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公共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基于新公共管理强调专业化管理、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产出控制、部门分化、竞争机制的理论视角,结合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应用性,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及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行政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行政公共管理论文 篇1:

探讨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教育行政创新

【摘要】教育行政关系着教育体制机制,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对教育行政创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公共管理是传统公共行政不断发展的新兴理念,利用公共管理范式来研究教育行政,有助于提升教育行政的创新力度。新形势下的教育行政创新必须要以公共利益和公众满意程度作为目标,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来提升教育行政水平。加强法制建设是未来教育行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围绕着公共管理这一概念来详细探讨当前的教育行政创新。

【关键词】教育行政创新;公共管理;教育机制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对于实现教育公正,为社会公正提供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人们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教育行政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教育行政与教育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升教育行政创新水平对于促进教育机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理念,公共管理是传统公共行政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管理的核心是要发展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范式下推进教育行政创新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传统的行政管理虽然能够满足教育机制体制的基本功能,但是对于维护公众的公共利益显然是不足的。在今后的不断改革中树立公共管理的理念,充分借助市场与法制的力量是实现教育行政创新的重要保证。

一、公共管理理念的兴起

所谓公共管理是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意义上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协调与控制主要是通过国家意志也就是公共行政的手段来实现的。公共行政的具体含义主要是通过官僚机构来实现对政治系统所认为的公共利益、公众意愿等命令。公共行政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现象。国家通过公共行政履行着自身的各种功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共行政满足了国家权力发展的要求,但是公共行政本身的弊端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出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一种反思乃至于批判公共行政的声音,在官僚机制运作下的公共行政逐渐成为了腐败,堕落,效率低下,运作不透明的代名词。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日益高涨,人们逐渐认识到公共行政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公共管理理念逐渐盛行起来。公共管理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有着明显的差别,公共管理是以实现公共管理为目标,以市场、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为手段,公共部门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范式。公共管理范式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相比而言更加注重政府绩效。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机制的各项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和各级官僚系统来实现的。各级官僚系统的正常履职对于维护公众利益,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行政系统的一个分支,教育行政系统本身有着官僚系统不可避免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对于教育公共利益本身又会造成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公共管理为标准来对实现行政教育创新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升教育水平

近期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未来的改革中要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对于教育行政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担负着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的落实为必须要政府直接管理来实现。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来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可有政府直接提供,同时又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志愿建设,政府贩售等形式来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来为公众提供多种受教育的方式。税收激励,合同外包以及教育券制度是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运作手段。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应该加强这些手段的应用。

所谓税收激励主要指的是政府对于那些提供教育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务的私人机构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来激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教育方式,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公共物品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外包主要指的是政府把原先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责任通过合同形式转包给企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组织在落实合同的时候,政府部门负责有效监督。特许经营是一种专业方式,是在政府核准的前提下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个人付费试用的一种方式。特许经营是教育行政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育行政中通过特许经营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这对于提高教育行政水平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在今后教育行政创新中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方式。

教育券制度也是推行教育公共物品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通过教育券的形式可以把教育经费分散到民间,最后由那些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或者个人来负责承办。教育券的发放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这对于实现教育公正有重要意义。

三、吸引社会参与,借助社会力量

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政府,政府本身并不是救世主。即便是对于教育公共物品而言政府本身也不能提供全部的教育服務与公共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应该大力吸引社会参与到教育行政创新中来。要把自身不该管以及不能管的事交给社会力量来负责。这里所指的社会力量既不同于政府机构,同时又不同于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它是非营利性机构。中立性、自主性、专业性以及低成本是这些机构的固有特点。让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到教育行政中来有助于提升教育行政创新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发展第三部门。当前我国民间与教育事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还非常少,民间社会力量还很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第三方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要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服务组织和教育评估机构;二是要成立与教育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作出行业标准以及行为规范;三是教育从业人员要成立多种形式的社团,例如教师协会,教育局长协会以及校长协会等机构。通过这些协会的力量来丰富教育从业人员的管理经验,这样做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教育行政水平。

(二)要鼓励志愿者和多种慈善活动。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还不是非常均衡,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鼓励志愿者以及多种慈善活动对于帮助困难地区的学生,对于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制度鼓励设置专门的教育基金,奖学金,助学金。通过这些基金来有效地帮助那些困难地区的学生。

(三)大力提倡民办教育。民办学校是我国教学体制机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育行政创新中要大力提倡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固然有其逐利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民办学校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发展民办教育有助于分担政府的责任。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保证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享受公平的待遇,要积极保证民办教育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有效地提升教育水平。

