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1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历史教材中一般都包含有大量的史实资料,是承载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初中时期的历史教学对塑造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探究性学习是旨在通过新颖、特别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的理解,塑造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本文首先就课程研究的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本次研究进行了反思,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 实践 反思

在新课改机制的教育改革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新课改的改革给老师们制定了更加完善,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实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但是受到过去教学模式的固化影响,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改善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就具有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涵义及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探究性教学的涵义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和解决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探究学习活动,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二)探究性学习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学习中,一直是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具有创造性和求知欲,以此来进行学习,才会取得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判中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所欠缺。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初中阶段的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学习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问题与反思

通过笔者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实践学习,发现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历史课堂的高效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一)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完全转变

深受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固化,很多资历比老的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还是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教师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得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得不到落实应用,从而阻碍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实现,进而影响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没有正确对待探究性学习和讲授方式之间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是相对课堂老师授课的方式来说的,但是在课堂改革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老师错误的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师进行教授的方式,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当中出现了学生的课堂知识仅能从课本当中汲取,进而在课堂学习当中凭空想象。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历史课本是没有情感体验的书本,课堂教学是唯一一个将历史课本与学生联系起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更多的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中日战争的时候,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课堂进行图片、视频、音效的播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引导学生鉴古赏今,分析反思抗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分析当时的中国国情,从而探讨当今的国际形式,珍惜当下,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思维学习,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取其精华,珍惜历史

在历史学习当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在学习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优秀珍贵的历史文化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通过情境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分析当时朝代历史辉煌的原因,并通过学习历史所遗留下来文化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历史文化时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將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

(三)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老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利用利用flash技术进行图片、语音和小视频的穿插,利用画面、语音、视频等各种可以利用到的手段刺激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开拓性学习思维教学,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合理利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

四、结束语

历史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而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探索学习。要想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实现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就要在课堂的改革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本文主要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探究性学习涵义及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问题与反思展开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研究学者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美丽.初中部历史的探究性学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

[2]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12(6).

[3]赵文佳.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3(7).

[4]哈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科学周刊,2014(9).

[5]于涛.关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读与写杂志,2015(12).

作者:卫安

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篇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历史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探究性学习是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知识的创造,并在获得直接经验或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探究性学习不以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它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也可以围绕某一专题主动的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性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前人考证记录下来的,不宜运用探究性学习,也无法探究,更无法创新。其实不然,探究并非对课本知识一味的考证,而是对教师就教材中的知识提出的有关问题分析探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如我在教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章后,我请学生自己动手,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进行对比,就条约签定的时间,割让的土地,赔款数额,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其他条款进行列表对照,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赔款数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人民产生了这样的危害?(2)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说说三个条约的其他条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4)三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这样的影响?通过学生讨论,收集资料,探索归纳,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解决了教师设计的问题。

2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在师生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从实践来看,学生的这些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主题作用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单纯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应把握探究性教学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性。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组织课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中,新颖有价值。教材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无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设计出有一定空间的问题。设计要把问题落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太难或者太易都没有发展价值。

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后,我提出《中日马关条约》是李鸿章签定的,责任都在李鸿章吗?如果没有李鸿章,会出现这个卖国的条约吗?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这些问题,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观点,也都能谈出一些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但要谈深谈透,需要合作探究,需要动一番脑筋。

第二,探究性。 探究性教学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带着问题去探索,探究中解决问题,探究中发现知识的联系,探究中有创新和突破。如在“三国鼎立”教学后,教师提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不是张嘴就能回答出来的,需要学生在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结论。学习“西安事变”时,我采用引深法提出一定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考探索。问“张学良一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却为何要兵谏捕蒋?”“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国难当头,蒋介石为何不抗日却积极反共?”“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当时逼蒋介石抗日,是否有可能?”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逐步加深理解,并提供相关资料,创造性的发现新问题,最后学生在探究中释疑。

第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历史学科内的学習,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学习,即使是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的展开学习,这也是探索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讲授“丝绸之路”时,问“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经过今天的哪些地区?”这样学生要通过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问题。如讲授“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时,涉及到的语文上的许多知识和问题,学生都可以将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解决。

第四,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以个人学习,小组结合为主要形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这类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过多的占用时间独自表演,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决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程下,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和书本为中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演。教学“商鞅变法”一节时,“商鞅变法”是体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学生对变法的内容、性质、意义,难以理解清楚。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同时指导学生编写“商鞅变法”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排练,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活动,学生的对“商鞅变法”的来龙去脉理解透彻。讲春秋战国历史时,组织“春秋战国”成语比赛,历史故事大赛,这些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色。

探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掌握了必要的获得知识的技能。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成了学生研究问题,探究问题的阵地,也成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战场。只要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积极运用,精心组织,定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许文廷

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篇3: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教材内容一般包含大量史事,是承载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课堂归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探究性学习旨在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必须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但探究性学习模式并不适合解决所有问题。在教学中,对这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当从学生认知的根基入手,这样,探究的意义才能进一步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作用,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和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他们的判断力仍然不足。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學习有深刻的认识。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历史教科书是没有情感体验的书。课堂教学是历史教科书与学生联系的唯一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更多地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抗日战争史时,可以提前留作业,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图片,随后,师生分享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真相,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过去和现在,分析和反思抗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分析当时中国的国情,探索当前的国际形势,珍惜现在的国际风尚,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思考和学习。另外,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引导学生站在经济和社会的高度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即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忽略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需要经常做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如引入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期待下一步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在学习上占据主动性。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例如,在解释初中历史中的“社会变迁与民族崛起”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孝道”。问题并不复杂,但包含着哲学命题。学生在好奇中引发强烈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发生在身边与孝有关的人和事,然后引入历史典故,如向学生讲述郑庄公挖掘黄泉见母亲的故事,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接受孝道教育。

3.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不能提出问题,就无所谓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思维的激发和技能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如果国家把海关关闭,也就不可能爆发鸦片战争了吧?”“假设没有西方国家的侵略,我们会一直生活在封建社会吗?”在假设中,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呈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应用,实现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协作的目的,颠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作者:袁震云

上一篇:文化新闻学误读管理论文下一篇:时政教育与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