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集团的飞速发展,高效后勤集团除了应该具有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产品质量及优秀的营销队伍,还应当具备美好的企业形象。因此,高校在提供优异教学质量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加大传播力度,特别是通过对传播媒对象的明确和传播方式的选择,更有效地展示校园精神文化、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质量等内外形象,从而使高校转化为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内在形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论文 篇1:

基于区域教育现代化下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规模日益扩大,作为高校组织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后期集团的建设也越来越快,其建设目标已经由最初的服务等功能发展成为形象建设。文章主要从形象建设对高校后勤集团的重要性以及后勤集团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整体教育行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了论述,同时指出了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落实原则以及具体策略,为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以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后勤集团 形象 区域教育 现代化 策略

1 前言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形象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措施的指导,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其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研究手段也有待进一步丰富。

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重要性

形象建设是推动学校后勤集团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一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后勤集团形象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形资产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建议。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高校后勤发展形象的树立问题,实现高校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3 对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对于现如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后勤形象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校后勤形象的建设,可以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可以促使人们释放创造力,为区域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1 形象建设的经济价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发展内容。人们的追求逐渐转向了精神需求,形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核心之一,形象问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直接经济利益。

3.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政治价值

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高校后勤形象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是高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行高校后勤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模式,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后勤企业往往更受政府的喜爱,这也使得政府能够更倾向于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进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3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文化价值

高校自身教育理念是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核心,高校的形象是高校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推动高校教学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对于经济而言,文化更能打造出该区域的形象魅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承高校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策略及其定位

高校后勤集团现有形象调查与评价过程、未来的定位与塑造过程、新的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过程是目前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的实施。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中,准确的调查和把握高校的现有情况能够更好地推进后勤集团形象的未来定位,当然,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的要求而动态变化的。

5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施原则

5.1 坚持个性化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塑造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更需要具有其魅力,只有拥有魅力才会更好地推动形象经济的发展。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准其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优势,并能够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建设中做好选择,对于高校后勤企业特有的应当加以传承,并在逐渐地发展中将这一个性逐渐显露出来,对于需要改革的东西应当在大环境条件下加以改革。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具有浓厚的教育属性,在高校后勤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彰显出育人的功能。此外,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将先进文化、社会责任感融入进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健康发展。

5.2 坚持系统化建设

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必须制定系统化的设计、实施方案。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被分为六个方面,即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理念、师生行为建设、视觉景观建设、民俗风情建设、后勤企业建设、高校消费。这六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高校建设中的学风、校风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育部门参与进来,作为政府部门,也应当牵头进行实施,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5.3 坚持长期性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在提高师生思想及道德素养的基础上让社会群众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师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现者,在進行后勤集团形象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方式,逐渐将测评转化到人的因素上来,从而更好地带动师生的素质,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有的高校后勤集团发展并没有带动师生全面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促进师生素质建设,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这样反而更不利于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6 结语

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好的高校后勤集团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建设优秀的例子,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吸取国外后勤集团建设的优秀经验。我们要抓住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高校后勤集团良好形象,用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更好地促进企业后勤集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灿,林翠敏.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之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

[2]田庆生.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形象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胡征宇,姜群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庞淑娟.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J].理论界,2006,(7).

[5]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任务与政策支持[J].江苏高教,2006,(4).

[6]章秋林.浅析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塑造[J].文教资料,2006,(2):13-14.

[7]纪光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校后勤团队[J].镇江高专学报,2006,(2):54-55.

作者:盛莎莎

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论文 篇2:

论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传播的对象及其方式选择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集团的飞速发展,高效后勤集团除了应该具有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产品质量及优秀的营销队伍,还应当具备美好的企业形象。因此,高校在提供优异教学质量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加大传播力度,特别是通过对传播媒对象的明确和传播方式的选择,更有效地展示校园精神文化、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质量等内外形象,从而使高校转化为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内在形象。

