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围绕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五段式”教育思想进行专业方向定位,结合企业紧缺的综合性服装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服装类专业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1:

民办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民办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提出了本专业建设的对策及方案。

关键词:服装设计 工程建设 对策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在高等教育行业日益竞争激烈、生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与公办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缺乏优势资源的民办三本院校,由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建设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内涵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民办三本院校必须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在各类人才需求信息中,服装行业服装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服装人才市场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研究民办三本院校服装与设计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很多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服装专门人才”,显而易见,这种目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人才的层次模糊不清,“专门人才”是个模糊的概念,让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设置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制定适应的课程标准;二是培养的人才类型模糊不清,是理论型的、应用型,还是复合型,是通才还是专才,目标不明确;三是专业设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有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迫使许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得不放弃服装行业,而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相关的工作,工作压力大,工作不适应等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影响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生源。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养的学生能力很弱

三本院校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是三本院校是近几年才建立的新类型高等院校,没有办学的实践经验,大多数三本院校一味模仿公办的一本、二本院校,使得专业内涵模糊,课程内容庞杂,许多院校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服装专业课程的取舍不当,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杂乱无序,没有形成以服装行业或区域经济为依托的特色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设置上呈现大而全的特点,并且在课程内容上没有整合,使得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了大量的重复,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服装专业的技能课、专业实践课开设不足,学校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走出校门,走入企业无从下手,觉得大学四年的时间好像学的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导致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差。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弱,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服装行业生产流程长,生产工艺复杂,并且服装企业面对的市场千变万化,加之服装产品种类繁多,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具有服装款式设计、结构与工艺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从事现代服装生产、服装设计、服装经营等工作。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作为基础。目前,许多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时分配方面,理论教学课时量大,而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太少;同时又缺乏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不能有组织、有目标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而且,学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实习经常出现“放羊”式的现象,使得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去服装企业实习,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达不到实习的效果。

(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较差

民办院校的所有专业普遍缺乏一支既能开展理论研究,又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服装专业的教师,由于服装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起步较晚,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民办院校中的服装专业教师队伍,一部分是“半道出家”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傅,这部分师资实践经验丰富,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一部分是近几年走出校门的研究生,对服装行业缺乏了解,从学校走出,又走进学校,只擅长“纸上谈兵”,也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掘,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培养的学生也只能是存在缺陷的人才。

二、对民办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

三本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参照二本院校的经验(但不能全部照搬)来确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目前,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大部分服装企业都在从加工型走向经营型,使得服装企业一直存在既能做服装设计,又能懂服装结构工艺,还能做营销策划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因此民办三本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在培养服装行业应用型人才方面下功夫,多努力。另外,各院校的的服装设与工程专业定位要有特色,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院校在科研、社会资源、行业影响力及地方经济的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上突出特定的行业背景及市场领域,强化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在服装行业的应用训练。如同样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有的可以突出服装设计,有的可以突出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设计,有的也可以突出服装市场营销与管理,这样培养的人才有利于满足服装行业的需求及服装行业的发展。

(二)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必须具有专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基本技能熟练,专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分方向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用“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上述体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分为:素质课模块、专业理论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四大部分。素质课模块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计算能力、身体素质等设置课程;专业理论课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模块包含服装专业各种课程的实训、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要适应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讨论式、倒位式、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坚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着手:第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除了加强校内实验设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外,可以采用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机构健全、设备先进的服务于服装教学、服务于社会的校办服装企业,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途径。第二,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编写实践教学教材、教学大纲、教案;建立检测职业能力的考试系统;并对实践教学老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第三,针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改进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开出高质量的服装专业实践课。第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及服装营销的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或服装行业举办的各种大赛,对表现优秀者、积极参加者进行奖励。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要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拥有服装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队伍。民办三本院校一方面应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配置优秀的师资,并公开选拔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去服装企业参加企业的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制作、服装工艺及服装市场营销策划,让教师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把实践中的体会传授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实用性。此外,还可以聘请企业的服装设计师、打板师、工艺师、营销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让他们在与学校老师共同教学中促进民办院校的教师向“双师型”转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三本院校的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其规范化。

作者:高晓霞

工程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  要 围绕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五段式”教育思想进行专业方向定位,结合企业紧缺的综合性服装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服装类专业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综合性服装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

回顾近30年来我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为辅的方式授课。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服装实时更新,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践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1]。因此,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服装专业人才,必须对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很多高校积极加强服装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以校企结合,“订单式”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然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个性化特征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枯燥的基础训练及校内实训等形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一套创新的教学改革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修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对知名服装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发现企业对“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量大,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方向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宏观统筹规划的能力[2]。随着服装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对服装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企业紧缺设计、生产、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如设计师、时尚买手、商品企划员、制版师、采购员及营销策划、陈列师等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现象,重点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致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修正专业课程设置内容。

