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经济法律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经济法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阐述了如何在信息技术时代,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多媒体等平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创新中职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来切实提高经济法教学的授课质量。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是推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全世界都在接受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探究性学习经济法律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性学习经济法律论文 篇1: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职经济法教学策略

【摘 要】基于中职经济法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时代,充分利用好网络系统、多媒体设施、网站等平台,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创新中职经济法的教学策略,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中职 经济法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当前世界是信息技术新世界,整个世界都在接受着信息技术的熏陶和洗礼。作为一门高智能化的现代技术,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中职教育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然而,当前来看,中职经济法教学中依然未能充分利用和普及信息技术,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利用力度,支持中职经济法教学不断创新。

一、中职经济法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经济法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是经济法这门课程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上现代教学趋势的一大需要。

(一)经济法学科特征的要求。不同于普通科目,《经济法》属于法律学科,是国家权威立法部门制定的文件材料,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变化性,会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经济法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与完善,以确保其法律约束功能的发挥,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中职经济法教学只有积极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才能更好地跟上这些动态变化,为科学教学服务。

(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现代学生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时刻都在接受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洗礼,这就要求教学课堂也应该充满现代技术。只有打造出一个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沐浴在多媒体、网络等环境中,才能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享受其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科教学效果的需要。经济法这一学科属于法律科目,法律学科的特点就是讲求精准、真实,内容如法律条款比较枯燥,所以,在实际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单纯的黑板、书本教学模式较难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不理想,也无法较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职经济法教学策略

(一)利用网络系统创建资源数据库

网络信息系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与信息资料,从而为经济法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可以打破课本的局限、打破枯燥的氛围,深入网络系统搜索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教学资料,如一些比较离奇、荒诞却又是真实的经济案件,将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成一个较大的信息库,创建一个资料系统。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系统,建立网上登录项目,随时从中抽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体会到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或者利用这些网络信息资源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添加一些较为丰富、有趣的信息和案例。

例如,在学习经济法中的《合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合同法的相关资料,将其整理成课件。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到合同的撤销等逐条展示给学生,并对应附上一些经济案件实例,让学生一边熟悉理论知识,一边分析经济案件。这样不仅丰富并拓展了经济法的学习资料,而且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从学到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

经济法教学同现代科学技术的积极融合能够有效促进资料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学生会收获更多的经济法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网络数据信息数据库的创建,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探索机会。当学生有问题需要咨询时,只需搜索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多播放视频,丰富教学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主要依靠课本、黑板和纸笔,这种较为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生自身由于缺乏约束力、自制力,当学生遇到不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教法时,会逐渐产生厌学、弃学等问题,影响经济法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发挥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根据所学章节、所学的理论内容等对应播放一些视频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视频案例,从案件发生到当事人的举止言行,再到后期的法律取证、经济法运用,法庭宣判等了解整个案件的过程,从而了解经济法的适用范围,掌握经济法的作用和规律。利用真实的案件和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经济法去分析并解决这些案例,体会经济法的教学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犯罪案件,如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纠纷、金融领域的信贷危机以及第三者经济诈骗等。教师可以采用逐段播放、暂停、问题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随着播放的镜头逐渐深入分析、了解并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并根据教师的问题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让学生对这些案件作出自己的评论,待学生的评论结束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该案件中律师或其他专家的分析与评论。

这种通过视频带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当中,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分析和总结,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经济案件解读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专家的意见,并把自己的分析跟专家的评论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实践经验,学会合理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经济法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高效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适合用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它是一种有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激励式教学法,它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设定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相关知识,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与灵活运用。

教师借助多媒体界面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其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例如,学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方面的知识后,教师不妨尝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注意各个成员间的搭配、合作、配合),给各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即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日常消费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当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中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责任,所触犯的法律条款,以及各个行为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鼓励小组内部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探究,将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有效结合,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学习任务。

(四)创设学习网站,鼓励思想交流

网络系统是面向大众人群的系统,人们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能够进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教师可带领全班学生创设一个以“经济学”为主题的网站,要求学生注册登录这一网站,让学生借助这一网站平台来分享学习感受、经验等,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网站上传一些学习资料,供大家分享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意见箱、意见栏,注册的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经济法学习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宝贵意见,或者对他人提供的资料、学习经验等给予评价,发表感想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交流,将整个班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教师也能够从这个平台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解除思想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还可从中收集学生的意见,将学生意见进行整理,优化教学。

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中职经济法教学要有创新性意识,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探究性、兴趣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经济法学习的乐趣,从而坚定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朱广东.国际经济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规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5)

[3]孟丽君.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形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0)

(责编 卢建龙)

作者:朱怀清

探究性学习经济法律论文 篇2:

中职经济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摘 要:本文根据中职经济法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阐述了如何在信息技术时代,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多媒体等平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创新中职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来切实提高经济法教学的授课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法;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是推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全世界都在接受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高智能化的现代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中职教育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经济法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未能达到充分和普及的程度。为更好的做好中职经济法教学,还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教学在中职经济法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是经济法这门课程自身特点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符合现代教学趋势的一大需要。

