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拓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外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党建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党建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党建进公寓开拓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

摘 要: 在高校公寓建立党员工作站,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新路径,使大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 大学生公寓 党建 党员工作站

高校学生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自习室”和“第三课堂”。学生通过宿舍认识社会、认知自我,学生宿舍的风气直接反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影响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力量的代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稳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大学生宿舍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在全院大学生宿舍中开展“党建进公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校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纪律观念,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党建进公寓”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将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党建进公寓”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学生个性。“党建进公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延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党建进公寓”既是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构建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将原先组织载体中的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向宿舍区、宿舍楼、寝室延伸。这样有利于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实施“党建进公寓”,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培养、考察、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更全面、更立体地反映学生的整体面貌,使党建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能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支部考察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缩小党组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促进育人功能的提升。

开展“党建进公寓”的活动,使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向务实型转变,使学生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党建进公寓”,使广大学生党员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发挥排头兵作用,带动学风班风建设和促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力,达到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赢。

学生党员充当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能有效推动健康、文明、和谐宿舍文化氛围的形成,使宿舍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进而推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党建进公寓”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思路

规范监督机制,学生公寓要加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一套体系完备、操作规范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制度,健全监督机制。以制度作保障,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为了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党建阅览室管理制度》、《意见交流小本、党建信箱管理条例》、《党员寝室挂牌条例》、《“公寓之星”评选工作条例》、《公寓表现综合评价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党建进公寓”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公寓区党建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要突出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和监督,提升党员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把学生在宿舍生活区的表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并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党员的评价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制定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党员思想、行为、表现鉴定制度;学生党员在公寓工作、学习、活动情况的原始记录;建立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测评制度。对评价指标体系下不称职、不合格、不突出的学生党员,组织要亮黄牌给予警示,严重的则要按组织程序进行教育和处理。只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透明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党建进公寓”的监督体系。

建立临时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学生党员合理分配到各个宿舍并充分授权,让党员结合具体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在开展公寓临时党支部建设的工作中,党员不仅要亮明身份,更要在实际工作中作贡献。学生党员需要平台,广大同学需要帮助,而公寓党支部能平衡党员和同学的需求,弥补不足。在组建公寓临时党支部的过程中,由大学生学生会组织部、党建办公室联合开展工作,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临时党支部积极配合职能部门积极展开工作。

(1)每学期开展公寓临时党支部集体、个人评优工作,并给予通报表扬,同时把公寓临时党支部评优结果纳入学生党员的考核评比。

(2)临时党支部对“学生党员寝室”进行定期抽查、寝室互查;及时开展问题寝室约谈工作;做好宿舍电脑使用引导工作;定期向学生办公室和学生所在班级通报情况。

(3)建立学生情况信息网,及时收集学生在公寓内的动态信息和各类情况并及时反馈;主动参与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处理;开展宣传、引导、教育工作,规范大学生寝室的日常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公寓管理人员、辅导员在学生公寓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公寓内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素养,优化公寓内部环境,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党员及临时党支部更加富有活力和影响力。大学生党员第一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依托公寓,开展有效的公寓党组织建设活动,拉近学生与公寓管理部门之间的距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积极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反映学生的合理诉求,反馈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学生党员宿舍挂牌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立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文明宿舍建设、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党员模范寝室”、“模范党员”等评比活动,活跃学生基层党建文化活动,弘扬社会新风,为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与繁荣而凝心聚力。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特色党日活动和“学生党员与新生零距离”活动及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布置做到“五上墙”:党旗上墙、党员权利上墙、党员义务上墙、基本制度上墙、入党誓词上墙,切实巩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动基础。公寓临时党支部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作用。(1)设置“党员墙”。在学生公寓楼层设置“党员墙”,把楼层学生党员的照片连同姓名、寝室、班级、学院予以公布,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2)开展“党员寝室”示范活动。对于获得流动红旗的党员寝室实行挂牌制度,发挥其示范作用;(3)开展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室,由负责心理健康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4)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党建工作站通过理论学习、时事讨论、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定期对党员实行学习提高及再教育工作;(5)开展红色厅廊文化活动。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激励性话语、名言警句及适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语句制作成展板悬挂于厅廊,开展励志教育;(6)开展党员献义务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周末大扫除、维护公寓、通宵自习室的秩序和卫生、“一对一”困难帮扶等活动,带动广大同学自觉弘扬雷锋精神。

