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美术是一种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本文根据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对美术人才的新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校美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篇1:

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

摘要:让美学观念渗透入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中去是美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然后不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育与学生心理想法息息相关,美的感受可以由人的心理感受得到。本文论证的是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提升;心理素质

未来的社会竞争不仅要求人们智力高、知识技能丰富,更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发展时代里,经济全球化和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们的美术理念发生着根本的、多元的改变,面对各种变化,大学生们措手不及,犹豫不决,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基本功的训练是无意义的,更没有苦心钻研的耐心,这些现象有时会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另外,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准确地表达视觉形象,或者造型能力不强,觉得学习困难,心里感觉压抑难受,而感觉到自卑和挫败。同时,学生学习时,有时还有“跟紧时代潮流”的心理和是非观、审美观扭曲等不健康心理……以上各种,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看着这些,我认为,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应该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全面落实美术教育的目标,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少数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不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所有大学生,因为精神疾病问题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而且,全国大学生中将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有问题的已达到16%,亚健康状态和中等健康的约占30%。多数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经变成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压力大、情感问题、初次离开家乡的惆怅、人缘不好、专业和爱好不符、经济紧迫,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压力,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严峻。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力不从心,部分学生与人交往敏感,和别人在交往时,很容易发生摩擦、冲突而产生情感损伤,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孤独感,变得压抑和焦虑。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扬长避短,有些学生看到班上同学能力强,才艺多,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不如别人,感到自卑。

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丰富了以前的全面发展学说,使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2.从变化万千的发展形成看,学校必须得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主要在大学期间,社会、家庭、就业各方面无形的压力,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渐渐开始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但是灵魂却在外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变得精神恍惚、焦躁,于是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犯罪。所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急不可待。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美术时,我们发现,基本技巧的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但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却经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研究表明,提升美术生的基本功虽然重要,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更加重要,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三、美术活动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美术兴趣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美术比赛、美术讲座等都是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彼此交流,学会了共同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各种精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责任感等好的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年龄相仿的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集体活动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先确定目标后研究方法的做法在实践课程中不一定可以采取,而应该达到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能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开展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活动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学生能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秩序性,能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心理状态。完成美术作业时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心扉,审视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中自主独立地完成美术作业,在作业中认识自我,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正好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学生努力细心的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困难。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可以锻炼抗挫折意识,调整克服脆弱心理。

四、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习美术专业时,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这种教育去强化大学生心理呢?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去提高老师的教育素质,坚持改善教育体制,丰富校园文化与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1.通过老师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的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是每个老师必要条件,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能知道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要知道树立心理素质教育是教授学生专业教育中应该明确提出的,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愉悦感,才能相信老师,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利用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利用兴趣,转移兴趣,以趣引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制定实际的理想目标。要利用学生的特点与特长,给出正确指导,要求形式多样。教师需要不同种类学生不同对待,方法灵活地把理想教育和勤奋学习相结合,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与趣味盎然的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来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让心理素质教育能做到内容丰富、精细、新鲜,能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

不同美术造型其实能给人很多不同的心理影响。研究表明,水平线能让人感觉开阔,波形线让人感觉动感,折线能令人感觉烦,旋转形会让人产生眩晕感等。科学研究表明,蓝色可以让人感觉冷,红色能让人感觉热烈、恐怖,绿色却代表着善良、活泼、健康等。众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无一不表达了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息息相关,因此,美术教育对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个性日益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冬梅.当代美术教师素质论说[J].黑河学院学报,2012,(03).

[2]唐亚.高师美教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东方艺术,2009,(20).

[3]周丽娜.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11).

作者简介:吕根槐(1974-),男,甘肃成县人,本科,现就职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

作者:吕根槐

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篇2:

浅议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美术是一种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本文根据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对美术人才的新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校美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美术 教育 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院校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美术学专业比较热门,但是高校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存在“不重视比例、结构、透视的教学培养”的弊端,各方面最基础的素质包括写实功底的培养还不够到位,而是“大量放手”地发挥所谓的“个性”,造成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各学科与专业融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比如,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或与心理学的融合。正是由于这种教育的遗憾,使得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发展动向,以及认真考虑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根据专业特点,抓住机遇,努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素质

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美术学专业或开设与美术学科知识有关的课程,改善了目前美术教育学科人才发展不平衡或紧缺的情况。目前,专业教学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素质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立足之本是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前提。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必须使学生努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学生的任何艺术活动便没有起点。

