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国有企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是国家进行出资,为发展国家金融经济,而建立的企业。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进行研究讨论。主要概述了在国有企业中,其财务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的对应解决方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管理论文 篇1: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发挥精确管理、价值分析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系列整体的、量化的计划安排,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有企业的财会管理中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国有企业的财会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国有企业有效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财会管理

新时期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都在快速地发展,国有企业取得不少的进步,实属飞速的进展状态,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国有企业必须对其财会管理进行创新,有效地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树立“标准化、数量化、流程化、信息化”的预算管理思想。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其先进性的优势,这是紧随新时代潮流的选择,同时也是使得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经济市场当中更稳健前进的关键所在。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一)尚未形成新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运用比较落后,并没有与新时期的企业管理制度形式接轨,不满足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预算管理的模式并未在国有企业中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现状还是归结于国有企业财会管理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陈旧,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没有设立新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这些影响都是不可估计的,另一方面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的形成稍晚一些,所以各大国有企业要积极地配合市场环境更新财会管理,加大对全面预算模式的推广,尤其是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知识普及,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未切实地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预算分析,阻碍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尚未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制度

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还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考核评价制度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的健全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最大的推动力量。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形式并没有深入的思考研究,局限于表面,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制度的建立,只是一些常规的制度指标,而没有把预算管理纳入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格局之内,这样的形式导致预算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未来规划处于各自独立的形式,没有有效且充分的融合,那么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目标一定是不利的。

(三)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尚未完善

就国有企业现在的监督管理机制而言,其实不够完善,这也是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无法推进的一个因素,预算管理的目标比较模糊,也没有进行具体的分工,那么不能直接地归咎责任,这严重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让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推进,所以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必须及时地建立并完善,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落不到实处,影响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有效举措

(一)创设新时期背景下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加大落实力度

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必须创新新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以适应时代和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新预算模式的形成,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实现国有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所以国有企业首先应该创设一个适合企业整体形式的、合理的、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理顺运算管理的工作流程,规划工作内容,已达到能够科学完成国有企业的各项预算,并且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在此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所得的数据科学地整合,为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战略目标的设定立下依据,另一方面必须保证国有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是有效实施的局面,而不是形式主义,加大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地对数据进行核实,从数据的源头保证数据的准确,同时实施排查数据的问题,避免问题的遗留,这样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才会有效落实,并且有力地推定國有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经济市场的形式极为严峻,国有企业不能依附于一成不变的考核评价机制,而要与时俱进地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实时的更新。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针对社会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去革新企业内部的考核评价制度,把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化地规定工作的内容,科学地细化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考核评价机制的公平也能够让工作人员更热情地开展工作,那么对于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也是极为有利的,真正推动了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进程。

(三)完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管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的监督,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配置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状态进行有效地监督考察,同时设定相应的赏罚,这样才能够刺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和落实的质量,对于国有预算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专业性,和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意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数据可靠的基础,以便国有企业能够在预算数据中寻找到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实现国有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中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标。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环节、多任务、多流程、多循环和多用户组成的网络式结构管理体系,力图使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达到科学、简约、高效的目标。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结合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有效地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和创新,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促使国有企业更快更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容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智能化的设计与实现——以C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7(23):52-54.

[2]于俊玲.现代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纳税,2019(11):156.

[3]罗仙华.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以制造业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780(5):147-148.

作者简介:

冯奕飞,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作者:冯奕飞

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管理论文 篇2:

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 要:国有企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是国家进行出资,为发展国家金融经济,而建立的企业。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进行研究讨论。主要概述了在国有企业中,其财务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的对应解决方案。财务预算管理对国有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避免国有企业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迅速,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也相对提高。财务预算在企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日常工作,都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展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对应措施,有效的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方可保证财务预算工作在企业中发挥其作用。财务预算管理,决定国有企业的未来经济活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意义

(一)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概念

财务预算管理,对于所以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对公司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与核算,对资金的收入、支出,以及经济结果、财务状况,事先做出预算制订对应的计划。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以企业现有的资金为基础,预算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开销,为企业未来收益进行评估,对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分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应用,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不必要的开支。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度。国有企业对于自身未来活动的执行与预算,是以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果作为依据,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效用,使得企业可以清晰准确的把控自身财产,降低风险性,从而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减少开支,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降低企业风险。企业能够清楚的了解,资金的流动方向,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合理进行资源分配。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将管理者与员工的目标进行统一,管理者通过财务预算对员工进行管理,使其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明确员工职责,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其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國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财务对财务状况的把控,以及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督。国有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监督各个部门的财务使用情况,避免浪费现象,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风险[2]。

