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7

【摘要】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各界一直极为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各高校也一直在对自身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进行调整。本文将对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以及创新方式进行全面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各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完善党的基础上的党建工作,促进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包括:繁荣、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正义和法治、爱国主义、奉献、正直和友好,这将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员教育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党员教育和发展要创新方法和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党员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当前,学生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忽视了后续的管理和教育,影响了党员的整体素质。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党员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和示范作用。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高校要充分认识和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发展程序和纪律,加强教育培训指导,强化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真正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才。

一、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党员“三观”的塑造。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价值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加强学生党员的选拔、培训、教育、管理和引导,用坚定的政治态度、严密的思维逻辑、崇高的远景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党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具备独立、笃定、自信的人生态度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对党和国家培育优秀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用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思想屹立于世界,赢得了世人的普遍认可和赞扬。高校发展、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是保证党后继有人的重要渠道,是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大学期间,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要始终将党的先进性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先进意识、实践先进行为、履行先进职责,将党员的先进性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引导和带领广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将党的先进性辐射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和社会大环境当中。

3.有利于高校实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和梦想。高校是“中国梦”宣传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又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理所当然是高校营造浓厚“中国梦”氛围的主力军,学生党员在接受党组织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梦”与“学子梦”、“未来梦”、“个人梦”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在课堂上,在学生中间,努力地传播“中国梦”理念,帮助高校和党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教育“中国梦”的核心思想,使广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国梦,为实现国家的民主、富強、文明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党员是经过严格考察、积极培养而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代表,大多担任着主要学生干部职务,具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优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党员管理存在缺位和失位。大学生党员管理的问题首先是用力不均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入党前,入党后很难再看到管理者的影子。党建工作者把党员的发展和教育作为单项工作来抓,认为重点只在发展上,很少注意到发展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员管理缺位的主要表现是管理松散,忽视了学生党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缺少评价和考察机制。党的民主生活会偶开或不开,党员评议制度形同虚设,支部大会只在党员发展和转正时召开,思想汇报不及时,临时赶任务现象比较普遍。针对犯了错误、出现问题的学生党员,管理者碍于情面,不能及时给予处分和惩罚,导致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威信不高,损害党员形象。此外,平时党员身份不公开,党员的存在感也比较薄弱。

2.大学生党员发展模式有待商榷。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一般经过个人提出申请、初级党课学习、团支部推荐、确定为发展对象、高级党课学习、支部大会表决通过确定为预备党员等程序。从程序上来说,发展程序较为合理,能够充分实现优中选优的目标,有利于在控制发展数量的同时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为优化学生党员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目前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上,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首先,突出的表现是入党时较为明显的功利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虽然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并未完全入党。其次,高校在党员发展上过于强调发展对象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发展对象的实际贡献。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应该是学习的标兵,同时也应该是工作和业务的精英。不能因成绩不突出而产生“一票否决”的现象,影响发展对象的工作积极性。

3.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缺失。第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欠统一。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不尽人意,再加上专业分科明显,学生自主性较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也很容易出现不统一、不平衡的现象。另外,高校在大学生理论教育上缺乏有效的方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党员的兴趣也是理论学习弱化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远远低于实践教育。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导致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第二,入党前后培训教育欠均衡。初级党课和高级党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轮集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得以迅速转变观念,获取党的知识,实现精神境界的提高。但是,初、高级党课在获得重视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继续教育的不足,没有兼顾到党员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出现前期强壮后期弱小的短腿现象。第三,理想信念教育欠深入。在高校有些党员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加之西方价值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有些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缺失、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党性不强、党员意识淡化。针对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结合社会现实,缺少理论深度和现实高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主要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后续教育制度体系。第一,制定全方位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内容包括思想、生活、学习、参加支部活动、二课堂活动、人际关系、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通过组织监督、自我约束和群众监督、自评、他评和支部评议,在学院内形成广大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的良好风气,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促进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增强其党员意识;第二,建立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档案,将学生党员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情况、学习成绩、综合测评、奖惩情况纳入档案,形成长效机制;第三,健全荣誉激励机制。树立优秀典型,宣传其优秀事迹,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话费物质奖励,使得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党员真真正正的获得实惠,激励大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

