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专业图书馆已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地。因此以加强专业图书馆对文献资料和科研项目情报的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创新、提高情报利用率为目的,使科研项目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促进项目成果的顺利产生,为科研项目研发及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渔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渔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论文 篇1:

浅析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基本运行费,还是科研项目费都存在这样的窘境。在目前科研院所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打破现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是推进单位稳中求进的关键。文章以S研究所为例,分析了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探讨了提高财力保障的措施。以期找到适合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科研院所;财力保障;开源节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2018年8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 ,为公益性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机遇。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益性科研院所应通过对财力保障自我“体检”,抓住改革契机,有的放矢,破解单位财力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红利,让这些创新“粮草”、科研“礼包”,转换成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我国正在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但对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基本不变。201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其中,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性科研院所承担基础和应用性科研等基本公益服务,其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拨款,一部分来源于单位经营所得,主要由单位基本运行费和科研纵向项目经费、横向项目经费构成。

近年,科研院所项目来源趋于多元化,承担着公益性调查任务、基础科学研究、竞争性科研项目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以S研究所为例,S所是一家从事海洋、渔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其所在省份,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这两年强调“放管服”:改革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优化了预算编制科目;扩大了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拓宽了项目直接费用列支范围;改进了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放宽了管理横向委托项目经费自主权;强化了成果转化激励等。这些政策旨在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资金使用“松绑”。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面临的困境

公益科研院所所面临的财力保障困境,主要来自于基本运行经费不足以及科研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两个方面。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或者是“紧平衡”。

(一)基本运行费缺口大

1. 基本运行财政保障率低

公益性科研院所只依靠財政供给这一单一来源,无法保证单位正常运转,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S所为例,财政对基本运行的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不足资金需求总量的10%;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单位的单项核定项目总经费仅几万元,还在每年持续压减中。

2. 基本运行费使用效率低

因制度约束不到位、强化单位资金规范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基本运行费的使用效率。如科研院所仍保留的公车(业务用车),运行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制度的有效约束远不如机关单位,用车申请流于形式,未严格规范管理,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的浪费。

(二)科研业务经费保障难

1. 科研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

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锅饭”心态依然存在,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不相关,且个别有资历的老科研人员自感“荣誉”已满,而年轻同志受限于职称、资历等因素,申报项目难,导致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经费则不足。

2.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充分

首先,项目申报存在个别目的不纯,为职称评审、奖项申报等荣誉,即使得到立项,因对项目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中过于随意、偏离预算,缺少规划、行成浪费,易造成科研成果无产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等。

其次,项目结余经费未充分利用。根据新政策要求,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可留于课题组,或由单位统一管理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目前这部分经费与日俱增,但大多科研单位,未对其加以重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受限

首先,项目资金使用中,因种种特殊情况,还不能完全按“放管服”政策细化执行,如S研究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任务,项目不允许编制间接费用,扩大间接费用的比例更无从谈起。且“三公”经费使用也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统计上报,受零增长约束,使科研的出国研学等受限,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科研资金使用还难在“钱要用时没有,钱有了来不及花”的尴尬。当年申报的项目,要求自立项则开始实施,支出必然也随之发生,但财政经费下拨要经层层审批、公示等环节,项目从申报到资金下达时限较长,尤其是实行了资金国库支付后,要求专款专用,项目使用中收支一一对应。当项目实施按下了“启动键”,却遭遇了资金难到位的“没钱花”,相对应的是年底当项目资金下达时,往往却错过了项目实施的“黄金期”,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将当年的经费使用到位,各科研单位自然又遭遇了“钱花不完”的苦衷。这种人为造成的资金使用“难”,与研究的客观连续性或季节性相悖。

(三)收入增长乏力

1. 盘活现有存量力度不够

盘活存量也是增加财力保障的途径之一,但存在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充分利用出租等手段来为单位争取收益;科研仪器仍存在共享难,也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单位带来资金收入;项目结余资金未得到充分使用等。