具体而言,本专业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文艺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知识,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工具性知识及技能。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模式,改变了以往美术设计的状况,可谓让艺术设计如鱼得水。这种技能技巧也是美术高层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毫无疑问,我们和学生都需要具备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电脑操作技能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自学能力。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美术技能技法也在发展和变革,新观念、新材料、新手段,可谓日新月异,如果高校师生只注重课本知识,那就落伍了。俄国历史学家皮隆略夫说:“谁要是珍惜有思想的生活,谁就清楚地了解:只有自学,才能真正地学习。”所以,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使学生具有“著尽功夫人不知”的精神,就必须培养自学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教育,美术专业教育仅仅为学生提供未来生活的一个方面的基础技能。《中国画论》:“笔墨之高下亦如人品。”所以,高校美术教育还要重视非专业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学、历史、美学、音乐、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养的基础。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说过:“知识对任何工作都有帮助。但对艺术家说来,全面的教育和渊博的知识更是必要,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生活的真正表达者的话。”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就更要求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在专业上达到精深的造诣。总之,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人文修养越高越好,知识结构越庞大越好。

三、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教育丰富和发展了以前的全面发展学说,使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个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经常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快乐生活的基础。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及时为学生疏通心理,排解压力,指引方向。我们可以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能力,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积极地影响学生,还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多开展美术活动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1.通过教师影响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掌握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科学地、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信任感、愉悦感,同时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个性日益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教师还应该利用兴趣,转移兴趣,以趣引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制定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方法灵活地把理想教育和勤奋学习相结合,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与趣味盎然的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丰富、精细、新鲜,能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应是具有通才基础的美术专才。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应当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知识结构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综合素质,并使学生将这些素质内化、融合、升华,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做出创造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万鸣.中国画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3]仇春霖.大学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孙绍昆 程浩

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篇3:

浅论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必须着力转变美术功利性倾向,提升民族艺术水平,构建科学的美术教育体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人格 美术教育

[作者简介]易莉莉(1975- ),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课程教学论。(河南 郑州 450007)

美术在陶冶人的情操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富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和情感价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美术的魅力就是美的魅力。”①作为一种人文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人格理想,提升道德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校美术教育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轻视了塑造学生的情操和人格,极大减弱了美术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品德养成与技能学习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情操培养的关系,肩负起育人责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人格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特征,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格教育是促进人的性格、气质、品德等健康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高校美术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1.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格。高校美术教育在教给大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育大学生品质的责任。“高校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弘扬和启迪人类的人文性,塑造高品质的人格。”②当前,一些高校只是强调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造成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偏重计较利益得失,不懂得感恩、责任和奉献,缺乏团结协作意识。试想,这样的大学生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知识、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一旦丢掉了人之为人的根本,那就相当危险。马加爵曾经获得过云南省三好学生,药家鑫拿到了钢琴十级的证书,毛冉通过了大学英语八级考试。这些学生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而个人道德修养却远不及格。这样的例子已经为人们敲响警钟,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受到启示,思考美术教育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美术教育,要让大学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理解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成长为具有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的一代新人。

2.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动力所在。高校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负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光荣使命。创新要求艺术创造主体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高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美育是“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美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③一件好的美术作品在具有较高的绘画技巧的同时要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审美观念。作品要以特有的内涵和直观的形式激发人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这种认知审美能力反映现实生活又不受现实生活的局限。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向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蕴涵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除此之外,美术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交融共生,力争让美术欣赏成为培养情感、摆脱功利的一种审美情趣。

4.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美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美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完全一样,但都也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高尚的品德,也可以像道德一样净化心灵。由此看出,美术教育寓真善美于一体,在美的形式当中含有善的理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对善人善行的崇敬和热爱。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让学生欣赏树木花草的绘画,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以人和人的生活作为描写和表现形式,人的生活中就包含思想道德,而在美术作品中必须遵循社会道德标准。”④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5.高校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健全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必备素质。高校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大学生的性格,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为大学生展示人生的美好,增强大学生的心灵正能量,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二、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高校美术教师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和道德修养的日益完善。

1.淡化美术的功利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重功利、轻道德的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这种现象也对目前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有些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追求功利,所教学生按照市场运行规则来衡量美术作品,这种思想和做法不但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宗旨,而且也阻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打铁还要自身硬,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修养,将自己的职业追求与人生追求结合起来,成为大学生的人生榜样。其次,美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中,要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行为准则,自觉消除拜金主义的侵蚀和影响,用美的心灵审视、欣赏、创作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和学生成绩时也把道德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强化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高校美术教育必须吸收的精神营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思想,就是教育中必须贯彻的原则。高校美术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要素,重视我国民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成果,确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创新美术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水平。近几年来,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传授创作技巧,不注意启迪学生心灵;有的大学生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艺术创作缺乏思想性和感染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美术教育要提高针对性和增强感染力,必须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标准。另外,高校美术教育的成效如何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有着紧密联系,要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注释]

①梁江.美术概论新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

②邹定家.浅谈高校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0(7):56.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30.

④李炎峰.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如何渗透学生道德教育[J].群文天地,2011(6):150.

作者:易莉莉

上一篇:商业步行街改造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教学理论下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