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工业4.0战略作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设定的未来十大发展项目之一,德国工业因此朝科技化迈进。我国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表示将与德国开展“工业4.0”合作计划。在“工业4.0”的不断深入下,我国制造业呈现全新的发展面貌,坚持创新,大胆研发,在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论以“工业4.0”为背景,探究得到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1:

浅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

摘 要:现阶段高校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同时,随着高校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加,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更为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管理

目前我国的科研体系中,高校占有重要地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方面,高校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有: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入档等过程。区别于其他单位,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项目来源范围广

目前,我国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校设科研项目。其中,纵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家、部(委)、省、市、县等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以及高校与国外政府、学术机构间科技合作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各类企业、社会其他单位及个人委托研究、开发的项目;校设科研项目是指由学校设立的各类科研专项项目。可以说,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涵盖了各个层次,上至国家层面的项目,下至企业委托开展的研究,高校都有涉及。

1.2 精力分散

高校科研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承担科研任务;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教学工作。高校科研人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工作都是考量的标准。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很难集中精力。

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过程管理缺乏

高校科研人员存在“重申报,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一般来说,科研人员在看到项目申报通知后,会积极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研究通知精神,严把项目申报书的质量关。但当项目获批后,科研人员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新项目的申报上,在已获批项目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方面积极性不高,难将研究落到实处。同时,由于课题负责人往往同时负责多个项目,难将精力集中。

2.2 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在项目申报时,为了提高获批几率,高校科研人员往往会提出取得某某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但在科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时,往往对成果转化重视不够。这和高校不直接和生产对接,研究成果难以和生产需要紧密结合有很大关系。但也存在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取得了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也确实需要相关成果和技术,但缺乏一个平台,相互无法及时掌握信息的情况。

3 有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3.1 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高校承担大量的科研项目,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各高校关心的热门话题。尤其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持续增加,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要求高校要及时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应针对高校科研项目实际,探索一套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从科研项目立项、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

3.2 加强监督,确保项目执行质量

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是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保证研究质量的有效办法。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管理职能,尤其要调动学院作为科研人员直接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在科研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学校科技处和学院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应进行中期检查、评估、预验收等。此外,还应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等在科技经费的监管和审计中的作用,确保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3.3 重视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应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逐步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导体系。高校科研处、科研人员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并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项目执行始终。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应及时申报专利,并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高校应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专门管理部门,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和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迅速转化。

参考文献

[1] 耿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 陈彦武,曾长虹.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管理科教,2011,7(10):2217-2219.

[3] 宋永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8(7).

作者:刘旭 刘庆 张德龙

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初探“工业4.0”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摘 要:工业4.0战略作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设定的未来十大发展项目之一,德国工业因此朝科技化迈进。我国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表示将与德国开展“工业4.0”合作计划。在“工业4.0”的不断深入下,我国制造业呈现全新的发展面貌,坚持创新,大胆研发,在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论以“工业4.0”为背景,探究得到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4.0”;制造业;管理;趋势

1“工业4.0”的内在含义

“工业4.0”乃德国政府就制造业改革发展问题提出的设想,此项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目的是推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民族的战略竞争能力。

德国政府基于新的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形势,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且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这项战略,这是为了在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抢先占据制高点,继续保持德国在世界工业技术领域的有利地位。该战略得到了德国以大学和广大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界和以传统公司巨头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例如,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研究中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也在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之中引入了该概念。

“工业4.0”要求我国紧跟时代的步伐,看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向德国、美国等国家借鉴,设计一条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计划。与以往的经济技术计划不同,该计划以支持和帮扶中小企业为主,力图通过国家计划扶持,将中小企业打造成为高新技术的开发者和受益者,成为新形势下技术革命中智能化生产的主力军。

工业化时代纺织机等机械的出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产品的生产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劳动分工成为了社会共识和通行做法,以此为基础,20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实现了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活动。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持续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这一时期利用机器来取代人的生产。德国充分利用其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供应商的地位,利用四通八达的物联网向全世界扩散这一技术,在第四阶段的工业化过程中抢先一步占得战略高地。

2“工业4.0”下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在“工业4.0”这一大背景下,我国致力于制造业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呈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

