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式,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辅助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倡导“德育为主,管育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德育和管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将有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化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探讨如何提高教育管理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摘 要: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得好,就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联系各科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好管理者的作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因此,本文对提高教育管理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校貌,还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做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为社会孕育出合格人才。

一、诚实守信,以心换心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教师会最先得到学生的尊重。虽然诚信看不见,摸不着,但相处久了,自然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标准,留下印象。平日里,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总喜欢居高临下面对学生,觉得这样自己就显得高高在上,有威信,殊不知这样的态度最易让学生反感,他们会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教师不尊重他们,没有把他们的想法、行为当作一回事,久而久之,会慢慢疏远教师,走向极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在各地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恶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班主任工作不到位所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加之繁重的学习压力,很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干一些成年人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只有热情诚恳,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当作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得他们喜欢和教师相处。

二、尊重学生人格,要有宽容之心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可见,对学生的最高奖励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肯定和信任。初中时期也是最易发生情感波动的时期,很多学生易产生叛逆心理,而且自尊心很强,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师生关系,不尊重学生就很容易使学生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很可能导致其失去自信心、自尊心。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是化解矛盾的一副良药,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更好地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消除顾虑,解除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有的学生犯错后往往情绪激动,甚至认为错不在自己,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急于批评,态度强硬,就会使事情更加严重,不如等学生冷静后再进行疏导教育,这个时候学生就比较能听进去了,也避免了当众指责带给学生难堪,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师生产生隔阂。这样效果会更好,也能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

三、公平公正,不偏不袒

对待学生,必须平等而又民主地对待学生,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优差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更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一般来说,后进生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当老师初次与差生谈心时,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则,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对差生教育时,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可亲、老师可敬。从而缩短师生心理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时班主任要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在课堂提问时,也尽量多提问后进生,并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遇到班级搞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们出主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有主人翁的姿态。

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家访

建立家校互相访问制度,班主任与家长应经常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共同教育学生成人成才。举行家长会,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教育上的要求,听取家长意见,表扬优秀学生,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双方互相交换教育意见,等等。还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到两次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另外,家庭访问是最直观、最有效的联系方法,它不会过时,永远不能为电话联系所取代。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班主任应该家访,深入各个家庭去了解学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配合家长去促进学生的成才。教师与学生家长谈话,应包括学生的各方面,诸如平时生活、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理情况等,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增强有的放矢的教育效能。在日常学习中,不要把访问的面局限于那些表现差的学生,否则会在学生和家长中造成一种错觉:班主任来访问了,出问题了。家访的谈话要以肯定成绩为主,在这前提下指出不足之处。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还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的意见,以便随时改进工作。

总之,班级的管理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与学生共同建立这一个全新的家。

参考文献:

[1] 张云生.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职业与教育,2009(1).

[2] 陈宏宝.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学课程辅导,2011(13).

作者:赵海军

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论文 篇2:

论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摘 要: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式,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辅助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倡导“德育为主,管育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德育和管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将有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化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班主任的合理化管理,让班级学生更具凝聚力,不断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班级管理应是管制管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生活及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时会忽略德育教育,教育手法更多的是制度化的管理,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做到管理和德育结合,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 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管”和“育”是班级管理工作重要的手段。“管”即管理,指班主任在班级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遵守中职学校的有关规定。“育”即教育,指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两者的关系是“管”是“育”的前提,“育”是“管”的目的,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在德育模式下的班主任教学管理不能忽视其中的任意一项,无论缺少哪一项对学生的发展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进行班级管理而不进行教育则会使学生呆板,丧失活力以及创新力;只进行德育教育不进行管理会使学生纪律涣散,学生安全及教学秩序都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缺少纪律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鼓励,在学生迷茫时,做他们的指路明灯。在学生无法做好自我管理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提醒。

二、 实行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学校应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大多是未成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现在教学管理中制度化管理过重,把学生束缚在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之中,限制学生的发展,压制学生的个性,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学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通过约束学生的着装打扮,限制他们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管理,严重超出正常的教育管理界限。这都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的,过度管理扼杀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教师的负担是不可取的。

