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提出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在列举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同时阐明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终结环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1:

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根据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分析和研究了“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方向,强调图案设计与服装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结合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二者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图案设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电脑设计

1.传统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问题在于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教学内容基本是图案设计的概述、图案的演变状况、图案的写生与变化、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造型与构图、图案的色彩等,这些都属于课程的最基础的训练,内容较陈旧,针对性不强,与时代脱节。

“图案设计”课程的开设时间基本在二年级,很多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没有涉及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及设计知之甚少,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基本没有设计到服装材料、市场流行、品牌走向等知识,对于后续服装设计课程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衔接。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改革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现今服装企业、家纺企业及相关服装图案设计企业对于图案设计人才的需求目标,在众多的服装图案设计招聘中,对于任职资格的要求有: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色彩控制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富有创意及执行力;根据品牌风格,配合产品及市场的流行,进行服装图案设计;负责辅料的选择与搭配;熟悉图案的印花、钉珠、烫钻等工艺的运用;有相关图案设计经验,熟练操作电脑(Adobe Photoshop、Core IDRAW、Adobe Illustrator及手绘板)。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可以对“图案设计”课程进行如下改革。

2.1调整教学内容

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语言,服装图案与装潢装饰图案、广告图案、视觉传达图案、建筑图案的艺术内涵是一致的,基础知识与形式美法则也有共同之处,区别在于服装图案有着特定的装饰对象、用途和工艺要求。它是针对服装、部件、配件的装饰设计。服装图案的学习可以从图案的基础知识开始,掌握设计方法、规律、技巧,逐渐结合服装,进行相关设计。

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图案的运用能为服装款式增添新的美感,不同的图案能产生不同的服装的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图案的多边形正好適应了大众的需求。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时,除了要了解品牌的风格,还要了解当季的服装流行趋势。

服装图案设计时,设计师在考虑形态、色彩、材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能够赋予图案新颖的外观,服装图案的表现手法很多,常用的有印、染、手绘、刺绣、编织、扎染、蜡染、拼接等,随着新材料与工具的开发,新的工艺也随之产生,因此,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表现技法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服装图案。

根据市场需求,电脑绘图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因此,图案设计课程中需要加入电脑软件的相关知识。

2.2调整教学方法

“图案设计”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图案课程的认识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一样,认为都是基础课,和服装设计并无联系。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作业完成,就意味着图案设计课程的学习完成了。这也反映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课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延续。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程中的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边缘纹样、角隅纹样等按照形式骨架在纸张上正确完成即可。学生在课程中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很难在图案设计中创新和突破。鉴于此,在课程讲授与任务完成中,尝试改变作业完成的形式,比如,图案的变形部分结合文化衫的设计进行,同时,利用主题性思维训练,内容有:(1)自然形态;(2)历史文化;(3)民俗文化;(4)文化艺术;(5)社会动向;(6)科学技术;(7)日常生活;(8)微观世界。可任选其一,自由发挥创新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会积极地查阅各种资料,作品完成后,进行小型展览,课程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继续延伸进行鞋子图案设计、扇子图案设计等,对于这种原创设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图案的色彩学习中,也抛开了传统纸张的限制,鼓励学生在相互在指甲上、在面部上做彩绘。

由于各省经济发展与专业人才需求、生源质量与生源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本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想法多、手工优;有的想法多、手绘差;有的想法少、手工劣;有的想法少,手工好;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律对待。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图案作品和范例,开阔学生眼界,另一方面,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服装图案流行,上课地点也会由教室转为服装市场。

2.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图案设计在课程中大多以绘画形式出现,最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还是要以成品形式结束。在课程设计时,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纸张开始,通过添加型、减少型,做一些纸张的二次设计,逐渐过渡到学生到市场上收集最新的面料、辅料(如花边、各种线迹、亮片、纽扣、拉链、珠),进行面料再造。面料再造是一项创意性很强的面料设计,它的设计原理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图案设计为基础的,是将立体构成的概念实施于材料的二次创造。从服装比赛赛事及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服装款式等的创新往往受到服装功能的约束。而面料的挖掘与再设计无疑为服装设计开拓了新的设计思路。面料再造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立体的,通过皱褶、重叠、压拓、编织、刺绣、绗缝、烫贴、打磨、镂空、抽纱等处理手法,使面料具有立体感。最后,把设计好的面料运用到服装上,很好地实现了图案设计课程与服装设计课程的衔接。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图案作品往往与市场脱节,学校做的用不上,企业要的不会做。学校方面,应为学生提高市场实践的机会。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业进行对接,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市场的调研、主题的创意性表达、设计稿的修改、成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课堂和职场的对接。