2.结合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和途径。一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增加理论修养,“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二是将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融入二级学院专业教育,带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深入性。后续教育与二级学院培养目标和专业学科密切结合,把学科专业知识内在的思想性、价值观等方面因素挖掘出来,用专业知识或解析深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党员更易理解和接受。三是将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融入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事情,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时事热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四是后续教育要有层次性。例如对于预备党员,重点在加强其党基本知识理论的再学习和深入理解,防止入党后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对正式党员教育要重点围绕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的教育。

3.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方法。第一,在理论学习方面,形式要更加新颖灵活多样。对生活学习中的矛盾和困惑、身边的榜样或警示、社会上的热点、国际形势、宿舍生活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论文征集、话剧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加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党组织可以与社区、企业、农村等共建党员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党员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其政治鉴别力,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校内,开展党员进食堂、进宿舍、进教室、任低年级班主任等主题实践活动,从中展示自己、锤炼自己,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第三,创建学生党员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二级学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学生党建工作网页,及时上传、更新理论成果、先进典型、时事热点等内容,让学生党员通过网络获得后续教育,及时了解支部活动;开辟交流专区以供学生党员之间、党务工作者和学生间的进一步交流讨论,有益于教育的有的放矢,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支部生活。党务工作者可以开设QQ、博客、微博、人人网、飞信等对话平台,利用虚拟网来拉近和学生党员的距离,以此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促进教育的预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接受教育。

4.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一是大学生党员第一身份是学生,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導学生党员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树立“党员学习标兵”。二是指导大学生党员在生活中率先垂范,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如党员承包宿舍,关注宿舍同学的学习生活状况,积极带动同学积极上进。党员与学困生“结对助学”,帮助学困生建立信心,寻找学困根源,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帮助贫困生确立自强、自立的人生目标,摆脱经济上的阴影或思想上的困惑。第四,在生活中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积极为同学、班级建设做好服务,解决好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学期至少做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学生党建要“以学生党员为本”,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要树立学生党员为本的意识,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党员一些实际的任务,让每个党员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促进自我教育和管理。如学生支部的学习内容要定期征求学生党员的建议;指导学生党员建设自己班级党工作网站,上传、更新、讨论贴近学习、生活的内容等,激励他们发挥出自身创造力和主动性去学习党的知识、运用党的知识,使教育的成果深入人心。加强二级学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配备足额辅导员队伍,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选聘部分优秀学生党员协助党务工作者;同时党组织要支持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增进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形成高校党务工作合力,推进高校党务工作发展。

5.高校党组织需要构建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手册,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成长经历的记录,尤其是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提高进行记录,有利于激发新党员的自我提升积极性,对纯洁党组织队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党员成长记录中有以下内容:个人情况、党支部与大学生党员的谈话记录、大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活动的记录、入党介绍人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个人事迹等。通过手册记录,有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更全面的观察、监督其成长过程。大学生党员手册有利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形式,为党组织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方面有所提高,获得更突出的进步。譬如大四学生多数已进入实习和就业阶段,因此在党组织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教育管理意见,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履行党员责任,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活动,在离校之前如何办好党组织关系转移等,这些都是党组织为大学生党员所做的实事。在大学生实习期间党组织也不能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有所松懈,从而保证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中应当努力做到思想先进、行为先进且敢于先进。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及持续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高校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能够促进党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搭建完善人格品质所需要的平台及空间。同时,这也是学校党建工作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娜.多校区模式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传承,2015,(12):22.

[2]张宁,赵蕾,王朝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33):58.