关键词: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传播问题;对策

一、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传播的对象

1.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内部传播。所谓高校后勤形象内部传播,就是高校后勤形象使其成员了解并认同价值观等高校后勤形象文化精神层内涵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员工对高校后勤形象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高校后勤形象内部传播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后勤集团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还包括高校后勤集团的主管部门以及了解并认同高校后勤形象的普通员工等。就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内部传播方式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1)正规的教化。从招聘阶段就开始就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尤其是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中的理念识别系统中的观念导向。高校后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通过有目的的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让潜在的后勤集团员工了解后勤集团的高校后勤集团的文化,特别是高校后勤集团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的原则和宗旨。(2)非正规的教化。非正规的教化则是创造集中体现高校后勤集团主导文化的仪式、典故、标语口号,或者是某种关于高校后勤集团基本精神的隐喻,通过这些外在表现形式于无形之中将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灌输给组织成员。这些大都采取集体的,脱节的,变异的社会化方式。如典故是对组织成员中经常口传的真实事件的整理和记录,这些叙事会被不时地讲给新的员工听,使他们了解组织的情况。而口号则是最能言简意赅地传达企业价值观的方式之一,员工和顾客一般都能朗朗上口并不断重复。(3)员工内化。无论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教化,只有和员工内化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塑造出真正的企业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社会化的过程可以分为模仿阶段(简单地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角色)、游戏阶段(开始扮演一些特定的重要的角色)、概化他人阶段(已经理解和承担整个社会对于角色的期待)。这一理论主要是从个体内化的角度描述了社会化的过程,从中我们能总结出模仿和角色扮演在个体内化中的作用。在企业中,成员对于企业文化的内化程度是难以进行精确考察的,但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模仿和角色扮演来促进成员内化。

2.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外部传播。外部传播的主要对象是目标公众,又称为外部公众,是指那些置身于组织机构之外而与该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它们是组织意欲影响的重点对象。这类公众的特点是:第一,目标公众是有一定范围的,是具体的,可知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即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公众。第二,公众是复杂的。尽管某些个人由于某种共同性构成了某一组织的公众,但他们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三,公众趋向集合。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突出时,原来松散的公众集合体就会趋于集中,显示出它特有的集体力量。第四,公众是变化的。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结束了,这一类公众就不复为该组织的公众。新的公众又会因新的利益关系而形成。外部传播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媒介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目标公众那里,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取得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和传播行为。高校后勤集团要有效地开展外部传播工作,分辨自己面对的公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辨认公众可分几个步骤,层层深入。

二、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传播途径的选择

1.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在高校后勤集团外部传播中的意义。刺激—反应理论认为,10%以上的目标受众知晓,就有更多的人要了解信息,知道的人越多,不知道的人就越关心这个信息,就越要知道它。对于需要在广大的范围内进行知识传播和形象传播的高校后勤集团而言,大众传播媒介无疑可以成为高校后勤集团主要的外部传播媒介,因为大众传播媒介有如下主要特点:(1)影响面广。这是大众传播遠胜于其他传播形式的最重要优势。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听、必看,影响面非常广,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的需要。(2)开放性强。这是较之人际传播而言。大众传播并不拘泥于小范围的、对个体的传播;它自身的媒体特点决定了它要在更大范围内,在更开放的程度上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高校后勤集团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广而告之。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知识基础,才可能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正确的、本质的认识。(3)大众传媒迅速、快捷、方便。随着重庆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高校后勤集团进入市场后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扩散,尽快占领市场,高校后勤集团传播的信息能否很快地进入目标公众群对其外部形象的树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际传播的内涵及特点。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由于人际传播是通过人际关系以进行传播的,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传递,因而比较容易以情感打动对方,使接收者易于认同。所以,其传播效果要优于其他传播方式。特别是对于解除公众对高校后勤集团的反感和不信任,挽回不良影响,人际传播是一个重要途径。把人际传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须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都是人际传播。(2)同大众传播相比较,人际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感官参与度高。在直接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人体全部感觉器官都可能参与进来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即使是间接性的人际传播活动,人体器官参与度也相对较高。二是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多。人际传播可以使用语言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姿势、语气、语调等等。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获得的。人际传播可以很容易地展示产品的技术特点,而大众媒介在这一点的表达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网络传播与高校后勤集团的外部传播。因特网是一种多媒体传播,它以电脑为中心,综合不同媒体,具有双向性、适时性、表现多样性等特点。因特网使信息可用多种媒体方式传达,如语言、文字、图画、影像、影片、音讯、视讯,其传达的信息使可以使人的数种感官同时感受。网络传播具有多媒体、超时空、交互式、信息海量存储、“超链接”,技术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媒体,因特网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媒介形式。无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还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媒介形态变化都对高校后勤集团外部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1)网络传播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网络传播使复杂难懂的产品和技术易于理解,使难以理解的科技信息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的传播效果。互联网具有的文字、图片、色彩、声音、动画、电影、三维空间、虚拟现象等所有媒体的功能,更有能力不断地容纳各项高科技开发出来的新成果,新花样,从各层面吸引世人对网络世界的好奇与注意力。这有助于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传播信息生动易传播。如因特网的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技术等等,给受众一个良好的虚拟环境,亲自动手、亲自参与。通过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展示某项科技的优越性,让访问者去亲身体验。因特网不仅可以使访问者如同参观实物,甚至了解其内部构成及其工作原理。(2)网络传播满足了高校后勤集团对知识传播与反馈收集的需求。高校后勤集团的服务对象具有高学历、高适应能力、个性强等特点。而因特网最强大的功能就是让浏览者提出自己的要求,网络化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这种个性化的公众需求信息,而且高校后勤集团很清楚信息的来源,然后根据高校后勤集团服务对象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信息,并促使高校后勤集团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变化以适应其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高校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有效传播是形象工程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环节。除了上述传播途径之外,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传播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外开展广泛的传播和公共关系活动,将学校的各种信息及时全面地介绍给社会,是高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日常工作。所谓“锣不敲不响”,学校应捕捉各种机会,适时地把学校精神、识别标志、办学特色等通过大众传媒推向社会;利用自身的知识、人才、设备等优势,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慰问演出等都是极好的宣传学校、树立形象的好形式。以上可称之为“打出去”。同时,还要“请进来”,把有关领导、社会名流、关心教育的人士、校友等邀请进来,通过参观、听课、恳谈会等形式,展示学校的成绩和暂时的困难,使他们更加了解学校,更加关心、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金艾裙.高校形象的设计与传播[J].高等农业教育,2002,(6):36-38.