2.4加强电脑软件学习

在服装企业,电脑辅助技术几乎渗透到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借助电脑来完成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在服装设计院校,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已经成为学生最为感興趣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与传统的手绘技法相比,电脑服装设计具有高效、便捷、易于修改、显示直观等许多优点。电脑中的变形、修剪、相交、焊接、旋转等命令的灵活运用,可以产生图案的多种组合方式,以便设计师从中寻找到最佳表现形式;运用电脑可以快速完成图案的换色、上色过程,以便设计师从中找到图形与色彩的完美搭配。借助电脑进行服装面料、图案的仿真设计,能达到自然而逼真的设计效果。另外,通过电脑绘图,可以轻松自如地实现设计构想。因此,建议,开设“图案设计”课程之前,一定要先开设电脑软件课程(Adobe Photoshop、Core IDRAW、Adobe Illustrator)。

3.结束语

图案与服装有机结合,可以丰富服装的造型设计语言,增添设计的情感因素,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享受,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图案是服装设计的审美及造型设计的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专业特点,强调学生的创新型,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科]

【参考文献】

[1]陈政涵.服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山东纺织经济,2013,197(7):105-106.

[2]江智霖.服饰图案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青春岁月,2013,(9):186.

[3]金玲.“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设计[J].美与时代,2011,(9):122-124.

[4]王健.高校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新探[J].艺术教育,2007,(7):55.

作者:邢英梅等

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2: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提出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在列举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同时阐明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终结环节。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综合运用,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对所学理论深入研究、探讨所得的感悟和发现。毕业设计能够反映学生策划、设计和管理综合设计项目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毕业设计之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是正式进入服装设计领域的开始,又是未来独立工作的实战性准备,它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它在检验知识结构、强化综合素质、增强专业信心、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教学难度也越来越大了。作为在校最后一课的毕业设计,不单要完成服装教学所必需的各项具体内容,同时还要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关系入手,搭建一个便于学生发挥才能和企业找到人才的平台。因此,毕业设计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科学发展,是每一个服装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优化课程设置,回避“时间冲突”

一般说来,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安排在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先用4周时间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开题等工作,再用4周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然后用4周时间着手服装作品的制作,接着还要进行毕业作品陈列与汇演。其筹备工作、静态展示以及动态表演的彩排和演出至少需要2周时间,最后还要答辩。简单一算,留下来给学生找工作的时间至多还剩一个月。这就与学生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企业面试、岗位试用等就业时间发生了严重冲突。学生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就业中,对于毕业设计就有可能敷衍了事,出现上网抄袭论文、市场上买成衣充当毕业设计作品等现象。形成“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学校两手都想抓却又两手都不硬的尴尬局面。

“时间冲突”看似不可调和,其实学校只要树立“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的教育理念,问题就可迎刃而解。(1)将《服装陈列》和《服装表演与策划》两门课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这样,毕业作品汇演和静态展示的筹备工作,就可按教学实训的方式安排三年级的学生来实施,应届毕业生就可以节省这部分时间进行择业工作。(2)取消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和答辩程序,改为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要求是:从服装作品的选题依据、灵感来源、设计思想、制作工艺、流行分析、市场展望、进度安排、预计困难、解决对策等方面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与阐述,字数5000字左右。最后,毕业设计说明书还须在指导教师审批后才可定稿。由于毕业设计说明书涵盖了原来传统的选题、开题、论文和答辩四个环节的所有内容,因此,这种做法,可谓“一举四得”,省时省力。(3)服装作品要用电脑绘出效果图和平面图,并且要出纸样,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来制作,从市场上买成衣充数的情形即可得到彻底根治。(4)将毕业实习课并入毕业设计课之中,使毕业设计贯穿整个学年,既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时间分配,又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还能为毕业设计的调研、选题和制作带来许多方便。

这样的解决方案,求真务实,可以杜绝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中常见的假、大、虚现象,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预留了大量的时间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真正形成教学质量与就业率“双高”的良性循环。

校企合作选题,化解“经费矛盾”

以往,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是专业老师给学生指定,由于缺少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只能算是一次大作业,不太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在,由学生自主选题的作法也比较常见,由于没有事先调查和预研,在学生趋简避繁的心理和随意“拍脑袋”的行为之下,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经济成本较高,完成一个系列4至6套作品的费用大致在1000-5000元之间。面对自已的精心设计,是认真做,还是将就过,“经费矛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毕业设计的进程。

