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实施后,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其实施的环境发生的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在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探讨加强成本核算的做法。文章基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路,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做出一点有益的探讨,以更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篇1:

管理会计助力航空科研项目管理


一、单位概况

这里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支线客机——“运七”;铸就了第一代歼击轰炸机——“飞豹”;放飞了“争气机”的第一架大型空中预警机——“空警2000”;记录了第一架轻型公务机——“小鹰500”;圆梦第一架大型运输机——“鲲鹏”。

多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成功研发,树立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多座里程碑,这里获得了“航空报国重大贡献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金奖”等多项殊荣。

坐落在有“东方西雅图”之称阎良的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简称“一飞院”)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发基地,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项国家级中心资质。现有职工两千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5名,其他各级专家50余名。共设立涵盖飞机总体、强度、结构、系统、四性保障、适航与质量管理等十多个大专业,近200个子专业,是国内规模最大、软硬件设施最齐全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发基地,在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大中型运输机和特种飞机研究能力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李克强总理称赞一飞院在型号研制中:“为中国人的航空事业走出了一条新路,服务国家,也造福人类”。近20年来,科研任务由一个型号、50余项课题迅速扩展到十多个型号、450余项课题,在人员没有增加、任务急剧增多的情况下,一飞院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为基础,从项目管理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基于项目的经费预算与成本管控模式,从业财融合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工作机制,从内部控制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对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通过长期的实践努力,逐步构建起“价值创造——助力科研项目管理”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二、实施管理會计的背景

(一)实施管理会计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1.装备采购及定价模式的转变

“十二五”以来,航空武器装备研发生产和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军民融合”战略成为国家战略。军方在航空武器装备采购方面,将过去单一来源的采购模式和事后定价的价格管理机制转化为更加具有市场化特性的竞争性采购和目标价格控制模式。

2.财政部强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2014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国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总体规划,作为航空工业主机院所,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其他部委的管理要求

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工局等机关对高技术复杂工业项目的经费管理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国资委要求央企缩减层级和简政放权应成为新常态。航空主机院所在管理组织架构变革中如何更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管理,是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实施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

1.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航空主机院所要加快财务转型,积极推进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构建开放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2.防控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

围绕国家国防重大战略需求,合理规划战略目标,成功开展技术发展项目、型号研制项目和产品开发项目是航空科研院所的核心任务。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将有助于战略分析与决策、项目风险防范与化解。

3.多项目并行条件下提升管理质量的迫切需要

多项目并行,如何有效分配和使用资源,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所有任务、实现研制目标,如何合理控制项目研发成本、提升项目管理质量,这些都是航空科研院所在多项目并行中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难题。强化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将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4.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

航空科研院所需要利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工具方法对项目经费管理体系进行重构,以及时、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为科研项目研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在2018年计划财务工作会上要求计划财务系统精准聚焦战略中心任务,在谋划产业发展中发挥“僚机”作用、在促进经营发展中强化“中枢”作用、在实现合规经营中发挥“哨兵”作用、在落实提质增效中发挥“溢价”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新征程中勇于担当,精准作为。

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指出健全完善科研生产财务管理,一是协同创新成本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型号项目成本管理及审定价工作。二是持续推进项目总会计师系统建设,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三是加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优化科研计划(合同)经费管理流程,配合科学细化概算论证。
三、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中的具体实施

(一)项目管理体系设计

2016年,一飞院发布的新版的《项目管理规定》,对研究院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项目分类分级、过程管理、关键要素管理、管理制度体系等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梳理,以项目全周期过程控制为基本原则,构建了一飞院项目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科研项目的相互关联程度将不同项目归类为若干项目群,对项目群的类别和项目级别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以降低管理复杂度、提高资源配置精度和共享效率,实现职能管理与项目要素管理的对接,通过这种架构设计,确保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协同与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图2所示)。

(二)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

1.基于工作包的项目预算管理

一飞院的项目预算管理实施“项目谁主管、预算谁负责、执行谁落实”的制度。项目负责人是项目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承担组织领导职责,负责组织开展项目工作分解和年度预算草案编制、项目预算的变更审签、项目收款与项目预算的执行控制。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按职责分工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如图3所示)。在项目管理中探索开展了基于任务工作包的项目预算管理,根据研制任务对同系列项目进行逐层分类,按项目的层级类别统筹安排预算,可以更好地进行项目群下多项目并行的预算管理。