(三)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因素

影响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因素很多,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内部结构、以及国有企业财务体系等,都是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因素。结合企业本身综合考虑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国有企业使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国家设立的各项制度、经济指标,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度制订,需要以这些为基础,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订财务预算制度,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市场运行机制、金融市场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产品销售指数等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符合国情,按照国家各项经济手段,来进行财务预算的制订,才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要遵循经济法则,了解财务制度、税法制度,只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才能受到法律保护[3]。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缺陷

(一)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发展并不顺利,存在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的现象。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虚有其表的,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权利在国家手中,企业没有权利进行管理。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大部门是内定人员,企业本身管理模式落后,员工工作态度懈怠。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认为财务预算工作只是形式,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并未加以重视。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人力资源、资本投资等决策性不强,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运行混乱。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体系不完整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进行预算管理体制编制时,要以企业经济活动未来预测为基础,对各个部门财务开支进行核算监督,根据企业年度盈利情况,对员工进行绩效奖励。对于国有企业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外界影响因素,使得在年底考核时,财务预算管理不明确,外在的影响因素,导致财务预算方案失败,因此无法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国有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对员工的考核,以财务预算编制为标准,对员工进行奖惩时,不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各部门各级别的员工,对奖惩方案不满,从而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财务工作也无法得到员工支持,使得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失去作用。

三、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国有企业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

加强国有企业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观念态度,要在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宣导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理念,贯彻员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公正公平的,必须人人执行并加以重视。国有企业的日常开销,生产运营,经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把控,才能使得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为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需要企业所有人员,以正确的观念去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并且积极的参与其中。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提交对应的财务预算编制,从整体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国有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财务预算管理,对各部门财务情况的监控,避免浪费现象发生,确保国有企业经济利益。

(二)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

国有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时,要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式,以坚持国家经济长远发展为目标,制订相对长远稳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務预算管理的静态形式,是在企业日常工作中,企业资金变化表现稳定、不多变。动态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指发生在预算之外的经济活动。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很多,未来方向多变,随时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保存实力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稳定内部变化,保证企业现有资源的真实性,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企业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跟随市场变化,改变财务预算编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需要静态与动态财务预算管理相结合,才能使国有企业更准确的把握市场经济的变化,增强竞争力度,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内部结构、以及国有企业财务体系等,都是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因素。我国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未加以重视存在偏见,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体系不完整的现象。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办法。财务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应用,能够对公司未来经济活动,进行提前预测与核算,降低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凯华.煤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160?161.

[2]王红.农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2016,(11):25?26. [3]冯玲.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A人力资源公司为例[J].中国商论,2016,(19):27?29.

[3]刘欣.关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5,(02):20+1.

作者:王瑾

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管理论文 篇3: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及预算管理探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预算管理

一、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的意义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支付的与该企业有劳动责权利关系的职工薪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常规类薪酬以及特殊情况支付的报酬等。它是企业对员工劳动付出的肯定与反馈,也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与归属感的认同。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的调配改革一直是国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职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促进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自1993年开始,国家历经2007年、2010年及2015年4次大型的收入分配改革,引导国有企业从“要工资”到“挣工资”的思维转变,使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体系逐步规范。但是,由于部分国有企业长久保持僵硬化的管理体制、自身功能定位不够准确、财务预算管理不够规范、指标核定依据不够准确、分配调节机制不够健全等都使得员工的收入分配体系没能达到应有的全面、公平、激励效果,造成国有企业人员成本管控、绩效分配方面差强人意,存在关键性竞争岗位薪酬差距偏低、普通职能岗位大锅饭现象。

十九大期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2018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文件《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以国有企业薪酬总额预算管理为重点,结合了既考虑与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接,同时又兼顾企业经济发展与劳动产出、社会经济贡献相结合的多项考核因素,整体改革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确定方法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自主权的机制。2019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文件《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在继承以往改革经验与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中央类企业现有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执行管理标准。