[2]刘冬良.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7-70.

[3]夏晓鸣.高校形象的系统传播[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171-173.

[4]张河清.高校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77-80.

[5]粟之敦,暨铎.高校形象网络传播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6):41-43.

[6]邓克敏.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319-322.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谢有的

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论文 篇3:

论系统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论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思路、新方法。将这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调整后勤部门结构、后勤各部门的关系、后勤部门与整个学校的关系,将有利于整个后勤管理的优化和绩效的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应用系统论主要应从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的部门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控制机制和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系统论;高校;后勤管理

1.系统论的含义及高校后勤管理应用系统论的必要性

1.1 系统论的含义

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运转的系统。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后勤集团……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系统的集合。[1]

1.2 高校后勤管理应用系统论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担负着保障学校教学、科研、行政正常运转的重要使命,涉及面广,千头万绪,异常复杂。后勤工作者工作辛苦,但往往吃力不讨好。通常,高校中常常出现问题的是后勤部门,令教职工和学生不满意的是后勤部门,受到领导较多批评的也是后勤部门。面对这种现状,抱怨是不管用的,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最大特点,如前所述,是涉及面广,千头万绪,异常复杂。因此,必须把工作分解成若干部分,由不同的部门去完成。这种分解虽然是必要的,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各部门的着眼点在自己的局部,忽视整个后勤管理的整体性,不能反映后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某些局部的工作做好了,但整体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思路、新方法。将这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调整后勤部门结构、后勤各部门的关系、后勤部门是整个学校的关系,将有利于整个后勤管理的优化和绩效的提升。

2.高校后勤管理引入系统论的具体做法

2.1 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论的首要观点是整体性观点,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统一。要实行有机统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是必要的前提。现有高校办学规模都较大,很多高校还有几个校区,这样,管理的信息量很大,依靠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易于造成信息的迟延、阻塞。为适应现代化高校管理的需要,后勤工作也应实现管理信息的电子网络化现代化。将各项管理信息用电子计算机来储存、处理、控制、规划,并作为整个校园网的子网,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2]

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后勤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后勤服务安全管理;有助于反腐倡廉,建设节约型后勤。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工作被列为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五大任务和五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后勤实体(集团)与其下属各个中心(职能部门)的沟通管道,也就是针对后勤办公室管理系统,让下属单位在第一时间上传、审批、汇报日常办公文件和相关信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是搭建各中心(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并附以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此外,要整合已有的后勤正在使用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一卡通系统、水电记费系统、门禁和监控系统等,将其全部纳入后勤整体信息平台,这样就可做到使后勤的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系统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集团各种运行数据,做出决策,发出指令。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备,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基本是各自为阵。很多高校只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组织力量,自主研发,自己使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特点一是仅适用于本校的管理特点和需要,缺少可复制性,不适宜推广;二是不完整性,只适用某一方面的管理,公寓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快,较多学校应用了公寓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公寓的房态、人员、床上用品、公寓设备、服务等的信息化管理,但还没有实行网络在线管理,在饮食管理上也普遍仅限于应用一卡通售饭系统。很少有综合性并能覆盖整个后勤管理各方面的系统软件,能真正实现在线网络管理,在异地通过互联网在线办公,处理后勤日常事务,网上发出指令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包括:信息的采集与输入、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和信息的反馈四个部分。应当将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融入到整个后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与相关的规章制度联系起来。[3]如采集哪些信息、谁来采集、信息处理的分工、处理的规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实际得到执行。目前来说,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部门都有自己的网页和内部网络,但这并不表明他们都形成了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很多领导还习惯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缺乏应用和处理电子信息的能力,是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网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是令人遗憾的。

