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专业家具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应再停留在“修补”层面上,建立起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职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建设课程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造专业家具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论文 篇1:

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程“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开发网络课程及建立课程资源库等方面,提出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 家具设计与制造 “构成”课程 教学改革

我国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势必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具有家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新时代家具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在我国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想跟上产业形势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当改革的措施,才能将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课程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内容,是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当中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想象、审美及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对培养家具行业紧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在我国高职家具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成”课程的定位是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常安排由年轻教师负责教授。但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且对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时大多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在课堂中更侧重单纯讲解一些构成理论知识,没有将其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延伸,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一些构成原理知识,却不知道该怎样将其与今后的家具设计应用相结合。这种隔阂与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构成”课程是高校各设计类专业共同的必修基础课程,但不同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应各有侧重,如针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单体造型设计能力,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空间设计能力,针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平面设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高职院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通常是指定一名教师负责几个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课程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套用一本教材、一套教学方案和一套PPT来应对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雷同的教学模式没有与专业特点有效结合,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很难满足高职院校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生搬硬套本科教学模式。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扎实绘画和造型基础的工科生,且普遍理论理解能力较弱,对艺术形式美的感知也不够敏感,缺乏审美能力。但不少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些学生的特点,在“构成”课程教学中仍然沿用自己以前在本科教育中接触到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后让学生大量临摹一些构成手工作品,导致学生因为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难以应对大量的手工作业而对其产生畏惧甚至厌学情绪。此外,传统的手工构成作品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价值不菲的绘图工具、上色工具、绘图纸及模型制作材料等,给不少家境贫困的高职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

二、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提到的当前高职院校“构成”课程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构成”课程标准,加大教学督促力度。我们积极申报了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成立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组,组织成员对多家国内知名家具企业及兄弟高职院校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在充分了解家具行业对用人职业能力需求和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构成”授课特点的前提下,重新修订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构成”课程标准。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将原本安排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授课的“构成”课程调整为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授课。学生通过在大一学习手绘、软件及设计理论等基础课程后,在拥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再学习“构成”课程就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完成作品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构成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此外,我们要求教研室主任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实施随机听课督查,确保教师能严格按照已审定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展“构成”教学工作,杜绝教学模式单一,确保其在教學中将构成的相关知识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密切衔接。

(二)加大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一方面,适当安排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和家具设计生产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承担“构成”课程授课任务,要求新教师经常到老教师课堂上听课学习,使其更快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自身授课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教师业余时间到家具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并从家具协会、家具厂等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年轻教师家具设计与生产实践方面的能力,并要求其在“构成”教学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比例,从而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构成知识点与后续家具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与应用。

(三)立足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编纂更具有实用性的校本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构成”课程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践训练环节少,且专业设计应用方面的案例体现不多。为了加强教材的实用性,我们组织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成员编纂“构成”课程校本教材。在编写中,我们根据高职院校“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特点,舍弃了一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增加了不少需要动手操作的训练任务环节,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在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当前家具设计最前沿的优秀设计案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构成知识与这些实际案例之间的应用关系,培养其在训练实践中初步具备将构成知识运用到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能力,使其更加明确学习构成知识对自己今后专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四)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目前各院校传统的构成实践训练普遍都是让学生手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材料,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容易造成学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首先,我们在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其在大一时期就需掌握Auto CAD、3D MAX及Sketch U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在其大二时期将这些辅助设计软件创新性地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结果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品的效率,也减轻了其购买材料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设计软件在建模过程中不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意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虚拟设计的模型进一步实体化,我们还将先进的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模型制作环节中。利用3D打印机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打印出学生前期利用三维软件设计的虚拟模型,方便他们真实观摩和感受自己所设计的立体模型效果。此外,我们还将打印出的部分优秀模型作为可视化教学成果进行展出,给参展学生带来了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由于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课程都需要在两年内教授完成,导致一些课程的课时设置相对本科院校的同类课程减少了很多。就“构成”课程而言,一些本科院校常安排多达80课时,而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却仅能安排48课时。在授课课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授课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授课进度,必然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课时少的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构成”课程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以供学生课前或课后反复观摩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构成”课程的相关课件、经典案例、师生优秀构成作品、练习题及答案等一起整合成教学资源库,在学院网站建立“构成”网络课程。通过该网络课程,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随时学习构成相关知识,不仅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授课课时紧张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开展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审美、造型设计及动手能力都相对以往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和提升。我们多次将“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学生作品在全院进行展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此外,因“构成”课程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基础,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木作技藝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林业职业技能板式家具设计与组装大赛上多次取得可喜的成绩。尤值一提的是,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在参加全国“红古轩杯”新中式家具设计大赛中还获得了金奖和银奖的好成绩,其出色的造型设计能力得到家具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本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可供同行参考借鉴,但随着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家具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还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知仍需继续探索,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国家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飞.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

