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我们应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及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两方面是我国现今小学教学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分层教学法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摘要: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

G62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那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分组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按25%,50%,25%的比例将全班同学为分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同时将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当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混合分组等方式组织教学,但具体采用哪种分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课型和教学过程来确定。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我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如在上《移多补少应用题》这个内容时,在对学进行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

A层同学:探究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常规题和变式题,并清楚叙述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喜悦。

B层同学: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C层同学: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移动数和相差数的关系,知道“移动数=相差数÷2”,能解决简单的移多补少应用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帮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也可帮助暂时学习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

(二)问题设计的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说到圆的画法,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如果要把这些圆画下来,你有什么办法?(B,C层同学回答);2、如果手中又没有圆规,又急于画个标准的大圆,该怎么办?(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三、课后练习的分层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我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層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梯度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不同的层次习题进行练习:第一层:判断下列各数能被2、5和3分别整除,回答能被2、3和5整除的特征?(720、432、756、4850、6912、745、648、360、630);第二层:以上各数哪些能同时被2和3、2和5、3和5整除,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第三层: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27( ),4( )60、( )1250、( )20,这样的作业起点低,层次多,学生容易下手,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就引导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评价学生的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作者:宋士凤

小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我们应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及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两方面是我国现今小学教学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分层教学法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分层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正受到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及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不断地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分层次教学一刀切的教学瓶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针对学生自身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层及教学内容分层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难度、不同容量的不同要求,让每名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各方面和谐的综合发展.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不易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会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到处可见.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的新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多变的、动态的,并非是贴标签式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会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发现、选择、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会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分离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前,为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对全班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优异具体了解,还要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自主探究和性格差异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教学。

(二)确定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把学生分层分类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依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难易度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分层提问

在提问前,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从易到难过渡,都能积极的回答提出的问题.

(四)分层练习

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其的查漏补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练习也注意分层,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并注意在难度和题量上加以区分,形成阶梯状分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是从学生个体分析,作业辅导,学习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的.

1.了解学生

对于分层教学工作的基础实施,了解学生是其教学的前提,从新课程的改革以来,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开始加深,教师会私下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思想背景的情况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在这样一种基础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组,让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发展。

2.作业分层布置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习目标

按照“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关键,可以了解学生们各自所处的阶段,并及时的给他们补充新的知识,让他们吸收和理解.

4.分层辅导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利用教师给其辅导的机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若是都对前面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很吃力.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他们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中等生要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优生则要强化他们对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对后学知识的联系.

5.分层评价

找到学生身上适当的出发点,对学生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帮助、理解和支持,并不是埋怨、责骂甚至侮辱,评价学生或许只是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会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时间和精力及课前教学准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时常反复,只有不断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方面的工作,才能持续下去;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他们能否学好这门功课非常重要;第四,要坚持作好课后的分层辅导及配套练习等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韦小光.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10)

[2]米玛卓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9)

[3]范玉梅.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

[4]林亚恋.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改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3,(16)

作者:周乐群

小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学生存在着被动性较强,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上耗费更多时间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合理运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之间目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小学阶段之下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在日常教学之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甚至能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奥数问题加以解决。然而在当前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控制教学进度,这也导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知识较为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不愿意在课堂之上听讲;而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则会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高,无法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课后的作业也难以顺利解决,这也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符,后续的教学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

(二)教学进度较为统一

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学校会通过大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之上会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教师往往需要将课堂活动控制在40分钟之内,教学任务较为紧张,而为了更加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提升知識讲解的速度,学生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教师在课堂之中只能回答或者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就拿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有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方程和算式的关系加以理解,采取多种解题思路列出算式,然而很多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把握

随着人们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在不断加大,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会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到课外的数学辅导之中,提前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被拉开,这也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在教学方案制定上也会存在着诸多误区,教师在课上依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对分层教学法的全面应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加以科学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之中,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深入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层教学策略。数学教师应该以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和测验的方式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然而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明确这些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师也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分析学生当前阶段的所思所想,挖掘不同学生身上具备的闪光点,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在层次划分之中,教师要提升划分的科学性,依据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态度较为良好、愿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成为A层,将数学学习兴趣良好、知识理解能力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分成为B层,并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够扎实、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C层。而对于A层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上要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对于B层学生,则应该以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主,对于C层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夯实基础和端正学习态度为主设计教学方案,这也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所在。

(二)重视授课观念分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着认知差异,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分层教学是新时代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学生学习现状提出来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层次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收到一样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老师要在保证数学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对能力高的学生要有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对能力稍微低的学生,必须确保他们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然后再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并且要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之中。比如在教学《比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课前要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时对后进生以扶为主,教师提问时注意将问题具体细化,更有针对性,降低问题的难度,边点拨,边提问。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中等生则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坚持以放为主,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给优等生。如你发现了什么?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见解吗?让每个学生能够回答问题,都能学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做,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体系

即使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尽力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学生掌握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前面提到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要更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对于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小组成员基础好,学习进度也快,他们日常接触到的知识丰富全面。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师要提高考核标准。对于成绩一般的学习小组,这部分学生往往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教师要设法加强这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然后是成绩较差的学习小组,他们数学基础薄弱,教师要适当降低标准,先要保证全部学生都能达到及格线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循环讲解基础知识,课堂训练也围绕基础知识展开。

(四)合理设疑,对课堂问题进行分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教师处于知识性和高效性的考虑,更多时候都是在自己振振有词、长时间、高频率的知识讲授,小学生的主體性很难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合理设疑,给学生提出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思考的方向。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生活经验比较少,教师要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办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设置问题的办法来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行自觉、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分层次提问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设置比较有趣的分层数学问题,先可以引导基本的目标“我们一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背诵的过程是回顾旧知的过程,也是和新知识的巧妙衔接过程。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整准确地进行背诵,而一些稍有错误和不熟练的同学也能够在齐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查漏补缺。同时列出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如7×9、6×4、40÷8、12÷4,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现有20个学生,如果两个学生分一组,那一共可以分多少组?那如果是六个同学分一组呢?”前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直接列式20÷2取得结果,但是对于六个同学分一组,学生就会产生困惑,因为这个时候除不尽。通过列式学生可以发现,每组六人,可以分三组但是还剩余两人,这时就能将概念引出。学生经过教师设置的目标和简单计算,在潜移默化和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当堂课程的知识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分层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化、简单化,然后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也在问题情境的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应该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对策,提升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分层评价机制,确保教学方案能够得到及时的改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龙.阅读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策略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8(3).

[2]纪桂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4):62.

[3]朱红.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91.

作者:张景丽

上一篇: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新时期现代化农业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