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智力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高级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能力培养的重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篇1: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人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都很高兴,是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营造出课堂教学活动的地理思维氛围,挖掘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既优化课堂教学,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智力的核心、是教学潘动的中心环节和高级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能力培养的重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一点浅见。

一、 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内驱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方式

(1)发散性提问。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提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2)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之所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它要求寻找多样化的解决方式,谋求多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独辟蹊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3)以点及点。从某一点拓展开去,以点及点地引发学生的“拓展思维”,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更开阔,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实例较多,比如我们由“经纬度”联想到“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经纬度数东西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定向定位等作用”等等。

(4)延迟评价。延迟评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集体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体讨论可分为2人小组、4入小组或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没有老师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所以集体讨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对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是有益的。从表面上看,集体讨论时似乎课堂秩序有点乱,但如果学生真正是在参与讨论,甚至大声争论,那就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体现。

三、发散思维渗透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自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思想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能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在课程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2)作业、测验的训练与讲评中渗透。例如,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刭下一阶段学习中去。

(3)地理活动中渗透。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同中求异”、“多向思维”。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课题、范例,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活动是一种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是学生在主题背景下面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这种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环境,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是整个主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同样指向了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这种操作式学习是在活动中完成的。它包含了外在的学习形式和内在的自我操作学习方式。将这两种形式运用在区域活动中,让学生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互动学习从中不断巩固学习内容,提升思维能力。

另外,地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地理调研、地理兴趣学习等等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总的来说,通过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实实在在认识到地理的现实意义,更锻炼了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进而增强了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肖明琴

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篇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摘 要】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智力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高级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能力培养的重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

地理科学肩负着协调人地和谐发展的重任。社会发展向地理学和地理教育提出了正确认识人类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重视人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不是虚的,形象地说地理课应成为使学生聪明的课程。重视思维教育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应是地理学科的一个潜在教育目标。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训练,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智力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高级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能力培养的重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一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内驱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方式

1、发散性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提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2、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之所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它要求寻找多样化的解决方式,谋求多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独辟蹊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3、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集体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体讨论可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没有老师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所以集体讨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对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是有益的。从表面上看,集体讨论时似乎课堂秩序有点乱,但如果学生真正是在参与讨论,甚至大声争论,那就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体现。

三、发散思维渗透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自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思想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能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在课程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作业、测验的训练与讲评中渗透

例如,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学习中去。

(三)、地理活动中渗透

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同中求异”、“多向思维”。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课题、范例,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活动是一种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是学生在主题背景下面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这种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环境,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是整个主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同样指向了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这种操作式学习是在活动中完成的。它包含了外在的学习形式和内在的自我操作学习方式。将这两种形式运用在区域活动中,让学生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互动学习从中不断巩固学习内容,提升思维能力。

另外,地理知识竟赛、演讲比赛、地理调研、地理兴趣学习等等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总的来说,通过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实实在在认识到地理的现实意义,更锻炼了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进而增强了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史军玲

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湘教版高中地理课的情景教学法运用阐释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传授之外,还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地理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探究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中的融入应用,以期为新时期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活动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湘教版教材 高中地理 情境教学法

当前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活动开展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情境应用仅限于课堂导入阶段等,无法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也没有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效果。必须在认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情境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活动。

一、当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中的主要问题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应用实际来看,高中地理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教学的过程性设计不够,高中地理课教学实际组织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将情境教学法作为贯穿课堂的途径来应用,而是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环节来设计,在利用多媒体或者是故事等情境作为课堂教学导入之后,在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往往又回归到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当中,情境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也是当前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只重其形”,地理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丰富,但是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往往“貌合神离”,情境教学华而不实,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另外,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的多媒体应用和教学情境创设很容易走入误区,一方面表现在很多教师把握不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在某种程度上将地理课变成了“电脑课”,另一方面,多媒体情境创设注重教师的教学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二、高中地理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际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力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丰度,有利于教学课堂氛围的活跃,提高地理课教学效果。首先,情境教学法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意境,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自觉自主的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其次,情境教学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探究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求知欲的内在驱动力下更好地运用思维、拓展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另外,情境创设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迁移、思维导图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构建良好的地理知识体系,强化地理知识记忆。

2.充分体现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體地位

过去应试思维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式教学不仅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反而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不良影响。归根结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影响了教学参与热情。情境教学法能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不论是在知识学习、问题研究,还是在课后练习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能够切身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从而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同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主思考、练习的空间,让高中地理课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法运用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1.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法运用的途径

情境教学法应当被应用到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相关的情境,组织开展地理课教学。

(1)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地理课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这节课的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北京、重庆、拉萨等不同城市的交通线路以及山区、盆地、高原等典型地形的聚落分布情况,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对相关概念有着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跟随教师去学习地形是如何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思考。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中的应用能够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跃、具体、形象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比如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自然灾害的相关例子,如庞贝古城、汶川地震、印尼海啸等,组织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归纳出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特征?等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开展地理课教学活动。

(3)在课后练习阶段延续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比如在《数字地球》这节内容的课后情境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数字地球与现代战争”,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力,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战争”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描述等,在强化知识点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2.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的几种典型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创设应用方面,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源创设不同的情境,具体的说,常用的地理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题教学情境。这是目前高中地理课情境教学组织的主要方式之一。问题教学情境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情境教学方式。比如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沙尘暴的沙源从哪里来?”、“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说法对吗?”、“你了解的荒漠化现象有哪些?”,给出一些荒漠化的资料,让学生找一找“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等等,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适时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情境探究。

(2)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高中地理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现象作为元素,组织开展情境教学。比如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所在城市近30年在土地利用、人口等方面的对比图片,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小学阶段与高中阶段,身边出现了哪些高楼大厦,思考一下小学阶段乘坐公交车和现在乘坐公交车的感受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来组织开展地理教学。

(3)多媒体教学情境。这是目前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文上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等多媒体要素在高中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效率和品质。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教学的融合应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尝试,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淑英.高中地理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學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2]任苏芹,李飞飞.多媒体网络下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高中地理为例[J].科技风,2017(15):25-26.

[3]张强.高中地理课程情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4]马景丹.“情境-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5]凡红梅.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17):237.

[6]杨乐彤.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

作者:杨翠

上一篇:无线通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论文下一篇:强化执行力管理电力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