现在,学生很希望到相关的企业去完成毕业设计,为就业签约作先期铺垫,企业也愿意在实习、试用中考查、评估、培养和储备人才。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四年级学生第7学期伊始,就陆续联系好了单位,进入到“企业试用”的就业流程。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学生毕业后被留用的概率很大。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考虑社会、文化、艺术背景,又要符合企业、市场的需求。因此,可以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来制定课题,也可以由其所在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要求提出产品开发的课题。这种校企合作选题的模式,结合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具有主动性、真实性、可行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兼顾了就业需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觉得学生的毕业作品能够立即产生利润,一般都会在面料、工艺、结构、设备、人员、试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学生的“经费矛盾”在被自然化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的机会,学生还能够在企业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也可以迅速转化为企业的市场产品。

这种以毕业设计为纽带,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是一种新的校企合作形式。仅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层面上来看,它有利于科学地选题,有利于解决毕业设计经费,有利于毕业作品市场化,从而形成校、生、企三赢的局面。

强化团队指导,解除“择师困扰”

近几年来,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适时跟进,高校师资力量不充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分突出。“专业指导教师补充和培养有一个过程,而许多专业教师除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外,还有日常繁重的课堂教学及科研任务,加之指导教师学科的专长与毕业设计课题的广泛性、跨学科的交叉性等存在的客观矛盾,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精力显得不足。

在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一般是一名教师指导几名学生,指导教师要包揽选题、设计、结构、制作、搭配、展演、写作等所有环节的指导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指导教师对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专业环节的指导会比较细致和深入,而对于其不熟悉和不擅长的环节则有可能放松要求。例如:某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其作品对于结构和纸样的要求非常高,而指导教师擅长的却在服装史论和款式设计方面,因而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督导。教师指导方向的非全面性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都要突出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这就必然导致毕业设计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解除“择师困扰”,而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运用“团队指导”的方式,则可药到病除。

团队指导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学校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做毕业设计,形成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合成团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即,在学校配置专业导师的同时,企业派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工程人员配合指导,在生产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做毕业设计。(2)与学生就业去向相结合。由学生在去向单位自行聘请导师,然后向学校提交实习、试用、就业协议和毕业设计工作协议,构成专业导师与去向单位导师的协作团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在企业中完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与学生就业紧密相关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毕业设计。3)校内组团。可以将目前的单人指导改为团队指导。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不同学科的教师作为成员参加,一个团队指导多名学生。此外,根据师资状况,还可以组成多个这样的团队。这样既增加了学科的交叉,又统筹了师资,真正达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学要求。

这种类似项目管理的“团队指导”新型模式,较之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指导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学生而言,能使毕业设计的导师多元化、选题多元化、场所多元化、工具多元化;对学校而言,既可以规范化管理,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对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结 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尺,是校企联系的桥梁。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应当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团队指导为手段。相关高校应当主动修正办学理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多维拓展教学环境,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服装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东,服装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

[2]赵书阁,改进高校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对策,江苏高教,2002(3):103

作者:江汝南

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3:

从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角度谈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民族服饰资源文化丰富的地区。其多元化的服饰造型、纹样、色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作为一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挖掘其中的特色文化,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研究与探索,并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尽心尽力。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为出发点,对其中的主要内涵、研究意义、传播方式上进行浅析,对如何进行服装服饰、纹样创新设计和文化传承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民族服饰创新深入课堂,提高年轻人对服饰创新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广西;民族服饰;研究与探索;教学改革

广西作为一个有1800 万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的多民族居住地区,有着丰富、绚丽、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服饰是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深入,各高校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也在深感肩负重任。《图案设计》、《少数民族纹样设计》、《服装扎染与蜡染》等课程在地方高校中的开设比例也逐年增加。此类课程在广西高校的开设也不仅仅针对的是现代设计,而是在背靠丰富的地域文化背景条件下,依托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结合现代色彩设计、创新设计展开,从而达到创新与传承的目的。

