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2022-09-10

长期以来, 小学数学教学多以集中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多种特性,如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当一个人对事物充满兴趣时,就会拥有无比充足的动力去主动深入其中,探索其奥妙。学生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硬纸片,观察后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被“猜一猜”所激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去验证,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积极情绪。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运用鼓励性语言评价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充满热情地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应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手势等。

例如,当学生答对问题时要及时表扬。说一句:你回答的真好! 你真棒! 你真聪明等充满鼓励性的话语,会使学生愿意思考、愿意发言。教师应注意即使发现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也不应去批评他,你可以对他说:“不要紧,再想想”或者“其实你讲的快接近正确答案了”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解题思维的发散,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习题的多向求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多向求解的训练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和方向,不受一种思维的束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 敏捷性。

3.1 一题多解 ,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教学中如果总是一题一解,学生会养成只寻找一个答案或者只想一种办法的思维习惯,那么学生的思维将被禁锢,而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答案,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开拓思路、激发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这样的一题:一头牛一天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学生往往会想到1头牛4天能吃草多少千克,再算2头牛4天吃多少千克。而忽略另一种算法,其实也可以先算2头牛一天能吃草多少千克,再算2头牛4天吃多少千克。第二种方法其实也能计算出结果。

3.2 一题多变 ,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变,就是将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使问题多向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某超市第一天运来4袋大米,每袋86千克;第二天运来6袋大米,共重540千克,两天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 我们在解题时会先算第一天运来多少千克大米, 再把第二天运来大米的千克数和第一天的合起来。如果我们将这道题变一变,改为:某超市第一天运来4袋大米,每袋86千克;第二天运来6袋大米共重540千克,第二天运来的大米每袋重多少千克? 这样一改会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3.3 一题多议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议,就是给学生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让学生在议论的过程中,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次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如算式27÷3,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意义:1把27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多少 ? 227里包含几个3? 33除27,所得的商是多少? 427是3的几倍? 53与一个数的乘积是27,求这个数?

4激励学生大胆“猜想、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善于联想有助于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 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想,体系要人去构想。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中,在学生进行竖式计算前,可以让学生大胆地猜一猜,算式的商大约多少。之后进行竖式计算,得出的结果再与之前的进行比较,看看之前的猜想是否合理。为了检验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联想用乘法来验算结果的正确性。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学生大胆“猜想、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摘要:发散思维又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发散思维,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效率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下一篇:石油钻具的热处理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