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专业课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程(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经营与管理)、实践性教学课程。

根据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最终确定服装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服装结构制图、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学、服装史、图形图像应用(服装设计CAD、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服装专业英语、成衣款式设计。专业核心课主要有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制版CAD。这些课程是从事服装专业任意岗位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主要有设计方向课程,如服装配饰设计、成衣款式设计、手工艺设计、服装产品研发课程。工艺方向课程,如成衣跟单、服装设计软件应用、高级定制版型设计、服装工艺推板。营销方向课程,如服装品牌管理与商品策划、服装贸易实务、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店面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商品策划、服装行业概论、服装美学和心理学、服装工厂设计、服装机械原理、服装人体工程学课程。根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及营销方向,有选择地设置其选修课程。

针对上述课程的学期分布,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大一阶段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引起学生对服装设计学习的兴趣,专业课程上偏重于设计类和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大二阶段进入服装结构设计和制版工艺课程学习,设计强化类课程学习;大三阶段实施推板和工艺制作强化类课程及经营管理类课程,加强服装工艺的重点培养;大四阶段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同时,根据企业及行业专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顺序及实习实训内容。

2 进行“五段式”专业方向定位,构建服装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市场紧缺的“一专多能”的服装人才,提升时装艺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需要改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思路,主要实施“五段式”教育。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服装专业导论课程,根据个人潜力和爱好及特长,细分服装专业方向(主要为设计方向、工艺方向和经营管理三方面),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即能为自己制作两件可穿服装。在大二阶段,依托寒暑假期,学生依据服装专业方向定点进行企业岗位实习,熟悉岗位操作流程及岗位需求能力,加强理论强化学习,真正实施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能力方面,大二学生在校内模拟工厂,自己设计、制版并制作服装,参加校内大赛。大三阶段,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企业对熟练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100%预就业,真正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四阶段,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100%满意、稳定就业,无试用期,并热爱这份职业。第五阶段,学生毕业后,采用100%“售后服务”。针对学生毕业后工作中带来的困惑与专业技术问题等,始终和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永久性扶持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3 拓展艺术类课程,加强服装专业学生艺术修养

为了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突破我国服装企业缺乏优秀设计人员的局面,在服装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艺术课程的设置。纵观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多数有建筑学、美术、绘画、音乐等与艺术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拓展艺术类课程设置,通过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要求学生在选修的过程中可以多选,实行学分互换制度,有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艺术类课程设置,对于加强服装专业学生艺术修养,对于培养我国优秀的设计师有积极作用。

4 所有专业课程融入实践教学,密切联系企业,加强锻炼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专业课程都要有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依托企业培训、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如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专业设置上,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各专职教师积极探索服装与艺术设计、服装与工艺结构、服装与现代营销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特征优势,以培养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人才。

5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倾向性,进行创业与实践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倾向性,通过竞赛、创业项目竞标等模式,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可行性市场分析,选拔出相对高效可行的创业项目。借助创业扶持基金,开展创业项目研究与实施。创办模拟公司,满足设计方向、制版方向、裁剪制作方向、生产管理及营销方向实战学习及创业就业。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践能力,定期举办“我型我秀”生活装设计大赛。要求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为自己量身定制服装,展现青春、展现自我。

6 总结

通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对市场紧缺的创新型综合性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扭转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的局面,促进中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葛英颖.CDIO教育理念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6).

[2]裴霞.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技论坛,2009(2).

*基金项目:此文受2013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资金支持(基金编号:9)。

作者:张志新,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服装制版与工艺;曲梅、雷一琪,陕西国际商贸学院(712046)。

作者:张志新 曲梅 雷一琪

工程专业服装设计论文 篇3: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分析

摘要: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不仅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而且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还是落实好专业建设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我国高校最初开设服装设计专业时就将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作为了主要教学目标,并且还赢得了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是基于对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技能,以此来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十分有必要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展开研究。

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1.培养时尚的敏感性与审美能力

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既要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判断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一般来讲,审美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够快速地抓住隐含于审美目标深处的本质事物,进而能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必须做到此点才能够创造美与设计美。所以,一定要加强培养自身对附近事物的敏感性,敏感主要指人的生理或者是心理对外部事物所产生的反应。另外,作为一名设计师还应该能够通过外部的各种景观或事物,对其蕴含的形象特点、色彩情感和质地美感等产生快速反应,并基于心理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此来激发其设计灵感,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此种能力是一名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2.具备良好的理论修养与丰富的知识