一.问题与现状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并各居一地,南部主要以壮族、瑶族为主,北部主要以侗族、苗族为主。各个民族之间现在已经互通有无,民族服装服饰特色和风格凸显也渐不明显。笔者认为,各个民族间的技艺、纹样、色彩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也各具特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年轻人的思想进步以及时尚的冲击,年轻人对这些“老物件”、“老技艺”的认知已经越来越少,了解的渠道也趋于狭隘,可能只能够在博物馆中体会到民族地区壮丽的民族文化。作为职业院校或高校,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技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有关非遗进校园、民族文化传承讲座等一些列活动。并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有关民族文化创新设计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的课程安排及授课方法,大部分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偏向于传统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太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层面的讲授、死记硬背的应试技巧和机械重复无创新的训练,缺少具有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种应试性的教育很容易使学生丢失自主创新能力,这严重妨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并制约了对民族服饰的理论了解与实践创新,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现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二.研究背景

广西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1 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具有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和艺术审美情趣,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绝伦的民族技能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色彩等内容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世纪80 年代后,由于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化,传统服饰文化面临时代的淘洗。“脱下民族服饰,藏之箱底;换上时装,张扬入市”是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现象之一,许多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的存在仅仅保留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个别老人的身上。年轻人进入了开放时尚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受到现代文化教育的灌输与熏陶,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缺少对本族服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如何找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下适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途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而且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与探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对下一代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

借鉴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今服装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设计热点。承载着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独特个性符号,受到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的喜爱,并致力于挖掘和吸收优秀的民族服饰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渴望从中获得设计创作的灵感。因此,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创新设计研究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服装设计的老师、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怎样教,教什么,更是我们要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教会学生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不应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文化, 应该为民族的设计进行创新和发展运用,深入表达民族服饰的精神内涵,体会传承的另外一层含义,不浮于表面,通过年轻人们年轻的设计理念,结合创新设计手法,传达他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让民族文化通过这个视觉媒介得到传播。

三.研究的意义

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民族服饰造型设计、图案创新设计、工艺创新融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立足地方,灵活教学,积极渗透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地域采风与文化调研,学习老技艺,创造新设计与新工艺。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接近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服饰系统知识的理论高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特长人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产生文化归属感与传接的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西少数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常规的课程安排来说,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初步了解先从服装开始,即服装史论课程,然后到专业实践采风,再到图案设计、少数民族服装史、民间技艺实践慢慢展开。但是过度的强调服装设计专业性,定位服装设计为一个集设计、裁剪、缝纫、后期整理为一体的专业,这些流程彼此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可能会让学生忽略了民族文化创新其实也包含其中。

四.研究与探索

1.特色民族服饰文化进课堂

壮锦、绣球、侗绣、苗绣、黑衣壮服饰,瑶族服饰等,这些都是广西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文化。特色民族服饰文化是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具有独特具有高度的文化辨识度,将特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学中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好奇心与兴趣。通过对民族服装、服饰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解最原始的制作工艺,从最低的生产力水平中如何产生如此精美的服装服饰,让学生们产生思考,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如此之高的条件下,与传统工艺产生碰撞,以对比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2.民族服饰文化讲座进校园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中,而是在这一年龄段中的所有年轻人都应该对其文化进行了解。邀请非遗传承人、民族服饰文化专家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作专题讲座或民族服饰文化研讨会。民族服饰文化研讨会的举行,师生参与其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加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校外文化专家的讲座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给予新的启示,并给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提供了崭新的眼界。

3.进行专业采风与考察活动

深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服饰原生态、技艺传统的地区进行专业考察活动,其主要以见习考察、实践实习形式展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后,结合实地考察的民族特色服饰特征或纹样、色彩元素、工艺手法等内容,进行考察后的艺术创作。创作不是还原,而是需要融入更多的专业知识,对其款式造型、纹样特征、色彩搭配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再设计。通过具体调查、分析和研究,从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村落环境等方面入手,主动挖掘少数民族各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通过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出考察民族服饰的造型、结构、惯用色彩和形式特征,形成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五、结语

璀璨绚烂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的在发展,只是慢慢淡化出了人们的视野中。而最为淳朴、单纯、又民风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从一个服装设计教师或者民族服装服饰研究者的角度,需要将这美丽的民族文化不断提炼和创新,改革传播方法,让更多不了解或者想了解此类文化的年轻人学习和掌握民族服装服饰的创新方式方法,打破传统观念,适应当下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创新设计与传承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红晓.依托广西民族服饰优势,建设艺工融合的服装特色专业——以广西科技大学服装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10月15日,19期:142-144

[2]周剑.融入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的《民族服装服饰研究》教学方法[J].轻工科技, 2018年3月2日,3期:169-170+172

(廣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柳州 545000)

作者:黄国燕 邓小艳

上一篇:法律信仰教育法律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