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对预算管理的要求

首先,企业在持续经营发展中,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资成本占据了人工成本的大部分比例。因此,管住工资成本也就管住了人工成本,管住人工成本也就强化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抵抗市场竞争风险提供有效帮助。

其次,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本次机制改革的重点是改善国有企业工资与效益单一挂钩的考核模式,建立起一套既与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接,又能同时联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以及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等纵向指标的有效考核机制。因此,在核定預期年度工资总额的预算上,国有企业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需求,对本企业工资预算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统筹部署,保持预算数据与财务决算数据一致,并为后期的工资总额预算编制提供比较精确的基础数据。

因此,工资总额预算数据应当以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内工资核发总额作为基数,同时辅助以企业基期年度与预期年度的经济效益增减幅度、集团化体系内的综合考核系数、市场劳动调节指标系数,结合人力资源社保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等方面进行合理预算。

(一)工资基准值

工资核发总额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期内已经进行审核清算的上一个会计年度实际发放工资作为基数,该基数在工资总额预算中应占有绝对重要的比重。

(二)经济效益增减幅度指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布局及经营特点,科学、准确地选取两至三个适合企业目前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的经济效益类指标作为工资效益联动的辅助增减指标,如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上缴投资收益等盈利能力指标。同时,该类指标应通过不同的权重比例进行合理搭配,将工资总额与企业预期增长的经营业绩进行规划配置。

(三)其他辅助类综合环境调节指标

调节指标在选取上应关注如行业工资水平、人均盈利能力、人工投入产出配比等指标。这类指标可以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以及行业经营特性方面对企业工资水平线进行适当调控。

通过上述预算方案,国有企业在工资总额的评估和测算上可以尽量达到合理、准确的数据,使企业在年度预算中对人工成本进行较好的调配,并且对年度内的工资绩效分配起到框架支撑作用。

三、当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对预算制度理解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规划与实际经营之间的联动工具,应在合理、完善的制度框架下进行操作。但在现实工作中,企业往往对于预算制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将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理念与预算管理方案相结合,造成工资预算的形式过程大于实际意义。目前很多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没有充分实现预算制管理,造成企业年初成本费用预算与年末实际成本开支缺乏校对,工资总额数据无理由的大额偏差。

(二)工资总额预算指标的合理性欠缺

目前,大部分企业测算工资总额预算的基数通常为上年度企业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但在实际操作中,倘若出现上年度企业实际发放工资本身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在本年度设计工资总额参考值的时候,就很难从逻辑基础到实际应用上取得合理的预算值。比如,企业上年度进行了重组或分立,企业人员调整幅度较大,特殊经营收益导致人员奖金大幅增长,本年新设立部门或新进人员薪金水平评估偏差高等,都可能导致本年参考的工资基数值变成开放性的推测数据。

同时,对于辅助类的经济效益挂钩指标,一般多采取分配权重比的方式对核定数据加以平衡。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采取最适合工资增长的方式进行调节。比如,年度营业收入值较高,但净利润较低的服务类企业会将营业收入的权重比调高而将净利润的权重比降低,这样计算出的工资预算总数往往较上年相对提高,便于企业在本年度发放时可以合理调控。但企业对这种权重分配形式及比重并没有加以限定或约束,导致调整比例变更随意性较大,影响工资总额核算的平衡性及持续性。

(三)工资总额预算与绩效考核脱节

国有企业不但应该对企业负责人的工资薪酬进行重点绩效考核管理,对于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也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关注点,尤其是针对关键性技术岗位的考核以及重点职能岗位的考核。但是,由于国有企业长期的体制管理模式,普通员工工资薪酬差距不大,通常与学历、服务企业年限等传统涨薪模式搭配使用,只增不减,容易忽略员工所处岗位的劳动饱和度、技能专精度等重要核定因素,不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与实际付出,没有起到激励员工积极性、发掘员工潜力、推动员工提升技能、实现员工多劳多得的公平感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在实际绩效考核阶段更注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方案的有效执行与控制,对于普通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欠缺有效、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

同时,由于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控制与监督,工资发放与绩效评价管理脱钩,工作业绩与薪金福利没有拉开差距,使得员工对于自身努力工作的满足感与对企业信任的认可度逐步降低,绩效考核名存实亡,最终导致高端性、关键性、科技性人才外流。