三、“党建进公寓”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党建进公寓”是党建工作的延伸,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

1.拓展育人功能。大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是一个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的过程,通过公寓党建与院系党建的联动,发挥公寓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公寓区育人氛围,构建公寓区党建工作新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得到双管齐下的培养教育,又可实现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全面考察。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公寓区的管理,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渗透性,推动学生公寓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服务效果。“党建进公寓”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党员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服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态度等,特别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将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公寓党建的落脚点。大学生公寓党组织在学生公寓区提供的各项服务满足了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服务效果必然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3.扩大影响辐射。“党建进公寓”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公寓区的辐射,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形成了多层覆盖、多重管理、多元形态、动态调节、自我完善的党组织网络,使党组织建设形成了由上至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新机制。

“党建进公寓”,实践证明,这种党建形式,使学生党建工作走进了学生生活,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卢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法治与社会,2008(7).

[2]田爱君.和谐校园视野下积极推进党建进学生公寓园区[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9):203.

[3]陈茉.新时期宿舍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基本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增刊:171.

作者:姜燕霞

大学生党建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理路探析

摘 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拓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外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应秉承“融合与创新”的理念,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在“结合”、“整合”、“融合”、“配合”等方面走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积极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党建;逻辑理路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2.035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拓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外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嬗变与特征

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30.3%。[2]大学生年龄处于18-22岁,新媒体使用率很高,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载体的依赖性较强,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最新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3]在此環境下,以新媒体为介质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覆盖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环境、呈现出新特征。

1.拓宽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常见的新媒体种类主要有移动网站、微信群、飞信、BBS论坛、QQ群、微博、博客等。“新媒体中的新,不仅是指应用技术的新,更是信息传播方式、信息表达形式、信息空间存在形式的更新,尤其是新的信息操作模式、新的信息观念、新的信息作用、新的信息应用习惯必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4]。与传统媒体相比,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标志的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更丰富、传播时效更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更多地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现,这些方式更形象生动,更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新媒体搭建的实践平台开辟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拓宽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提高了大学生党建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向立体化和动态化转变

一方面,立体、开放的虚拟环境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实时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记载学习体会等,党员之间也通过交流软件互相影响,不断建立起以学习交流、兴趣爱好等为核心的各种网络群体,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和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党务工作者提供了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借助于各类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信息发布及时等优势,可以实现党建内容的全域传播、全民传播、全渠道传播、全互动传播和全速传播,为党员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等党务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和平台,拓宽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由相对静止状态向动态化转换,由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

3.形成大学生党建工作过程的交互性

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党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呈现出由现实交往向虚拟交往变迁的特点。伴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加快了大学生网络党建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绝大部分高校党委部门都建立健全了党建网络,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借助于多维度、立体化的党建教育管理网络,大学生党建工作主客体之间沟通交流的交互性明显增强。与传统党建工作所具有的交互性特征不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过程的交互性不仅包括主客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的交互性,并且包含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多方面多维度的互动。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开放与多元并存、虚拟与现实相融交替并存的新特征,党建工作的载体、运行逻辑和评价方式等发生了新变化,提出了许多新挑战。

1.新媒体的多元化特点对大学生党员信仰养成带来新挑战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高校仅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就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学生党支部7.96万个”[5]。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传播呈现出开放化、多元化和自主性等特点,从而引发了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在内的大学生教育的开放化和多元化表征。如何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网络党建信息平台上,不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互相交织和影响,各种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的交互和冲突凸显,高校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日益开放且相对陌生的“自由时空”。另一方面,开放环境下,高校内部和外部形成相互贯通的“连通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们时刻处于各类信息的直接影响辐射下,未经选择、过滤的多元价值观点互相冲击,在较大程度上容易致使个别大学生党员信念滑坡、信仰动摇,对普通党员信仰的养成带来冲击,对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提升带来新挑战。

2.新媒体的开放化表征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带来新挑战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6]。一方面,传统党建理念相对古板,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多采用反复灌输的方式,常会引起党员学生们的排斥,教育管理效果也不明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全新的内外环境,面临新挑战。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媒介素养相对薄弱,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对党建工作引入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性认识不足,工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新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党建工作理念和方式无法有效转变以至于很难跟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发展步伐。