服装设计的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服装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专业资料与各种类型信息的搜集积累,这主要是由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持续地学习与实践而实现的,人脑接受与存储的信息越多,有关的思维能力就越强。所以,要想解决此问题,就一定要将专业资料的搜集与积累工作落实好。然而,在学习期间,仅仅对本专业的信息资料进行积累是不可取的,虽然从服装中再生服装的设计方法比较实用,但是立足于更高的要求却可以看出,它仍然受到他人构思的制约,无法实现创新与超越。基于此,我们应该获取:大量专业以外的信息,比方说,科研成果、文化的发展形势、各类艺术作品以及不同学科中体现的艺术形态等,以此来启发其思维,从而产生更好的想法。

二、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近几年内,各大高校始终十分重视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且还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以及师资团队的构建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创新措施,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然而,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却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从而对实践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如下:

1.实践教学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由于实践教学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另外,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未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事先对服装的样式作出明确要求,千篇一律,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设计思维。基于此,既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难以将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发挥出来。

2.未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督控制体系

现如今,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中的大部分实践环节均将最终的成衣质量、实验报告等作为考核方式,然而,并未加强考核实验方法与过程,或者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对实践教学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此來充分发挥出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的管理原则

第一,全程管理原则,也就是在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此来管理不同的内容。第二,管理动力原则,采取激励.的手段,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其适当地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三,管理反馈原则,主要指采用反馈机制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防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提升管理质量。

2.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

第一,实习准备过程中的管理。此过程的管理内容主要有号召教师统一备课、构建实习方案与召开实习动员会等;(1)号召教师统一备课。教研队伍由服装专业教师构成,实习前统一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以此来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并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2)构建实习方案,以此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具体做法体现如下:校方构建实习方案,主要有实习内容、日程安排和详细要求等;实习前两个星期,向企业提交实习方案,采纳企业的建议;双方基于协商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做出决定。(3)召开实习动员会。在会上将实习方案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分组,选出一名组长,从而能够便于管理。

第二,下厂实习过程中的管理。(1)落实好同各个实习单位的协调工作,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2)指导教师深入企业展开调查。指导教师需要亲自走访学生参与实习的服装厂,掌握他们的实习情况,解决其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不足指出来。

第三,撰写实习报告期间的管理。此阶段的工作内容是确保实习报告撰写的规范性。撰写前,教师应该向学生阐述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这样可以使实习报告的内容更加全面并富有条理性。

第四,成绩评定和归纳过程的管理。此阶段的管理内容是按照管理动力原则开展评优工作;按照管理反馈原则开展评议工作。(1)评优工作。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进而构建一种激励措施。(2)评议工作。制定学生问卷调查表,以不记名的形式展开问卷调查,收集与整理反馈信息,并对其展开研究、加以概括,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构建解决策略。

四、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服装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另外,还应该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守则,并根据服装专业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实验室操作流程。制定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和开放管理细则,以此来符合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建立健全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体系。比方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下厂实习的具体情况,基于同工厂的协商针对实习生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详细规定学生的实习态度、要求与目标;除此之外,学校与工厂还应该制定信息回馈机制,工厂定期将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工作水准与实习成绩提供给学校;或者是派遣专业教师下厂,实地考察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具体表现,从而便于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

五、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内容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管理文件和质量标准。此项机制的构建是确保实践教学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另外,还要发表实践教学的有关文件,明确重点实践阶段的质量要求。

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根据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而构建的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流程,它能够随机抽样监控各个实践环节的实际情况。监控内容主要有二级服装学院的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的指导全过程以及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另外,实践教学监控体系根据实践教学流程还可以将实践教学监控机制划分成前期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监控。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员体系,从每班中选出一到两名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二级学院与指导教师的反馈。

3.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在以往开展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时,教师往往会结合学生的出勤、最终的实习报告以及成品质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然而,此种结果却常常会造成学生在实践阶段难以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不仅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而且还无法全面锻炼基本方法与技能,另外,还较易导致教师忽视实践教学。所以,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效率。考核機制加强了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进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在终极考核成绩中的占比获得了提高。除此之外,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还应该积极组织开展服装技能竞赛,或者是服装设计大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文中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了全过程管理、管理动力与管理反馈等原则,制定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并就怎样对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健全,构建了相应的要求。以期能够为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红爽,栾加双,韩春田,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96-197.

[2]周丽艳,王鸣,苗育,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丝绸,2016(2):15-17.

[3]劳越明,陈丽丽.基于市场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8.

作者:李凯

上一篇:材料实验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