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高校“社区”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要从单独的领域出发,注重对管理工作的细化处理,利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本文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满足大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需要,保证教育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视角出发,分析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功能与价值,从需求激励、认可激励、宽容激励、榜样激励、关心激励等几个途径深入阐述并探讨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巧妙应用,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质量与效率,切实为立德树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情感激励;大学生;教育管理;巧妙对策

大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决定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学生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和途径已经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课内,已由传统的课堂转向也网络、电视、自媒体等;另一方面教育管理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90后、00后学生成为学校的主力军,与过去的学生相比,这一时代的学生大多思想开放多变、观念前卫,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速度快,个人内在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然而,高校的教育管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工作途径等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僵化生硬。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手段还是以规章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有的规章制度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甚者有些过犹不及。教育行政管理者如辅导员管理理念滞后,其思维方式无任何创新,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管理对象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这种管理模式侧重于学生遵守制度,将学生约束在制度的框架之内,当冰冷的制度遇到正处于思想最为活跃、个性鲜明的大学生而言,“水火不容”就最恰当不过了。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内在需求的管理思路就导致了“管理越严越难管”的怪圈。

1.2忽视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需求比较多,分为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肯定与思想需求。根据马斯洛人本主义的理论认为,即使是同一个人,其需要也分为生理与安全、尊重、归属和爱、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但是现今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工作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仅仅是做一些表面的教育活动,不能从学生内心进行教育,导致大学生的管理效率低下[1]。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实际内在需求也会不一样。如大一学生,需要的是尽快熟悉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生活;大二、大三学生获得奖学金、争取入党机会就显得要重要些;而大四学生其关注的就业和深造机会等关乎未来发展前途的选择。

1.3管理理念滞后。

伴随着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或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却对此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思想观念落后,仍然采用一些一刀切的传统的模式开展工作,未能充分互联网+大数据有效运用到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这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对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忽视利用微博、微信的便捷性特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出现问题时,还是采取“一本正经”的说教方式讲道理、摆事实,等等。

2.情感激励的概念界定

“激励”一词,英文“motivate”来源于古拉下文movere,意思是刺激、劝导、引起动机。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激励”一词的使用,早在《史记.范雄蔡泽列传》中就将激励解释为“激发使其振作”。“激励是源于西方管理学的概念范畴,指通过满足员工需要,一方面实现了组织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也积极促成了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西方人本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不应该只关注物质刺激或制度建构,更应该关注人性和人的需求与价值。情感激励是区别于物质激励和制度构建,其核心是关注人的思想、情绪、态度、动机等内在心理特征,重视人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交叉学科的整合,有很多学者也把情感激励运用与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本文试图将情感激励应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以期解决当前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简单化、模式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切实解决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3.情感激励应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价值

3.1利于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结合大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相关需求,其主要的需求分为四种,即基础知识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己独立的需求以及友情的需求,在满足这四种需求基础上,大学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促使大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因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已经具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独立认知,且自尊心比较强,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间,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不可以根据成绩评价学生的个人品质,而是需要以公平对待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增加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树立学生生活在温暖大家庭的感知,设计的教育环节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情感激励可以更好的满足大学生身心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3.2利于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在心理学领域中,大多数的心理学者都觉得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在激励的前提下产生的,而情感激励作为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会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对学习与生活,挖掘大学生内心学习动力[2]。因此将情感激励应用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大学生积极成长。

3.3利于高校的人性化管理。在教育改革进程中,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日渐凸显。相关资料表明,如果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其可以充分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巧妙的约束学生自身行为,逐步培养大学生成熟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在实际教育期间,努力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趋势,给予学生足够的真诚与宽容,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进而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实效性。而情感激励可以有效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充分帮助教育工作者收获到学生的情感,从学生内心对学生进行感化,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利于高校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现。

4.大学生教育管理情感激励的巧妙应用

4.1需求激励。高校在运用情感激励进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时,应以需求为中心进行激励,也就是激励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对于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大学生会比较容易获得,但是其他的需求,便需要高校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与实施。大学生社交需求是指其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得到友谊,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与爱护,渴望在集體中找到归属的感觉,进而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取内心的良好体验。此外,对于自我发展的需求,就是大学生希望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并获得其他的肯定,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激励教育,促使大学生积极成长[3]。