3.新媒体的互动化特征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评价方式带来新挑战

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促进高校党大学生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开放、多元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环境由相对封闭转变为开放和互动。现阶段,我国对于新媒体中各类多元开放党建信息的过滤和控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工作过程中,对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入党标准的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在党课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而设置考题,没有结合党员实际主动挖掘出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同时,针对党员的综合党性水平考核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评价手段相对滞后,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评价内容不明晰,评价功能狭窄,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无法立体、全面、客观展现出来。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出场路径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7]。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应秉承“融合创新”的理念,在“结合”、“整合”、“融合”、“配合”等方面走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推动大学生工作载体、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立足实践:构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践之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需要从实践的维度来理解和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具体来说,首先,提高高校党务工作者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党务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要了解新媒体信息传播及其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技术、技巧,学会基本的信息传输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取信息、拓展獲取信息的空间,从庞大的信息来源中收集筛选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优化和整合。[9]其次,党务工作者要深入大学生党员活动的网络微观领域,积极依托QQ群、微信群、网络微博等互动平台,通过平台互动方式及时发布各类党建信息,通过党务公开、平等交流等形式,畅通党员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了解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再次,需要充分利用和依托移动客户端、新媒体网络等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建立“掌上党员论坛”、“手机党支部”、“网上党支部”等立体化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建立健全充满正能量的、覆盖全体支部成员在内的互动党务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和有效提供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以便大学生党员能线上线下、随时随地接受教育,把线下动员与线上交流结合起来,把单向培训教育与双向互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构建多维度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平台。最后,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大学生远程网络学习教育平台”等,“将入党推优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管理纳入新媒体平台,分层分类进行实名认证,在各类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将管理精确到每个项目、每个党员,解决粗放管理、实习流动党员管理、活动过程管理等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格局”[10]。

2.突出重点:寻求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方式创新的和合之道

新媒体发展和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界限,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源,也为改革和完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突破点。具体来说,首先,应秉承“和合理念”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应用,坚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与运行平台。通过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实现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借助党员管理和教育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开展各类党建“微互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丰富性。比如,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思想汇报、开展实时讨论,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党员发展过程的公示和评测等,也可以定时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会、开展一些党支部活动等。总之,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很好消除传统党建工作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使得大学生党员们随时接受党性锤炼和教育,无时无刻都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从而实现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信息化。

3.注重融合: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的和谐律动

“融合”是发挥工作合力的作用方式。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党建评价和考核工作需突出“互动与融合”的理念,努力实现“党性教育”和“实践锤炼”的和谐律动。具体来说,首先,以大学生党建科学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党建工作评价变革,要求改变和突破传统党建评价方式的单向度做法,紧扣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征,反映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与关键环节,突出评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评价过程操作的系统性、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等。其次,应依托基层党委、党支部、大学生群体等各相关的功能定位,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所提供实践平台的独立与交互相结合的能动作用,实现各个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有效统合。最后,要坚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评价定量指标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党建工作评价手段可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注重把大学生党建评价结果导向与评价过程系统完备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作出全面和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3] 李庆华,贾凯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75-79.

[4] 李四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与思路[J].中国报业,2011(20):119.

[5] 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211万人:党旗下青春正闪耀[EB/OL].[2017-05-04].http://edu.youth.cn/jyzx/jyxw/201705/t20170504_9659792.htm.

[6]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9] 艾春明,王翠萍,陈昊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97-100.

[10] 杨青山.略析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26.

[1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29(1).

