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分析了“人本主義”理念的内涵及大学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本主义理念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目前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策略,旨在使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教育管理者要深度剖析教育管理和发展中的问题,创新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改革方法。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法

一、 前言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学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对高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大学教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此,学校应该加快大学教学管理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发展模式,促进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 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对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分配不均、教育和管理不同步、奖励制度不公平、教育管理态度松散等现象,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大学教育管理意识不足。在文化多角度、民族共同发展、信息网络普及的新环境新模式下,大学教育管理被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要提升大学教育管理意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 管理缺乏创新

管理的含义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引导组织人员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但就当前我国很多大学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传统管理方法依然存在,管理成为简单的、封闭的制度体系,导致管理人员操作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固化,很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利稳定的发展。阻碍了管理人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约束了管理人员对大学教育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阻断了经济成功转型和社会稳定进步对大学教育管理变革的积极影响,也很难给教育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三) 管理人员思维方式落后

在网络极速发展的时代,部分大学教育管理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部门组织零散、进展速度低、内容扩散率低、组织操作性差、管理方法不先进等现象频发,导致教育管理制度很难在大学顺利落实。同时,学校不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掌握程度,对先进科技器材的使用和引进不充分,导致学校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稳定发展。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过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对课程改革理念认识不清、课堂教学创新不足等因素,都影响了授课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对科研工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了授课管理体系的建立,束缚了新时代大学教育管理工作。

三、 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一) 创建高校教育特色,实现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的大学教育管理要加强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可行性,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都能给予教学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方案,确立教师为教学管理主体,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染力,创新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 革新管理模式,实现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的大学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打造专兼结合、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可以聘用一些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性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大学教育管理的制度,在此环境下规范行为、塑造正确三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三) 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实现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

教师是大学教育管理的核心人物,要想保障大学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保证对社会优秀人才的输送。就应该在管理中提高师资力量和职业素养,加强专业化培训,构建一支高效、积极的教师队伍,为大学教学管理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与此同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行激励制度,实施人文性关怀,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与大学教育工作,将大学教育的管理化、模式化、准确化与事业化行为和精神密切结合,促进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四、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教育管理的创新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一定引导、促进的作用。为有效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明确大学教育的管理方向,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远刚,董成文.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调查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10(6):44-48.

[2]佚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管理工作途径探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55-57.

作者简介:

肖良,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肖良

大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人本主義”理念的内涵及大学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本主义理念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目前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策略,旨在使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教育 管理 人本主义理念

1.“人本主义”理念概述

1.1 “人本主义”理念的内涵

“人本主义”理念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本身知识的增长,人本主义理念倡导人人平等,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理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进行个体化的教学。

1.2 “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普遍采用刚性管理的模式,利用制度及条例约束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管理体现出明显的规范化、强制性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目标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出发点及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积极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

2.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

2.1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现代大学教育面向的是新时期的青年,其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仅依靠规章制度及纪律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强制性的手段无法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现阶段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僵化,教育环境及对象的变化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方法的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在学生的资助、就业指导及社团活动等方面未形成规范的体系,管理工作形式单一,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及思路僵硬,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上,师资建设及教育管理人员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人才的选用、培养、考核、激励及管理上存在不足,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开展。

2.2 “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2.1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人的自我实现,实现人本主义理念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因此,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人的思想及意识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大学教育者应关注并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 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

在大学教育管理实践中,应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在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增强其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不适用于高等教学,从上往下的灌输式的教学,无法适应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科研及探讨活动,实现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互动。教师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应采用人性化关怀的方式。

2.2.3 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及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育管理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不同个体间的管理。在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部分学生觉得授课内容过于简单时,部分学生却觉得晦涩难懂,在粗放的管理方式下,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同样,细致的管理方式也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厌学倾向明显。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学习需求。

3.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管理实践的具体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学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本主义理念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优化高等教育,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畅.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4,11:131.

[2]孔养涛.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01-202.

作者:朱礼成

大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3:

试论大学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

摘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只有加强大学教育管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并获得理想的成就。本文重点针对大学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大学生;社会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并树立贴合实际的理想与志向。而科学的大学教育管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而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加强大学教育管理,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唯物主义思想与唯心主义思想的区别,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一件事物的时候,主动遵循社会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具备基本的探索新鲜事物的能力,并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形式,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自动自发的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价值与力量。并且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要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另外,加强大学教育管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顺利地在社会上立足[1]。

2.大学教育管理增长大学生的智商以及情商

大学不仅是一个进行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地方,它还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教育管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提升学生的智商,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升学生情商。大学生在结束了大学的学业之后,必将归属与社会。所以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都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所以,在开展大学教育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有效连接,提升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交际,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情商,要将“培养出有温度、有情趣、有能力的人才”目标纳入大学教育管理目标中。

3.大学教育管理检验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针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的检验,大学教育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通过大学教育管理,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对于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针对发现的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专门的锻炼以及训练进行提升。同时大学教育管理还可以给到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大胆地想法与创新思维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打好基础。例如,大学教育管理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并通过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战训练中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地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确保立足于社会后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4.大学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理想与梦想

梦想是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希望成功的事情。理想是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干扰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确定的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梦想与理想的选择,应当是先结合实际情况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当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教育管理就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世界、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让自己的理性战胜感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一点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当在社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出解决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战胜困难[2]。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增长大学生的智商以及情商,并且检验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分清理想与梦想,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并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闯出一番事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爱红,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J].新一代,2018,(4):4.

[2] 閆云云,大学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探讨[J].中文信息,2016,(7):169 -169.

作者:王英杰

上一篇:学生声乐教学论文下一篇:生态文明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