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兴趣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课堂改革与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开展创新教育: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鼓励学生学习成才。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都源于数学家对数学浓厚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数学中的组合原理,C3=3,C30=435,说明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利用“析错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作者:柳淑兰

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论文 篇2: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兴趣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更容易投入到知识探究中,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用耐心和爱心鼓励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他们能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对于理解不了的问题,能主动进行提问和讨论,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在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让他们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有效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主动进行思考,有利于发挥它们学习主体的作用,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结合他们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教学在一开始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他们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能达到最大,从而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和角有关的物体。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刺激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寻找自己见过的和角相关的物体。通过视觉和思维相联系,顺利地把学生带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分析中,让他们快速地掌握了角的特点。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剪出一个角。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有效地运用对角的认识,剪出不同大小的角,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以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探究内容,让他们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深入,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三、开展趣味数学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巩固和强化环节。设计练习题目时,教师既要注重题目的知识性,同时要使题目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趣味性的习题练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运用知识。同时,教师通过练习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强化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教学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座位分成小组,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进行小红旗的传递,传递规则是:教师给每个小组中第一排的学生各出一道除法题目,计算正确后,小红旗传到第二排的学生,由第一排的学生出一道除法题由第二排学生解答。依次类推,小红旗最快传递到最后一排的小组获胜。在趣味性的练习形式中,每个学生精力都高度集中,认真计算题目,课堂氛围活跃,使练习环节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创新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针对重难点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面,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析,能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打破他们的定势思维,促进数学创新巴维的发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内是互帮互助的关系,让好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组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每个小组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小组学习的动态,对他们进行指导,让学生不能只追求速度,还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理解所学知识,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实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重视他们的学习结果,运用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中,教师不能综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容易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时,也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他们的学习做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价。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在自评和互评环节,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秀之处。在教师评价中,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哪方面存在欠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自我检测。在充分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能认真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题目。在让学生出题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设计的题目能够涉及较为全面的知识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深入钻研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获得有效发展。在优化数学课堂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在运用中掌握知识,使他们数学学习能力不斷提高,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赵慧

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让藏区小学课堂活跃起来

【摘    要】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牧区学生  数学结合生活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

一、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重视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之上,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在西藏农牧区从教十年以来,我发现农牧区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制约了农牧区学校的数学教学。要想提高农牧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打破“数学难学”的瓶颈,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外,注意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之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我们藏区小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于理解,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协作交流,力求使农牧区小学生根据课本的具体特征,灵活选取适当的解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农牧区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自己探索新知,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教师不仅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怎样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自学的,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学生能自主探究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提升思维。这样,学生学得很主动,学得快乐。因此,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活”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古人曰:“数学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活动,经验性的重要表现: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性行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

三、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片面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数学概念产生了一些误解;另一种现象是片面强调数学化,过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严重脱节。那么,如何处理生活化与数学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生活化、数学化不应该成为完全对立的两极,而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生活化、数学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四、生活中的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1、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社会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若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便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悟知识。3、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五、1、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对农牧区小学生而言,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能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原来是那么地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地浅显易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2、课始引导,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内容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背景,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3、因此,新课导入时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就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求知、探索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结合生活探究数学知识,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数学才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小学生学起来自然就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我们藏区小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更要让我们藏区小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它与生活联系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总之、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生活与数学完美融合。“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我们藏区小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我们藏区小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我们藏区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作者:索朗次仁

上一篇:人力资源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节水灌溉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