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促成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由于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就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越高、参与面越广,教学效果就越好。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呢?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语言引导,让学生期待上课、期待展示自我、期待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与广大教师互相交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课堂氛围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积极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其主张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积极力量,挖掘人的各种潜能,推动人的发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意志品质,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何谓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充满建设性的力量,促使个人走向幸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也是利用比较完善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美德、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成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学生”“学困生”上,致力于转化这类学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关注更多,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关注较少。目前,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并起到较好的效果。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指出,心态乐观的学生更不易得抑郁症,在走向社会后的工作成绩更容易超过心态悲观的人,而乐观的心态无疑是可以通过教育形成的。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心态下开展数学学习,使课堂45分钟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氛围,引导积极情绪

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暗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倾注自身的感情,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平等对待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需求。教师营造这种平等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环境上下功夫,如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学习数学的卡通图画,画中的人物在讲解、学习数学知识时带着轻松、自信的表情,这也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这些卡通图画上也可以带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歌谣、顺口溜,像“列竖式,真简单,位对齐,个位先”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实施心理暗示,激发学习自信

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影响要比直接的言语说教强得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心理暗示的手段将一些积极的心理情感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进行心理暗示的方法有很多,如用肢体语言进行心理暗示:向学生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用语言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聪明”“你很有天赋”“你又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用书面进行心理暗示:在学生的作业中留下积极的评语像“书写漂亮”“你真棒!”等等。例如,在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比较”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物体、容器、形状的大小。笔者在学生探究前鼓励道:“我发现咱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几个人商量一下就能弄懂很多知识点了,你们是我带过的最棒的一届学生!”“别慌,你怎么想的怎么回答”“我来做一点补充好吗”等等。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动脑、想问题,掌握了很多知识点,学习效果非常好。同时,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会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愉悦。

(三)巧妙引导问题,刺激探究心理

数学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难、过多,也不能过于容易,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观察到班级中已有几名小学生戴上了眼镜,于是采取了这样的导入方法:“同学们,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学生近视这个问题,根据今年的相关调查,城市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如下(展示相关数据)。你们能说出调查结果中近视的小学生的占比吗?你们能说出咱们班里近视人数的占比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了“百分数”这一概念。然后笔者继续提问:“大家想不想继续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性提问,有效刺激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等知识点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动力

虽然一些数学知识抽象,但却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必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积极心理。例如,在“可能性”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事件,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存在可能性,只不过可能性的大小不同,这就引出了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点,以及“可能、经常、偶尔、一定、不可能”,这些用来描述可能性的词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去描述生活中的事件,如“我明天可能去图书馆、我以前经常去图书馆”等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准确区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同时,引入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这对于喜欢表现自我的小学生而言是很有效的激励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人是社会性动物,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产生愉悦感,也可以从团队的成功中获得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自身性格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可以熟练掌握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自主探究和开展学习。学生在经历深入思考、体验解题成功后,就能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对于学生学习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像小数的加减、百分比的计算、年月日的换算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发现问题,派小组代表发言,这既能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愿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积极品质。通过分组教学,笔者也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往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就能解决,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团队精神。

(六)完善教学评价,巧用错题资源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也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正向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性、鼓舞学生的进取心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评價,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当学生难以正确解答题目或只能得出一部分正确答案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已取得的进步,而非进行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赞美,对于教师来说赞美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简单地打“×”了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错,逐步拆解解题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反复计算,自主发现正确答案。在这样的引导下,错题资源也变成了学生提升成绩的点,学生就能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和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彼此对话、分享、交流的阵地,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图式建构:小学数学教学的“助推器”[J].江西教育,2021(18):70-70.

[2]吴卫敏.数学微课设计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2021(6):133-133.

(责任编辑:吕研)

作者:茹作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核心素养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促成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由于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就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与其他领域融会贯通,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是一种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其次,学习数学可以掌握传统的计算、统计、测量等基础原理。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逻辑推理,形成有因才有果的思维。基于此,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有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任何观点或做法,提高了思维活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再有数学无用,只要学会算数,其他都不重要的想法,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数学。

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通过教材挖掘核心素養

任何教育阶段的教材都融合了众多学者的心血,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工具,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材相结合,从教材中挖掘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细节部分给予充分的解读,从每一幅图、每一道例题开始做详尽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数学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初步的认识。

(二)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反映数学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妥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高级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情境设计更深层次地理解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将是最好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式。但是这里的生活情境要求贴近生活,是学生唾手可得的真实的生活情境。

(三)采用新型评价方式促进数学素养提高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表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开放式的,并不是分数高的学生就一定有好的前途。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师建立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生活状态、平时点滴进步情况、成长历程等,就是一种较为积极的评价方式。使每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能体现出自信的一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进的方式,对于在职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有机会、有平台,实现教学先进经验、先进方式的沟通与研究,从而加快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周建军. 哲学启蒙:数学教学的另一种可能[J]. 小学数学教育,2018(20):8-9.

[2] 陈小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2021(09):133.

作者:袁丰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在优良的小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要求和配合,包括了创新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与此同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根本要求上也有对应的体现。在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教材上持续探索、教学内容上持续结合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此做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此延展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引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决定了学生后期的发展潜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发现其中的不足,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通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由此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深入数学教材,全面探索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小学生能尽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能够加快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改变。对某一件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数学学科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见解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们要提高核心素养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

数学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离不开教材这一主要工具。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教材精准地把握和探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工作过程中,对知识框架了然于心,教学过程游刃有余,教材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在开展数学教学的工作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探索数学知识的核心素养,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其呈现出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例如,在《圆锥体的面积》这节课当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需要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找出数学教材的核心素养,对于圆锥体的由来、推导过程和应用等前因后果有足够的认知,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工具和图片双管齐下,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让学生们释放天性,调动积极性,对此产生兴趣;最后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思维方法中,植入数学应用的意识,以此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基础,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知识技能

知识不能停留在大脑中,应用于现实生活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知识需要不断延伸并且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时,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和构建具有完整的体系,获取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要领,在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高效率地解决[1]。比如,在课程《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可以把数量相同不同颜色的方块放在学生桌子上,让他们分类摆放,对相同数目之间相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感知,引导他们从已知的加法转变成更进一步的乘法,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探知过程,在记忆和理解方面也更为深刻。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加法的运用》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把讲台当做是商贩的摊位,指定一定的金额和种类,让学生与老师交易,模拟现实生活中他们去超市的情景,并且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物品的知识讲解出来,寓教于乐,在课堂中训练实用的技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这样就会造成数学教学没有互动性,只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加上知识刻板难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课程,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爱玩和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第一种方法是情景模拟法,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售卖相关的产品,锻炼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在此过程也要保证盈利之后分配利润,锻炼学生的乘除运算能力。比如可以分组,扮演小猪佩奇卖糖果,其他学生扮演顾客随意说出自己需要的分量,学生通过称量和计算,收取相应的金额,游戏结束之后进行利润分配。这样,学生既运用到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一舉两得。第二种方法是零用钱计划,学校与家长沟通,给予一定金额的零花钱给学生,学生自主地分配零花钱,班级里面制定相应的规则,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请教教师和家长,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来在班级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一个星期后计算余额和已购买的商品,由班级投票表决出“零花钱之星”,起到榜样的力量和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学期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给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零花钱清单,把主要项目的计算过程放到卡片上,从小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

四、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深化课程改革和培养人才的目标过程中,核心素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小学启蒙教育中,良好的核心素养,会作为此后的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从各个方面改进工作,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崇娟,关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64-165.

[2]王玉香.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7(27):79-80.

作者:杨成文

上一篇:教育模式困境大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