[责任编辑:张俊华]

作者:钟凯

大学生党建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高校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培养基地,大学生党建工作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尤其在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然而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统筹协调,强化党建工作领导机制;结合工作实践,强化组织管理;科学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党建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加强我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漫长曲折而艰辛的执政历程中,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在新时期,不断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担负起自身的历史重任,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领导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党员队伍,是不断为党组织注入高质量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是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领导力量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是流动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流动性决定了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流动性决定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性[1]。而高校基层党支部就是在教育战线团结带领广大先进学生的坚强力量,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2]。

2.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力保证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培育合格人才的基地,就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扎实和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大学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三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大学生自觉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奋斗目标,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锤炼,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3.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步前进的有力保证

创办高水平大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应有之意,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历史经验表明,党管人才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制度保证,更是新形势下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谋求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体制保障[3]。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最基层组织细胞,在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一个党支部是一个独立活动的集体,具有带领全体党员完成、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工作任务的职能。重视党支部建设和活动引导,对教育广大学生党员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好党支部的存在价值和切实作用,确保高校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能够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2002年至2012年高校学生数量由577.1 825万增加到2 563.2 973万,净增加了1 986.1 148万;高校学生党员由54.9万增加到2 90.5万,增加了5.29倍;高校学生党员与学生数的比例由9.51%增加到11.33%;高校学生党员与全国党员数的比例由0.82%增加到3.41%(见表1),大学生党员占全国党员比例稳步上升。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可见,高校在不断地为中国共产党注入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2.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一是大学生党建对象的特殊性。高等学府是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大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4],因此对象特殊。二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复杂性。新时期大学生党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队伍力量也不断强壮,高校部门众多,师生以及教职工的质量和素质参差不齐,广大师生的素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5],因此大学生党建系统庞大复杂。

3.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大学生党建的组织在不断地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动机功利化。新时期大学生受到外国腐朽文化和思想的渗透,以及市场经济消极性的影响,加上当前大学生群体重业务轻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乏力,部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思想观念复杂,信仰观念淡漠,入党动机向功利性转化。大部分大学生入党并不是追求理想信念,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资本,谋求更好的就业,或者仅仅是满足父母要求等。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大学生,即使入了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难以经受组织的长期考验。如果走错了路,将会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党建工作“重组织发展,轻培养教育”。组织发展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党建矛盾的焦点。目前,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重视入党前学习成绩等硬性标准的考察,轻视思想观念和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的现象。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现象:对已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只参加一次性党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以结业证书替代持续性的考察,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教育。而对预备党员的管理教育,亦缺少了持续性。在一年的预备期考察中,管理教育抓得不经常、不细致、不深入。存在转正后便认为党员培养任务已完成,忽略思想信念的教育,轻视在校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党员入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三,大学生党员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当今的大学生党员成长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和谐社会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政治运动,在和平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普遍淡薄,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大学生基层党支部一般都有大学生党员担任相关职务,部分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不能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少数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够;有的基层组织较少开展活动,对党员缺乏有效的服务管理,使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使得党支部的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在党员中失去威信。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议与思路

1.统筹协调,强化党建工作领导机制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和协调下,集中学校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和各二级学院党组织力量,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根据党的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依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和规章制度。同时应该给予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尽可能地以专长于党建工作又不墨守成规的人才充实党建工作队伍,专门成立学生党建工作领导组,构建能够纵向贯通校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学院党委横向呼应的学生党建工作系统,相互通气公开科学合理的标准,奖善惩恶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2.结合工作实践,强化组织管理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成就与否的基础,更是党的执政着力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工作。强化组织管理要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二是要优化党建工作队伍;三是要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四个结合:党建工作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党建工作与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党建工作与点和面相结合。要不断创新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范围,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3.科学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新时期实现大学生党建科学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6]。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至少应该考虑一下因素:首先,尊重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其次,利于组织活动,保障党员时刻接受党的教育,发挥作用;再次,利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独立运行经受考验;最后,重视利用网络,开展充实的网络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充分发挥支部集体的作用,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杜绝形式主义,树立对党负责的基本工作态度和原则。

4.积极推进党建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

逐步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促党建工作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估促党建工作落实,评估结果将与各学院研究生思政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自查制度,保证党建工作的落实到位。定期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抽查、调查,了解大学生、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支部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运用激励机制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强化督查,确保考核、评价依据的客观性,考核、评价的对象要体现全面性[6]。

参考文献:

[1]李鸿忠在湖北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814

1459.html.

[2]张晓东.试析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55-57.

[3]张博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创办高水平大学中的重要作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62454

76.html.

[4]陈嘉麒.新形势下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的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5):82-84.

[5]王金星.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8):31-33.

[6]陈彦彦,齐艳娟.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内在动力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103-105.

作者:易小芳

上一篇: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员分析论文下一篇:铁路BIM技术工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