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完善论文

2022-04-20

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较难理解的学科,学起来不轻松,尤其是数学学得不怎么好的学生就明显缺乏了学好的自信心,学习方法也不科学。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实现各学科的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完善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完善论文 篇1:

论完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摘要:物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观察和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是决定物理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必将对学生未来志向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它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学生们身边;在学习中,学生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兴趣是最好的药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现在八、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均在13、14岁左右,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八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大都对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天上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地上的汽车、火车,水中的潜水艇,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等等,无不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不稳定的好胜心诱使他们萌发想当科学家、工程师的理想。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也是它的最大生命力之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与实践结合,与“热点的时事”相联系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可以出一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比如:在2004年3月末四月初,在南海区的丹灶西樵金沙等地,分别随着暴雨降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冰雹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便用物理课上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例如:在夏天,通常吹南风,冬天,吹北风,为什么?这样通过一道例题便将物理与地理学科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大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答对教师的问题,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而物理教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现在我们每进入一个新的章节,都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每个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预习。

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我们可以创设压缩引火实验情景,学生会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课堂教学,给学生思考空间

向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往往有学生反映:上课时教师所讲的概念、定律和例题都能听懂,可自己完成作业或考试时则对好些题目束手无策。这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无关系。复习时,教师对公式进行详细的讲解、推理、证明,又把审题、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以至题型拓展、归类等通通包办,学生的任务就只是记忆、储存。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思维能力不能提高,而且养成依赖教师的惰性习惯,甚至没有教师点拨就无法解题。这简直是“教”和“学”的悲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 放开手,让学生参加实践

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力发展的今天,有的教学课件做得相当逼真,其智能化、拟人化程度都很高,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教师应注意的是教学课件再好、再“真实”,其作用只能是辅助教学,既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课,也不能只看课件的演示或进行计算机模拟练习而不去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尤其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实验的实际操作恰好能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训练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正是计算机模拟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不可实现的。教师需要注意:并非凡是演示实验都改为随堂实验效果才会好,演示实验仍有它的作用,而且有的实验由于条件所限只能由教师操作,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提高学生实践的技能。

4. 要攻难克易,培养学生的耐心

华罗庚曾对青年学生说过,妨碍人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原因的两方面:一是怕难,二是忽略容易。怕难的人思维方式是碰到困难问题绕道而行,不愿意进行独创性的思考,不愿意开动脑筋。还有一种人,把问题看得很容易,许多问题自认为不需要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这就丧失了许多深思熟虑地思考问题的良机,也丧失了许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机遇。为了克服以上两种妨碍和影响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和发展的障碍(下转第23页)(上接第8页)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思想中树立“攻难克易”的意识,并在实践中强化攻难克易的训练。在攻难方面,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智能价值高的难题来做、来思考,既能培养战胜困难的韧性和顽强意志的心理品质,又通过给自己施加一些高智能负荷,开发自身心智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要不断地培养和训练攻克难关的思维品质,而且要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克服容易的思维品质。美国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在克服容易的问题上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在他看来,教师指定的作业,有些一看就懂,完全可以不做。但他还是一道一道地把它做完。为什么呢?他认为“先养成这个习惯,尔后才能体会出熟能生巧的奥秘。”他的经验关键在于“熟能生巧”四个字,也就是在解决大量容易问题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规律、特点、共性或发现其中的捷径,这一过程也就是提高和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5. 常复习,学会归纳总结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表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对每一个章节,学生经过实验实践探究和课堂理论学习,我们要及时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得数据、所感的体会,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以及思维加工,从而进行总结,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像、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物理现象的千变万化是有其规律的,只有找到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就可以理解其事物变化的原因。而物理记忆以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物理变化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理解越透彻,记忆越牢固。例如: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可以归纳为:(1)电路要闭合;(2)是部分导体;(3)一定切割磁感应线。又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教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仅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该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第三中学 535300)

作者:刘日钦

初中物理教学完善论文 篇2:

完善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较难理解的学科,学起来不轻松,尤其是数学学得不怎么好的学生就明显缺乏了学好的自信心,学习方法也不科学。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实现各学科的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能力。

一、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

平时,我们可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上的一些内心想法,分析造成一部分学困生学习障碍的主观原因。如思想上有否放松,对物理学习有否恐惧心里,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明显不如其他学科等。针对不同情况,我们应给予正确的指导,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

同时,作为教师,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调整学生学习中的某些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可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认识世界,让学生逐步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以便从主观上重视物理学科的学习。

二、注重分层教学与指导

我们不能认为学习是统一,共性的活动,当然教学与指导也不能模式化,我们应充分关注到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包括学习方法,习惯,态度与品质。由于班内学生基础差异比较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等方面都应从教学内容与要求、教法、实验的设计和教学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适应,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密度”实验时,基础同学只要求用天平,量筒等给定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而中等学生可去掉部分实验器材,再补充少量辅助器材来设计实验,对于较好的学生可给定多种器材,在其中选择适量的实验器材设计多种实验方法。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等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若我们在教学中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对于物理学科方面学习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则有一定的帮助。教学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教师也可积极地去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经常对学习,思维方式反思、总结,逐步改正、提高。那么要保证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因为在探究性教学中,由于学生自律程度不同,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无心学习,甚至会影响课堂纪律,所以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自律学习行为,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根据个体差异向学生提出建议,提高他们自律学习的能力。

其实,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关键是要注重学法指导,因此,在备课时,应详细,重点备好学法指导,教学时,应把学法指导贯穿于各个环节,习题练习时应注意向学生引导解题方法和技巧,多注重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勤于思考