三、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 充分发掘“德育”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发掘“育”的引领作用,传统德育模式下经常忽略“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意义。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作为中职的教师应当重视“德育”,以德理服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建立高效管理模式。发挥“育”的引领作用,首先作为班主任,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降低与学生沟通的难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其次,以疏導教育为主,选用座谈会、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或利用班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最后,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在团结协作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班级的集体意识。班主任在德育模式下利用不同德化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律,使得班级生活更加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采取弱化“管”的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型的教育管理模式,都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甚至对于学生什么时段在某一特定的地点都有规定。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议班主任必须对班级进行适当的管理。在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弱化“管”适当放宽对学生的管理,让他们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进行自由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做正确的想做的事情,不要把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在弱化“管”的时候,班主任要让学生在监管范围之内进行自由活动,用强硬口气命令呵斥学生,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虽然表面不置可否,但是内心对老师是不认可的,教学效果依旧得不到改善。班主任要学会用多种方式调控管理班级,分析班级类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各方面特征对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弱化“管”不是不管,而是用更加科学的管理去教导学生,优化班级的管理,班主任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应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

(三) 道德教育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的条件以及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在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在德育教育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很多学生都会模仿家长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及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此时,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分层次地进行道德教育,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学生让其要保持优点,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对于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班级管理及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帮助他们跨越道德鸿沟,提升自律能力。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品德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将自身的正能量传递给班级上的同学,并对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奖励以及颁发荣誉证书。家长在家时要跟自己的孩子多多交流,并给学生观看能够提高道德品质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德育提升,从而对班级管理形成积极影响。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只进行管制型教育,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从而限制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达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实施“管育并重”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要弱化“管”的教学模式,而且要发掘“育”的引领作用,发挥“管”和“育”各自的优势,找寻班级的特点,从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祁建霞.略论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2]昂冉.论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91.

作者简介:

豆方银,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寺隆沟学校。

作者:豆方银

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论文 篇3: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

摘  要:班级管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引者。班级管理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所以在新时期必须要改变单一落后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改革创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实践分析,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状态,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通过行事公平公正获得学生的认同感,要注重培养班干部小助手,还要做好家校沟通联合的工作。这都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推进。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创新

引言:

良好的教学秩序,不仅在于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也在于学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想要取得他们的配合,需要班主任花费更多的心思。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班主任简单的“压制”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故态复萌。这种情况很难说班级管理是有效的。只有让学生本身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理解,这样才能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创新。

一、關注学生状态,实施精细化管理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他们在性格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很大不同,必然会在班级中有着不同的言行表现。其中在研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从而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措施。小学班主任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多进行平等的师生互动交流,不要咄咄逼人,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把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1]。比如,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突然非常调皮,经常破坏课堂纪律。班主任当然要进行批评,但也要询问学生这么做的原因,如:是不是觉得受到了冷落,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样才能真正扭转他的行为。又如,某个学生性格内向自卑,一举一动谨小慎微,生怕被老师批评。班主任应该告诉他,班级纪律需要遵守,但是纪律本身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有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老师会认真地考虑,帮助他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二、行事公平公正,增进学生的认同感

小学生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对于这些行为会产生自己的认识,思维比较单纯。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公平公正,不要受到个人情绪或好恶的影响,否则就算班主任有自己的理由,也无法让学生心服口服,难以获得学生的理解。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会受此影响,班级中的不良风气也会因此而生。比如,纪律委员发现班中某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违反纪律,提出了批评,但是该名同学不服,觉得班主任更喜欢自己,有“靠山”。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支持纪律委员的工作,按照班级纪律进行处理,不能只因为该名同学学习成绩好就“法外施恩”。同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有了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应有的表扬或奖励。这样他们会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产生认同感,道德情操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培养班级干部,成为重要助手

对于班集体的管理工作而言,并不是通过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还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重要助手,充当着左膀右臂的角色,通过保证班干部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可以使得繁重的工作简单化。为此,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善于发现班干部身上的优点,帮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起一定的威信,如此才有利于班干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2]。其次,鼓励班干部大胆创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工作思维有限,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同时,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尤为重要。最后,引导班干部养成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形成集体的组织性,让班干部能够带动整个班级发掘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如此,全体同学的集体观念才会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养成一定的大局观念。

四、家校沟通,共创良好教育环境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学校里的教师外,接触最多的管理者就是家长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家校沟通合作,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共同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全面做好班主任工作[3]。班主任应该多去了解学生回到家之后的具体表现,很多家长在教育管理孩子上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运用的方式不是很合适。班主任就应该多与家长多交流,帮助家长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做好对孩子的全方位管理。班主任可以多邀请家长去学校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相信在家长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下,一定会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更新管理观念,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服务,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华.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168.

[2]肖爱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2-173.

[3]王磊.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1):50.

作者:夏艺瑄

上一篇:网络安全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探求网络安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