2. 纵向收入保障停滞不前

纵向收入新的增长点开拓不够。主要是受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约束以及单位自身对创新奖励不够细化等因素影响,传统科研优势发挥不足,科研单位在机遇面前,缺乏挖掘、创新精神,新的增长点仍待开拓。

3. 横向收入增长缓慢

科研人员大多忙于日常科研工作,对形成的科研成果缺少归纳总结,导致对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产业技术成果凝练较慢、较少,进而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转化和推广,难以及时为单位带来收益。另一原因是,部分公益性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还处于自筑的 “围墙”内,对社会需求缺少了解,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点”相脱节,对接、融入开放市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发展理念、形式不够,未实现产研充分融合。

三、提高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对策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出现的财力保障困境,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出提高财力保障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开源,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总量

1. 最大化争取财政保障,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首先,利用体制改革和新政出台契机,吃透政策、多方努力,最大化争取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提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降低自有资金“养兵”压力,筑牢“有钱养兵”的基础。

其次,最大限度争取财政项目拨款,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平台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类修购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财政稳定支持,既能提升单位软、硬件实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 完善机制,积极寻找新的资金增长点

一是通过增加横向服务,为单位争取创收。以S 研究所为例,如可以通过成立鱼虾病检测门诊部,让实验室检测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增加单位横向收益;也可以利用沿海渔业资源补偿契机,增加鱼苗培育量,参与海洋增殖放流项目投标,为单位增加創收等。

二是通过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形式,争取项目经费。联合申报既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增加了项目的推广性。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共同参与,增加了资金的配套投入;另一方面,这些成果或产出,由于前期由企业共同参与,得到了同步验证和认可,容易使市场产生信赖,增强了投资者的收益信心,为推广打下市场基础。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分组,组建临时课题组,再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绩效鼓励机制,同时完善间接费用绩效奖励和成果转化绩效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通过“各显神通”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四是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反馈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争取承担的公益性科研任务,能结合公益院所的财政保障率,适当考虑调动科研单位积极性等因素,安排公益性项目的间接费用等,让经费在增长的同时,更具自主性,更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

3. 服务基层,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转化应用,因此要重视成果和转化的关系,形成围绕转化搞科研、利用转化促科研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地实现成果转化收益。以S研究所为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承担编制资源保护及补偿方案、渔具网具鉴定技术等政府购买服务等,既满足基层需求、帮助排忧解难,又通过成果转化,带来收入,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4.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用好结余资金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对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同样重要。为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将现有优势存量固定资产开发转化,如资产出租、仪器共享等。充分利用好项目结余经费,既可以给予青年科技人员“第一桶金”,让他们放心起步,又可满足单位发展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的需要,摆脱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大大降低了前沿探索压力。

(二)节流,努力提质增效

1. 做好资金的统筹调控,优化支出结构

从资源配置入手,做好资金的统筹协调。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财力资源,建立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经费管理体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现有资金来源结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从保平稳出发,处理好基本运行收支和单位总收支的关系;二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从资金统筹的角度,处理好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关系,在项目养单位和单位养项目间寻找平衡点。

2. 切实加强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加强资金监管,该花的花,能省的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各项支出的量化绩效考核,避免资源使用效率低和不必要的浪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单位经济运行可持续。

3.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提高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承担课题的基础工作,助推了科研工作也节约了聘请临时劳务人员的开支;另外,科研单位因为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限制,仪器设备不管从先进程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高等院校,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能弥补科研院所因财力不足无法购置满足需要设备的不足。

四、结语

作为公益科研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其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虽普遍存在,但通过我们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盘活内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努力,这一现状势必会从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财力一旦得到提升,也将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政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年青.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21):54-55.

[2]袁敏,夏凯丽.科技经费改革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9-21.