2.2 实行科学的部门分工

任何系统都有层次性,更何况高校后勤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人力资源、财务、饮食、物业、公寓、水电、商贸、接待、交通运输、校园绿化等。这要求后勤管理系统应包含餐饮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绿化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对外接待管理系统、车队管理系统、教学楼管理系统、节能管理系统、质监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的系统理论和具体方案。将系统整体的优化,首先要求构成系统各因子的优化。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依靠各个具体部门去完成,只有每个部门工作完成得好,整个后勤工作才可能完成得好。后勤系统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将整个工作计划划分到职能子系统,由各职能组长将任务分配到人,做到人人心中有计划,人人手中有任务,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例如,学校维修建立“限时服务制”,除完成日常维修,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外,还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完成的主动说明情况。另外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好季节性检修工作。并且要求水电每周安全检查一次,校产校舍每月安全检查一次。同时要制订校舍大、中修计划,桌椅等物资订购计划,便于学校在经费预算时合理分配。并建立值班记录管理:记录设备运行(包括高低压设备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报修记录的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与操作表的添加、查询和删除、值班记录的添加、查询等;建立对水、电、暧工程维修登记制度,登记工程预算(包括预算登记、查询和删除)、工程合同(包括合同的登记、查询、修改和删除)、工程施工工期(包括工程进度的登记、查询和删除)、工作日志(包括工作日登记、查询和删除)、工程结算功能模块。

但是,后勤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部门之间协调得好,就可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反之,如果协调不好,也可能出现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状况。这里的关键要素有二:一是科学的部门划分,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或者互相争利,产生内耗;二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各个部门各干各的,相互不通气、不配合,既是个别部门的工作干好了,整体的效果也不会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多数高校后勤工作受到诟病的重要原因。必须使后勤的各个部门都明白,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后勤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部门的工作都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在没有其他部门配合的情况下把工作干好。要使各个部门都养成与其他部门互相配合的良好习惯。

2.3 建立协调机制

相互配合有两种促成方式:一是上级部门的协调;二是部门之间的自觉协调。部门之间有相互配合的需要,因此,他们相互之间有自觉协调的动力,在有些时候,他们会自觉的相互协调。但是,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利益诉求,在很多时候,期待他们自觉协调时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后勤系统内部,必须建立部门之间协调的规则以及上级部门协调下属部门的规则。只有这样,系统才可能优化,后勤工作才可能取得优于各部门工作之和的良好绩效。

2.4 完善控制机制

管理是通过被管对象的作用,来控制这个组织系统,完成计划,实现目标的。因此,控制是管理的主要功能,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控制系统,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控制的过程,管理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进行有效的控制。后勤系统的被管对象是学校的财和物,使这些被管对象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4]

2.5 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

后勤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又是构成学校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作为学校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这个大系统的需要,必须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这种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的必要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只有与其他部门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准确了解学校需要后勤系统提供怎样的服务;其二,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离开其他部门的配合,离开全校广大师生的配合与支持,后勤工作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绩效。

3.结语

后勤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我们只有了解它并且掌握它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它。系统论是现代社会化条件下管理复杂工作的重要方法,系统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大有作为。系统论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得到应用,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应用得还非常不够。本文所论,有些是笔者对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方法的点滴体悟,更系统、更深入地阐述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后勤同仁继续做出理论研究和实践回应。

参考文献

[1]黄春麟.高职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构建的系统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林建平.高校能源消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1)

[3]赵群.高校信息数据标准化与一体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8,(12).

[4]孙群智.对加强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简介:任群英(1967—),湖南邵阳人,福建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接待服务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后勤管理与服务。

作者:任群英

上一篇: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艺术风格论文下一篇:商业贿赂治理机制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