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改制进程的加快,外宣期刊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显,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才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驻外机构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驻外机构资金管理论文 篇1:

论如何用外部措施遏制中小企业驻外营销人员的营销腐败

[摘要] 营销工作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因素,驻外营销的管理体制漏洞催生了很多营销腐败现象,本文分析了驻外营销腐败的表现形式和根源,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提出了从外部措施着手来遏制驻外营销人员的营销腐败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外部措施 中小企业 驻外营销人员 营销腐败

驻外营销人员的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重点中的一个难点,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终端市场和对外扩张。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资金回笼不畅,销售状况不佳,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营销工作成为中小企业的“瓶颈”因素。

驻外营销人员是企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它和企业高层之间的联系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较少地处于总部严格管理之中,容易导致对决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强,容易导致总部和驻外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孳生营销腐败问题。

一、中小企业中的营销腐败现象

中小企业通常只能派少数的营销人员负责外地市场的运营,也难以像对待主要目标市场那样去严格监管,因此中小企业驻外营销人员的腐败现象屡有发生。

现实中的营销腐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吃回扣、获取差价、截流促销资源以及多报虚报差旅费等。吃回扣是现今营销领域常见的一种腐败形式,销售人员可以利用确定产品经销及代理权、分配旺销产品对客户的出货量和出货时间、控制区域广告和促销投放等机会,狠狠地“宰”经销商一把。获取差价又是如何操作呢?举例来说:某企业营销人员工资不高,但某些能力平平的市場经理却“富得流油”,原来他们是利用窜货来谋求非正当收入。如两湖地区市场的营销费用考核为5%,而东北新市场的费用考核为15%,这样负责两湖地区的经理和东北市场的销售经理、经销商联合,把产品从东北倒给两湖地区经销商,然后三方瓜分营销费用差额。截流促销资源也是营销腐败一个表现,如公司企划部与销售部通常激烈地争论一个问题——“究竟是用5%还是用6%的促销力度?”难道那1%对促销活动的效果真的很重要吗?也许这个1%是可以有较大价值,但是销售人员对于促销资源的要求似乎总是越大越好,这中间的原因除了要应对越来越竞争的市场之外,还可能有另一层含义:促销费是很多营销人员“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多报虚报差旅费在现实中也常成为营销人员另一个生财之道,能通过电话联系的事情一定要亲临现场,能在各种年鉴、调研报告和网络中取得的资料,却非要不远千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并且营销人员对经常性的出差往往乐此不疲。

因此,腐败不能仅从人员素质上找原因,更应该从自身管理制度上找原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观念和经验的淡薄、自身制度的尚不完善,就必然存在诸多的管理空白,分析一些可能存在的营销腐败的漏洞,或许可以亡羊补牢。

二、遏制驻外营销腐败的外部措施

我们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加强营销人才培养、提高营销素质水平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就企业而言,现在面对众多的营销腐败问题,当务之急是从自身体制上找原因,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外部管理措施来遏制驻外营销人员腐败行为。

1.以科学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提高驻外营销队伍战斗力

(1)科学控制驻外营销人员流动

营销业绩的达成,并不都是出于经济因素,营销人员与客户的感情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保持营销人员的整体稳定性,但又要大力治理营销人员与客户过从甚密而产生的吃回扣等腐败现象。因此营销队伍的稳定应该是相对的,合理的流动可以有效改善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于人才流动,发达国家有一个“四三三”理论,即在一定时期内,对40%的人员应当不惜代价保持其稳定,对30%的人员要尽可能使其稳定,对另外30%的人员则要逐步地辞退。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驻外营销人员管理上,就是对销售业绩和个人素质突出的,应以优厚的条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将其留住,对营销素质较高,但是一时成绩不佳的,应尽量将其留住;对表现出腐败行为等较差素质或者不能很好胜任本岗位的,则应坚决辞退,以补充新生力量。

(2)严格进行票据管理

一般来讲,票据是产生驻外营销人员腐败的必经之路,严格进行票据管理是维持驻外营销队伍走在正轨的一个重要方面。票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掌握营销人员领用核销收据的最新动态,并对有票据遗失记录的人员进行备注;空白票据要专人保管,并要设立备查簿;每月由专人将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时,还要将票据的使用情况与银行对账单有关记录一一核对,做到账证相符等。另外,还可以从侧面了解驻外营销人员在外的日常活动,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驻外营销人员挪用公费的现象。