(一)经济法学科特点

与其他普通科目不同,《经济法》属于法律学科,是国家权威立法部门制定的,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变化性和抽象性,也会会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对经济法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与完善,以确保其法律约束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经济法教育教学也要相应做出调整。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好能很好地变现经济法中的相关内容。而且只有积极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才能更好地跟上这些动态变化,为经济法教学服务。

(二)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任何人都离不开多媒体手段进行交往、学习,这就需要经济法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有趣、探究中掌握经济法的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更生动、易懂、易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信心技术是经济法学科教学的需要

经济法属于法律科目,法律学科,内容枯燥,根据经济法精准、真实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单黑板、书本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更不用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了,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教与学都遇到困难。

二、中职经济法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资源数据库

根据学科特点,创建数据库,对于学科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经济法的学科特点,运用网络系统,搜集相关的图片、音乐、文字、动画、视频等资源,整合成一个全面的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方便的获取知识,既简单又快捷。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打破课本的局限,深入网络,搜集与经济法相关的外围知识,如一些传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将这些整理汇编成一个大的资源数据库,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教师可以运用这个数据库,建立网上登录链接,可从中随意调取教学所需的课内或课外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更直观,丰富的知识。或者利用这些资源,制作综合课件,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从学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轻松趣味中获得枯燥的知识。

经济法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科资料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教学资料,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轻松趣味中收获更多经济学知识,掌握更多经济学技能,学以致用。一个好的信息数据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探索创造的机会,也可让学生在需要时,随时可以搜索问题,及时获得正确全方位的答案。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如课本、黑板和纸笔,这些单调乏味、枯燥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经济学这门课程了。中职学生的特点是缺乏约束力,自我控制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学习中的一点困难,一旦知识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情况,他们就会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上。教师可根据经济法中知识点的布局,有序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如播放视频案例、图片、文字、PPT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观看直观案例,从案件的当事人的言谈举止,再到后期的犯罪心理分析,案件侦查,法庭宣判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学科的适用范围和约束力,掌握经济法的规律和作用。这种真实案例的展示,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更深刻的学习经济法知识。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由教师一手包办,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探索知识,自主地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经济法中的各种知识。而且,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件中进行分析,积极总结。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学模式,了解到相关专业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并进行探讨,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任务驱动,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型驱动教学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适合各种学科教学的同时,也适合中职经济法教学中。这种激励性的任务型教学法,是根据学科特点科学课内容,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在限定的时间内,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布置多媒体的任务,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自主掌握知识点,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要求。

(四)创建网站,激励思想交流

网络已经是现代社会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互动方式。中职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网站,为让经济法为主题,将经济法的相关内容整理后上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登录该网站,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亦可进行资料的传输和共享。教师也可从这个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解疑答惑。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对中职经济法教学要有创新性意识,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充满探究性、兴趣性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经济法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兰州市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朱广东.国际经济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规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5).

[3]孟丽君.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形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0).

作者:魏周节

探究性学习经济法律论文 篇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分析

【摘要】因为近年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社会资源配置的情况、就业抉择观念、财富价值的理解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加快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引进了更多的外国文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受到了冲击,同时对我国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也带了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失范,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探究性教学  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如果在整体的角度来看,会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而言都比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在学业上也是比较关注毕业之后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状况,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受到了干扰。

一、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就是先设置一个疑问,也就是先制定一个探究的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再制定一个计划,对其进行试验,目的是看探究得到的答案是不是要正确;探究结束之后,要将实验的信息理顺,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商讨;最后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正。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教师对学生的对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态度没有进行有效分析。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会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包括学生对待这节课程的学习态度,还有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熟练程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课的教师,认为学生现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所以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不能再对学生带来任何的影响,换句话讲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开始有了怀疑。同时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制定为必修的一门课程,进而让学生没有了选择的权利,不管学生是不是喜欢这门课程,他们都必须要来上这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学习这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际上与学生的专业课联系不大,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不是一门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因此导致,这门课程逐渐被学生忽视掉。在一些高职院校,部分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一提起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立马就会给出自己认为非常确切的答案,学生们都不喜欢这门课程。并且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没有太高的期望值,觉得学生在学习这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会那么的积极主动,对待自己布置下去的作业,也不会认真的完成,再加上这门课程也不是专业课,所以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表现要求的不是特别严格。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有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一些互动,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表示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完成,也有可能在不会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完成。

三、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信息量非常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学校要求要在规定的学时里面将其完成,因此对于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只是教师没有其他心思去安排更多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因为一些教师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使得改变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动力大大减弱等等,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需要改进。

首先就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分析,将对学生的消极观念去掉,对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前安排。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在制定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其次就是因为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需要进行教授的知识内容又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找一些材料内容较少的,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做完研究的任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探讨,说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与其他同学的有效沟通。还有就是因为学校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利用资源有限,所以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大班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这种大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会让很多学生不能受到教师的关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少,进而也会使得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点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组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安排,选出一个组长,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顺利的开展探究活动。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究程度,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虑每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深度的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进行课堂探究,让学生进行学习。 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分组之后,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需要进行教授的内容较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并且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一般还是大班教学,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十分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因此要加大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分析力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玲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曲光. 论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刘相凤.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邱林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论文下一篇: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