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就应努力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知识间的规律性联系,做到深层次理解。而如果在学生学习时,用记忆替代思考,一则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二则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更不会进行知识点的综合,迁移与拓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习题设计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多角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实现更有效地学习物理。如在“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得出规律,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利用作图的方法进一步思考分析成像规律,这样学生既把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又加深了理解。

五、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学好物理很重要的途径是实验,所以我们应搞好实验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些不知:演示实验通常是一些书本上学生已知道结果的验证性实验,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大大减弱,积极性提不起来;在实验观察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抓要领,弄不清楚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结论。导致实验教学只流于形式,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会边观察、边思考,抓住本质,发现规律。

对于某些操作比较简单的或实验安全系数较低的可由学生自己演示,大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对实验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其余同学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那个学生身上,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操作会呈现出来,通过互动,学生们深入理解该实验的主要内容,并会规范操作,在实验演示后适当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回忆所做的实验现象,思考实验验证的知识。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或适当改进相关实验,为学生积极创设探究实验。如在讲《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可做个“魔瓶”实验。《天方夜谭》中有个魔瓶,瓶盖一打开就会有魔鬼从瓶口跑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握这里有个魔瓶,有没有同学敢打开它的盖子?敢的话要注意,如果出了问题得赶紧盖上瓶盖。教师越说不能打开,学生就越想打开。大胆的学生上来,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瓶口把盖子打开,结果没有什么魔鬼出来,却在瓶底有水像浴室中的淋浴头一样直往下喷,学生急忙盖上盖子,水又不流了。原来这个魔瓶是用底部有许多小针孔的可乐瓶做成的。教师就可以马上提出问题:“可乐瓶瓶盖打开后,水从瓶底流出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为什么瓶盖盖上后水又不流了呢?”学生会被紧紧的吸引到课堂中去。可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小组内合作探究实验设计的方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分析,发现,得出相关结论和规律。在创设探究实验时,教师选择的材料应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应注意材料的多样性,以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掌握他们的学习难点,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应该做好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多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教学,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要注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健华

初中物理教学完善论文 篇3:

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完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物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本论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师生自制教具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立项批准号ZPKTY19012]研究成果。

关键词:自制教具;科学探究;学习兴趣;趣味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长期以来因为器材缺乏或者陈旧,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导致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科学的机会,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通过师生自制教具,进一步完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自制教具,精心设计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可以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平时收集空矿泉水瓶、空牛奶盒、吸管等,利用物理社团活动或者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实验器材。由于是亲身体验,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公道杯为例,让学生知道虹吸现象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殿堂,充分地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还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人生哲理的教育——生活中要懂得知足,一味的索取将一无所有。

6、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实验,感知自然神奇。

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小实验,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激情。

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立在水中,慢慢拿起,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中的水不流出。比如马德堡半球實验,让学生把两个小皮碗用力相向挤压,再试试看要用多大的劲才能拉开。还可以往空矿泉水瓶中倒入一些热水,快速摇晃,然后倒掉马上拧紧盖子,这时就会看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把瓶子捏扁了。通过这些简易可行的实验,很容易就能使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强大了。

三、通过自制教具,加强美学教育。

人们大都认为物理学深奥难懂,很难欣赏到物理学所蕴含的内在美。一项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越生活化,学生就越容易知道其中所含的奥妙。笔者在每周一次的物理社团活动中,指导学生制作全息投影仪。只需:包装茶叶的塑料片、一支笔、一把剪刀、一把尺子 。学生就可以亲手制作出一台投影仪,呈现出精美绝伦的立体画面(如下图)。

物理学的美简单、和谐、统一。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深入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神奇现象,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美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敬畏之心。

四、巧用自制教具,设计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化解教学难点,帮助理解、巩固知识点。

大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有些习题中出现的场景学生无法具体想象、感知。针对此类题目,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验,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还原试题场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有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教师应对相同类型的实验,加以归纳、总结,类比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到的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较快、较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化解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讲的题目,如果教师只从理论角度去分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如果利用自己设计的趣味小实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难题,往往能轻松突破。比如有道凸透镜成像选择题:将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图片,图案是一个男孩向女孩献花,杯中没加水和加水时,透过玻璃杯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图案。

绝大多数学生都误选了。如果单从理论角度去给学生分析该题,极有可能是解释了半天,学生还是不懂。为了简单高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可以设计一个趣味小实验——有趣的“转身”实验,如图所示,透过水杯可清楚地看到:女孩转过身了。学生看了这个趣味小实验,触类旁通,自然就能理解了。

五、借助课外趣味实验,延伸知识点,增加知识的形象性

为了有效完成物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延伸至课外,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实验教具,增强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

教学中,应经常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简易的生活物品,动手自制实验教具, 完成一些趣味小实验。比如有趣的“浮沉子”。在《物体的浮与沉》中,可指导学生利用平时收集的空矿泉水瓶、口服液小玻璃瓶制作“浮沉子” 。演示时,用不同大小的力捏矿泉水瓶,小玻璃瓶就会出现下沉、上浮、悬浮的不同状态,此时再归纳引出物体沉浮条件,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区分漂浮与悬浮得出不同之处(易混的重难点)。

总之,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好身边的物品自制实验教具,积极开发出更多生动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物理课堂因添加了自制实验器材而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因开展趣味小实验而变得乐于动手、勇于创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物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学好物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王钰生.简析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偏向及矫正策略.

朱召友.王希军.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用品之“缘”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12)

付荣兴.充分挖掘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教学功能.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12)

【作者简介】

郑晓雁(1971.10),女,漳州一中分校物理高级教师,长期工作在物理教学第一线。

方达明(1968.12)男,漳州一中分校物理高级教师,物理组教研组长,长期工作在物理教学第一线。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分校 363000

作者:郑晓雁 方达明

上一篇:拒绝采访初探管理论文下一篇:京剧青衣表演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