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引导策略初探

2022-09-10

生物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终生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学习, 它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实施有效的教学。 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 首先要对生物有兴趣, 其次, 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否则,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1让学生参与生活、学会观察、思考, 增强体会

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 脱离生活, 没有阅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学生依然手比头高。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有人在。 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 发现有70%的学生不知道我们吃的莴苣长什么样子, 10%的学生分不清小麦和韭菜, 大部分的学生饭来张口, 不曾留意过我们身边的生物。 有鉴于此, 在初一刚开学的时候, 笔者就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 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生物, 而是缺少关注的眼睛。 开学第一节课, 就带领学生参观我们的校园, 主要是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 其次, 利用教室的绿化盆栽和每班教室前的一小块花圃, 在引导学生完成最初的识别后, 让每组在照顾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 同时依据记录, 根据它们的生长状况, 尝试说说他们的生活习性。 通过这种动手参与体验, 使学生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 培养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到了一定的生物知识, 同时为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学习创造了实际经验。

2激发兴趣, 引发探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时, 他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增加, 就会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所以, 在每节课上,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设计一个新颖的导入, 来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想探索的欲望。 例如, 在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 笔者让学生先背《悯农》,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诗的视频, 学生在思考农民锄草目的同时还能直观理解农民的辛苦,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其次, 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在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活跃学生思维,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心脏结构的时候, 上面为心房下面为心室, 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联想。 学生会想到我们住的楼房, 就是上房下室或想到地下室。 在学习心室连接动脉时, 简称室连动, 就想象水帘洞, 把水变成室。 这样让学生想象和联想, 或者把知识点编成一些小故事, 不仅易记, 还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构建多维化的生物课堂,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3.1 创设和谐、开放性课堂

老师教, 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将渐渐让位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 因此, 如果教学氛围过于死板, 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 放开包袱, 调动参与积极性。

3.2 学会等待、为学生留白, 开出智慧火花

留白一词是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一种技法, 思考留白则是教学技巧, 不要怕浪费时间, 留下足够的时间空白, 给学生去思考, 将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在生物影响环境这节中有这样的思考题, 为什么澳大利亚要引进蜣螂, 而不是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和用灭蝇杀虫剂清除蝇虫, 说说其中的道理。 当时只有一个同学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笔者没有急躁, 而是等待, 过了两分钟, 很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他们的思路打开了, 谈了各种各样的原因, 还有学生谈到如果这些牛是奶牛, 人工清除牛粪会吓到他们, 导致不产奶, 比参考书提到的要丰富的多。

3.3 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 教学素材不再仅仅限于书本, 而是包括多媒体, 电视, 报刊杂志, 挂图在内的多种方式, 利用这些辅助条件, 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 贴近生活的题材, 更好地用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使学生的课堂缤纷多彩, 不再单调, 从而持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4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巩固成果

众所周知, 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 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老师的一句表扬, 一个微笑, 都可以让他很高兴, 调动他对本门学科的积极性。 在平时课堂上, 对积极思考, 提出思维亮点的同学及时评价, 利用学校发的表扬卡对学生进行激励, 制定相关的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参与。 逐渐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不以分数的高低看待学生,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 本身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也不相同, 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主动参与探究, 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反复成功, 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信、自尊,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把这种学习能力渐渐扩展到其它知识领域, 在他们的人生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摘要:生物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 其中重要的一个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倡导学习方式从接受型到探究型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探究精神, 勇于实践, 积极探索适合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

上一篇: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煤炭企业发展的新思考——以甘能化投为例下一篇:论健身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