4.2认可激励。高校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学生发展的最广阔空间,提高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动力。基于社会管理理论,工作成效是工作技能与激发动力的总和。因此教师要积极的激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认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良好表现,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要基于情感激励,在与学生沟通期间,找到学生自身的优点,给予学生一定的赞扬,培养学生进取心,进而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4.3宽容激励。所谓的宽容激励,就是指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持有的包容态度,促使学生减少或者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主动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告知给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利于大学生积极向上生活精神的形成,促使大学生全方面发展[4]。同时,在高校教育中,可以会存在以下现象,学生不能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与缺点,甚至和教师顶撞,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需保持理性的思维,不可以与学生发生冲突,采用理性的教育方式耐心的与学生沟通,用宽容的行为感化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4.4榜样激励。高校教师需时刻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如果言行举止不够科学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在学校中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具有可塑造性,且自尊心比较突出。若教师想要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好榜样,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素养,做好自己的榜样激励工作,深入的感染着学生心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积极的思想,以教师为首领,尊重教师的教育管理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沟通。由此,高校教师通过榜样激励,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4.5关心激励。高校教师应采用关心激励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在关心与爱护之中,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身心变化趋势与生活情况,有效的对教育管理计划进行完善与优化。同时,教师在执行自身的管理职能期间,需要考虑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尽力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5]。此外,若高校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教育管理质量,甚至使教育管理工作失去价值,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合实际的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由此发挥情感激励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情感激励的巧妙对策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些许问题,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分析大学生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结合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价值,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完善与整合,通过等需求激励、认可激励、宽容激励、榜样激励、关心激励,巧妙的将情感激励融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构建比较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秀媚.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51-52.

[2]田子蕊.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74-275.

[3]李响.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5):210-210.

[4]顾娟.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励的运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13-14.

[5]李丹.我国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0(2):222-224.

作者:陆馨语

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2:

高校“社区”视角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高校“社区”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要从单独的领域出发,注重对管理工作的细化处理,利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本文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满足大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需要,保证教育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模式;教育创新

“社区”管理理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从大学生生活角度出发,注重大学生的细节,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社区管理,主要围绕学生的文化活动广场、食堂及宿舍等特定的区域,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结合大学生沟通的渠道,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因此,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强化育人的理念,创设更好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改善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当前高校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存在的新问题,针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质量,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当前高校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校社区管理学生自由化程度加深。大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大学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具有高度的自由化,基于这种情况,大学生需要自主管理,增强自身的约束力,高校社区视角下教育管理要对大学生的自由化程度进行有效把握,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给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大学教育管理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生活发展环境,增强大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在真正步入社会后,能够对自身进行约束及管理。

2、高校社区管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大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娱乐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心理上也逐渐成熟,在校期间,他们追求创新,标新立异,但生活方式比较单一,都是“吃饭-上课-睡觉”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的实际成长过程中存在心理上的弱点,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3、高校社区管理宿舍化管理成为突出特点。基于高校社区视角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宿舍化管理成为了突出的特点,逐渐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实际的管理需要,这就要求从宿舍化角度出发,采取宿舍化的管理模式,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社员身上,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高校社区视角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新模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提高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大学生教育管理就是为大学生服务的,这就要求管理者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让学生能吸取更多的教学资源。高校教育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约束力,这是大学教育管理中的必然趋势,高校管理者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整校风校纪,让学生自我意识得到提升,这样就不需要相关制度的捆绑约束,教师也就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学生就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

2、建立联合管理工作机制,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联合管理工作机制注重结合学生教育管理部分及后勤管理部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管理,使管理方式能够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布局,保证管理质量,对宿舍管理采取分割式管理模式,结合学生宿舍管理的特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高校社区视角下,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随着学生的独立性及自由性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构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应结合管理形势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兼顾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实施管理,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3、提倡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手段的应用。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以灌输性和强制性为主要特点,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说教和管束,忽略了引导学生自由发展和成长,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应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正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和喜好进行选择,利用新的考核系统和评价系统进行评定,让学生的选择得到肯定,特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实力。科学管理手段在社区视角下,注重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合理利用网络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展高校社区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注重以大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把握大学生教育管理发展新形势,及时解决新问题,更好实现管理目标。

三、结语

大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高校社区视角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注重树立“社区”的管理理念,及时把握好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管理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掌控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因此大学教育管理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此迎合大学生完善人生价值的目标,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政治信仰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茜. 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 才智, 2016(3).