[3]刘蓉蓉,张江丽,石明桢,熊明民.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作者:丁尧尧

渔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论文 篇2:

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的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专业图书馆已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地。因此以加强专业图书馆对文献资料和科研项目情报的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创新、提高情报利用率为目的,使科研项目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促进项目成果的顺利产生,为科研项目研发及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专业图书馆;科技情报管理;项目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27

图书馆,作为一个交流各类信息资源的服务机构,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各大科研院所设置的图书馆,往往与所在单位的信息中心一体化,根据其性质不同,均划分为专业图书馆。这是一个依靠专业人才,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保存、提供信息资料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模式,其目的是针对所在单位的专业信息需求,提供国内外的科技文献,为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加强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的管理,有利于科研决策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制定和开展。

1 管理目的

1.1 开发文献资料研究,为本单位日常科研工作服务

随着科技情报的需求增加,专业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就是将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料,通过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并创造成为情报,并让其所产生的情报知识得以获取利用。作为国家创新生产的主体,科研院所是情报知识生产、情报知识创新的重要研发场所,同时也是交流与传播情报的主要环境。

因此对馆藏文献资料的开发需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内部调研,判断本单位发展方向所需情报,听取专家分析建议,制订科技情报内容,并整理馆藏或传递给相应岗位的科研人员。第二,加强与外部情报来源中心的交流,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增强情报分析的能力,提高获取情报的效率,以馆藏情报的数量和准确性来增加专业图书馆实用性的价值。第三,根据现有的情报知识再次进行创新应用。

1.2 开发科技情报信息研究,为本单位科研决策服务

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標不能凭空而论,这些是需要决策部门通过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评估后,以真实的科技情报来引导、检测、指挥、调节科学研究工作,从而最终明确科研目标。同时,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分析和国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影响力,以科学、可靠的依据来支撑科研决策。

2 管理分类

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门学科技术,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资料收集起来,建立资料库和检索系统,以便于查看使用;另一方面是把这些资料活化、激活了以后变成情报,这就需要分析、研究(如图1所示)。因此,对于专业图书馆而言,科技情报的管理是集目的性、系统性、深入性、专业性、及时性于一体的管理工作。

图1 专业图书馆对于情报管理的分类

2.1 馆藏文献及日常情报管理

专业图书馆是一个专门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部门机构,利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并付出大量复杂的科学劳动来满足科研生产对科技情报和文献资料的需求。这一管理周期相对较长,因为各大科研院所的专业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政府政策实施的发展方向、行业内技术的发展提升等方面,馆内情报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收集整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有帮助的情报资料,并加以分析,最终传递交换或归档储存,形成各自馆藏的科研资料并加以利用。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文献资料是科技情报的基础来源,科技情报则是文献资料的活化应用,这就是一个科技知识从量化到质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

2.2 科研项目情报管理

众所周知,PMBOK把项目管理分为了五大过程组和九大知识领域。实际上,在一个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的过程中,科技情报管理是能够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的,并且在整个科研生产项目信息化管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见表1。

2.2.1 科研项目需求识别

专业图书馆自建立之初,就应长期与外界情报机构或科研院所的信息中心等保持沟通联系,以奠定科研项目在立项之前就能有一定的项目专业情报基础。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馆内情报人员应及时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迅速识别判断出项目所需情报资料,并协同项目科研人员进行立项调查、市场调研、反复产品构思、深入可行性分析,最终以书面形式向机构领导提交《立项调查报告》和《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最终进行申请立项。

2.2.2 科研项目情报分析

科研项目立项之后,对于项目情报的分析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什么项目,总会有风险存在。所以,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规避风险或将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而项目情报的分析则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提前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研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防范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系统,这些都需要馆内情报人员根据大量收集整理而成的情报资料,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之后,提出符合该科研项目的风险规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因此,专业图书馆会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组织项目相关人员收集项目干系人的需求文件,制订需求管理计划,列出需求跟踪矩阵,界定项目范围,还要与其他信息中心进行项目系统科技信息交流,以及时接收并掌握此项目中国内外的最新科学理论和技术动态,并协调项目系统文献信息刊物的编译工作,预见项目在实施工程中可能面临或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分类存档,建立系统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体制。