2.相互制衡授权

现今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问题是对驻外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有的企业每个驻外机构仅有一、两名营销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层级关系;有的企业驻外机构直接向高层决策者负责,而没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握驻外营销人员的自身活动和掌握市场信息;有的企业驻外机构完全是主管“一言堂”,不像在总部一样有多个部门、多名主管的制约,营销管理层没有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这些问题都是营销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

中小企业也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完善对驻外机构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市场部和各个驻外机构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区经理和各个驻外机构主管,以及其他驻外营销人员之间的关系,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总部和驻外人员的决策执行力和信息对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和效益。

3.制定营销监察和营销报告制度

企业总是致力于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可控性高的营销服务网络,营销监察和营销报告制度主要就是对可控性进行强化的一种制度。营销监察通常是定期与不定期、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以把握驻外营销人员工作状况,通过检查其每月客户拜访情况、业务往来情况、深入机构驻地实地调研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止营销人员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对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营销报告制度指驻外机构当出现、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可能对企业的产品价格和客户等市场运作情况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或事件时,按照企业的营销报告制度负有报告义务的机构、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向责任领导报告的制度。同时驻外机构的信息报告第一责任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驻外机构相应的内部信息报告制度,以保证总部能够及时掌握第一线的市场信息。

4.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对于企业的驻外营销机构这种管理制度也能够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由于收支两条线是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便于对资金的考核、监督与控制,中小企业完全适宜于借鉴这一原理用于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从而形成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防止驻外营销人员坐地收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规定驻外营销机构必须全部收入按规定上缴公司本部,不得留存或坐支;所有支出由公司本部根据预算下拨,收支差额留存公司本部,由公司本部集中使用。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即“集中资金、统一支付、预算管理、内部转账”。

三、结束语

一般来讲,一方面营销工作把握着中小企业的命脉——市场,是不可否定的企业工作重点;另一方面驻外营销人员由于自由度大、接触面广、思想比较活跃,是管理的难点,导致对驻外营销人员的管理,尤其是驻外营销人员的腐败问题,不得不引起特别关注。除了教育领导等方式外,从制度等外部措施来遏制驻外营销人员的营销腐败,对一部分中小企业逐步摆脱困境是势在必行,对另一部分中小企业迅速进行区域扩张,将市场做强做大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王秀村李军:入世后我国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的变革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0

[2]李晓:营销关系腐败构成和分析 [J].经营之道,2002.12

[3]Gary L Lilien and Arvind Rangaswaney, Marketing Engineering, Prenntice Hall,2002

[4]张云起许启发:营销“三建一防”工程[J].中国流通经济,2004第一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任泽中

驻外机构资金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问题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改制进程的加快,外宣期刊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显,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才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本文从财务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影响,并简要提出了财务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问题

随着改制的进程,外宣期刊的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拨款的方式和规模也发生变化,这些改变也将导致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如何利用政府对转制单位的政策优惠和对外宣事业的扶持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资金,怎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励和刺激扩大自主经营创收,使外宣期刊在转制的浪潮中继续生存下去,是外宣期刊单位亟待解决的命题。随着转企改制工作的逐步推进,外宣期刊社管理体制逐步由事业管理朝企业管理转变,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显,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因此首先必须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才能够顺藤摸瓜,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

目前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和下放,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资金使用浪费;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严;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监督乏力,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

首先从设计动因看,期刊社现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多数是在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应领导要求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另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补充有一些管理办法,可以说这些规章制度不是从管理理念和实际需求出发而全面考虑设计,从而导致它内容全面性和效果有效性的缺失。如在《流动资产管理办法》中有流动资产、纸张及装帧材料、低值易耗品、稿酬发放、发票管理等相关方面的规定,这些完全是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零散的拼凑而成,没有涵盖流动资产的全部内容,各个环节之间也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资产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其次从内容上来讲,一方面这些规定是多个具体办法拼凑起来的,比较零散,不是根据财务业务的特点、流程进行的全面设计,内容也不严密,各个规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制定这些具体规定的时间较早,近年社会经济环境改变,那些陈旧的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在财务管理要求,如果继续执行容易延缓工作进度,降低工作效率。

二、会计核算薄弱,会计信息不够准确和有效

目前期刊社会计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求进行,执行《企业财务通则》的同时还有部分业务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核算,工商税务部门要求其报送企业会计报表,而由于从国家财政获得拨款,有些项目资金要求按照事业会计核算方法核算,必须报送事业会计报表。这种情况造成这些单位会计核算相当混乱,两种完全不同的财务核算理念同时并存,某些业务既可以按照事业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理念进行,关键在于核算者的个人理解和选择,操作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会计核算薄弱,具体表现在;