[2]卢浩.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3]陈惠华,陈卓,李慷,等.基于家具设计视角下中高职课程《构成设计》的教学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

[4]陈惠华.金属家具中的构成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6(3)

[5]白玉梅,于瑶.工科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学术论坛,2013(9)

【作者简介】朱玲静(1982—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

(责编 苏 洋)

作者:朱玲静 甘春霞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论文 篇2:

对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建设的梳理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应再停留在“修补”层面上,建立起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职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建设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地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服务,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构建符合家具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构筑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从而促使我们专业针对家具市场、促使毕业生适应家具市场、促使高职学生就业。本专业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源于家具企业而又服务家具企业、高于家具企业。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比例不同。如: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操作能力为主;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设计、技能和操作能力,以技术、动手能力为主;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研究、设计、技术能力为主。建设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经济建设一线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把课程建设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家具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接触企业、了解市场,积极进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使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

高职教学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家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进行建设和改革,才能达到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目的。

(一)市场调研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从市场、岗位需求调研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本专业在市场的地位,明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构建课程体系提供依据。如下图所示:

成都是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板式家具生产制造基地。这样的背景对我们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必须要坚持校企合作,把企业的需求纳入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岗位(群)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家具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与上述分析相结合,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需开设:家具造型设计、坐具设计、卧房家具设计、客厅家具设计、商业空间家具设计、板式家具结构与工艺、实木家具结构与工艺等。支撑课程需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技法、家具材料、家具制图、家具木工机械、人机工程学、传统木工技艺、中外家具史、家具生产管理、家具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需开设:室内设计、家具展示设计、图形与创意表达、传统家具鉴赏、涂装技能、家具质量检测、建筑测绘等。

(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家具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突破“用学科教育的观念和思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惯性,认真分析职业教育的特点,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构建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使专业课程与家具行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对接,这就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去家具企业,一线实习锻炼。掌握企业工厂的各个岗位和工作内容。如何熟悉岗位工作的需求,胜任岗位工作,将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清楚掌握通过教学手段展开实施,教授、传达给学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针对现实市场企业的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达到真正的企业人才需要。同时也锻炼教师,要求教师也必须是“双师型”人才。我们可以使用以课程体系建设促使教师竞争上岗的策略,这样做可以达到以下几项效果:

(1)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不断促使教师对课程内容及教学行为进行深入思考、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整个课程体系,而且根据岗位需要来设置课程,使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突显出来;

(2)通过市场、企业需求变化,激发教职员工的岗位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专业教师的岗位意识得到增强,其责任意识也随之增强,教学意识增强其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质量意识也会增强,从而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进取心;

(3)从运作机制上,有效改变“因人设课”“按课时计酬”、教师争抢课时而忽视质量等诸多弊端;

(4)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才来校担当本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本专业是以家具设计和制造为主体,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和特殊,高等职业课程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为原则建设课程体系,除了“教、学”;还有“做”,在下设的专业实训室中设立了实训实践课程环节,为了课程更好的教授和被学生吸收,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是相贯通的,在动手制造的实践课程环节上配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教授、指导制作过程,指导完成学生家具结构和工艺上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工作岗位环境的熟悉,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企业岗位,适应工作环境,对岗位工作的把握和胜任能力。

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授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也应该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练习,动手实践为主。这样做才能符合认识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达到本专业教学目的。

(三)实践教学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同时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了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围绕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除纯粹的实践课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部分通识教育类课程,都应该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课时,实训课时既要训练基本技能,又要训练专业技能和综合性技能,将实践教学环节直接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增加一系列具有家具专业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要逐步将课堂设计转向真实的产品模型,倡导学生动手制作,实践课程与市场结合,从作业设计转向实践实训,将课程中加入实训制作部分,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顶岗实习、企业产品开发制作等课程。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项专业技能比赛,展示学生的自我水平,了解行业同行状况,知己知彼,提高学生的自身技能水平、动手制作能力,凸显个人技能特长,与家具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职业意识,有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

(四)教材建设

以岗位要求为准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必然会产生许多面向特定岗位模块化的课程、项目型课程或综合型课程等新型课程。这些新型课程的出现,对教材建设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要求。针对本专业“教、学、做”的特殊需求,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并不多,所以职业院校,我们专业要鼓励教师编写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强,鲜明职教特色的教材,以满足课程改革需要,从而为人才培养积累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

建立一个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课程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应行业、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实际,是对课程体系建设成果的有效反馈与监督。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其有效途径是实现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突破以往的考试、考查的考核方法和百分制评价方式,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本专业采用动手制作过程、操作流程正确、成品制作、合格达标、学生考勤、实践动手能力等多种手段的评价方法,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的过程、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写真性,发挥课程评价对学习方法的导向作用。

三、结束语

影响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这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又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所在。通过这项建设还可以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本专业实践实训室的建设等。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同样还需要不断深化。我们将不断学习和借鉴,把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世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V1(18): 51-51.

