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论述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措施: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鼓励教学创新;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组织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1:

浅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①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要摆脱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

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以适应市场为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在这一教育目标下早已蓬勃发展,专业领域包括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多个专业。这些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开设有以素描、色彩、构成等为主的基础课,但大部分院校的这些基础课仍延续本科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在基础课训练中依旧沿用“苏派”画法,强调全因素、光影、色调等,重模仿而轻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这种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后果是使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环节上产生脱节,给后期专业课教学带来较大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该如何改革?基础课教师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才能在基础课中体现出“设计”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2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1 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陈旧

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纯绘画专业,该专业倾向于“设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需要灌输给学生的是“创意”、“创造性”而非“模仿”、“照搬”。

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课程,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多地重视学生在技法层面的学习,如基本的造型能力,画面黑白灰调子的处理等,忽视了对其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虽然一些院校已将“素描”、“色彩”课程名称改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但是教学模式仍旧沿用以写实为主的静物、石膏像、头像写生等,使学生感觉与考前班没有区别,更不知道自己所画的作业与所选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再加上高校扩招,艺术高考成为进入大学的捷径,绝大部分学生由于考前的速成训练,入学时基础较差,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审美能力,对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一片空白,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自然是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进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传统以写实为主的基础课教学使学生不明白学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和将来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这种恶性循环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就是要解决理论、观念和创造力的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其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在艺术设计基础课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教师自身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多为油画、中国画、雕塑等纯艺术专业,这些教师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等基本功自然没的说,但是由于其对设计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便会造成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

那么作为基础课教师应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了解该专业的艺术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和教学目标,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协调好基礎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以往常规的画法,重新寻找美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实际运用,而且对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更能使学生从基础课的学习中找到创造的乐趣,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基础课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根基,直接关系到专业课学习的成功与否。虽然课程名称的整合对设计专业教育自然是有利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仍是以传统绘画性的素描和色彩为主的,课程改革成了换汤不换药的表面形式,对教学改革起不到任何作用。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基于基础造型和色彩开拓思维,创造出新的造型和创意,从基础课开始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及全新的设计理念。

构成课改革也存在着与前者同样的问题。如果硬是改革那也只是在细枝末节的形式上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主导,这种思维模式要求其对原有造型充分理解,并学会对形象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最终创造出新的形象。

就目前学生情况而言,基础差,艺术专业知识面窄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在课程的结构设置方面就要循序渐进。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通过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学会运用变形、夸张、象征、解构、重构等手法,使其掌握由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的手段,也就是由基础造型向设计的转换。训练学生从新的观念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表现事物,增强观察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为今后从事设计专业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设计色彩教学实践中,将色彩构成与设计色彩相融合,首先要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与规律,认识到设计色彩是写生色彩的发展变化,是对写生色彩的概括和再创造。使其能够感受不同色彩给人心理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其次,主观设计色彩的表现,要求学生打破写实色彩的思维定式,根据色彩的原理将观察到的色彩进行概括归纳,并吸收装饰绘画或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色彩特征,设计自己画面中色彩关系的新秩序。学习设计色彩的目的是提高色彩修养,训练色彩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广泛的色彩造型意识及色彩审美趣味,为后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起到有效地衔接作用。

构成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在以往的课程中学生作业往往是以制作为主,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那么,将构成融入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中,以课题的形式,安排作业,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点、线、面,色彩及形态美。此外,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设计专业相关的作品图片,如动漫、影视广告、建筑设计等,融实例于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基础课对今后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基础课真正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并且通过这样对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够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4结语

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避免以往陈旧的基础课教学方式与专业课产生脱节现象,切实使“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真正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斌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2:

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论述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措施: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鼓励教学创新;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组织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  教学改革  措施

早在2010年,国家就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启动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申请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成有助于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模式下,进一步扩充学习资源,打破学习资源的地域限制壁垒,让教学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从而通过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实现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拟探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问题

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网络上有很多,在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包括生物化工、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多种多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又细分出不同的教学科目,可以在网上观看视频、阅读文献、下载课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打破了传统具有人数限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自由地掌握学习的时间。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制约着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发挥作用。

一是教学资源库平台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登录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进行账户的注册,有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只对校内网用户开放,在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许多平台的交互功能比较弱,无法实现即时交流,只能进行留言,学生之间讨论的问题比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的交互。

二是教学资源的质量有待提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最重要的因素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有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来了,但是缺乏优质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罗列一些课件,资源素材比较单一,没有针对教学资源库进行特定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系统性比较差,一些专业科目的教学资源并不连贯,知识点不够全面,教学知识点比较零散,相互之间关联性差,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二、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要求较高,在教师进行了基本的知识讲解之后,就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理解和消化,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与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遵循自主性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主体,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如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都缺少自主性,不能及时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依然是一种任务,导致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因此,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创新性原则。以往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坚持创新性原则,积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发展,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束缚,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实效性原则。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教育质量对于人才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职业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理论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之上,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却无法胜任相关工作的情况。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進步和发展,在开展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鼓励教学创新。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教育趋势下,还有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因循守旧,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实践,不愿意整合教育资源,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质量很难实现大幅度提升。短期来看,要想及时扭转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显然难以实现,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应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树立良好的教学创新意识。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敢于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进行质疑和改进。同时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职业教育知识,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就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来说,教师应认识到教学资源库的重要作用,并予以足够的重视,运用各种创新手段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职业学校也应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或者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活动,从外界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或者座谈的形式,促进教师接受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素质。