四、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尽快规范相应的具体配套制度,包括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的具体实施规范、工资备案管理的指导方案以及特殊调整事项操作指南等,以便各类国有企业从政策掌握到实际应用层面可以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扩大对企业全范围内的制度宣传力度,协同推进改革方案,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监管、事后有监督,确保相关事权能够放得下、接得住。

其次,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做到制度透明化、操作精细化。集团化国有企业应自上而下、分层分级地在所属各级单位内全面统筹规划工资改革方案,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应强化工资预算管理目標。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预算实施的主责部门应加强工资预算与经营业绩以及责任目标的匹配性,分解落实到工资总额管理中,并加大督导力度。通过建立标准化与精细化的制度流程,达到以预算促管理、以效益定增幅的效果。

(二)确保相关经济指标选取的规范性

1.建立企业预算指标数据的选取规范。企业应通过建立企业预算指标数据选取规范,有效提高工资总额预算的准确度。总额预算应结合行业特点、市场规律、地区水平,综合考虑预算指标的选定范围,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企业通过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未来三到五年战略发展目标、业务结构调整、人力资源规划等进行合理预测。通过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选择更为有利的指标。对于数据变化幅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指标应谨慎考虑,避免造成工资总额无预期的大幅变动。

2.特殊情况下企业预算中数据推算依据。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准确判断上一年度经济效益指标的通用性,针对企业特殊情况下引起的某一指标数据过高或畸低时,如企业合并重组、上年度特殊大额经济收支、投资收益大幅增减等非正常经营项下特殊因素,企业需及时进行分析调整,结合实际评判修正指标基数,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3.选择较易掌握、可量化的指标数据。对于辅助类综合市场指标,企业应尽量选取来自国家正规网站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行业动态指标,包括该类数据统计发布的时间、发布行业的关联性、数据应用的广泛性等。对于行业类数据发布时间晚于企业预算上报时间,或数据未能达到企业合理应用的,应尽可能调整指标参考度或修正增长率,并形成较为规范的可持续应用依据。

(三)工资分配与员工绩效考核紧密配合

国有企业应建立较为全面科学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使工资额度既不超预算总额,又能结合企业规模、投入、用工、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分配,落实预算有张有弛、工资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分配公平公正的健全机制。尤其应细化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指标建设,对新老员工、不同技术岗位、技术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应按合理的等级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将工资分配向一线生产岗位和高技术人才倾斜,推行灵活高效的人才竞争机制,鼓励企业依据有关制度规划中长期的激励措施,在逐步完善市场调控水平的同时保留人才、吸引人才。

同时,在全面绩效管理上,企业应推出较为健全的考评措施,企业领导应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确保员工工资总额预算与实际工资发放有效结合开展。针对利润部门细化项目核算单元,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具体核算单元的业绩挂钩,针对非利润部门合理确定其价值链增效功能,以其岗位职能和对经济产值的间接贡献率作为考核基准,使职工取得的工资收入与其所完成的业绩指标和实际贡献值紧密挂钩,鼓励全员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切实做到以企业效益为核心。

(四)提高全员收入分配体系变革的思想意识

加强对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管理层应提高全员对于工资总额管理模式的宣传和督导,使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中“一适应、两挂钩”的指导思想,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及工资分配体系变革更新,促进企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确保企业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调节人员工资水平与企业效益及社会竞争力相适应,树立全员“工资总额是挣出来的”的核心理念,提升岗位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优化公司内部绩效考核、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建立上级预审框架等方式全覆盖整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全员充分认可企业工资绩效管理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打破固有的思想壁垒,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推动企业蓬勃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及预算管理的全面完善、各类配套措施的有效执行还需要各类企业全面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市场化进程、企业领导层认知程度、企业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多维度、全视角的统筹管理和配合,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同时,国家也会通过鼓励国有企业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及拓宽经济规划,加强国有企业自主增效、独立运作的规模和方式,真正从国家政策层面到企事业单位实施层面结合有度、运作有效、发展有序,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真正将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作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对上述建议的具体操作和优化上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力争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晓宇.浅谈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20(07):105~106.

[2]黄凌劼.适合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81~83.

[3]田敬辉.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16):77~78.

[4]林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9(12):81~82.

[5]杨洁.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难点及解决对策[J].经贸实践,2017(02):90~92.

[6]刘国栋.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办法的初步思考[J].中国劳动,2017(09):37~39.

作者单位: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张朴

上一篇: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科融合背景下生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