在编制年度经营预算时,将项目的直接支出与间接费用分别安排。直接支出坚持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测算,间接费用根据历史数据采用增量测算。采用不同的预算方法,既满足项目需求、保证预算质量,又尽可能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图4给出了一飞院项目年度经费分解过程。首先根据项目年度工作目标完成全年的WBS分解,随后逐条对照WBS任务,将项目年度资源需求分解为人工投入和直接外协采购两部分。一方面,根据总汇预测的年度人力资源投入总量占企业总资源的占比,测算各类间接费用的分摊;另一方面,对应项目年度WBS,逐条梳理项目外协采购需求,测算每个采购事项的经费需求。最后,再将间接费用和直接外协经费需求还原分配至WBS任务条目,这样就将项目的WBS转化成CBS,管理团队可根据项目年度WBS开展进度和成本的过程监控。

通过集中式的网络部署,提供了一个集中、共享、统一的全面预算信息化工作平台(如图5和图6所示),纵向以实现院级管控为核心,各部门协同运作;横向以科研项目为主线,贯穿科研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实现了预算管理与其他业务功能的对接。多项目并行的资源分配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预算管理流程更加高效,基于更加细化的任务工作包的预算管理更加精确。

2.基于风险管理的外协采购及合同管理

外协采购管理中,坚持外协计划定制与年度项目工作计划的严丝合缝,从源头上确保外协项目的合理进行。一飞院项目经费管理团队多年来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和供应商共同开展外协项目采购成本历史价格数据的深度分析,努力构建成本价格模型,逐步降低外协采购中的博弈风险,实现研究院与供应商的利益共享,有效进行航空科研项目的成本控制与优化。





合同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合同管理信息流传递实现信息化。在这个平台上,以合同集中管控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各级部门协同运作;实现合同立项申请、录入、审批、维护、变更、终止和结算的全生命期管理,可根据统计数据对项目外协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升研究院合同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如图7、图8、图9所示)。



3.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作业流程管理

随着研究院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科研项目业务的不断拓展,原有的财务管理作业流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营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认知企业的内控管理目的,从对接科研生产任务的需求入手,财务部门开展了作业流程体系的专项提升工作。在作业流程设计中,将原来的“流程图+工作表单”的流程描述完善为“流程图+流程活动说明+标准业务表单”的流程描述,对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活动进行风险识别,确定作业关键控制环节,对关键环节中关键的控制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另一方面,根据科研项目经济活动的业务分类,对相关管理流程进行了归类合并,通过授权管理和集中审批等方式减少非增值作业,节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图10和图11)。编辑出版《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财务管理应用手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推动企业经营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对接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指南(如图12所示)。

4.基于目标成本管控的“项目会计师”体系建设

按照矩阵管理模式,引入责任管理模式的“项目会计师”制度是一种全新探索。在项目管理团队中設置项目会计师,负责经费管理工作。会计总师系统和质量总师、技术总师系统共同构成项目的“三师系统”,在项目总指挥(负责人)的领导下协同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一飞院的“项目会计师”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类探索、三项工作”。首先,必须依托于项目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管理需求设计“项目会计师”的管理架构,这是前提与基础;其次是结合项目管理实践,开展项目会计师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工作的探索;最后,要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流程梳理和激励制度设计三项工作促使管理体系 “落地”(如图13所示)。

项目会计师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项目经费管理具体工作(如图14所示)。经费管理体系按照三级架构设置:项目会计師下设经费工作团队,包含负责价格、成本、核算等工作的主管人员;工作团队下设各个专业的成本工程师,负责承接项目经费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项目考核与绩效评价

近年来,一飞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行综合平衡计分卡(IBSC),将过程与目标、内部与外部、长远与短期、局部与整体、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等驱动因素综合均衡,建立多元、系统、透明、综合、协同的考核体系。在项目管理方面,确定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战略地图以及型号研制和产品交付的关键战略流程,从目标价值、客户评价、流程标准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梳理确定了科研项目考核的11项顶层KPI,并设置了相应的打分计算标准及权重系数(如图15、图16所示)。IBSC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战略的落地和实现,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施效果及收益

(一)精细筹划,提升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质量

通过基于工作包的预算管控,构建了从项目WBS到CBS的经费分解流程和管控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保障了在预算约束下全面完成科研项目的既定任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提升了企业内部运作效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十二五”期间,研究院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总数较“十一五”增长了3倍。

(二)防控风险,加强科研项目及国际业务的过程管控

通过开展基于风险控制的内控体系建设,加强外协采购及合同管理,有效提升了科研项目经济活动的过程管控,提高了采购管理和合同执行的合规性。近年来,一飞院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在后评价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完成质量,在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组织的综合考评中,项目完成得分逐年上升,财务审计的审减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构建了良好的管理环境,保证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降本增效,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