四、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教育公正

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规范的公共秩序是公共管理范式的题中必有之义,制度建设是实现教育公正的重要保证。当前发展中国家缺少市场运作的经验,在公共管理中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最终使得效果大打折扣。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在真正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行政水平。

未来的教育行政创新必须要鼓励社会参与,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要重点加强教育法律制度建设,通过专业性的法律来规范教育行政以及市场行为,要完善合同法,对于市场改革中出现的教育腐败和由此引起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等问題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采取专门的制度措施来有效根治教育腐败。

五、借用企业管理方式,提升教育行政水平

在未来的教育行政创新中,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大力借鉴企业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来进行教育行政创新。政府教育部门虽然不同于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但是两者之间的管理思维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教育部门首先要树立顾客取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顾客上帝,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公众当作上帝,其次就是要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实际结果与设计结果的差距来评判员工的绩效,要形成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激发教育行政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就是要加强战略管理。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就是要做好强化内部战略管理和注重教育战略系统性、长远性和战略性。

教育行政创新是未来教育部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措施,教育行政创新对于提升教育行政水平,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教育行政创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理念,本文重点分析了公共管理范式下实现教育行政创新可采取的措施。在今后的教育行政创新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可以借鉴上文提到的四条措施。

参考文献:

[1]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2]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3]马丁·米诺格等著,闻道等译.超越公共管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6).

作者:曾日河

教育行政公共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摘 要】基于新公共管理强调专业化管理、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产出控制、部门分化、竞争机制的理论视角,结合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应用性,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教育行政 对策及建议

“新公共管理”由胡德于1991年提出,主要包括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格外重视产出控制、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外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等七个要点。

随着新公共管理影响的日益深远,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范式,教育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必然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冲击。因此,在结合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和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用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

制度、法律和程序是公共管理范式的应有之义。由于西方国家具备完善的法制和规章,使得西方学者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很少提及制度、法律和程序的问题。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时期,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的实际,使得我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包含健全的法律法规。在教育行政领域借鉴新公共管理中的市场竞争机制、专业化管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对规范教育行政和市场行为,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行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带动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教育行政部门问责机制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与政治体系之间的重要联系。现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问责的实施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出台问责的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第二,教育问责的实践案例与制度结合,这两个方面常常是相互配合进行的。

三、转变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和管理能力

公共管理专家胡德(C.Hood)归纳的新公共管理七要素说明了学习企业管理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向企业学习并不是指政府机构也去追求利润,而是说公共管理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加灵活。

学习企业的顾客取向。教育行政的顾客导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公民提供充分、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公民不同的教育需求。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民办教育作为公民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力量,转变公尊民卑的主仆思想。第三,建设服务型教育行政,保障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障他们民主参与教育决策。

学习企业的绩效管理。教育行政中引入绩效管理将是十分有益的,教育行政中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求确立明确的教育绩效目标,包括入学率、学生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

学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需要完成双重任务。第一,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职位分类和工作说明,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奖惩、工资和退出制度。第二,建立灵活高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如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淘汰率和流动性、按市场规律聘请不受公务员制度约束的专业技术人员等。

加强战略管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比较重视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两点需要改进。第一,强化内部的战略管理,加强教育行政内部改革和能力建设、强化行政资源利用等。第二,加强教育发展战略的系统性、长远性和操作性,在教育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建立更敏捷、更科学、更负责任、更透明和有更高服务质量的教育系统。

四、吸收社会参与,向社会移交部分职能

理论上说,不存在万能的政府,各种政府都不可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全部公共物品,为减轻“万能政府”的负担、“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公共管理范式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用企业管理范式改造自身管理能力,达成顾客满意;用市场机制克服官僚制的弊端,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吸收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参与,弥补政府和市场的遗漏和不足。

第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学校分担更多的责任。不排除民办学校的逐利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民办学校仍然属于公益事业,它分担了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需要,理应取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接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监管和支持。第二,在政府和学校之间,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第三,大力倡导志愿者和慈善活动。要通过制度鼓励建立教育基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帮困助学和教育捐款,促进教育志愿者活动,支援不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发展。

新公共管理是有关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一种理论,它并不能概括公共部门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公共部门并不必然要运用这种管理模式。但是,如果政府希望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新公共管理确实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也如此。

【参考文献】

[1]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凤秋,刘俊花.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48-50.