首先财务软件功能比较落后,多年未升级。在基本功能方面,会计报表模块没有数据对比分析的功能,甚至不能一键打印所有报表,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在报表内容的设计上,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外还涉及了很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明细表,甚至有些报表就是下级科目的明细账,根本就不需要单列表呈现,其中有些表没有自动取值,必须手动计算,加大日常工作量的同时效果也不明显。会计报表模块上年数据取值也没做,数据对比只能通过辅助表手工进行,从帐表中取数导致报表分析基础工作非常繁重。

其次在会计核算方法方面,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既定好的方法执行,期刊社没有修改的权限。而上级主管单位是参公的事业单位,下属单位既有出版企业、集团、网站,还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纯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报表还是多年前设计的,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发生较大变化,财经、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科目和报表的改进,而下属的期刊社又没有擅自改变科目和报表、核算方法的权限,导致很多工作都很落后,不符合目前会计工作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按季度结转生产成本、驻外机构帐务处理滞后、人员费用区分不合理等。譬如,在职工福利费核算方式上,还是沿用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并没有设立“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职工福利费的发生还是沿用老准则先记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在结账的时候全部转至“管理费用—其他”科目,一并简单处理记入当期损益,并没有按照编录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分别记入编录经费、经营费用等科目,明显与新准则的规定不相符,导致利润表中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数据比实际偏小,而管理费用中人员费用比实际偏大。而本来这些问题社里的财务人员很清楚,只是由于管理权限问题无法擅自修改报表和科目,或者说修改程序过于复杂而使这些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

最后,外宣期刊社一般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虽然引入了成本核算等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但是许多业务还是沿用事业会计的简便处理方法,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存在明显差异,使转制资产界定不明确,支出也不能反映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资金管理滞后。

三、财务分析体系薄弱,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首先从财务分析服务的目标群看,期刊社财务分析的读者对象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级领导、社经营创收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是预算执行进度、资金的控制使用情况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社级领导关注的是整体财务状况,包括利润、现金流、资金运行情况、人员工资支出情况、经营创收、绩效考核指标等内容,社经营创收部门关注的是经营创收的不同渠道的指标完成进度以及数据的纵横对比分析。财务分析者进行分析完全是为了了解以上各个对象关注的内容和数据情况,期刊社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关注的内容简单拼凑构成了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而非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财务分析。

其次从财务分析手段看,期刊社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没有对财务分析模块功能进行定义,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功能目前不能使用,这是该软件一个很大的缺陷。期刊社目前的财务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手工填制辅助表进行数据对比,其缺点一是工作量较大,二是人工填表容易出现数据串行、填错等失误,三是辅助表受其设计内容和操作者计算机水平和个人运用excel技术所限功能发挥有限。

最后从财务分析内容看,目前期刊社财务分析内容包括经营创收、成本费用、利润和预算执行情况四个方面,这是由期刊社主要财务业务范围所决定的。期刊社基本不存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不必进行盈利分配,除了日常的往来款结算产生的小额应付帐款之外,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债务,所以不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围绕经营活动,同时受财务软件和分析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分析内容上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难以为报表使用者了解期刊社过去、评价期刊社现状、预测期刊社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四、财务机构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首先,现有的财务人员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知识化的理财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一切服从领导指示,理财观念滞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财经类中高级职称员工较少,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缺乏轮岗和强制休假等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由于期刊社现有的财务人员年龄、业务水平、性格特点、专业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各个岗位之间很难进行轮换,会计人员由于没有进行过岗位轮换,都只熟悉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业务,一旦发生岗位变动难以迅速适应新岗位的业务,容易出现错误,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再次,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缺乏常态机制,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培训,也没有走出去与其他出版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继续教育工作滞后,培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

首先,驻外机构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而且兼职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经过财务业务培训,缺乏专业会计知識,不懂得基本的会计记账方法和原理,因此导致驻外机构报账系统的使用无效,只能沿用传统的流水报账形式,内容简单甚至易错,难以达不到会计规范要求。其次由于人员经常变动,经常报账不及时,财务事项的沟通也不通畅,导致驻外机构财务管理滞后,资金的使用和审批程序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总社只能是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功能较弱。再次,总社对驻外机构缺乏财务审计程序,经费的使用只能根据账面的情况检查分析,不能到驻外机构进行常态的审计检查,财务监督比较薄弱。

外宣期刊社多为差额补助,近年来拨款连支付日益膨胀庞大的人员工资也不够,自主经营创收的能力又因为统一的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同程度的挫伤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资金来源紧张,资金规模逐渐缩减。转制过程中,单位进入市场经济大环境,这种市场环境的改变给财务投资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信息不对称会加大决策风险,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时机掌握不好等因素会带来存货、资金使用的风险。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事业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转制单位市场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外宣期刊社必须转变观念,早日制定应对措施,促进改革顺利进行。改制过程中,期刊社各类管理机制逐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变和运行,财务管理模式也必将配合随之调整。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设计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加强资金运作,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等方面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设计和修改,严格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由此实现由传统事业财务管理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2]杨驰.转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郑晓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5).