[2] 王甜甜. 高校社区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2).

[3] 郭延君. 关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 青年与社会, 2015(1)

[4] 吴健波,储丹华.柔性管理理念下高校学生“学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

作者:林江

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对策

摘 要: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与发达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与安逸,使人们的身边充斥各种信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如今的信息化、网络化模式,这种更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高校加以运用了。本文将分析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并且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容,提出对于高校在新时期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关键词:信息化;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轉变

0 引言

现在正处于互联网发达的时期,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接触的信息让他们的思想较前人更为开放,加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让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且要不断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及创新。

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

1.1 网络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随着网络的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对于走在网络尖端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更是离不开手机这一高科技产品。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让我们的资源得到共享,但是大量的信息无法得到很好的筛选,高校大学生对于一些负面、消极、暴力以及黄色信息也能轻松地接触到。况且正处于年轻气盛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这些未经筛选的信息又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甚至会主动寻找这些信息。长此以往,不仅会侵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健康,还会损坏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来说,网络时代使高校大学生思想开放并且纷繁复杂,难以管理,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对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要求。

1.2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实施意见》中,我国就提出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并不像应试教育那样盲目地只注重追求升学率,而是要求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高校针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也应施行素质教育的模式,而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高校的管理模式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对大学生的有效管理。

1.3 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所谓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是具有历史传承性,是经过古人长期的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同时传统教育管理一般都会融入一些中国的礼节。例如,学生必须尊师重道。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老师占主导地位,只要是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并且总是很注重管理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更何况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相对开放,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疑问,拥有追求自由的心理。所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本无法很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容

2.1 学生替代老师成为教育的主体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转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这就成功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大大地激发了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是在1993年,作为高校必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师生不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

如今的大学生思想非常开放,不再像以往的学生只是一味地遵循老师的意见,把老师的意见看得很重,信奉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的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死板的管束会增强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师生的上下级关系。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有效管理,更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实践的合作者,是学生生活的交心者。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如此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2.4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垫脚石,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控力。

2.5 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

现代的高校都比较注重校园的文化发展,校园文化不仅仅在校园内独特优美的风景中,更是体现在学校校风的建设中。一所好的高校,首先应该能从环境上吸引学生,其次是校风,它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效率,一个学风氛围浓厚的高校和一个懒散无纪律的高校给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现在的高校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创办各种各样的社团,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管理理念。

3 新时期高校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作为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管理人员,要想管理好高校大学生,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摒弃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理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网络空前发达的时代,接触的各类信息导致其思想观念纷繁复杂。所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一定会为管理好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我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来了,它要求高校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要想更好地管理大学生,就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學校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大学会创办很多社团,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另外,还会增加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选修课,让大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极大的强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高校举办的“互联网+”比赛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

新时期,高校和大学生应该不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创立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做好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思想开放,传统的管理加知识灌输的模式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再者高校也要切实为学生服务。例如,一些大学位于偏远的山区,学校就会在学校中设置电影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针对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高校应该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3.4 处理好反馈意见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以便更好地管理大学生。例如,一些高校会在食堂的固定窗口和固定时间接受学生的投诉、意见反馈以及解答疑问,有些高校会在教学楼中安放意见箱等,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得到学生对于高校管理的意见反馈。高校想要与时俱进,想要更好地管理大学生,就要处理好大学生的反馈意见。

4 结语

在新时期,信息化已经涉及各个行业。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融入高校。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针对思想开放的现代大学生的管理,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更新。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会不断更新,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鑫铨.构建21世纪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2] 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1(9).

[3] 许文蓓.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0(5).

[4] 方巍.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的专门化[J].高教与经济,1995(5).

[5] 陈发瑶.姜群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6] 汤正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0(4).

[7]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庄绵绵

上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我国的哲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