(二)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的时候居多,学生发表自身意见的机会较少,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掌握着课堂的进度与学习的深度。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有些专业的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学懂学会,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很少有时间关注到后进的学生。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被弱化。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借助专业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的强化,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能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基于此,教师则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角色,从专业知识的权威说教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将教学重点由重视知识性传授转变为重视智力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更能适应现代职业需要。

(三)创新教学组织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點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直处于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之下,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疲劳现象,此时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以往的教学组织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固定的地点将学生组织起来,在同一时间进行学习。专业教学资源库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专业学习资源库,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以小组学习与协同学习的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进一步释放创新能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隐性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深化课堂学习的深度,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于教学模式的研究,避免在不必要的教学工作上耗费过多的时间,这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组织模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情境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很少关注教学情境的营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移动技术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入,同时教学情境的营造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望,进而完成更加深入的主动学习。除此之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际应用,可以将教师从之前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便利,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探索和研究。在课外学习和预习中,学生可以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查找适合自己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这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积极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辉,陈仲委.基于“LTI”的异构型网络教学平台研究——以Moodle教学平台与Helix Media Library音视频资源库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2)

[2]张甜.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7)

[3]陈静.基于ARCS模型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模式的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8(11)

[4]李悦,张凤涛,王锐.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5]张艳秋,刘波,杨薪,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仪器分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绿色科技,2018(19)

[6]闫冬冬,赵旭.“互联网+”背景下微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

[7]牟凤林,王静,邓晶荣,等.基于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库的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技术》形态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2)

【作者简介】黄 锋(1968— ),男,广西武宣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李国军(1985—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作者:黄锋 李国军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3:

关于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的调查研究

摘要:针对重庆市的大部分高职高专,调查统计专业设置情况,解析其专业结构,并结合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分析重庆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建议

作者简介:赵佳佳(1985-),女,河南焦作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童秀英(1969-),女,青海西宁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心理健康。

专业结构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专业设置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衔接的状况。近年来,教育部一再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笔者收集了重庆市大部分职业院校招生计划来对其专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角度,提出了现有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一、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的现状

2009年,重庆市共有28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本次调研了24所院校,代表性较强。根据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别由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和532种专业组成。所调研的重庆市2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覆盖了所有19个专业大类、62个二级专业类和206种专业,覆盖率分别为100%、79.5%和38.7%。 为了更细致地探讨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及其合理性,以下结合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与趋势来进行分析。

(一)形成了一批与现代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

从表1可知,在调研的重庆市高职院校的206个具体专业中,计划招生人数在500人及以上的专业有23个。23个专业在206个专业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1.2%,而其计划招生人数却占了全部计划招生数的45.46%。除了制造类、土建类等传统专业外,软件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电子商务、自动化等专业很符合现代产业结构的需求。

(二)总体形成了以四个大类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

在调查的重庆市24所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中,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和土建大类的专业布点数均在60个以上。这4个专业大类占19个专业大类的21%,而四个大类专业的专业布点数为282个,是调查学校1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布点数497个的56.7%,占19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的一半以上。24所高职院校共计划招生人数41323人,位于前4位的专业大类计划招生人数合计为28398人,占全部计划招生数的68.7%(见表2),电子信息、财经、制造和土建四个大类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也占据了调查的24所高职高专院校计划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

(三)专业分布以第二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主体

在4个大类主体专业中,除制造类、土建类和部分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第二产业专业外,财经类专业和大部分电子信息类专业均属于第三产业。说明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从表3可知,在62个二级专业类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艺术设计类和汽车类等15个二级专业类的专业布点数均在15个以上,15个二级专业类仅占调研院校62个二级专业类的24.2%,但其专业布点数为341个,为497个专业布点数的68.6%。在这15个二级专业类中,有9个属于第三产业专业,第二产业专业有6个,进一步说明了重庆市高职院校有关第二产业的专业发展比较稳固,而有关第三产业的专业发展势头很好。

从专业布点数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来看(见表4),也说明了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第三产业专业主体地位很突出。

二、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重庆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面对重庆市快速变化的产业结构,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结构却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一致

2008年重庆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3%、52.8%和37.9%[2]。2008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分别是45.4%、20.6%和34.0%,而高职高专三次产业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结构分别是1.79%、34.70%和63.51%,与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以及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工业发展持续迅猛,第二产业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到2008年其增加值比重已接近50%,但由于该产业对技术和资本要求比其他产业要多,因此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尤其显著,人才吸纳也变得有限。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值比重逐步超过第一产业并持续上升。随着与第三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第三产业将会不断吸纳第一、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主力军地位将日益凸显[3]。