2.2.3 科研项目技术分析

科研项目一旦开始执行,实施过程是需要严格按照计划定制的阶段来进行。这是一个占用大量资源的阶段,因此专业图书馆在之前的项目计划中所创建的需求管理计划,科研项目人员在项目的进程中会制定详细的工作包分解图,而馆内情报人员则会根据分解后的甘特图进度来配合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对于项目进度上的协作组织工作、技术标准的分析工作和项目业务日常的辅导工作。

2.2.4 科研项目情报反馈

众所周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因此,针对科研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报具有临时性和通用性的特点,专业图书馆在科研项目中可按技术类别或功能不同的子项目进行情报管理工作。情报人员则需组织项目专家阶段性验收,征求科研人员工作中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修正改进科研项目情报质量,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2.2.5 科研项目情报归档

项目的收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专业图书馆会根据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档、技术资料等进行整理与编辑,归纳总结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教训的记录,协同项目管理人员编制《项目工程总结报告》,交由项目项目管理者和领导部门,同时开展科研项目信息理论创新,用现代化手段的研究,整理存档,以供后续查看使用。

3 结 语

情报管理是一个横向变化、纵向深化的系统。而科研院所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的管理,基于对专业信息的要求,应该对本单位的项目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總结,并归纳总结出自己的项目阶段化管理方法。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科研院所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范围,在发展其核心项目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也需要及时收集、整理、保管、交流。应重视外部环境对专业图书馆管理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内部环境对信息质量的控制和科研人员的反馈,只有做到这一点,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的管理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短期与民期、动态与静态、自身领域与相关领域、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系统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堵海燕.专业图书馆服务新探——从中国地质图书馆信息服务谈起[J].图书馆论坛,2006(26):15-17.

[2]王群,吕东.信息时代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

[3]冯建周.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述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9).

[4]叶菁.浅谈科研单位图书馆为科研生产服务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3(3).

[5]刘晓辉.专业图书馆图像馆员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6).

[6]杨晓玉.高校专业图书馆的协作与协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7]陈莉.专业图书馆青年馆员的培训与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9).

[8]王莹.浅谈专业图书馆管理——就控制与推进系统事业部图书馆谈[J].图书情报工作,2009(z1).

[9]董娟,陆军,李秀珍.水产专业图书馆的管理和情报服务工作[J].现代渔业信息,2002(7).

[10]张格丽,周带娣.强化专业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实践与探讨[J].图书馆,2001(3).

作者:周月阳

渔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论文 篇3:

科研数据存档工作探析

摘 要:本文以海洋渔业类科研院所为例,对其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后所产生的科研数据存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据存档;科研数据;科研项目档案;数据质量;档案管理

科研数据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应当得到规范的管理。数据存档(Data Archiving)是将不再经常使用的数据,迁移到一个单独的存储介质或系统中来进行长期保存的过程。[1]

海洋和渔业类的科研院所涉及学科和专业广泛,包括海洋科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地理信息、渔业资源、水产养殖、海洋经济等等,因此其在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也是包罗万象。本文以此类科研院所作为典型案例对科研数据的存档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项目在结题验收后,其相应的立项文件、合同、技术报告、验收报告等一系列的纸质材料原件都将整理存档,而项目中产生的数据往往被忽略。数据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产出,对项目的工作、结论等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应得到规范的保存,以便后期相关科研工作的追溯查阅。

围绕科研项目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及其衍生数据为项目承担单位的重要成果,应作为无形资产妥善存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7号),对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的管理作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在原始材料存档的同时,做好科研数据存档工作。[2]

