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手段,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在内容、主体、风险点以及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性,由此可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关注点也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下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工作人员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论文 篇1:

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思考

当前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是企业在年度内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以其资金来源的性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其他收入预算等。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未来一定时期的资金、费用的筹划和控制,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财务预算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资金预算和费用预算。资金预算主要是对未来一定时期、时点的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作出筹划安排;费用预算则主要是使未来一定时期的各项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前者着重于资金的安排,后者着重于费用的控制。但资金的占有也要资金成本,资金有它的时间价值,借用资金到期要偿本付息。自有资金也算机会成本,成本费用的支出也要耗费一定的资金,二者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虽有区分,但也要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多专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见。而预算控制与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有很多专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企业的财务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独特的特征。现代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可以提供多种流程贯通一气的方法和技术。财务预算主要是由财务部门利用各职能部门传递来的各项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资料来编制完成的。各种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最终都是在财务预算中反映出来,即财务预算是各项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筹资预算的汇总,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等形式反映,这也是它被称为“总预算”的原因。与它相对应,其他的预算也就被称为“分预算”。“总预算”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企业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的预算归为一个整体,为企业最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用作企业总体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财务方面的经营计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收支情况的各种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广义的财务预算是指在企业的预算期内,反映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金变动的预算,不仅包括狭义的财务预算,还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提高的角度看,预算管理水平的变动将带动企业财务的增长,预算管理水平是推动增长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水平是促进我国企业财务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健康发展乃至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发展不是很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几年,各地的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呈现萎缩趋势。究其原因预算管理风险过大是影响预算管理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各地恶性预算管理风险频频爆发。预算管理风险曾一度在很多企业被紧急叫停。因此,研究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并对其加以合理控制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涉及多个要素的复杂的综合工程,企业先要确定经营目标,在目标确定后,为了实现这一经营目标,还必须制定一个具有协调、监督、控制作用的全面计划,来促成经营目标的完成,并借以分析和考核企业总体及各个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这个全面的计划,就是企业的财务计划。财务计划是指企业预先拟定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它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利润规划和预算编制两部分。利润规划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综合调整其经营活动的过程。以下将重点分析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预算管理观念不强。有的企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在预算管理方面,意识淡薄,认识片面,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高,致使企业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措施遇到较大阻力,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的工作成效不够明显,预算管理的责任制还难以层层落实到位。

第二,预算编制不合理。表现为:

一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根据相关的规定,企业的预算应该实现 “零基预算”,但是实际操作中,企业在进行预算指标的分配时,仍然会使用增量预算或者是减量预算的的预算方法。虽然增量或是减量的预算方法操作简单,不容易产生比较大的矛盾,但是,这种预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预算水平稍加改进,或者是承认过去的预算是合理的,循环往复,这样的后果是造成了预算与现实的脱节,不利于实际业务的实施。

二是预算编制时间不充分。预算编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在实际中,可能会发生预算编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或是实际运行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从而出现工作比较仓促的现象。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不是很充足,那么由于考虑不到影响执行的各种因素,可能会造成预算的不准确、不具有可行性,这样往往会使得预算目标与实际的运行不相符,未能客观反映企业财务收支全貌,或没有体现企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第三,预算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预算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预算的执行情况与质量是保证预算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实际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领导将其意志置于预算管理之上,或者是对预算的执行不能及时的进行分析与监督,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着可能会导致预算与执行的脱节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只是一个预期的计划,因此,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某些部门可能会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的开支范围,决算的执行比较随意,使得预算的控制功能被减弱。其次,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有效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不少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没有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制定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也没有按程序编制预算调节表,几乎可以说是在指标控制下的放任自流。

三、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提高策略

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具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多样的,因此,在财务上也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这就需要预算来达成财务的分门别类的各种目标,比如,生产、销售、收入、成本以及企业的利润等,从而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职工了解本部门、本人在财务目标中的责任和地位,并且根据预算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各种活动,保证每个目标的实现。