通过建设“项目会计师”管理制度,实现了财务管理与科研项目活动的有效对接,打通了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改变了以往机械、僵化的运行模式,极大提升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面向项目管理需求,开展财务作业流程梳理,以“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为导向,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协同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管理效率,项目财务管理作业的平均时间缩短30%,大幅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

同时,开展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项目考核,构架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全面关注影响项目实施的财务和非财务因素,通过全面考核提升项目管理质量。

(四)培养国际化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财务管理团队

通过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中的推广应用,一飞院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快速提升,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其中1人入选第十四届“财政部企业会计领军人才”、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质认证5人、注册会计师(CPA)1人、税务会计师1人、风险管理师2人、财务管理师5人等专门人才。

在努力开展实践探索的同时,一飞院财务管理团队结合管理实践。2016年撰写并发表了《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论文,获得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另外,基于项目管理需求,一飞院完成了《航空主机院所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专题研究,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嘉奖。
五、问题与思考

(一)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持续完善

实践证明,已经构建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正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推进复杂的多项目并行管理,还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细则,进一步深化管理会计应用,进一步完善“项目会计师”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分析、项目管理、财务内控、绩效考核等方面强化业财融合,加强项目经费的过程管控;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方法工具、作业程序、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完善有助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项目全生命期的过程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项目全生命期管理过程中,要持续探索利用挣值管理(EVM)方法工具,对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在项目WBS分解、绩效测量基准设置、阶段进度偏差和里程碑成本偏差测量分析、项目全生命期进度和成本风险预测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和实践,努力寻找对项目实施过程有效监控和精确评估的方法,积极探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方略和修正措施,强化过程管控,不断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项目考核的KPI指标需要持续改进

随着项目管理需求的变化,需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指标体系不断优化。依据复杂项目业务流程的变化,发现管理短板,通过对KPI指标的动态调整,持续改进考核体系,引导项目管理有序、高质量地开展。

(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持续推进

研究院科研项目增多、管理难度加强,需要大批既懂管理知识又要懂技术业务的跨专业人才。一方面,要依托企业内部培训优质资源,结合多通道的人才成长的制度设计,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的资源利用,探索积极的产学合作模式,为企业培养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

(五)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持续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复杂航空科研项目的管理,必须借助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可扩展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集中、共享和统一。

目前,一飞院经营管理平台已经实现了全面预算、网上支付、集中核算、合同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后续将逐步实现对物资、资产、成本价格、人力资源等管理功能的集成,并实现经营管理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的对接,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水平,实现经济信息基础统一、财务业务数据共享、支持经营管理决策的综合管理体系,为实施管理会计提供更方便、规范、快捷的管理工具。

要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全面贯彻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新战略,按照“开放、创新、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技术立院、创新前行”的发展路径,传承飞豹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程师文化”,向着“真正成为军队、国家战略能力的坚强提供者,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成为军民融合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推动着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发能力的提升。

(审稿:张功富 编辑:陈丽娟)

作者:马重玲 刘瑞懿

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篇2:

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实施问题探讨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实施后,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其实施的环境发生的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在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探讨加强成本核算的做法。文章基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路,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做出一点有益的探讨,以更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是指研究所为完成特定的科研任务(科研项目或课题)所耗费的各种经济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与科研相关活动及其辅助活动的一切支出。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本支出存在着成本不全面、不完整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建立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制度,这不仅有利于研究所确定管理费等费用的合理水平,还有利于理顺科研投资主体、研究主体和科研成果使用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各种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更高的科技贡献率。

一、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所科研成本不同于企业产品成本,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事业单位成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科研活动是通过科研人员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创造性劳动生产出科研成果的特殊“生产”过程,是运用一定的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创造出增加了的知识资本的过程。与其他物质生产相比,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获得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性)、劳动的创造性、产品(即成果)的非重复性、产品的非物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很难对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消耗进行准确的预算和估计,从而导致科研成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特殊性也使得研究所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风险性,使其成本不易控制,也不能照搬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办法。

(二)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成本计量困难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是搞好科研,同时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为科研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但是这样就很难区分科研和实践的成本计量,为成本的核算增加了难度。

(三)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全成本数据取得的间接性

科研事业单位现在执行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度》规定,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非经营性业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从事科研活动占用的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计入科研成本,所以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出的“科研成本”没有反映科研活动耗费的全部资源,大大小于实际科研成本,也无法从现有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取得科研全成本数据。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的因素限制

从以上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和特殊性上我们可以看出,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大力推进其财务制度改革,首要工作是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同时,我们在科学事业单位实行全成本核算时,也必须考虑全成本核算所受到的因素限制。具体考虑如下:

(一)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限制

由于国家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一些正常支出存在限制,使得本来合理的支出内容在现阶段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科研经费预算时应包括的内容不能列支,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

如科研项目立项审批部门认为,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科研人员的工资,不应计入科研项目成本。

可实际情况是国家并没有单独给科研事业单位核拨足够的科研人员经费,而是依据科研事业单位的综合定额标准核拨经费,这样核拨的经费数额仅支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及科研事业单位的水电暖等运行维持经费都不足,根本没有能力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项目。

(二)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成本的矛盾性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一般是按照研究室的形式存在,同时下设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有很多课题,一般财务核算是按照单个课题成本来进行的,但现实情况是科研活动的开展和单一课题的核算形成了鲜明的矛盾,研究小组的活动一般很难确定其研究实验室的使用、仪器设备的占用及水电费用的分摊比例等内容,所以在核算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三)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脱节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是科研计划部门,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能部门是财务部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由项目组编制的,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而科研项目经费的核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这种分工容易造成支出预算内容与科研经费核算科目不一致,导致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管理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

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不了解科研活动实际情况下进行的,导致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么过于宽松、监管不力,要么过于呆板、缺少灵活性。

三、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思路的建立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主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和技术服务的科学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单位,对开展的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全成本核算。同时,借鉴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加强成本核算的通知》[(93)科发计字0013号]的文件内容,在现实情况下,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

(一)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科研全成本核算,就是利用货币单位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耗费进行的全部计量。

进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有利于理顺科研投资主体、研究主体和科研成果使用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各种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更高的科技贡献率。

此外,能满足科研项目各方的要求,即从科研项目的资助者来看,实施全成本核算有助于科研项目的出资者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的资助额度、保证资助经费全部用于项目研制支出、提高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从科研项目的依托单位来看,实施全成本核算有助于确认科研事业单位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的人力、基础设施、水电暖房等环境设施方面的资源,解决科研业单位这些科研成本没有经费弥补的现状;从课题组来看,实施全成本核算将所有成本要素都列入科研成本,解决了实际发生的从事科研的人力成本等不能合理列入的问题,使得必要的支出都有合理的出处,能提高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建立全成本核算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的总体思路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有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有利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监控。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全成本核算。这就是: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将费用支出划分成三大类:人员支出、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采用二级明细核算,特别是对成本费用中一些特殊问题根据科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人员工资(含科研人员工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资源使用费(含房屋、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计入项目直接成本。这些费用较难准确计算,可以根据科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摊比例计收以上费用,作为科研成本冲减科研事业单位事业经费支出。这对科研单位实行以项目为对象、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改变以往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状态。

同时,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系统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全成本计算系统,及时提供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预测、分析与评价;二是建立全成本预算系统,发挥成本的预算控制职能;三是建立全成本管理评价系统,发挥绩效评价的促进功能;四是建立各责任成本目标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成本指标的预警功能。

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对强化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的保障措施

实施科研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全成本核算工作。定期进行科研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努力降低成本。

(一)人员培训

首先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理论学习,在提高人员认识的基础上,分部门、科室举办对核算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其对成本核算的制度及核算方法都了如指掌。

(二)确定核算单元

以个体科研事业单位为一个单元,下设研究室为二级核算部门,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课题等一切活动的成本开支具有可操作性。

(三)全面资产清查

对各核算单元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方面数据的采集有赖于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提供各核算单位的资产情况。

(四)合理制定内部收费机制

进一步规范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收费机制,进行制度化建设,使得收费机制的内部收费更具制度性和有效性,为科研事业单位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支持。

(五)信息化管理,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准确

为保证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数据配比的合理性,成本核算数据及操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以计算机管理中心为主导,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提供准确数据。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全成本核算,必须建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科研项目成本计量;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的管理办法,结合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样,才可能达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技贡献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财〔2005〕11号.

2、王标,王颖.深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做法[J].东南国防医药,2009(1).

3、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4).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作者:张娟 刘奋吾

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篇3:

新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实施对财务工作影响分析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新特点与新要求,结合现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特点与疏漏展开论述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新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并依此提出相关应对新政策的对策,并希望能够指导科研事业单位做好新旧制度的过渡。

关键词:科研 财务制度 科学事业单位

新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些新修的的条例进一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一)权责分明,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新规定更加注重财务过程中的权责分明,只有建立了明确的权责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权才能真正地做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新规定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要进行权责分配,将项目管理、核算成本、财务预算、决算等工作进行分工,并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并针对其职权范围内工作的完成度进行考核,直接与其业绩挂钩,规范财务管理的过程。其二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全面覆盖成本控制、项目管理以及资产折旧的全过程,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流程,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财务管理更关注计划性与计划达成程度