[3]周隆.大学生党员教育新途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作者:王一涵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篇2: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与创新思考

【摘要】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各界一直极为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各高校也一直在对自身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进行调整。本文将对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以及创新方式进行全面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各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体系 大学生党员 管理体系 党组织

大学生党员属于党组织的生力军,但由于大学生党员的入党时间较短,部分学生的党性较为薄弱,对于团队精神以及组织观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并不明确,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形成了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改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方式

(一)构建学习教育体系

各高校在构建学生党员学习教育时,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党性意识的教育力度。高校党组织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党性意识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工作内,同时还应通过组织纪律教育以及后续教育等方式,来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进行强化;一方面要树立典型模范[1],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

(二)构建党员教育、监管体系

为保障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的质量,党组织在构建学习教育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起相应的学生党员教育、监管体系,以确保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2]党组织可按三步骤进行该项体系的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第二,建立群众联合监督机制。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方式

(一)创新教育方式,实施分层次教育

学生党员因为入党时间不同,其党性以及政治思想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继续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党组织应改变以往教育方式,开始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针对性教育。[3]在对预备党员以及低年级党员进行教育时,由于这部分党员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所以党组织要重点对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并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党性意识进行培养;而对正式党员以及高级党员进行培养时,则要加大对服务意识的培养,要重点对党员的党性进行强化,教育手法也应以社会实践以及支援服务等形式为主。

(二)创新教育载体,实现网络教育

党组织应按照时代特点,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对党员教育的工作之中,实现党员教育网络化。加大对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力度,有效利用网络普及的优势,对学生展开合理的随时随地的教学。要定期在网络教育平台以及手机教育平台中,推送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他們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此外还要在平台中,设置信息反馈专栏,使学生党员可以及时在平台上通过专栏反映自身的建议与问题,从而得到相应的指导与解答。

(三)加强继续教育,完善教育管理系统

除上述两点创新方式外,党组织还应加大对继续教育的力度,保证对学生党员教育的连贯性以及连续性,为达到这一点,党组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时间的管理力度,提高党员教育的连贯性。党组织不仅要在党员入党初期对其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建立起后期教育方案,要根据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后续教育计划。此外还要实施党员、非党员相互监督制,使两者能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在提升党员党性观念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加大普通学生入党积极性,使其尽早成为党员中的一员;另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管理内容的完善力度,保证党员教育连续性。在进行教育内容优化时,党组织必须要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比例,并要将两项理论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党员学会使用马克思理论来对中国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各高校党组织必须认识到学生党员对于我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要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分析,并找到相应的优化方式,建立起高质量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并要此项工作的动态化,按照学生党员实情以及时代发展,及时对该体系进行调整和创新,实现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佩云.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122-124.

[2]李德煌.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7:83-84.

[3]李婕.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创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作者:潘亮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思考

[摘 要]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多元化、入党动机的“利益化”、党员意识弱化和无所作为,使其本身的正能量没有充分体现反而逐步萎缩。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新形势下要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既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机制创新

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能否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据中组部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发展在校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四成以上,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然而,当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显得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方式不活,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成了“沙滩流水”,水过地皮湿。与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新目标和加强管理的紧迫性相比,林林总总的传统教育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

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及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大胆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机制。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必须重新审视和全面正视大学生党员队伍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以及社会思潮的侵染,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趋向,高校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党员也正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或隐或现的问题,导致他们本来具有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渐退化,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也一步步萎缩。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利益化”和党员队伍中的“不纯洁性”,给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出新要求

大学生入党前后的表现不一和多种利益驱使下表现出的复杂行为,让大学生党员没有同其他学生区分开来,更没有体现出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组织角度讲,就是要注意区分他们当中缺乏学习、认识模糊,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抵触情绪甚至散播反动言论的界限;区分一时一事上没有严格要求、没有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同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主义的界限;区分因客观因素造成的党员失误同态度恶劣、屡教不改的界限。

(三)大学生党员意识弱化和无所作为,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出新任务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党员政治热情弱化,光荣感和责任感退化,异化为“面子”和“砝码”;党员的宗旨意识、奉献精神逐步淡化;一些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动摇了精神支柱,迷失了方向;还有一些党员缺乏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存在看事物、想问题、做事情形而上学的思维缺陷。

另外,一些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不实,党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党建的制度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致使党员教育和管理成效不明显。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必须源头治理、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又符合大学生党员思想实际