(二)总体上专业设置与在校生总数偏少

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门类覆盖面较广,但专业总数明显偏少,仅为206个,与全国532个专业相比,只占其比例的38.7%,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专业种数,从而扩宽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的发展空间。 高职高专在校生总数偏少,总计41323人,与普通本科279994人相比,仅占14.8%,与国家提出的二者相互持平的水平尚有巨大的差距,说明高职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一些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重复设置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个专业大类中,只有电子信息、财经、制造、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法律七大类的计划招生人数比例超过了专业布点数比例,其中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三大类平均招生人数过百。表明这些专业大类的专业集中在较少的高职院校,重复设置较少。而其余的专业大类重复设置过多,平均每个专业招生人数也应证了这一结论。

从表5可以看出,在62个二级专业类中招生规模位于前20位的二级类专业,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财务会计类、土建施工类、护理类等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比例超过了专业布点数比例,重复率较低,其余的二级专业类则重复率较高,平均专业计划招生量也较少。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有关机械制造、医疗卫生、护理、法律等一些公益性或基础性产业的专业设置比较集中,其它一些专业在设置上具有重复性。

(四)部分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调查显示,有几所学校办学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是专业特色很明显,只针对一个或两个大个大类来进行专业设置。这有利于特色专业的发展,并有利于加大专业内涵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作用也会更加突出。目前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市场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然而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跨越了较多的专业大类,导致专业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在所调查的24所院校中,专业设置在20个以上的学校有13所,共有395个专业,专业设置最多的学校有51个专业,最少的有22个专业。在这13所学校中,跨越专业大类数最多的学校有10个大类,最少的有5个大类,多数院校所跨越的专业大类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多数院校跨越的专业大类较多,专业设置缺乏特色。除此之外,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校虽然专业数不足20个,但是却仍然跨越了较多的大类,这样不仅会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而且会导致专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造成资源浪费,从而不利于学校教学与管理。

从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24所院校中有1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市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7个市级教改试点专业,6个市级示范专业,6个市级特色专业,总计56个。这些专业主要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等大类上,覆盖面并不广。其中,市级教改试点专业最多,分布在7所院校,而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最少,只有2所。这些专业虽然加强了院校的办学竞争力,产生了示范效应,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数量的限制,集团效应不够明显,特色不够突出。

三、对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体系逐步健全,专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为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其专业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因素。因此,进一步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一)保持与巩固农业基础性产业以及工业支柱性产业的专业比重

目前,重庆市的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第一产业是关乎人民温饱的基础性产业,“民以食为天”,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第二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第三产业是后劲十足的主力军产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日益显现。随着重庆市对三大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大发展非农产业,拉长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价值链,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相关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的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所以要保持工业支柱性产业的专业比重[4]。

(二)大力发展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专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工业化、现代化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却能够使重庆市的人口优势得以发挥,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吸纳。不仅在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改善重庆市以往的重化工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这就要求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矿产、化工等优势专业基础上,支持纺织、服装、食品、农副产品、商贸、社区服务等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专业的发展。“要从调整商业业态和结构入手,重点发展连锁商业和餐饮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高的就业弹性促进就业增长。同时还可以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找到可以用劳动密集替代的区段、工序,这样既可以实现技术进步又能解决就业。”[5]不难看出,产业—专业—就业是彼此紧密联系的,而专业起到了联系产业和就业的纽带作用,所以大力发展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的必然选择。

(三)加大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

高职高专之所以会出现专业设置重复、结构失衡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专业管理规范尚未形成有关。对学校专业设置进行合理化的规范管理,无疑会对专业建设的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从国家到地方成立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导小组,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专业设置管理的方针政策,并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加大对专业设置的研究,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信息,从而对高职院校的总体专业设置进行规范指导[6]。

(四)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良好的专业结构应当是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远景规划相协调。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把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职业结构和企业岗位结构变化的新动向,随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及专业内涵,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门类上符合社会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效,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质、规格上满足当前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人才的需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7]。

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灵活的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校需要认真分析,以地方经济为依托,认清这些依托与本校专业设置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必须与各行业间建立恰当的联系,适当沟通,才能使这种内在联系具有现实性。一所学校在明确了自身的行业依托后就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它,努力拓展学校的专业设置领域[8]。

(五)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群的建设

特色专业是指行业背景好,具有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管理规范,教改成果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良好的专业,在同类和相近专业领域中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打造以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并形成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不仅对重庆市整体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高职院校办学影响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也是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选择一批条件较好,面向全市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的紧缺专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二是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现有专业的优势,通过改革,合理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根据全市现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布局、专业布局和产业布局,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特色专业群;四要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整体的特色专业群网[9]。

参考文献:

[1]张文雯,曹晔.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9(2):64-68,81.

[2]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channelid=4 362&record=10.

[3][4][5]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EB/OL].http://news.hexun.com/2009-07-07/119392790.html.

[6]高建立.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4.

[7]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以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高教探索,2008(3):100-102.

[8]储朝晖.走出高职专业设置的围城[J].教育与职业,2008(10):62-63.

[9]董新伟,杨为群.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葛力力

作者:赵佳佳 童秀英

上一篇:历史民族精神教育弘扬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