1.重点关注财务计划的设定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财务的计划性与达成情况。首先应根据单位自己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合理安排收支情况、科研经费,严格预算执行制度,强化决算管理。要做到严格按照财务计划进行支出,严格控制支出,做到不超支、不随意更改财务收支计划,做到科学管控财务计划,并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计划的达成程度。同时也要进行信息公开,使得财务计划得到其他人员进行监督,促使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和按计划进行。

2.重点关注财务计划的执行与达成

在财务计划制定之后要严格执行,新规定对于大额支出与收入进行严格监控,在企业支出时对于票据管理、政府采购等内容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将一切经济行为纳入财务计划当中,并对财政拨款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余做出了原则规定,要求按照财务计划进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严格监控财政预算的执行与达成。

(三)将实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新规定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固定资产的评估与管理,也应当将事业单位的实际价值资产纳入其中,一些没有固定期限无形资产,如人才、知识、技术、专利等,引入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规定要求在进行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要并入非流动性资产基金,改变了原有的并入支出的做法,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得科学事业单位做到将实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四)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科学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监督体系,做到建立企业内部员工与外部民众内外监督结合、财务内部与企业其他员工监督结合、财务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又一套风险控制体系,规范财务行为,依法进行信息披露、责任清晰,有效地防止财务舞弊,这也是新规定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五)建立真实有效可执行的数据库体系

新规定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建立真实有效可执行的数据库体系,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应尽量选择决策者有用的信息,能够指导做出决策、制定计划的可执行信息。同时应谨慎挑选,做到数据的真实有效。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庞大而易查询的数据库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决策者做出前瞻性预测和事业单位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做出指导意义。

二、科研事业单位现行财务制度的特点与疏漏

面对新规定,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现行财务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需要改进: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不能有效反应单位财务状况

首先现行事业范围反应的信息过于简单不够完整,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其二会计报告发布的时间具有滞后性;其三现行会计报告反应的信息不够可靠与科学,事业单位规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列出的收支项目与收入表重复。

(二)现行科研事业单位缺乏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现行制度缺乏成本核算,没有设定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的成本增加,并使财务管理的风险增大,这就要求新的制度来指导科研事业单位建立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三)现行科研事业单位信息披露存在漏洞

现行科研事业单位单位的信息披露不能显示事业单位财务的总体价值。信息披露只显示有形资产而对无形资产不进行披露。对外投资核算过于笼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而针对负债又披露的十分简单,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四)现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差异

科研事业单位中各部门的会计制度缺乏统一性,记账方式、使用单位等问题上都不一致,在同一问题上是标准不同,这就难免发生出现差异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这种差异不利于财务的监督管理与核算,阻碍了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体制来改变这种差异现象,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统一走上正轨。

三、新科研事业单位应对新规定的措施

(一)加强对新规定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在新规定下发后,应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与贯彻新规定的内容,对其中的细则进行认真地讲解与认识,针对其中的细则进行仔细研读并更好地运用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有经验的从业者应对新人进行手把手的代交学习,保证整个团队都能够理解其内在含义,为执行新规定做好基础。只有这种深入的理解与实践,才能保证新制度的落实并使新规定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二)做好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

在新制度的贯彻学习中应特别注意做好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防止出现新制度没有贯彻好,旧制度也难以应用,导致整个财务管理出现体系瘫痪、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针对制度改革应做到稳中有序、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一步到位,应根据从业人员的理解能力展开培训,设立好制度变更的计划与周期,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过渡时间表,科学平稳地完成新旧制度的过渡,使得财务管理者能够逐步地体会到新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势,能够体会到新制度解决现行政策的漏洞,积极有效地推进新制度的实行。

(三)在新体制实行中应注意目标管理,形成财务管理新体系

在实行新制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针对现象制度的特点形成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如针对不能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的问题设立相应目标,实行完善的会计体系,以新制度进行指导。

(四)细化新旧制度交替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做好新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改革的推进建设人力成本。

2.在新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

3.在新制度是实行过程中做好全程监督与管理,确保从业人员真正按照新的制度进行。

总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财务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深远,只有深入学习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内在精神,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才能更好地指导新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答记者问(摘录)[M].交通财会,2013.

[2]财政部,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则务制度[R].财政部办公厅,2012.

[3]财政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R].财政部办公厅,1997.

[4]张征.浅谈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J].中国科技信息,2007.

[5]潘海霞.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之我见[J].经济师,2009.

[6]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

[7]刘允媛.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J].现代商业,2010.

[8]吴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科院)

作者:康忠芳

上一篇:我国现代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