(一)严把入口,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机制

1.选拔推荐制。实行班级推选、团组织推优、班主任(导师)推荐制,广辟渠道发动师生充分参与公开推荐优秀大学生作为入党培养对象,列为正式发展对象后,在全体党员和同学中,对其理想信念、遵纪守法、道德品行、履行义务等定性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2.双重考核制。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规定入党前必须经过规定学时的党的理论基础培训;列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还要对其进行短期集中的入党程序手续方面培训,并接受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吸收入党。

3.监督公示制。实行入党公示制,在由学生吸收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时,党组织将名单进行张榜或网络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

4.质量追责制。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照规定程序、违反组织原则和降低标准发展的党员,不但不予认可,还要依法依纪追究党组织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必要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三位一体,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机制

1.创新教育机制。教育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教育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先导环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方式、手段、内容上实现转变,即由对以往的单向“填鸭式”灌输教育向平等对话、坦诚友好、理解尊重的双向交流型“聊天”教育;由缺乏对党员个性了解和渗透的单一型教育,向区分不同年级、党龄、心理的差别型教育转变;由你讲我听的静态教育向更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寓教于乐,融知识、趣味、交流于一体的动态教育转变;由过去传统的书本教育向综合利用网络、微信、QQ等电化和多媒体手段的现代教育转变。另外,内容上坚持正面鼓励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还要注意教育方式上的严格要求不能替代内心上的关心帮助。

2.强化管理机制。针对大学生党员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流动性、交际的广泛性和生活的多样性特点,要更新管理观念,改进方法,打破院系组织之间管理上的各自为战和自我封闭状态,建立院系党组织之间的多向互动机制。

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谁发展、谁管理”的原则,学校党委与二级院系党组织、二级院系党组织与党支部签订党员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管理目标、责任和奖惩措施;党支部一方面与党小组签订培养责任,另一方面与入党培养人(介绍人)签订“责任担保书”,这样一级级地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责任“包干到人”,让党小组、入党培养人(介绍人)不能只推荐不培养、只发展不管理,真正肩负起对党员的结对帮扶义务。

实行党员管理备案制,对党员的各类表现登记造册,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偶尔的一次不良表现亮“黄灯”,给予警示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良表现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党员 “亮红灯”,评议不合格;对一贯表现优秀的亮“绿灯”,并给予适当奖励,从而起到对先进党员奖励、对中间党员鼓励、对后进党员勉励的作用。

3.完善监督机制。改进党员评议制度,创新党员评议渠道,聘请党员、群众做监督员,强化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监督;设立流动“曝光台”;实行党员在校期间个人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对党员进行跟踪式管理。

(三)动态管理,创新大学生党员处置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1.党员处置机制。处置包括诫勉式批评教育和严厉的党内处分。为了有效避免因为处理程序不规范而引起的争议案件,党员处置就要做到程序合法合规,事实充分清楚,且经党员公开评议定论。其次是严格掌握党员处置的政策界限,做出决定前要吃透政策,有法可依。再次是落实处置措施,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做出分类处置意见,并书面送达本人,同时告知其相应的申辩权利。最后是必要的心理疏导。对确实必要按照取消党员资格、脱党或给予党内处分等方式处理的党员,事前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勉励劝慰,帮助其解脱精神负担。

2.激励约束机制。当前,应根据大学生党员实际,激发大学生党员刻苦钻研、争当模范、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一是从精神层面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党员,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转化思想、寻找动力;二是从行为上,注重选树典型,同时加强宣传、推广,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环境。健全表彰机制,定期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在推优、就业、发展机会等方面优先考虑,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尝试设立党员发展基金,支持党员在各自领域立足本职、发挥特长,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三是在保障方面,注意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和维护党员基本权利,让党员有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正确对待党员奉献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维护党员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权利,不能歧视或漠视党员个体的发展。四是从制度层面建章立制,约束党员行为,时刻让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 参 考 文 献 ]

[1] 毛凯梅.对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 .

[2] 吴晓滨.浅谈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1,(17).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王士臣

上一篇:教学改革下经济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