[4]裴永刚.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问题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

[5]蔺新菊.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5).

[6]杨松令.事业单位转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R].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7]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2012]68号.

[8]企业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0]25号.

[9]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6]3号.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杂志社)

作者:曾芳

驻外机构资金管理论文 篇3:

驻京办的今生与后世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吃正宗的、地道的地方菜,首选当然是这个地方的驻京办。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吃山东潍坊菜的人来说,从今往后如果您仍然想吃这口的话,就只能去潍坊当地了,因为存在了20多年的潍坊驻京办目前已经被撤销了。

2009年1月14日,山东省潍坊市下文撤销该市包括北京在内的11家驻外办事处。一时间,此事引起一片叫好声。缩减驻外机构,节省政府开支,潍坊破冰之举能否引起连锁反应?从开办饭店、宾馆,服务地方官员,到跑“部”进京,亦官亦商,各地驻外办功能逐渐错位,甚至异化,乱相之下,驻外办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进行职能转型?

第一家撤销的驻京办

5月9日,记者来到了什刹海边的潍坊驻京办事处的主体建筑——潍坊之家宾馆。这个位于什刹海边胡同里的二层仿古建筑,已经大门紧闭。门前有游客经过时,有的导游会介绍说“这是全国第一家撤销的驻京办”,有很多游客会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拍照。

入口的玻璃门上贴着“内部装修”的字条,透过玻璃望去,大堂内已没有什么物品。门柱上的油漆已经剥落,客房窗户上“2008年10月15日”的封条,表明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在什刹海做游船生意的老曲告诉记者,潍坊驻京办在这已经10多年了,以前是一处大宅院,后来建成现在的样子,“与周围的平房相比,当时可以算是这里最豪华的地方了。”老曲还说,以前很多“鲁”字牌照的小轿车经常向居民打听潍坊驻京办怎么走,但近几年明显感觉来的人少了。

记者向一位潍坊驻京办的工作人员打听驻京办的房子将来的用途时,工作人员笑着说:“你是想租房吧?已经有很多人来谈了。”工作人员表示,房子不会出租,潍坊市已经有了安排,但他不能透露转型做什么,但“肯定不做宾馆了”。

1984年,潍坊开设了驻京办,最初只是潍坊计委的下属单位,主要是为搞区域经济协作的工作人员提供接待,直到1987年,才由潍坊市政府开始直接管理。原潍坊驻京办主任徐天增回忆说,刚到北京的时候,简直是“两眼一抹黑”,没有亲戚、朋友,更没有任何关系,“有时候,政府的人来北京办事,我们帮人家买火车票都买不到。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一点点地把关系打通,直到现在才轻车熟路了。”潍坊驻京办在北京先后辗转过三元桥和北四环两处出租房,1996年正式购买了位于什刹海边前井胡同的一片土地,最终落户在这里。

2009年1月14日,山东省潍坊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1号文件《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称,对市政府驻北京、上海等11个办事(联络)处实行撤销机构、挂名保留的做法,即注销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取消单位规格,暂保留原有机构名称,继续处理遗留问题。

追溯驻京办的发展历史

提到“驻京办”,我们想到的可能更多是《驻京办主任》这部小说,内容是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讲述了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过程。小说作者王晓方对驻京办主任的描述是“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

考察驻京办事处的来历可以从中国的会馆开始,这其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都洛阳到西京长安,再到南京、北京,可以说有建都的地方就有会馆的存在。新中国建立后第2年,北京很多会馆的财产都被没收或收购充公,仅存的会馆也没有了会馆的职能,成了一种纪念性质或旅游的胜地。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和地、市、县、镇、乡、村驻京联络处。

政府在京设立办事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驻京办事处成立于1958年至1959年之间,当时共有28个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能是为当地争取资金物资铺平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驻京办事处主要担负着接待当地的政府官员,为地方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收集信息的任务。上世纪90年代后期,驻京办的数量有了爆发性的增长。1991年,北京共有186个市级以上的驻京办,到2002年时已激增至426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有52家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之外,还有520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县级单位驻京办。