第一,积极组织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深入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级部门、各个经济实体都深入的认识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逐渐的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当前,关于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的研究比较多,并且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初具规模,这是财务预算管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以货币为管理手段的,也就是将各种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主体中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它体现为价值的运动和利益的转移。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从预算的理论与实务看,企业要实行预算管理,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会计基础,同时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完善。而且企业经营比较稳定,各种业务、费用的可预测性比较好,这种情况下作预算管理效果会比较好。否则,如果预算制订后,在实际执行中,例外事项太多,预算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收费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和社会的安定,必须认真对待。企业各种收费内容要分类立项,并根据国家有关收费政策订收费标准,最后再按规定程序报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近年来,关于提高高校内部的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的理论研究已有很多,但是主要针对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还明显比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将结合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特性来分析其在企业的应用和实践。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可以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出一些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希望对我国企业财务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账。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已经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和技术。我国企业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往往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与开放式的相去甚远。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往往只考虑企业本身,而没有考虑更多方面的影响:各有些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其实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管理人员缺乏有效地协调与合作关系,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重叠,存在着效率低下,工作不积极、工作人员及资产成本居高不下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企业较多地追求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和制约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这对促进企业的进步与长远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是各项收入必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也就是说,企业取得后,都要统一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总原则下,由企业根据各项事业的年度发展计划,保证重点的支出原则,将各类收入所得的资金用于开展企业的发展等事业活动之中,从而确保企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第二,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本文着重对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探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特性来分析和研究在企业环境下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现实问题。构建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系统方案并提出实施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服务价值增值的目的。良好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某项管理手段比以往的工作更完善,而是预算管理水平利用优越的技术、经济以及外部环境的依托,采用了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跨越的成功既存在管理方式与环境之间相互需求、相互适应的关系,也存在各个具体手段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引入优秀的管理方式。虽然落后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击,但是一些企业在改革后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目前,预算管理中对财务活动风险损失的控制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遵守国家的各种财经法律与制度。国家制定的财经法律与各项财经制度,是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化的基本规范,也是企业进行各项事业支出时要遵循的标准。如,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支出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企业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各种福利待遇,企业均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不得违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并且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深入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级部门、各个经济实体都深入认识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逐渐的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当前,关于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的研究比较多,并且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初具规模,这体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良性发展。

当前形势下,学术界对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混乱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随着企业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将会越来越高,而其中解决财务问题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文华:《现代企业理财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侯立新、曹海东:《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向玉章)

作者:梁亚玲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论文 篇2: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下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的思考

摘 要: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手段,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在内容、主体、风险点以及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性,由此可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关注点也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下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管理与发展过程中,逐渐重视对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关键点控制的重视力度,从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实现预算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以经济学、会计学、管留学以及内部控制学等理论为基础,进行关键点控制,以此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分析

以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并由于此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五点要素均与预算管理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企业进行合理的風险评估过程中,需要以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为基础,实际上,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不仅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还对预算管理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的风险。

第二,预算管理的环境与内部控制环境相同,例如,内部管理环境包括的企业文化、责权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预算高效进行监督与执行,进而通过预算情况反映出企业内部环境情况。

第三,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可以保证企业在内部控制合理的运行过程中,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满足当前实际的需求。例如,通过预算控制情况可以有效的获取信息,也是现阶段内部控制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

第四,预算控制包含于控制活动内,并且其他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是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关键点,例如,职务分离、绩效考核、授权批准等。

第五,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均可以利用内部监督,并利用有效的监督,发现实际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而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改进,加强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下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从根本上促使预算管理实现目标,进而满足当前实际的需求。与此同时,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也是企业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相对来说,企业内部的控制重点也是企业的风险点,而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则主要来源于内部控制的重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和预算管理均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对于二者来说,在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职责、业务、文化建设、财务以及其他相关的职务中,其实际的最基本要求点相同,内部风险控制重点与预算管理控制关键控制点相同。基于此,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内部控制实践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控制预算编制内容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编制完善的年度预算大纲或者完善的预算手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预算,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方向,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实际上,在企业的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其自身符合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的经营计划、战略目标、决策预算等相符合,帮助企业稳定发展。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专项预算三部分,并将三种预算进行合理细分:

第一,财务预算,主要包含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直接与企业自身的筹资、运营、管理、分配等相关联。财务预算存在的风险较大,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如果财务预算不合理,将可能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例如,投资失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筹资不当导致债务危机发生、合同签订不合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以及会计报表编制不合理影响企业决策等。

第二,业务预算,则主要包括当前企业自身的生产、销售以及采购等。业务预算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销售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严重的货物积压,导致其自身的库存积压,影响正常运行,而在企业的采购过程中,由于预算不准确,导致采购数量不合理,造成严重经济压力,影响企业自身的运转。存货管理问题也会导致企业出现问题,例如,出现存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等。

第三,专项预算,则主要包括企业的外包工程、技术研究、工程开发以及相关的工程项目等。专项预算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工程项目决策中,由于决策的失误而导致项目失败,或者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项目自身的成本投入增大,直接影响其实际的企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其他形式的专项风险,例如,研究不正确或开发不合理导致项目失败、业务外包管理不当导致成本管理过高或者质量存在问题等。

由此可知,预算内容的控制关键点在于预算内容自身的齐全与规范性,保证其预算事项的依据充分,进而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控制预算职责