[3]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简·莱恩著,赵成根译.新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侯雨竹 宋天骏

教育行政公共管理论文 篇3:

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在高校中的应用

摘要:新公共管理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蕴含的服务理念逐渐在全社会铺展开来。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对高校的影响,以及高校应对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服务理念 影响 改革措施

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科层制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挑战,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密集型社会对经济生活的要求,官僚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导致政府出现财政危机,社会福利难以为继,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正在逐渐丧失。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发起了“重塑政府”运动,英国政府推行了“宪章运动”,其他西方国家也普遍开始推行以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行政改革措施,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变革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企业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再造政府公共职能,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高等学校的体制、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服务理念是新公共管理发展的助推器。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对高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高等学校是公共服务机构,主要面向教师和学生,高校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在社会市场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然离不开服务理念。

二、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对高校的影响

(一)教育行政理念从权力向服务转变。

树立“服务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要求。它改变了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是以往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行政人员应属于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向政府提供税收并享受政府回报的顾客。因而,政府应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应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

顾客驱使的制度迫使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的顾客负有责任,认识到学生是高校的直接顾客,建立起以学生为顾客的工作制度和模式。尤其需要高校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增强责任意识。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如经常性的问卷调查。领导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重大事项征求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的建议,经常进行高校各项工作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校权力理念向服务理念的转变。高校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只有以学生为顾客,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所虑,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

(二)教师理念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有些高校行政人员只知道为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服务,而无视那些真正需要服务的学生,成为“学生盲”。我国加入WT0后,教育市场化进程加快,受教育者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教育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关注学生的要求,以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服务功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一功能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如果教育者自身不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行为不体现为人民服务的风范,就难以教导和影响被教育者。在新公共管理的视角下,教师要能够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合理需要。如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应有的尊重。要对学生以礼相待,以理服人。新公共管理的出现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过去的管理学生向现在的服务学生、满足学生需要转变。

(三)高校学生的理念向增强服务意识转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像是高校生产出的“产品”,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就代表了高校的生产质量,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实际成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高校要做好对广大学生的服务,使学生在现代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生通过在高校的培养,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服务意识的建立与增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是服务者。

服务不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职业,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在高校内受到服务意识的熏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才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校学生也认识到社会的变化,正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学生创办的社团越来越多,在学校中充分地锻炼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这些行为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意识的变化,尤其是服务意识的增强。

三、高校应对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改革措施

(一)进行职能定位,提升服务理念。

新公共管理主张管理者从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到“服务于人”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到“主动的受教育者”。高等学校教育要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观念。教育服务理念所引发的最大变化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管教者和被管教者”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

高等教育是政府提供公共职能的一部分,政府往往通过适当提高高校自主权,使高等教育更主动、更灵活,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在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教育服务理念更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生学习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高等教育服务理念将教育视为产品,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学生则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和需求者,进行职能定位,有利于提升服务的理念。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传统的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念认为。效率是极为重要的价值。如果你不迫使人们去努力工作。那么他们就不会努力工作,可以理解为单纯地遵守命令。利用控制提高效率。而新公共服务理念中,诸如公平、公正、尊重和承诺等这样的思想超过了那种把效率作为唯一工作标准的价值观。高等教育学校不再处于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强调的是公正、合理及层次的多元化。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也要求提高高校办学的服务效率,在提高效率过程中需要有竞争理念的参与。

新公共管理主张调整政府与社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改革高校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面向社会拓宽高教经费的多渠道来源,逐步实现学校生活管理的社会化。如学校、政府、市场相互结合的各种“产学研”和“官产学”的组织形式,“后勤外包化”,“基础设施竞争性招标”,等等,鼓励私人投资经营公共服务行业。这样不但打破了政府的独家垄断,提高了高教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德国学者认为,应该把增强竞争意识作为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全球化导致教育与培训的重组,使我们不得不增强竞争意识;竞争带来的优势,如效率和效力的提高、公平、合格等,与公共管理目标相一致等”

作为高等学校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有的部门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效率。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学校应服务于教师和学生,通过竞争机制提高服务的效率。

(三)采用科学管理手段,增强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分工细化等引人公共管理领域,对提高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增强服务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当代大学已不再是学者共同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的学院、系部组成的庞大而异质的混合体。高等教育结构的分化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管理工作从教学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促进了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与有效性。这种管理的独立性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新公共管理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侯秀芳 王 栋

上一篇:证券内幕交易分析论文下一篇:政治经济文化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