1 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包括科研数据存档在内的科研数据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制度先行、信息技术支撑、多方人员参与,才能顺利完成。美国的顶尖科研机构和管理机构,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自2003年开始,就相继制定了科研项目中科学数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在项目申请阶段就要求提交一份详细的数据管理报告。随后,各顶尖高校自2008年开始,均制定了科学数据管理的相关规定,采用了如DMP、DMP TOOL、DMP Online等开源软件来实现数据的管理,科研人员、教职工、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同时管理团队也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3]

在我国的一些重点高校,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展,一般由图书馆的“知识中心”作为牵头部门,高校的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相关院系作为数据的提供方来完成(图1),北京大学图书馆对社会研究、地球物理、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等10余个学科的科研数据不仅实现了归类存储,而且已经有序地面向社会共享(https://opendata.pku.edu.cn)。[4]

然而,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的科研院所未必有图书馆或文献中心这样的部门,同时科研数据是重要的科研成果产出,可归为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部分,结题项目数据的保存,可归为数据档案管理工作的范畴,如图2,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科研数据由各业务部门在结题时或周期性的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存档,由信息中心作技术支撑。[5]

2 数据分类和特性

海洋渔业类的科研院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较广,主要包含:水文数据、水产养殖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地理信息和遥感数据、生物基因数据、海洋渔业经济数据、调查类影像数据等,单个数据文件所占计算机的存储的空间从几KB(如数据表格)到几GB(基因序列数据)不等。[6]对于科学数据并未作出详细的保密等级分类,一般根据科研项目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处理,除委托方要求销毁的数据或机密数据外,均应存档。数据的存档与纸质原件的存档有着很大的不同,应采用妥善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7]

科研项目完成后,数据的存档和管理方式有多种:个人计算机、档案室光盘、本地NAS、专线私有云等。

表1为各存储方式表现指标的对照参考,普通光盘在妥善保存的情况下其数据可保存10年以上,如需查詢需提出申请去档案室借阅,整个过程不易监管,便利性差。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包括移动硬盘)断电的情况下数据最多保存5年,硬盘的物理特性导致其极易损坏,局域网NAS的磁盘阵列由于不断电和不间断的维护可以长期保存,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后可根据角色分配权限,并授权数据的访问和使用。专线私有云的服务器可采用多种介质存储,对于数据档案存储多采用蓝光光盘,实现大容量、低功耗的长期存储。

表1中的经济成本主要指电力、维护、人员等综合经济成本。光盘跟随项目纸质材料存档成本很低,项目组自行以磁盘存档成本会较高,且各项目组分散存储自行管理显然资源利用率更低。

近些年,涌现了阿里云、E华录、浪潮等网络资源供应商。在有资质的专业运营商的支持下建立私有云的方式存储管理数据,要比本地自行建设的成本更低,同时专线的私有云与互联网物理隔绝可保证安全性。[8]

3 科研数据管理系统信息技术部署方案

科研数据管理系统(Science Data Management System)架构图如图3所示。系统运行在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中,连接有数据库,存储介质采用蓝光存储系统,保障其长期和低成本的存储。科研人员通过本地局域网的缓存系统中转向私有云内的SDMS汇交数据,同时SDMS也提供数据目录清单查阅,用户向管理人员申请即可授权获取查阅数据。[9]

最简单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FTP服务的方式呈现,也可使用国外高校开发的开源工具如DMP(Data ManagementPlatform)或者自行研发。对于高敏感数据,可设置保密工作室、无盘工作站等手段来进行数据访问,避免数据泄露。[10]

4 科研数据存档工作的协调和推进

科研数据存档工作,需要管理部门、信息技术支持部门、科研业务部门多方参与。牵头部门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向科研业务部门解释清楚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避免误解。[11]此项工作要与科研绩效挂钩,使科研项目的结题要与数据的存档同步完成,避免科研部门的消极应付情况发生。管理部门和项目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数据在产生、流转、传输、存档的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档案管理员应转变思维,理解新时代档案的新定义。

作者:于喆 杜静 高祥刚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论文下一篇:民族环境艺术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