2.1必将搭建成熟的信息化社会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早已在多个领域形成初步完整的产业体系,比如新型传感器、3D打印、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由总体来看可以明显得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途径一直没有脱离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通道,所以,依据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的方式来逐步提高传统制造业已迫在眉睫。创建起一个资源、人、机器三者能够互通互联的网络化社会,这是“工业4.0”战略的重点,与此同时,终端设备与应用软件间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维护、数据信息识别与交换等都需要以标准化体系为根据。基于此,我国制造业制定并颁布“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该蓝图无疑推动了“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项目的成功,飞机制造行业通过搭建网络化社会,实时共享科研成果,及时得知科研瓶颈,让该行业各个部门实现了快速交流,缩短了项目研究时间,节省了成本。

2.2定然会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产品

我国素有世界做大工厂之称,毫无疑问,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伴随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瓶颈,若无法与时俱进,加快转型步伐,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战略,那么必然只能被时代淘汰。由此可见,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走出难关的必然选择。而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则是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战略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着重开展科研项目活動,而“关键基础件及通用部件优化项目”是我国十一五推出的课堂之一。在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我国摒弃传统管理方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试验资源等,搭建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等体系,完善了沟通机制,试图让国产零部件朝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促使国产零部件行业不断冲破瓶颈,成功搭建和完善了高效率、低投入的生产机制,该举措无疑为我国零部件行业实现转型,打造优良口碑推波助澜。

2.3朝自我调适、自我预测方向发展

在“工业4.0”时代,我国唯有打造和完善自我调适、自我预测、自我保养的工业乌托邦,才可在这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让中国制造业稳步发展。换言而之,我国必须要制定完备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并形成监控机制、管理机制、修复机制,逐渐搭建一个智能工厂的模型,让中国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汽车制造行业,我国为了提高竞争力,大力开展科研项目,其中在“运用横向稳定杆棒料生产汽车自动化系统”的项目研究中,我国汽车行业率先打造了一套完备的调适、预测方案,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汽车制造业不仅可通过监测明确项目存在的问题,智能调适;还可实时预测风险大小,这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的成功几率。

2.4项目管理软件朝系统化、多元化趋势发展

在数字社会,网络科技及软件工程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促使科研项目管理朝系统化、多元化趋势发展。而项目管理软件(PMS)的开发与运用加强了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在未来,我国因“工业4.0”的深入定然会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软件,在推进科研项目的同时,会合理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项目运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完善。

3总结

我国必须要把握“工业4.0”带来的机遇,并且以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学习榜样,探究符合中国制造业特点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案。近几年,我国制造业纷纷转战革新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果,可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较好的,若能够打破现阶段的瓶颈,放大优势,定然能够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参考文献:

[1]罗文.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工业经济论坛杂志,2014(7):180.

[2]齐志平.德国工业4.0制造业的未来[J].决策,2013(9):121.

[3]缪其浩.工业4.0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科学,2014(7):49.

作者简介:

王芳(1976.04—),女,汉,天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大项目主管,助理工程师,硕士,科研项目管理。

作者:王芳

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构建

[摘    要] 从当前我国大学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如何在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保持资产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大学资产管理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本文从构建“互联网+”背景下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构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分别从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指标设计、信息化服务组织、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40

0      前    言

随着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综合化等趋势日益加深,我国大学资产采购和管理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从近年一些大学资产管理情况来看,大学资产管理的质量还存在严重的问题。当前,随着“双一流”建设和“互联网+”逐步深入,大学综合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大学资产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大学资产管理的大课题和新课题。

1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要着力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在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的作用,构建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大学资产管理和现代大学治理水平就显得意义重大。

1.1   有利于大学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的职能也变得日渐丰富。作为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的特殊机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资产管理涉及到大学各项职能的发挥,为大学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基础支撑调节。在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中,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需求,实际上也是一个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突出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要通过资产管理信息体系调动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通过资产管理信息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维护好师生的根本利益。

1.2   有利于大学教育管理日趋科学化

在大学大众化的进程中,各个大学的规模也日趋庞大。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学管理的难度、复杂性也逐步加大。在大學资产信息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各项资产信息的质量服务和诊断,为大学和大学资产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一些社会机构对大学资产管理的服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密切联系着大学未来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大学资产管理和大学的运转。通过这些服务,大学要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和师生对大学发展的期望,办师生满意的教育。从大学内部发展来看,“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能使大学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和检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1.3   有利于大学资产管理质量提升