[2]彭亮.新型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10).

[3]陆霞,穆晓霞.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的研究与创新[J]. 职业时空,2009(12).

[4]卞丽萍,宋魁彦,姜晓冰. 高等职业教育“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2003(2).

作者:刘冬燕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论文 篇3:

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服务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摘 要】本文就牡丹江区域经济的特点及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分别从实施订单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短期培训、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职教集团的成立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服务于牡丹江地区经济,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及实力的体现,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长足发展的重要建设指标,也是未来高校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牡丹江区域经济特点及人才需求现状

牡丹江市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已经形成了鲜活的木业产业集群。牡丹江市木业产业迅速隆起,目前全市有木业企业1600余家,年加工木材能力500万立方米。每年从俄罗斯进口木材近900万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之一。以木材加工园区为载体,构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协作的木业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原生纸浆、特种纸、新型人造板材、高档家具、超薄中密度板、刨花板、指接板、集成材、地板,文体用品等产业,依托本地和俄罗斯丰富的木材资源,牡丹江地区的木制品加工业正稳步健康地发展着。

牡丹江市的木业企业中、基层技术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农民工出身,由于员工素质所限,企业的管理、技术再上等级非常困难,人才结构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相关设计、管理人员异常短缺,人员缺口很大,不能满足业内人才需要,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家具设计生产企业亟待引进充实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情况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牡丹江市区,其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具有二十年办学历史,是全国率先开设该专业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位居全国领先。2014年,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立项成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科学发展原则、针对服务原则,以前瞻性为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准确合理定位,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评价监控体制,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专业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不断提升。适应市场需要,相继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服务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一)实施订单培养,为牡丹江地区家具生产产业集群量身定制人才

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在教学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诉求,施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四订”:即订培养内容、订培养标准、订培养形式、订就业方向。合作模式的建立使学院与企业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校企协深度融合的局面。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生产管理人才,黑龙江省内生源很多愿意留在家乡,就近就业,大大缓解企业“人才荒”的问题。

(二)广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渠道,企业成为学校的真实操作训练场

为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能力,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立足牡丹江,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前提,依托牡丹江周边密集的家具企业优势,创新性地把学生部分实践技能操作训练项目挪进了工厂,教学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能见识到新技术应用、技术推广方面的区域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为今后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企业同时可以高薪签下实训过程满意的学生,使其毕业后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学校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条件,做到“互惠互利”。

(三)特色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

大力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力地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更好服务牡丹江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近几年先后组织了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SYB创业培训、大亚木业(黑龙江)有限公司和吉林合龙木业有限公司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技术培训等,效果良好,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四)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近几年,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经常为牡丹江周边企业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咨询等服务,有的在重要岗位担任技术骨干。当家具企业碰到技术难题首先想到的是到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求助,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推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成立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政校企协四方联动

迎合行业人才需求,合理设置培养规格,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初衷。培育家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的品牌人才,需要职教集团全方位地进行对“家具”人才的“包装”。这里全方位“包装”,就是使人才各项指标具体化及为其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有机地联合起来,打造出的特色人才能够符合市场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多渠道服务本系统与地方木业经济,凸显社会职能。

四、小结

任何特色的形成,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特色应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独特性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就。专业特色在拥有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异质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各个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进行毕业生“推销”,并吸引潜在生源、师资以及高技术人才的有力保证。独具特色的地方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优化和拓展了系统内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服务于牡丹江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也为家具设计与制造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淑敏.木材加工行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对区域经济建设的影响[J].赤子. 2016(01).

[2]李月.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对牡丹江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J].科技展望. 2015(9).

[3]乔厦.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的研究[M],北京林业大学,2010.

[4]郑颖,杨建州.木材加工业供应链伙伴关系现状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05).

[5]张金贵等.论品牌(特色)专业与高校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5(08).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20225 审批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作者:李月

上一篇:基层供销社改革的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关系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