现阶段,企业自身的预算控制岗位主要有四部分,包括预算的审批、编制、考核以及执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四个岗位之间应保证良好的相互依存关系,并相互制约,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对于预算编制来说,其主要由企业自身的财务部门进行负责,通过合理的预算与管理,保证其正常的开展。预算执行主要由企业自身的总部各部门与子公司为执行主体,进行有效的执行。预算审批则主要由企业的董事进行决定,通过合理的调整与控制,进而进行有效的审批。考核通常由企业的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进行,通过准确的考核情况发现企业的实际状态。相对来说,企业预算职责的管理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牵制状况,直接影响实际的控制效率,因此,预算职责的控制关键点在于不相融职务的分离与相应预算权利的承担,进而保证其有效的落实。

3.预算编制方法控制

受当前的经济发展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逐渐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法体系,并且该体系自身的包含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例如,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概率预算、滚动预算以及相关的动态预算等。实际上,相对来说,一种运算方式仅能适用于部分预算内容,由此可知,不同的运算内容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算,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其自身的预算方式与方法也需要随着进行改变,通过合理的调整,满足实际的需求。对于不同的企業来说,由于自身的性质不同,在进行预算过程中,其自身的要求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基于此,在实际的编制方法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零基预算,该种方法主要是指放弃原本的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以新事项为基础,不受原有的因素影响,重新进行编制预算,满足实际的需求。响度起来说,该种预算方式主要适用于与业务量无关的预算与费用预算等情况。

第二种,弹性预算,该种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尤其是相对于固定语段来说,弹性预算可以灵活的适用于与业务量相关的事项预算与编制,例如,企业的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利润以及销售费用等。

第三种,概率预算,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企业必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导致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风险判断,尤其是对难以判断的收入或者支出进行有效的概率预算,满足实际的需求。

预算编制的风险主要是可能引发资源浪费,并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实现,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预算,满足实际的需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需要工作人员明确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对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明确预算职责控制、编制内容控制以及编制方法控制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企业控制,提升控制效率,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荣,窦晓勇,张国亮.在企业内部控制背景下对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的思考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28(10):163 -164+168.

[2]孙燕华,章高亮,孙璐璐.浅谈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J].企业经营管理电子阅览室(电子版),2017,30(07):266-267+269.

[3]徐轶,徐一轶,王学华.企业内部控制中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初步分析[J].会计创新与应用(社会科学版),2017,35(11):154-156+158.

作者:宫杰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论文 篇3:

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对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加,因此要有足够的实力更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在经济大潮流中成长壮大起来,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理念还是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实务水平,都与国际标准存在重大差距,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实务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不健全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关要素,其中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的控制环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内部控制了解不深,也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庞杂, 素质不一;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不理顺等,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 ,形同虚设。

2.风险意识不强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千变万化的企业内外风险,企业要能够及时应对,以保证企业经营的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实际工作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概念,对风险的意识淡薄。

3.战略导向不明确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总体战略,需要考虑公司的愿景、公司目标、公司产业结构、公司的核心能力、重大方针政策等。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战略导向,只重视短期经营成果,在战略上缺乏前瞻性,从我国众多昔日明星企业纷纷破产,我們不难看出我国企业在战略导向上所出现的问题。

4.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应该要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中,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一般都掌握在最高管理层,而不是掌握在企业所有员工手上,这使得员工不能及时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出有效的沟通。

(二)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预算管理还存在预算管理的概念不清、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经不起市场的检验、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五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说来,目前,有些企业将预算管理等同于经营计划,认为只要将各个时期的经营计划安排好,就是做好了预算管理,其实这是误区;企业的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没有在企业战略的环境下进行编制,这样的预算容易忽视长期目标,而以短期活动为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在现今企业的预算目标常常无法实现,主要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在企业中考核不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企业预算的编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经不起市场检验,很多是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得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另外,

现行的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 只是在每年编制预算时, 以财务部门 (或计划部门) 的名义下发一个预算编制工作通知,以此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从而影响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管理机制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不论是环境的不健全、战略导向不明确,还是内部监督不力,甚至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都归根于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发挥真正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因此,为了保证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的建立和实施,必须完善我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保证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各项必要的政策、规定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的过程。它散布在企业作业的一连串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 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 并对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企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不断地探索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新方法和新机制, 依靠制度机制自动自发地发挥控制作用, 使内控管理步入一个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轨道。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预算的编制同企业的年度经营方针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可以将企业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融资、技术改造等决策贯彻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 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适时调控,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一致,为此,要加强预算控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把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企业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企业应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生产经营的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一套适宜的评价考核体系,我们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对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激励措施,对我们所不希望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这样才能促使其积极纠正偏差, 完成所负责任, 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籍明义.如何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业,2009(08).

[2] 史岐焕.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 2011(02).

[3] 施俭.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运用浅析[J].财会通讯,2010(11).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周显容

上一篇:事业单位审计风险论文下一篇:贫困山区农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