构建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其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大学在教育科研方面的质量,从而指引大学资产效益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合理科学的大学资产管理服务体系将会全方位收集和处理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通过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形成一个诊断意见,实现资产管理质量的飞跃,最终促进大学办学质量的提升[2]。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是资产管理质量提升的前提,其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促进资产管理服务的整体提升。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现实困境

当前,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一些大学也在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机制不健全,服务标准不科学、服务质量提升不完善等问题。具体来看,当前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2.1   看重社会价值而忽视资产自身效益价值

一直以来,在大学资产管理服务和办学水平的价值取向上,一些大学出现功利主义倾向,在大学的资产管理过程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忽视了每一个资产的个体价值。导致大学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挥的矛盾,对资产的个性化管理缺乏关注,进而忽视了对资产全面发挥效益的过程监督和管理,最终导致资产管理效益发挥不充分。

2.2   看重当下结果而忽视资产管理长远发展

从大学资产管理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上来看,服务体系是为了对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的现在时进行诊断,并为资产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然而,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在实施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之后,往往只针对当时的情况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缺乏解决大学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长远规划,或者大学在发展策略制定和设计中能注意到对相关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战略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容易执行不彻底,不能深层次的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根治。体系构建的定位要由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资产管理信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这个作用的表现是间接和隐性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

2.3   看重设施条件建设而忽视资产管理服务质量

在当前一些资产管理服务体系的设计中,由于学校主管部门的主导,服务相关组织者既是组织中的裁判员,也是组织中的运动员。这一身份,导致服务过程中出现资产管理结果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在服务内容的设定上,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可能更容易看到的是大学的基础设施、科研设备、教育科研条件等外在的条件建设,而对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条件上的软实力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服务,某种程度上,存在过分看重定量服务而忽视定性服务的倾向,这也造成资产管理导向的日趋“物质化”。资产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方式要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由于在大学资产管理服务上现代化手段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构建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

3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

如果把大学的资产管理服务比如成大学的产品生产环节,对于这一环节的质量要求就是关键点。从大学资产管理服务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构建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大学资产管理状态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大学实际情况、符合资产管理改革精神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在具体的监管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资产管理信息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智慧化服务方式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的开放性;在服务活动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师生充分表达个性,鼓励师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同程度参与到不同的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之中。为更好地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关键要把握好如下几个环节。

3.1   做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随着21世纪我国大学资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资产管理服务体系理论和方法的日趋完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问题将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化趋势的深入,大学资产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应该体现出定性与定量监管的结合,要体现出资产管理的学与教以及大学有关部门的管理结合。各大学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化服务体系工作,紧密结合大学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以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目标为牵引,充分发挥大学教育资源优势,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大学资产管理信息的过程监控,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社会、教师和学生对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的满意度,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见图1)。

3.2   健全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指标设计

在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指标设计上,要进一步确立“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化服务体系标准和目标导向。“互联网+”背景下的指标体系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应该从大学办学水平提升的几个大的维度着手,系统设计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标准。在宏观层面的指标设计上,要从大学的长远发展的定位来看,要注重从大学的特色出发,理清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的发展思路,找准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的发展定位。内部层面的指标设计上,抓好大学资产管理立足的学科专业特色,确立分类指导,重心下移的原则。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学科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标准,要以信息体系建设为核心,发挥大学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学科专业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最后形成系统的资产管理监管标准,达到大学科研教育需求的标准。

3.3   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关系到大学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终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保障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从而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然而,由于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提高者是大学中的人,受到管理者在价值取向、爱憎喜好、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个人思维的定式而造成的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形成制度化、科学化的服务管理体系。

3.4   形成动态的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反馈机制

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要始终贯穿大学办学水平提升的全过程。探索构建与大学办学水平相符合的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监控体系,就要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资产管理服务。要以大学自身为主,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吸收社会、师生意见,建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信息系统,对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的全过程实现监控,并采集相关信息,形成动态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学生、教师、社会、大学对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质量监控反馈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资产管理智慧化服务体系应该树立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充分发挥大学资产管理在人才培养和科學研究上的作用,使资产管理成为大学的内涵发展“牵引机”,大学学科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筱芸,林先津.项目管理系统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

[2]汤敏洁,蒲芳,沈秋仙,等.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3]张军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讨——以清华大学国资管理系统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

[4]赵伟.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

[5]张继霞,赵睿英,高培峰,等.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

作者:马利凯 王丹红

上一篇:推进协商民主建设论文下一篇: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