“跑部钱进”,这是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对驻京办的形容。2006年,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曾说,有一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李金华表示,解决驻京办问题,重要的是进行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要减少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性转移支付,这种形式对资金管理得过于详细。一般性转移支付是由地方根据人数,将需要办理的事情申报预算,由中央批复。

办事处成为包袱

设立于 1984年的东营办事处是潍坊最早的驻外办事机构,与其后的太原、上海办事处类似,其主要职能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紧俏产品等资源。“当时是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就得靠有人盯着跑关系、找门路才行。”上海办事处主任张英明坦言。而设立于 1986年的驻北京办事处则主要承担另一项职能:政务联络。替地方政府到国家部委打“前站”,搞“公关”,跑项目,跑资金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石油、煤炭等资源已走向市场,基本不再需要办事处‘公关’。”张英明说,“至于招商引资、产品推介会,办事处的作用也在弱化,现在基本委托市场中介组织运作。”

据了解,以前政府每年给这些办事处拨款 120万元,等于花钱养人办事,而现在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潍坊驻京办最后一任主任韩国庆说:“由于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办事处政务联络的职能也逐步丧失。”同时,这些驻外办事处的继续存在还滋生出不少弊端。据披露,其中两家办事处已欠债累计2000多万元;太原等3家办事处已停止开展业务;有的办事处甚至打着政府的旗号做生意,赔了钱还要财政填窟窿。截至2008年10月,这些办事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达400余万元。

在北京,各种驻京机构要超过一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以上。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办事处也颇多非议,称办事处是专为地方官员服务的“接待办”,指斥其“跑部钱进”,公关行贿,滋生腐败。因此,中纪委在2006年就要求对各地驻京办进行清理整顿。

潍坊市人事局副局长张廷贵表示:此次痛下决心一举“拿掉”这11家办事处,不仅甩掉了“包袱”,还盘活了两大资源:一是不但节省了每年的财政拨款,而且将办事处1个多亿的资产盘活了。二是办事处空缺出来的99名人员编制,可以向滨海经济区开发等重点领域倾斜。

目前,潍坊市唯独留下了一个青岛办事处。据了解,因为地域上相邻,为了适应潍青一体化的工作需要,青岛和潍坊的经济合作项目比较多,而且每年还要开展青岛潍坊周的活动,青岛办事处被保留了,但之前直属于政府的办事处现在划到了发改委下面一个经济合作的办公室,更确切地说是它过去“迎来送往”的职能被取消了。

驻京办应如何转型

2006年,国务院要求整顿和规范驻京办管理,调查整顿驻京机构被中纪委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而在整肃风暴之后,一些驻京办酝酿着自身转型,一些驻京办的职能在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和截访转变为招商引资、形象宣传。

2008年武汉驻京办完成经济技术协作,引进资金6个亿。一直是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河南驻京办极力打造了河南形象名片。此次潍坊市撤销驻京办的做法获得许多人的掌声,在政府开源节流的背景下,驻京办究竟将何去何从?潍坊撤销驻京办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在关注这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驻京办房产将来的用途。“1996年时的房价,和现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住在前井胡同的居民告诉记者,在寸土寸金的什刹海地区,一个四合院没有千万买不下来,更不要说潍坊驻京办这么大的房产。

在北京人的心目中,各地驻京办都与当地特色美食画上了等号。喜欢美食的“老北京”曲圣喜说:“很多地方的驻京办事处,都有当地的特色美食。”新疆驻京办的大盘鸡、烤羊肉串,天津驻京办的风味包子,四川驻京办的地道川菜,以及北太平庄云集了山东、江西等省驻京办而闻名的“七省驻京办大院”,都是食客们津津乐道的地方。相比于特色餐饮,驻京办的住宿服务与北京人的关系并不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级驻京办因为地理位置好,住宿价格也不菲,多数标间报价都在500元以上。少数驻京办也与时俱进,开设地方特产商店。记者在宁夏驻京办设在安定门的地方特产商店看到,这里销售枸杞等各种宁夏特产,物美价廉,很受顾客喜爱。

驻京办的餐饮等服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今后驻京办都撤销了,“心里肯定会空落落的。”所以保留驻京办有益的作用,增设社会需要的功能是现在要做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居民提到同样的建议:各地驻京办可以更多地宣传当地的旅游、餐饮、地方特产,将驻京办和北京市民的生活联系起来。

作者:彭 斐

上一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论文下一篇:预告登记制度管理论文