成家校合作。学校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健全制度、加强领导将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中,对家长进行有关礼仪教育的授课,定期组织家长学习这些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案例剖析,引起家长的借鉴,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自身涵养和文明礼仪的意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开放日活动或家长委员会,以此来实现家校合作,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搞好文明礼仪的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文明礼仪相关的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唐启见.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调查研究[J].教师,2017(1):53.

[2]郭晓薇.中等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J].职业,2018(4):105.

[3]汪秀琴.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205.

作者:周忠军

上一篇:设计程序薪酬管理论文下一篇:发展我省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