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01-0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总体水平并不高, 传统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是主战场, 因此老师的教法是关键。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老师通常依据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 按照单向思维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呆板的方法从事教学, 学生只会机械模仿, 使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 形成单向思维定式。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 必须打破定式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 全方位地分析和探讨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换句话说, 发散思维就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多思路, 解决问题时要多途径、多方式。对同一问题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讲解, 启发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对造就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首先, 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要只注重习题解答结果的唯一性, 要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让学生唱主角。即在问题提出后, 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分析, 如何观察、操作, 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学习浓硫酸的化学特性时, 做了一个蔗糖加水后跟浓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硫酸的三大化学特性。蔗糖由白变黑, 是浓H2SO4将蔗糖脱水炭化, 接着吸水让放热。在这样地条件下, 生成的黑色炭部分浓H2SO4氧化而生成CO2和SO2, 从而使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 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摸烧杯底部感觉烫手, 说明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是浓H2SO4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共同体现。

第二,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 每人都有潜在的研究与探索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探索, 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维, 会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爱因斯坦曾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被调动起来后, 教师应运用发散思维处理教材和设计试题, 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导学和导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切入问题实质, 并向纵深发展, 激发学习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深层次开发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发散思维的教学和应用, 不仅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且可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思维迁移、逆向运用、实验设计、多题多变的全方位能力。

第三,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后, 应立即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 训练思维的自觉性和灵活性, 根据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化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也必然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开放、灵活。对一个问题的求解, 力求打破自己思想中的“框框”。“顺推不行”就“反推”, “直接不行”就“间接”, 肯定不行就“否定”, “直观”费解就用“图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高中化学物质结构部分的知识, 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微观、抽象的物质结构, 借助计算机机械模拟可帮助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表面, 那就比我们的“纸上谈兵”, 空洞的说教强多了。

第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可在学生中开展小设想, 小论文等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创造性的活动中, 学习科学的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兴趣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例如讲环境保护这一节时,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及查阅相关材料, 写在有关空气、水、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污染危害及污染防治方面的水论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 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使学生的思维扩散开来, 思维层次逐步推进。达到思维流畅、串联变通的目的。例如:如何用实验方法签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教师可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多方位去思考, 分组进行讨论, 可以提出几种不同解法:解法一:将待检的四种溶液各取2mL分别倒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 用标签做好试管与试剂瓶的对应关系的标记;向各试管中都滴入足量的稀硝酸, 观察现象, 若某溶液中有无色气体逸出, 该被检溶液为Na2CO3溶液;向其余的三支试管中都滴入少量的Ba (NO3) 2溶液, 观察现象。若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被检溶液为Na2SO4溶液;向其余的两支试管中都滴入少量的AgNO3溶液, 观察现象, 若某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该被检溶液为NaCL溶液, 最后余下的一支试管中的被检溶液为NaNO3溶液, 将各试剂瓶贴好标签。解法二:向各试管中都滴入足量的Ba (NO3) 2溶液, 再向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都滴入足量的稀硝酸, 观察现象, 若试管内生成白色沉淀且它又溶于稀硝酸, 该被检溶液为Na2SO4溶液;向余下的两支中都滴入足量的AgNO3溶液, 观察现象, 若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被检溶液为NACl溶液, 最后余下的试管中的被检溶液为NaNO3溶液。解法三: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四种溶液滴在红色蕊试纸上, 观察现象。若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该被检溶液为Na2CO3溶液, 将其他三种溶液各取2mL分盛于三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都滴入足量的Ba (No3) 2溶液, 观察现象。若某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 该被检溶液为Na2CO4溶液, 向其他两支试管中都滴入足量AgNO3溶液, 观察现象, 若某试管中又生成白色沉淀, 该被检溶液为NaCl溶液, 最后余下的试管中的被检溶液为NaNO3溶液。

中学阶段, 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在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为国家培养出科技人才打好基础。

摘要:化学教学务必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向改革, 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启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三是训练思维的自觉性和灵活性。四是培养思维能力、兴趣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五是训练学生扩散思维。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发散思维

上一篇:虚拟化学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浅析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侦查人员出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